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
预算金额-
招标公司-
招标联系人-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编号:建4
代表姓名:周丹
案由:关于加强农村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的建议
内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虽然全市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仍然存在少部分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现象。如马集镇S353沿线村庄,2022年旱情严重,电灌站年久失修,沿线渠道阻塞,供水困难,导致群众水稻减产。
为此,建议:
1.加大农村塘坝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2.利用冬季大兴水利,及时对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的塘坝,采取扩挖、清淤、坝埂加固等措施。
3.加强全市农业水利现状调查,了解塘坝,水渠现状,编制兴修计划,逐年进行实施,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答复:
周丹代表:
您在仪征市十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的4号议案(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地形复杂,包括丘陵山区和平原圩区及过渡带。丘陵地区灌溉采取蓄引提并举,农田改造和建筑物配套并重,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的灌溉工程体系。目前全市共有中型灌区16个,其中国营灌区8家,多年来为中后山区50多万亩农田丰产丰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落实上级“节水优先”方针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我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组织实施相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科学编制农村水利规划
规划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田水利的顶层设计,为了能高质量完成各类规划,我局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积极谋划,选取编制能力强、熟悉仪征水利情况的专业单位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并征求各相关部门及园镇意见建议,确保规划切实可行。2020年以来相继编制了《16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与提档升级规划》《仪征市农村水利规划(2022-2030)》《仪征市农田灌溉发展规划(2021-2035)》《仪征市“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为农村水利工作提供方向指引。为提高我市中型灌区运行管理能力,提升灌区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水利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办农水【2020】87号),组织编制《扬州市仪征市月塘、朱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建议报告》,并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同时为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我局根据省水利厅通知,结合目前灌区实际情况,组织编制了《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灌区调整方案》,拟将目前16个中型灌区及小型灌区整合为月塘、朱桥、龙河等3个中型灌区,形成了灌区全市域覆盖,目前方案已通过省厅组织专家审查,上报省水利厅待批。调整后灌区规模大大增加,将有力提升灌区改造项目申报成功率。
(二)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一直以来,我局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原则,自2011年以来,组织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小流域治理、中小河流清淤整治等项目,大力开展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通过更新改造中型灌区重要泵站,配套实施衬砌渠道、铺设灌溉管道、配套渠系建筑物、整治沟渠河道等工程,基本改变全市灌区主要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的困境,显著增强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提高了灌溉效率,改善灌区灌溉用水条件,保障农业增产增收。
(三)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工程建设。
2011-2018年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和2015、2017、2018年度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项目,累计投入3.15亿元,更新改造灌排泵站281座、闸坝259座,衬砌渠道(含管道)256.9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6400多座等。实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对灌溉面积最大的月塘、塘田两处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投入4493万元,改造骨干泵站11座、沿线分站6座、衬砌干支渠20.46公里、管道6.27公里、分水闸及机耕桥14座、闸阀井16座,分水井16座,汇水井18座、配套渠系建筑物277座。
2、开展县乡河道疏浚和农村生态河道建设。
