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河桥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招标公告
金额
-
项目地址
-
发布时间
2022/01/18
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
预算金额-
招标公司-
招标联系人-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河桥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回顾过去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镇干部群众,较好地完成了镇四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21年实现财政总收入9300万元。农业总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71万元,工业总产值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相比2016年分别增长19%、54.85%、37.5%、34.11%,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镇、浙江省旅游强镇、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浙江省美丽城镇样板镇、浙江省旅游风情小镇、浙江省4A级景区镇、浙江省园林城镇、浙江省森林城镇、杭州市乐水小镇等国家和省市级称号。
这是调结构稳增长的关键五年,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实现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坚定不移搭平台强服务,工业经济龙头效应稳步显现。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4800万元,相比2016年增长42.8%;聚秀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13家,年产值突破5亿元。杭派食品跻身国家行业领军序列,升达电子成长为区行业龙头,高通实业立足规上行列。二是坚定不移扩规模提品质,现代农业品牌效益日益提高。产业基地持续壮大,水果、蔬菜、坚果等基地扩建2670亩,大庆禽业规模跃居全区第二。品牌效应逐步凸显,2000平方农产品销售中心投用,创立“唐昌余味”品牌,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农林项目迅速推进,建成省级美丽牧场5个、星级专业合作社3家,新建“富民林道”50公里。三是坚定不移优布局推精品,第三产业驱动效果不断明显。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五年共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8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120%。“古韵河桥”示范型村落景区、狐妖小红娘、风之谷、泥骆码头等一批文旅精品项目竞相落地,成为网红景点。民宿产业集群发展,成立民宿协会,高端民宿规模达到55家,年营收突破8000万元。
这是强招引建项目的关键五年,我们坚持项目驱动,加快了绿色动能持续释放。一是招商引资迎难而上,在制约中积蓄发展活力。做实“双招双引”工程,成功招引各类项目14个,其中5000万以上重点项目4个,累计招引资金4.7亿元。做精“两进两回”工程,激发乡贤投资创业热情。大力招引种粮大户,“非粮化”后半篇文章顺利开篇。二是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在逆境中谋得重大突破。亿元项目稳步推进,首个商品房小区“柳溪湾”建成热销,秀溪山庄建成投用,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次。招引杭商旅集团、国兴集团等一批优质国企,白下区块商住项目、和尚坪滑雪等一批亿元意向项目蓄势待发。三是民生项目成效明显,在掣肘中实现提速发展。投入8000万元,率先在杭州地区实现放心水全民覆盖,喝水难问题成为历史。累计投资5亿元,高标准建成河白线、昌文线,“四好农村路”共计60公里,出行难问题成为过去。投用星级农贸市场、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白下大桥、石瑞卫生服务站等配套设施。
这是抢机遇谋蝶变的关键五年,我们坚持美丽赋能,加速了镇村品质共美发展。一是持续实施美丽系列创建,镇村面貌翻天覆地。累计投入2.3亿元,创成省市级美丽城镇样板、“古韵河桥”示范型村落景区、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7个,其中市级6个,建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4个。打造美丽细胞,建成美丽庭院3400个,美丽庭院示范村8个,美丽庭院景观带12条。二是持续优化基础配套设施,城镇品质显著提升。投资1.5亿元,持续推进“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累计拆违20余万平方米,率先创成杭州市无违建镇。新增展馆类、节点类、配套类等设施40余座,柳溪江绿道、省级7号线全线贯通,100余套夜景景观灯点靓河桥夜空,集镇品质大幅提升。三是持续践行“两山”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大力实施“五水共治”,建成雨污管网23公里,创成杭州市级污水零直排镇。投入1.2亿元,完成库塘清淤16.5万方,水库除险加固7座,山塘综合整治17座,河道综合治理21公里,昌南溪河桥段获评浙江省级美丽河道。加强水源地保护,新增退果还林2000亩,建成“退果还林”生态改造示范区。
