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日报】看优化营商环境的“江都算法”
4.5个工作日完成五证同发、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提速40%以上……
今年将探索信用审批新模式,让良好信用成企业“绿色通行证”
通讯员 江萱 记者 默然 尚东 丁蕾 实习生 王昊文
4月29日下午,在江都区行政审批局,创合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领到了《不动产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图合格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五证同发”,是江都区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江都区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堵点、难点、痛点进行靶向施策,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努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从一个项目“五证同发”看审批服务提速
创合新材料项目落户江都高新区,计划总投资10亿元,年产10万吨高性能轻量化塑料产品。为高效推进项目审批办理,江都区行政审批局主动对接区自规分局、住建局,组建帮办团队,定制审批流程图,围绕企业诉求提前介入、联合“会诊”、集中发力。“项目从立项到4月29日实现‘五证同发’,除去疫情影响和节假日因素,实际审批时间仅用了4.5个工作日。”江都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田源介绍。
时间就是金钱。项目审批早一天完成,企业就能早一天投产达效。今年以来,江都区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跑出项目审批的加速度。其中,扬州嵘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新上的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项目,江都区生态环境局窗口工作人员牵头帮办,倒排时序,1个工作日内即完成环评,创下近几年江都区环评审批的速度之最。
高效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也是江都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
江都永坚公司因疫情影响了销售,加之前期固定资产投入巨大,一度资金压力较大。前不久,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出台留抵退税最新政策,加大对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江都区税务局利用税收大数据,精准锁定符合条件的留抵退税企业,向永坚公司发送提示信息,并迅速启动“帮办制”,线上解读退税政策,远程辅导申报退税,不到半天时间,23.9万元的退税即到账。“感谢税务部门的主动提醒和高效服务,这笔退税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公司负责人张鸿鹄激动地说。
从一组数据看部门优化服务“比学赶超”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缘于江都区在制度创新上的不断探索。
为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企业办事跑多处、跑多腿,审批事项互相钳制等问题,2019年,江都区在全省率先运行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高度集聚审批权限,精准发力服务堵点。近年来,江都区行政审批局实施政务服务“四减”(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行动,努力让审批速度快起来。
——对所有项目一次性提供审批“全周期流程图”,积极协同各部门并联审批,为企业量身定制“绿色审批方案”,目前工业项目仅需4个窗口、4张表单就能办理施工许可,而以前至少需要跑8个部门、填44份表单。
——多部门对项目联合预审、体检,确保健康入审;充分整合中介资源,实现“一次委托、牵头负责、联合编制”;探索开辟供地、审批两条专线,努力实现“拿地即开工”。
——组建全区近80人的代办员队伍,实现“预审-拿地-审批-领证-开工-验收”全流程覆盖。目前,一般工业项目从立项到拿到许可仅需21个工作日,提速40%以上。
行政审批局审批服务效能的提升,是江都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生动样本。江都区各部门正掀起提升服务效率“比学赶超”的热潮:
江都供电公司实施APP“云验收”,客户填入信息即可在线预验收;江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视频确认、签字扫描、传真发送,化解在外客商无法到场的难题;江都区税务局以“数”治税,增值税留抵退税办理从5小时缩至3分钟内,出口退税无疑点审核从2个工作日压缩至0.5个工作日……
从一个新目标看营商环境“升级版”新探索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需要久久为功,接续发力,补齐短板。
锚定营商环境全省前20名的目标,前不久,江都区印发《2022年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围绕“开办企业”等十个方面制订出台44条任务清单,着力打造“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图纸审查环节相对耗时最长。 施工图“自审承诺制”是全国各地正在探索的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突破口。根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任务清单,江都区今年计划在探索施工图“自审承诺制”上完成5个方面内容:力争9月份恢复成立审图中心、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预服务、积极推行重大项目桩基先行、实行室外配套工程延期报审告知承诺制、出台承诺制信用审批实施办法。
江都区发改委主任林永贵介绍,“自审承诺制”不是不审,而是将审查全程化,将监管的重心从事前把关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今年,江都区将重点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着力探索“信用+即批”“信用+容缺”“信用+告知承诺”等信用审批新模式,让良好信用成为行政审批的“绿色通行证”。“我们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或专项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建设、勘察、设计等责任主体进行信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