为贯彻落实上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对照江苏省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标准和评分细则,积极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自2020年以来,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农村生态河道93条227.55km,覆盖率达50.22%,位居扬州县市区前列。近三年,共疏浚县乡河道土方138.97万m³,绿化种植树木约1.2万株,播撒草籽(草坪)约20万㎡,累计投入约2000万元,不仅增强了县乡河道防汛抗旱能力,也改善了农村水环境面貌。
3、组织推进农村河塘沟渠疏浚整治工作。
为进一步改善全市农村水环境,恢复和提升农村河塘沟渠蓄水保灌功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我市实际,根据《仪征市农村河塘沟渠疏浚整治实施方案》要求,从2021年开始至2023年,实施农村河塘沟渠疏浚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累计疏浚农村河塘1000万方。2021年和2022年各镇(园区)已完成疏浚农村河塘约650万方,农村河塘沟渠淤积严重、排灌不畅、脏乱臭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4、组织开展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开展龙河、胥浦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工程,提升河道灌排能力。2021年实施龙河二期工程,总投资为7136万元,通过河道疏浚13.54千米、堤防达标建设4.96千米、新建挡墙护岸1.62千米、河坡防护3.84千米、沿线建筑物新(拆)建33座及建设堤顶道路4.81千米等一系列工程措施,提高河道防洪标准,增强了河道防洪排涝灌溉能力,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5、组织实施水库清淤整治工作。
为提高水库蓄水能力,切实发挥水库工程效益,我局积极向上争取水库清淤项目,2023年获得扬州市级批复,对马集龙虎斗水库和月塘姚塘水库进行清淤,目前正在实施马集龙虎斗清淤整治,清淤总土方量约21.21万m³,总投资约361万元。下半年拟对月塘姚塘水库进行清淤整治,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计划清淤总土方量约10万m³,总投资约170万元。
6、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工作。
2020年以来,共投资资金821万元对农村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其中:2020年根据人大代表建议,水利局自筹资金230万元,在陈集镇新增补水线一条,新建补水泵站1座、铺设DN400管道3.1公里;2021年投资281万元,对相关园镇灌溉泵站机电设备、衬砌渠道等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其中新建挡水闸1座;2022年投资105万元,对大仪东风一级站高灌出水池改建,陈集、经济开发区各新建灌溉站1座,并配套相关建筑物;2023年为配合省级农业示范园建设,以及改善马集镇方营村北部灌溉能力薄弱问题,投资205万元,新建补水泵站3座,管道2.6公里,闸阀井9座,渠道840m,清淤当家塘1口,目前示范园项目已进场施工,马集方营补水项目正在招投标,待项目实施后,将有效缓解该地区灌溉难问题。
7、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2023年在马集镇开展任汉桥冲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约500万元,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整治河道2.44km;新建仿木桩护岸110m;渠道衬砌2.56km,渠道清淤0.7km;拆建引水涵闸1座;新建沿河道路670m。对本次治理的河段两岸加强岸坡植物保护,植物防护面积4.64hm²。
8、组织实施抗旱应急工程。
2022年我市发生严重旱情,我局积极向上争取抗旱补助资金1480万元,根据各镇园区旱情实际,将资金下达至各镇园区,主要用于泵站灌溉电费、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新凿抗旱应急灌溉井等。其中投资150多万元,对马集镇秦桥灌区泵站及骨干渠道进行维修改造,维修泵站4台,铺设管道500m,新建5座分水口,新建4座逆止阀井,新凿抗旱井3眼。
二、存在问题
多年来,我市通过重点县、千亿斤粮食等项目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农村灌溉条件,但2018年机构改革后取消了重点县等项目,我市目前中型灌区还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渠系不畅通等现象,急需通过开展灌区改造和提档升级工作从而切实提高当地灌溉保障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局将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继续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一是积极争取灌区改造项目。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加强联系,密切关注灌区改造项目申报进展,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同时加强同财政部门对接,落实灌区改造地方配套资金,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做到渠系畅通,配套设施完善,确保各灌区遇旱情时能“拉得出、打得响、用得上”,从根本上解决全市农业生产用水安全问题;二是开展应急工程建设。针对2022年各镇旱情实际,制定水库应急补水线路和薄弱片区应急补水方案,督促相关园镇开展塘坝库补底水,对于高亢缺水源及灌溉末稍地区,积极配合镇村,和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尽量新凿应急抗旱井,提升自身抗旱能力。三是继续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按照《仪征市“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的要求,下一步我局将做好项目资金整合,将生态河道建设尽量纳入项目实施内容,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并加强督促各镇园区开展生态河道建设工作,增强农村河塘沟渠的防汛抗旱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面貌,力争实现到“十四五”末生态河道覆盖率达70%的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