这是保稳定促和谐的关键五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民生福祉显著增强。一是坚持实事惠民,民生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发放各类资金2700余万元,审办低保低边600余户,帮扶群众3500余人次。养老模式实现公建民营,创成杭州市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位特困老人老有所依。深化健康临安建设,创成省市级健康村4个、健康家庭1300户。教育事业成果丰硕,获评多项省市区级荣誉。二是坚持改革赋能,社会治理取得新高度。雪亮工程实现全域覆盖,智慧安防小镇上线运行。打造“河上云桥”智慧驾驶舱,成为临安首个融合应用试点,“河汛通”应用场景赋能防汛避灾,文物保护实现智慧监管。首创乡贤自治服务站,“微法庭”“矛调中心”实现镇村全覆盖,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00余件。三是坚持文化兴镇,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区首支镇歌《千年一梦到河桥》精彩亮相,河桥庙会、元宵踩街灯会、临安半程马拉松等传统活动亮点纷呈。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云浪村创成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蚕桑馆、知青馆、浙西三中展馆、文澜阁等文化场所成为打卡热点,渔鼓队、荷花龙、跳三星等11支特色民俗队伍走出河桥。老街文化站创成“浙江省特级文化站”。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40余个,《风雅河桥》系列丛书广受欢迎。
这是转作风提效能的关键五年,我们坚持政府为民,锻造了善作善为河桥铁军。一是法治为纲,依法行政能力稳步提升。政府行政行为日益规范,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1.5万件,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21条,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7件,落实民生实事项目44件。深化民主法治政府建设,“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创成省级民主法治村2个,镇司法所获评杭州市级文明公正司法所。二是制度为本,政府履职水平持续提高。坚持以制度促规范,实现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财,制定完善各类制度50余项,镇村两级综合考评、民主议事、财务管理、项目招标、政府采购、小微权力运行等重点领域更趋规范。三是实干为先,镇村干部作风不断优化。铁军风范在全域拆整、抗击疫情、防汛抗台、美丽城镇建设等中心工作中得到千锤百炼,务实作风在“民呼我为”双线“三服务”“服务企业360°”等活动中不断优化,领衔破难各类问题126个,柳溪湾山庄、秀溪山庄等一批遗留问题破冰化解,重大信访实现清零。深挖集体资源效益,累计化解村级债务4500万元,全面完成“3020”目标。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工作,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了新进展、取得了新成绩。这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河桥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发展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制约,主要是:一是外围发展环境依然形势严峻。受区位差异、宏观经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总量不大,主导产业辐射带动不明显;二是富民增收途径尚未有效破解。农村资源整合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集体和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增速偏慢;三是民生服务质量仍有短板存在。集镇配套、交通道路、平安维稳、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的短板仍然不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待提升。
未来五年的总体布局
未来五年,是河桥产业提质增效,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河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期;是河桥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奋力追赶超越的突破期。发展无坦途,奋斗无止境。展望今后五年,工作繁重而艰巨、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责无旁贷地扛起新职责,为实现新的目标,我们有基础、有底气、有信心。我们的底气和信心,源自发展环境实现了从散乱脏差向全域美丽的蝶变。五年来,大刀阔斧协同推进“五水共治”“全域拆整”“三大革命”,重点实施一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城镇、新时代美丽乡村等建设,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形成全域美丽大花园新景象,真正实现“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我们的底气和信心,源自干部队伍实现了从软弱涣散向凝心聚力的蜕变。五年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组织管理,镇村干部在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上都取得了较大提升,想干事、会干事的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在抵御自然灾害,推动重点项目、中心工作等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和全镇百姓的认可,为我镇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我们的底气和信心,源自产业项目实现了从蓝图规划到落地生效的转变。