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德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第343号集体提案的答复
金额
-
项目地址
四川省
发布时间
2023/08/17
公告摘要
公告正文
政协人资环委:
贵委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德阳市东湖山植物园项目建设的建议》(第343号集体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们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们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旌阳区政府等有关单位,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现就有关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植物园建设的意义
植物园是集植物采集展示、科研科普、观光游览、休闲健身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场所,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延续植物种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市以来,德阳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生态文明程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城市公园等绿地节点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布局不尽合理,类型不够齐全,尤其是没有一座具有显著地域特性、物种多样化的综合性植物园,已成为我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的一大短板。随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推广,以动植物为主的自然资源保护与展示已纳入国家政策支持领域,加之我市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种类丰富繁多,已发现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品种,因此,适时启动德阳植物园建设,对于保护德阳本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市知名度具有重大意义。
二、东湖山植物园现状
为迎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核,2012年,市政府已将东湖山公园命名为德阳市植物园,市住建局也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在东湖山公园修建了植物引种驯化大棚,打造了部分植物专类园区的雏形,安装了部分植物科普宣传牌。2013年市公园管理处由市住建局整体划转市城管执法局后,我局相继实施了“月季园”、“环湖生态修复”、“山体滑坡治理”等项目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景观体系进一步健全,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但是,受资金条件等因素制约,东湖山植物园建设的后续工作并未如期开展,缺乏建设总体规划,功能分区不明晰,植物品种不丰富,地域特色不突出,科普宣传刚起步,植物引种驯化、物种保护及延伸应用等技术研究仍为空白。
三、提案办理情况及近期工作打算
(一)提案办理情况。接到提案办理任务后,我局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东湖山公园进行了深入全面实地勘察,会同会办单位对东湖山植物园项目的实施进行了认真研究,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对东湖山植物园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概念性论证,形成了初步的论证报告。经论证认为,虽然目前东湖山公园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园,但是,由于公园占地面积大,植被覆盖率高,山水相依,土质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加之多年建设投入,配套设施初具规模,如将公园北部至渭河路的农林用地依法纳入公园绿地范畴,对公园进行适度扩建,并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将其升级改造为德阳市植物园,不失为我市植物园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
(二)近期工作打算。一是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即将实施的公园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项目中,对公园植物进行梳理,采用主体化组团式种植策略,对植物景观进行提升改造,增加市花、市树等植物品种数量,提升主游步道标识标牌。二是增加植物养护科技含量,根据公园地形地貌、土质特征、水文环境,结合植物生长特性和季节时令,采取有针对性的抚育管养措施,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三是立足现有资源,发挥优势特长,面向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普及植物知识,传播绿色文明,为今后植物园科研科普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四是加强与成都市植物园务实合作,力争将东湖山公园纳入该园“一园一中心、多基地多站点”国家级植物园体系框架,成为该植物园重要的附属综合性实践基地,建立技术共享,业务共融的合作新模式,打造公园生态新场景。
城市植物园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资金投入大的综合性项目,下一阶段,我们将对东湖山植物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充分汲取先进经验,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向市政府形成专项报告,按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资金投入,有计划、分阶段、高质量地推动该项目落实落地。
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德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23年5月18日
贵委在市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德阳市东湖山植物园项目建设的建议》(第343号集体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们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们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旌阳区政府等有关单位,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办理,现就有关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植物园建设的意义
植物园是集植物采集展示、科研科普、观光游览、休闲健身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共场所,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延续植物种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市以来,德阳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生态文明程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在城市公园等绿地节点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布局不尽合理,类型不够齐全,尤其是没有一座具有显著地域特性、物种多样化的综合性植物园,已成为我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的一大短板。随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推广,以动植物为主的自然资源保护与展示已纳入国家政策支持领域,加之我市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种类丰富繁多,已发现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品种,因此,适时启动德阳植物园建设,对于保护德阳本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市知名度具有重大意义。
二、东湖山植物园现状
为迎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核,2012年,市政府已将东湖山公园命名为德阳市植物园,市住建局也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在东湖山公园修建了植物引种驯化大棚,打造了部分植物专类园区的雏形,安装了部分植物科普宣传牌。2013年市公园管理处由市住建局整体划转市城管执法局后,我局相继实施了“月季园”、“环湖生态修复”、“山体滑坡治理”等项目建设,园区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景观体系进一步健全,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但是,受资金条件等因素制约,东湖山植物园建设的后续工作并未如期开展,缺乏建设总体规划,功能分区不明晰,植物品种不丰富,地域特色不突出,科普宣传刚起步,植物引种驯化、物种保护及延伸应用等技术研究仍为空白。
三、提案办理情况及近期工作打算
(一)提案办理情况。接到提案办理任务后,我局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对东湖山公园进行了深入全面实地勘察,会同会办单位对东湖山植物园项目的实施进行了认真研究,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对东湖山植物园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概念性论证,形成了初步的论证报告。经论证认为,虽然目前东湖山公园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园,但是,由于公园占地面积大,植被覆盖率高,山水相依,土质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加之多年建设投入,配套设施初具规模,如将公园北部至渭河路的农林用地依法纳入公园绿地范畴,对公园进行适度扩建,并按照有关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将其升级改造为德阳市植物园,不失为我市植物园建设的一条有效路径。
(二)近期工作打算。一是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即将实施的公园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项目中,对公园植物进行梳理,采用主体化组团式种植策略,对植物景观进行提升改造,增加市花、市树等植物品种数量,提升主游步道标识标牌。二是增加植物养护科技含量,根据公园地形地貌、土质特征、水文环境,结合植物生长特性和季节时令,采取有针对性的抚育管养措施,促进植物健康生长。三是立足现有资源,发挥优势特长,面向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普及植物知识,传播绿色文明,为今后植物园科研科普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四是加强与成都市植物园务实合作,力争将东湖山公园纳入该园“一园一中心、多基地多站点”国家级植物园体系框架,成为该植物园重要的附属综合性实践基地,建立技术共享,业务共融的合作新模式,打造公园生态新场景。
城市植物园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长、资金投入大的综合性项目,下一阶段,我们将对东湖山植物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充分汲取先进经验,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向市政府形成专项报告,按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资金投入,有计划、分阶段、高质量地推动该项目落实落地。
再次感谢您们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德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2023年5月18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