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调查与监测项目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线上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7月19日 09时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商务要求
(一)履约期限:合同签订后1年内完成
(二)履约地点:采购人指定地点
(三)付款方式及条件:
项目获得资助后,甲方分3次将项目经费划拨给乙方,第一次为签订项目合同后,将总经费中的30%支付给乙方作为前期经费;第二次为项目执行中期,将总经费中的40%支付给乙方;第三次为提交成果后,将剩余30%项目资金支付完毕。
(四)热线支持:提供7*24小时的售后支持服务;现场支持:0.5小时内响应;2小时内到达。
二、服务需求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调查与监测。主要内容是对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本底调查,野生动物本底调查,菌类调查。
(二)调查范围
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服务标准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行业强制性规定等。
(四)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1 植物资源本底调查
1.1 调查目标
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置样线与样方,调查保护区内植被与植物种类,评价植物多样性。
1.2 调查布局
在保护区内布设1公里长样线40条,样方100个。
1.3 调查周期与频次
调查周期:一年
调查频次:3次,在植物生长旺盛期(7月)、植物结实期(8-9月)和植物开花期(来年4-5月)。
1.4 调查内容要求
(1)调查方法
采用样线与样方法。样线的选择标准是:各类成分的分布要均匀一致;群落结构要完整,层次要分明;生境条件要一致(尤其是地形和土壤),最能反映该群落生境特点的地段;样线要设在群落中心的典型部分,避免选在两个类型的过渡地带;样线要有显著的实物标记,以便明确观察范围。在符合上述五个选择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样线,在样线内根据监测对象不同设置大小不同的样方。
乔木层样方大小为20 m×20 m;
灌木层样方为5 m×5 m;
草本层样方为1 m×1 m。
(2)监测指标
乔木:种类、胸径、高度、物候期、生活状态、生活力;
灌木:种类、平均高度、盖度、物候期、生活状态、生活力;
草本:种类、多度(丛)、平均高度、盖度、物候期。
(3)数据处理
(此项详见采购文件)
2 野生动物本底调查
2.1 鸟类调查
2.1.1调查目标
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置样线,调查保护区内鸟类种类,评价鸟类多样性。
2.1.2 调查布局
在保护区内布设1公里长样线40条。
2.1.3 调查周期与频次
调查周期:一年
调查频次:4次,在秋季迁徙期(8-9月)开展2次鸟类调查监测,在候鸟春季迁徙期(来年4-5月)开展2次鸟类调查监测。
2.1.4 调查内容要求
保护区内鸟类的调查主要采用走样线法,样线的布设尽量穿过不同类型生境,对不同生境内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别统计和记录。借助双筒望远镜记录路线双侧50m内所见到的鸟类的种类、数量,与行进方向相反的鸟类记录在内,从身后飞过的鸟类不予记录,避免重复计数。
2.1.5 数据处理
采用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I)测定法将数量登记划分为优势种、常见种、少见种或偶见种3个等级。计算公式为I=ni/N,其中,ni为物种i每小时遇到的个体数量,N为全部物种每小时遇到的总个体数量。具体划分标准结合调查的情况,定义:优势种,I≥0.05;常见种,0.005≤I<0.05;少见种或偶见种,I<0.005。
以0.5 h为一个时间单位,即长度为1 km,遇见的鸟类种类和数量作为数量统计单元,计算每条线路中各生境的3 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每个区域的多样性指数和每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以相应样线的多样性指数平均数表示。
2.2 两栖、爬行、哺乳动物调查
2.2.1 调查目标
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置样线与样方,调查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哺乳动物种类,评价两栖、爬行、哺乳动物多样性。
2.2.2 调查布局
在保护区内布设1公里长样线20条。
2.2.3 调查周期与频次
调查周期:一年
调查频次:4次,监测时间与频度:在非繁殖期(9月-11月)和繁殖期(来年4-6月)内各调查2次。
2.2.4 调查内容要求
(1)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哺乳动物的调查主要采用走样线法,样线的布设尽量穿过不同类型生境,对不同生境内两栖、爬行、哺乳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别统计和记录。计数采用直数法,直接记录样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对于较大的种群采用团数法计数。
(2)哺乳类监测时,安排在晴朗、无风或风力不大(一般为3级以下)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样线调查范围取线路两侧宽度25m,结合红外相机等辅助设备记录动物实体、痕迹,应尽量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种类及数量,并通过哺乳类活动时留下的痕迹,包括足迹、采食痕迹和粪便等来识别物种,大致掌握哺乳类种类、分布区、群体数量和活动规律。
(3)两栖类和爬行类监测时,尽量选择两栖和爬行类比较活跃的时段。观察范围为样线两侧各25m,记录所发现动物的名称、数量及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和小生境状况。
(4)对大型兽类采用调查访问的方法进行,主要是访问当地对兽类有一定识别经验的人以及在区内经常巡逻的工作人员,通过对照中国兽类野外手册及动物实体照片来鉴定判断兽类物种。
(5)小型兽类采用布夹法进行调查,通过划定样方,在样方内放铗,铗距 5m,以玉米作诱饵,选择保护区内典型林地、灌丛地、农用地(含新弃耕地、菜地与农田)、居民区四大类型地类中布铗。
3. 菌类调查
3.1 调查目标
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置样线,调查保护区内菌类种类,评价菌类多样性。
3.2 调查布局
在保护区内布设1公里长样线30条。
3.3 调查周期与频次
调查周期:一年
调查频次:3次,选择7月、9月和来年5月各调查1次。
3.4 调查内容要求
(1)标本采集
保护区内菌类的调查主要采用走样线法采集菌类标本,样线的布设尽量穿过不同类型生境,对不同生境内大型菌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别统计和记录。发现菌类后记录经纬度、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以及菌类着生的小生境。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合保护区资料,分析大型真菌种类多样性,真菌分布规律,以及经济价值多样性。
(2) 标本鉴定
采用形态学方法,结合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如菌盖、菌褶、菌柄、菌肉、菌环、菌托的大小、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依据子实体的外部形态,查阅相关专著、文献资料和彩色图谱进行种类鉴定和组成分析。对于难以鉴定的种类,进行显微特征分析和分子测序,综合形态分类和比对结果,进行种类鉴定。
5、成果与报送要求
(1)成果内容
① 保护区植物、动物、菌类名录
② 保护区植物、动物、菌类资源数据库
③ 植物、动物、菌类调查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④ 植物、动物、菌类图册
⑤ 植物、动物、菌类多样性调查报告
⑥ 发表论文6篇
⑦ 软件著作权3个
5 其他要求
(1)供应商应对合作过程中涉及的工作秘密、技术成果等内容和相关事务严格保密,必须对采购人提供的资料及与本项目相关的一切资料履行保密责任,未经采购人书面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复制、转让、使用、引用。
(2)成交供应商提供的一切服务成果资料必须是自主研究、自主编制的,并保证采购人在使用过程的任何时候不受到知识产权或版权的纠纷。成交供应商应保证采购人在使用该资料或其任何一部分时免受第三方提出侵犯其专利权、商标权等指控。如果任何第三方提出侵权指控与采购人有关,成交供应商须与第三方交涉并承担可能发生的责任与一切费用,如采购人因此而遭致损失的,由成交供应商赔偿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