五年来,按照班子领班,工作组、村两委合力攻坚的办法,镇村干部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产业、民生类项目正加速落地,改变了河桥以往重大项目难以落地的局面,民宿、餐饮等业态随之进驻,项目带动效应逐步显现,为河桥经济腾飞积攒了活力。我们的底气和信心,源自历史的重任和百姓的期盼赋予了我们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实现古镇复兴和共同富裕,是每一个河桥人的共同意愿和使命担当,当人心一致,目标相同,我们就能凝聚思想共识、汇集奋进力量,就能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快干、实干、巧干,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奋发有为。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争创共同富裕示范区镇村范例为牵引,深入推动城镇能级、产业动能、治理效能“三大跃升”,努力建设浙西文旅高地、数智化治理高地、全景式幸福高地,续写千年古镇新篇章,再创河桥发展新辉煌,为高水平建设“山水诗画古镇·美丽幸福河桥”而努力奋斗!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未来五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年税收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实现翻一番,分别达到0.5亿元、1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明显提升,形成“文旅主导、工农协同”的高质量、高效益产业格局,农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6亿元;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万元,跻身全区中上游水平;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打造山水秀美、人文醇美、经济富美的中国美丽镇村样板;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合力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治理、数字化支撑、和谐平安的基层治理河桥方案。
未来五年,我们将围绕高质量赶超发展主题,重点开展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兴盛、民生福祉、基层治理等五大重点领域攻坚行动,向高水平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镇村样板”“山水诗画古镇·美丽幸福河桥”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一、坚持融合发展路线不动摇,高质量打造共富示范镇村。加快“点线面”融合,全面建设全域旅游产业体系。全力落地白下商住开发项目、隐珑酒店、和尚坪石室寺旅游等项目,打造旅游产业高地。沿昌文线、河白线招引青年旅社、现代农业等项目,催生黄金走廊经济。盘活柳溪江、瑞晶洞传统优势资源,建成“古韵河桥”5A级景区,健全餐饮、住宿、娱乐等全链条,年均游客达到100万人次,实现乡村全域旅游。加快“种产销”融合,全面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完成“非粮化”“非农化”整治,集中流转土地3500亩,新增特色种植业2000亩,省市级美丽牧场4个。延伸产业链条,加快落地香榧、雪里蕻等一批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打响“唐昌余味”区域品牌,扶持电商经济,全镇特色农业产值突破2亿元。加快“扩腾引”融合,全面构筑高效优质工业平台。扶持工业平台扩容提升,新增园区建设用地100亩。加快腾退落后产能,清退淘汰低效企业。优化工业结构,招引亩均贡献大、节地高效企业,新培育行业领军企业3家,规上企业达到10家。
二、坚持碧水蓝天本色不动摇,高质量打造中国美镇样板。做实“增绿”工程,实现生态环境新提升。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多管齐下打好“五水共治”“三大革命”等环境组合拳。完善镇村两级“林长制”体系,争创省级“林长制”推行示范镇。深化“美丽河湖”创建,抓好昌化溪、昌南溪、蒲溪流域综合整治。开展重点领域大气专项整治,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做精“扩美”工程,开创全域美丽新格局。以“风情唐昌”行动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十美河桥工程”,纵深推进河白线、昌文线美丽公路沿线提升工程,美丽风貌沿干道向周边延伸。推进镇容村貌有机更新,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100%。做优“靓镇”工程,打造现代集镇新形象。坚持以“绣花功夫”管理集镇,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着力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实现5G、4K技术集镇全覆盖。实施“亮镇”行动,推进集镇夜间景观工程,点缀一批花园式、园林式、休闲式的景观节点、生态廊道、滨河公园,打造河桥集镇美丽天际线。
三、坚持文化强镇思路不动摇,高质量打造浙西文旅高地。专注文化队伍培育,实现特色团队百家争鸣。唤醒群众对乡土文化、古镇文化的记忆,基层文艺队伍突破50支,文艺骨干达到300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突破2000人,常态化开展“百支队伍同竞技”“千场展演进礼堂”“万名群众颂党音”等文化走亲活动。专注文化精品挖掘,实现人文荟萃百舸争流。丰富浙江省文化强镇创建内涵,深度挖掘河桥老底子特色文化,争创省市级非遗项目8个、浙江省文化示范村2个、创作特色文艺节目11个,支持元宵灯会、河桥庙会扩大知名度,引导鱼龙马狮等提升影响力。专注文化平台搭建,实现百姓舞台百花齐放。开辟文化新阵地,新增农村、企业、校园等文化阵地11个,争创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3个、特色文化展馆2个。推进浙江省历史保护街区(河桥老街)由“静态保存”向“动态保全”,有机结合古镇文化与动漫文化,盘活古宅、古巷、古街等闲置资源。
