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查地块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泉路西侧新源道南侧地块(以下简称调查地块)。调查地块位于北至国有建设用地、南至大长亭村集体土地、西至国有建设用地、东至国有建设用地,面积47.9433亩,地块中心经纬度为:东经116.75333°、北纬39.54833°。
调查地块现状主要为闲置荒地,中部和南部有零星树木(主要为野生槐树)。调查地块2017年之前为主要为村集体所有用地(大长亭村集体用地),2017年之后地块大部分征收为国家所有用地(大长亭两个边角地块未被征收)。2017年之前,土地利用主要为宅基地民房和阳光蔬菜大棚;2017年宅基地民房相继拆除;2018和2019年地块内阳光蔬菜大棚相继拆除,然后地块一直处于闲置状态。调查地块规划用途为R2(居住用地),属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第一类用地居住用地(R)。
为确定地块是否受到污染,我公司于2023年9月开展现场调查、人员访谈和资料收集等第一阶段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初步查明地块历史沿革、主要人为活动、地块现状,识别地块特征污染物,2023年10月制订了本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采样方案,并提交全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采样方案于2023年10月经专家复核通过。于2024年4月完成第二阶段(现场采样、数据评估与分析)工作,编制完成了《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玉泉路西侧新源道南侧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调查地块潜在污染因子为重金属(铅、砷、汞、镉、铬、镍、铜)、多环芳烃(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阿特拉津、氯丹、p,p'-滴滴滴、p,p'-滴滴伊、滴滴涕、敌敌畏、乐果、硫丹、七氯、α氯六六六、β六六六六、γ六六六六、六氯苯、灭蚁灵)。
本次土壤污染物状况调查,土壤共设置了7个采样点位,地块内布设6个监测点,地块外布设1个背景点,共采集土壤样品48个(地块内47个土壤样品,地块外1个土壤样品,统计未包括平行样个数)。检测项目包括《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基本项目45项增加检测有机农药类及pH指标;地下水共设置了4个采样点位,地块内布设3个监测点,地块外布设1个对照点,共采集土壤样品4个(地块内4个地下水样品,地块外1个地下水样品,统计未包括平行样个数)。检测项目包括《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常规指标和其他特征指标(镍;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根据检测数据可知:调查地块土壤样品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一类用地中居住用地(R)筛选值。其中六价铬、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有机农药检测结果均低于方法检出限。
调查地块地下水检测结果中色度、浑浊度、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耗氧量、钠、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氟化物、砷、铝、铁、锰、锌、铅、镍、铜、硒、氯化物均有检出,其中有7个检测项浊度(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耗氧量、钠、亚硝酸盐氮、锰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标准值。其中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均未检出,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结果均低于方法检出限。根据地块地下水上游对照点位及地块所在区域地下水背景数据分析,超标并非由于该地块内及周边地块开发利用活动引起,可能与区域背景值偏高有关。
调查地块符合规划为居住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无需进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详细采样分析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