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号)20230030458
预算金额-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东莞奈那卡斯精密压铸有限公司(第五次改扩建) 受理号(号)20230030458项目名称东莞奈那卡斯精密压铸有限公司(第五次改扩建)建设地点厂区1:东莞市大朗镇富民二园求富路区88号厂区2:东莞市大朗镇求富路创富路38号建设单位东莞奈那卡斯精密压铸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东莞市远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概况东莞奈那卡斯精密压铸有限公司厂区分别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富民二园求富路区88号(厂区1)、东莞市大朗镇求富路创富路38号(厂区2),厂区1:占地面积22338m2,建筑面积11990m2;厂区2:占地面积2600.28m2,建筑面积16221.84m2第五次改扩建后年产精密模具300套,锌合金压铸件2700吨,铝合金压铸件1757.6吨,镁合金压铸件488.2吨,塑料托盘1170吨。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废气:厂区1:天然气燃烧废气:项目燃料燃烧废气经收集后高空排放,排放限值符合《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6-2020)表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熔化、压铸工序:项目在熔化、压铸工作点设置集气罩对其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再经水喷淋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废气收集效率可达到80%,处理效率为85%。(项目锌合金1区)熔化、压铸工序有组织排放可达到《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6-2020)表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项目(锌合金2区)熔化、压铸工序有组织排放可达到《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6-2020)表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项目(项目锌合金1区)未收集的颗粒物以无组织形式排放;项目(项目锌合金2区)未收集的颗粒物以无组织形式排放;厂界外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可达到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注塑成型、喷胶工序:项目注塑成型、喷胶工序设置在密闭微负压空间内,并设置集气装置对注塑成型、喷胶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收集后通过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收集效率为90%,非甲烷总烃处理效率为80%,经处理后,项目注塑成型、喷胶工序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浓度可达到《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中表5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广东省《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表1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中两者较严值。项目未收集的非甲烷总烃为无组织排放,排放浓度可达到《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9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项目厂区1收集部分的臭气浓度经处理后的排放量小于2000(无量纲),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的要求;未收集部分的臭气浓度无组织排放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恶臭污染物厂界二级新扩改建标准的要求。同时厂区1无组织排放控制执行广东省《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中表3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厂区2:项目在熔化、压铸工作点设置集气罩对其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再经水喷淋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废气收集效率可达到80%,处理效率为85%。熔化、压铸工序有组织排放可达到《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6-2020)表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项目未收集的颗粒物厂界外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可达到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项目在镭雕工作点设置集气罩对其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再经水喷淋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废气收集效率可达到80%,处理效率为85%。镭雕工序有组织排放可达到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表2中第二时段二级标准。厂界外颗粒物无组织排放可达到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的要求。项目拟将移印、烘烤工序废气设置在密闭空间,并对移印、烘烤工序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收集后的废气经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收集效率为90%,处理效率为80%,经处理后,NMHC有组织排放可达到《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1616-2022)表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总VOCs排放参考执行广东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5-2010)第II时段排气筒排放标准。因《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1616-2022)无厂界外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要求;所以移印、烘烤工序无组织总VOCs无组织排放参考执行广东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5-2010)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吸塑工序:项目吸塑工序设置在密闭微负压空间内,并设置集气装置对吸塑工序产生的有机废气进行收集后通过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收集效率为90%,非甲烷总烃处理效率为80%,经处理后,项目吸塑工序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浓度可达到《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中表5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项目未收集的非甲烷总烃为无组织排放,排放浓度可达到《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9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浸渗、烘烤工序:项目浸渗、烘烤工序设置在密闭车间内,并设置集气装置对有机废气进行收集后通过两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收集效率为90%,处理效率为80%,经处理后,项目浸渗、烘烤工序非甲烷总烃有组织排放可达到《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6-2020)表1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废水处理站臭气:项目废水处理站运行期间由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会产生恶臭气体,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氨、臭气浓度等。项目拟在氧化池、污泥脱水池内安装搅拌设备,使废水在池中混合充分;污泥的脱水采取压滤机进行快速脱水,并及时清运,以避免污泥堆放过程中的少量弥散恶臭气体。经以上措施处理后,再加上大气扩散作用,项目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恶臭污染物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恶臭污染物厂界二级新扩改建标准值的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厂区2收集部分的臭气浓度经处理后的排放量小于15000(无量纲),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的要求;未收集部分的臭气浓度无组织排放可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恶臭污染物厂界二级新扩改建标准的要求。同时厂区2无组织排放控制执行广东省《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中表3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和《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1616-2022)表A.1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和《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9726-2020)表A.1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中三者的较严值,经比较NMHC厂区内无组织排放执行广东省《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排放标准》(DB44/2367-2022)中表3厂区内VOCs无组织排放限值。雨水:项目实施雨污分流,雨水和污水分开收集、分开处置;雨水经厂区内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生活污水:项目厂区2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B级标准的较严值后排入市政截污管网,经市政截污管网引入东莞市大朗松山湖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冷却水:项目厂区1压铸成型、注塑成型冷却方式为间接冷却,冷却用水均为普通的自来水,冷却水是为了保证原料处于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以避免温度过高使原料分解、焦烧或定型困难。由于循环过程中少量的水因受热等因素损失,需定期补充冷却水。冷却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项目厂区2压铸成型、注塑成型、吸塑成型冷却方式为间接冷却,冷却用水均为普通的自来水,冷却水是为了保证原料处于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以避免温度过高使原料分解、焦烧或定型困难。由于循环过程中少量的水因受热等因素损失,需定期补充冷却水。冷却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水喷淋补充水:项目厂区1熔化、压铸成型工序水喷淋用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项目厂区2熔化、压铸成型、镭雕工序水喷淋用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不外排。水帘柜废水:项目厂区1水帘柜废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更换,定期交石马河流域外有相应处理能力的公司处理;项目厂区1水帘柜废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更换,定期交石马河流域外有相应处理能力的公司处理。纯水制备系统浓水:项目厂区1和厂区2纯水制备系统浓水的主要污染物为pH(6.5-8.5)、CODcr(15mg/L)、BOD5(5mg/L)。污染物浓度很低,较为洁净,企业会用于冲厕水性脱模剂添加水:项目厂区1和厂区2水性脱模剂添加水循环使用,定期补充,全部蒸发,对周围环境不产生影响。生产性废水:项目厂区1研磨、清洗废水经厂区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研磨工序,其中30%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B等级标准中的较严值,70%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工艺与产品用水标准回用于研磨工序中。项目厂区2研磨、清洗废水经厂区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研磨工序,其中70%排放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B等级标准中的较严值后排入市政管网,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工艺与产品用水标准回用于研磨工序中。公众参与情况相关环保措施承诺我单位承诺严格按照国家“三同时”政策及时做好有关工作,保证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公示时间2024-01-04联系人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松山湖直属分局联系电话22890039通讯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园区红棉路6号创新科技园10号楼228初步审查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等有关规定,我局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见附件)等材料进行审查,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拟批准的审批意见。初步审查意见附件备注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五个工作日。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五个工作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上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提出书面听证申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