四、坚持执政为民宗旨不动摇,高质量打造全景式幸福高地。织密“便民网”,进一步健全基础配套。优化路网建设,持续推进道路大中修工程,全力构建30分钟交通圈。聚焦便民服务,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垃圾中转站、生态公墓等民生项目。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数字化转型,提升审批事项、社会救助、居家养老、退役军人等服务时效和质量。畅通“惠民渠”,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争创“浙江省健康镇”,建立镇村协同、社会助力的“救助共同体”,支持乡村产业、数字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五年翻一番,着力打造健康、富民、幸福河桥。点亮“启民灯”,进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持续组织好家风、最美人物系列评比活动。实施文化浸润行动,多形式、多层面举办文化思想宣传活动,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五、坚持稳中求进模式不动摇,高质量打造数智化治理高地。深耕数字沃土,赋能基层治理。推进“乡村小脑”建设,打造一网运行、上下贯通、业务联动、数据共享的全景式智慧化平台。在打击偷采国家资源、防范金融诈骗、应急抢险、安全生产等治理全领域植入数字技术,切实提升数智治理能级。牢筑安全屏障,打造平安河桥。提高预防和应对重大疫病能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提升智慧治理手段,强化应急演练,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做好重大时期、重大活动期间的安保维稳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提升行动,确保镇域安全。深化四治融合,建设和美暖镇。坚持“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互融合,通过数字赋能,以信息化促进治理精准化,健全完善“微治理、大联动”工作模式,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力量难统合问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基层治理方面交出高分报表,打造和谐温暖河桥。
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是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我镇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更是河桥高质量赶超发展,全面建设“山水诗画古镇·美丽幸福河桥”的奋进之年,对照河桥未来五年总体布局,我们要坚决在五大领域上起好步、开好头。
一、坚持“做精工业、做强农业、做活文旅”,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1.突破规模封锢,做精一批亩产高效企业。做优做强产业平台,推动聚秀工业园区扩容提质规划方案进入实施阶段,构建功能清晰、优势互补的平台发展新格局。破解土地要素制约,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工业园区13家企业深度调查,编制“一企业一方案”,努力腾退高耗低效企业,实现土地要素向亩产高效企业集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升级坚果炒货、印制线路板等传统制造业,鼓励杭派食品、升达电子两家龙头企业实施标准化、品牌战略。全镇工业总产值实现13亿元。
2.突破量级束缚,做强一批农业示范基地。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1000亩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高标准打造800亩“文旅农”共富田园风情带。全面完成全域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加大连片流转力度,探索“农旅”型现代观光农业新模式。扩大传统优势农业规模,新增七都香榧、秀溪雪里蕻、中鑫蓝莓、蒲村油茶、聚秀菌菇等种植面积200亩,运用数字乡村建设成果,“数字农田”达到800亩。纵深实施“唐昌余味”品牌战略,出台《“唐昌余味”区域品牌管理办法》,实现特色农产品类目品质双提升,全面融入“天目山宝”区级区域品牌。
3.突破要素瓶颈,做活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打造“保姆式”培育跟踪机制,健全项目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打响项目建设攻坚战。加强政府回收房“一房一策”开发利用,丰富河桥老街业态布局,实现集镇游客“流量”和“留量”双提升。推动白下商住项目、秀溪康养综合体、杭州隐珑酒店、和尚坪“娱雪世界”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入实质阶段。争取“互补式”项目加快落地,重点配套“吃住娱”项目开发,实现风之谷景区、大明山旅游度假区资源共享。
二、打造“精致乡村、精品集镇、精彩河桥”,实现全域美美与共
1.以匠心品质实施好美村扩面建设。持续发力美丽乡村提升行动,高标准完成罗山、学川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深入抓好“五水共治”,巩固提升“污水零直排”成果,投资5000万元完成蒲溪流域一期治理建设任务。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扩网工程,全面推进河道排口和河湖库塘、小微水体动态管理,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17座,河湖库塘清淤10万立方米。全面从严管控打击非法采砂捕鱼行为。持续抓好控新拆违,巩固无违建示范创建成果,保持新增违建“零容忍”态势。
2.以高端品位实施好现代集镇建设。持续改善集镇形象,整治乱停车、乱堆物、乱摆摊、乱开挖、乱建筑、乱竖牌等六乱现象。实施精细化集镇运维,加强环境保洁、绿化养护等标准化建设,探索稻田公园等绿化节点长效管护模式。争取政策支持,实施好安置区块、集镇防洪项目,彻底治理老街、白下区块洪涝灾害。实施集镇亮灯二期工程,美丽夜景实现拓面延伸。
3.以精品意识实施好风情唐昌建设。拓展“两山”转化通道,打造绿色共富示范区。以昌文线、河白线为两轴,围绕基础设施再完善、建筑风貌再提升、特色风景再塑造的目标,重点实施入镇口、共富田园风情带、两轴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林相改造等工程,全力打造“美丽宜居示范地,休闲山水活力区”。
三、构建“优质基础、优质服务、优质生活”,实现民生持续改善
1.以便民为导向,不断优化基础民生配套。实施昌坑线拓宽改造,西云线、学禾线道路浇筑和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完成道路大中修5公里,实施河白线沿线提升工程,实现通行能力和道路形象“双提升”。加快镇级生态公墓建设工作,推动殡葬事业深入发展。实施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扩面改造工作,治理生活污水“顽疾”,新增受益农户380余户。提升垃圾分类智能化,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标准,新建老街智能投放点,实现“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村”全覆盖。支持教育事业整合发展,鼓励引进优质教学资源。
2.以惠民为导向,不断优化社会保障服务。深化昌化医共体建设,有效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提升石瑞卫生服务站医资能力,满足石瑞片5000余位村民就医和健康体检需求。聚焦惠民政策高效兑付,整合民政、残联、人社、卫健等多个部门的民生政策资源,持续做好各类民生保障工作。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从“8小时”到“全天候”的跨越,努力实现142项高频事项“就近查”“就近办”,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3.以乐民为导向,不断优化精神文明内涵。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等各类群众性迎亚运活动,充分利用文澜阁、党建示范带等平台资源,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共唱精神文明大戏。着力培育文明新风,选树文明典型,评选好家风家庭100户,文明单位2家,为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最大向心力。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体化运行,新增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志愿者队伍10个,策划志愿服务活动200项。
四、培育“专业队伍、专业文创、专业平台”,实现河桥文化兴盛
1.大力培育优质型文化队伍。充实文化人才精英库,发挥王江松、郑龙华等工作室和文化管家作用,选拔、培育、挖掘一批“能歌、善舞、会画、擅写”的文化人才,成立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队伍,完成文化骨干培训600人次,新建文化队伍5支。吸引民间艺人,成立河桥镇级文化联合会、文化期刊编撰委员会,刊发《唐昌见闻》等系列杂志。
2.全力挖掘特色类文创产品。坚持在文创产品上融入乡土人情,强化品牌理念,让产品透出品牌故事,开发狐妖动漫、河桥寻味、古韵风情等一批观光类、体验类、度假类产品,推动文化向产业化发展。支持书画社、舞蹈社、音乐社等“三团三社”发展壮大,提升创作水平。推动文艺精品提档升级,积极申报卢小华古法薄浮雕、七都跳三星等非遗精品,争创市级非遗2个,推荐河桥鱼灯、泥骆蚕龙、中鑫马灯民俗队伍参加各级评选,登录各类媒体,让河桥的文化队伍走出临安,走向全市、全省。
3.努力搭建品牌化文化载体。改造提升河桥影剧院,支持河桥村创建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中鑫村创建特色文化展馆,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用活文澜阁、知青馆、蚕桑馆、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确保月月有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及文物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文物保护闭环管理机制。推陈出新文创产品,探索“狐妖小红娘IP+特色村落文化”培育模式,打造动漫、知青、蚕桑等系列产品。
五、深化“基层法治、基层自治、基层智治”,实现高效基层治理
1.打造一批智治工具,跻身数智治理前沿。坚持“河上云桥”数字驾驶舱和“基层治理四平台”双平台齐头并进,推行“河讯通”特色场景运行迭代。不断挖掘“河沙管控”“工程管理”等新的特色场景模块,尝试赋能“数字乡村”创建,满足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治理需求。探索“一核引领、四联互动、四治融合”基层治理新思路,推动微法庭、乡贤服务站向下延伸发展,完善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载体,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全力争创“浙江省枫桥式基层站所”、培育“浙江省民主法治村”1个。
2.化解一批历史积案,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集中梳理排查,分类型、分情形建立“信访矛盾动态档案”,着力解决群众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加强源头治理,重点关注“无欠薪”和重点人员,加强预判预警,实现初信初访“最多访一次”。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严格管控,坚决打赢“二十大”“全国两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会议和活动期间的维稳安保硬仗,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切实扛起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使命。
3.破解一批应急难题,勇挑保境安民重任。进一步加强燃气消防、道路交通、危化矿山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落实隐患管理和防控措施,全力维持我镇安全生产稳定形势。进一步做好在建工地、企业商铺、民宿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模式,确保全覆盖、无盲区。进一步提高危房险房、地质灾害、基础设施等重点方面的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健全“1+16”防汛抗台应急体系,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筑牢群众安全防线。
各位代表,按照上级要求,2022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采取代表票决制。前期,通过广泛征集、充分研究,正式形成10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确定8件。
1.河白线沿线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项目。投资2000万元,完成河桥、秀溪、蒲村、金燕、学川等河白线五个村沿线景观节点、立面改造、庭院围墙等整治提升。
2.“风情唐昌”城乡风貌提升县域样版区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沿昌文线河桥段,通过节点提升、村庄整治、庭院围墙改造等措施,建成城乡风貌县域样板。
3.“河桥共富田园风情带”项目。投资1500万元,通过对农田提升改造,将“下源—坞珠山”区块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的新时代田园风情综合体。
4.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完成2个村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5.河桥镇生态公墓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启动建设河桥大水坞镇级生态公墓。
6.农村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投资2000万元,实施昌坑线河桥段道路拓宽建设工程,实施学和线道路修建提升工程,实施5公里农村道路大中修。
7.农村生活污水扩面工程。投资1200万元,实施6个行政村的农污管网扩建工程,完成3个行政村的农污扩面改造工程,建成“污水零直排村”1个。
8.河桥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蒲溪流域综合治理,启动集镇防洪整治,完成山塘防洪专项处理2个,山塘综合整治4个。
9.文化阵地整体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改造影剧院、文化礼堂、文化展馆等文化设施,新组建文艺队伍5个。
10.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编制11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完成农整项目和生态修复项目年度任务。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牢记宗旨使命、自觉恪尽职守、奋力开拓创新,以忠诚干净、认真专业、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全力构建法治政府
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对关系转型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重要决策事项,更加主动地听取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及专业人士意见,提高决策科学性和精准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
二、弘扬优良作风,全力构建效能政府
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推进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作出的承诺坚决兑现,定下的事情一抓到底。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强大合力。
三、牢记立政之本,全力构建服务政府
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突出问题,切实整治“四大重症”和不作为、慢作为等作风顽疾。认真落实区委“三下沉三提升三服务”要求,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了解实情,实打实破解难题。
四、严明纪律规矩,全力构建廉洁政府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政重大责任,抓严抓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突出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深入排查廉政风险隐患,完善小额工程招投标、村级组织运行规范等长效机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资源和财力更加充分地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旗帜决定方向,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镇两级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发扬河桥精神,实字当头,一干到底,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道路上奋勇拼搏,为加快高水平建成“山水诗画古镇·美丽幸福河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