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2022年8月9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金额
-
项目地址
-
发布时间
2022/08/09
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
预算金额-
招标公司-
招标联系人-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上海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创历史新高
14年“连升”原因何在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部署,上海市连续14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2021年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25%,创历史新高,并且实现14年“连升”,提前达到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近日举行的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暨“群防群控中的健康促进能力建设”项目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详细介绍了2021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
三大特点:
市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包含3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和6个维度(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上海按照国家统一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方法开展全市性监测。2021年,共调查26268名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覆盖全市16个区。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本市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25%,较上一年增加2.68个百分点,是上海市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以来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一年。此次素养监测结果呈现三大特点:
首先,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都稳步提升。与2020年相比,不同年龄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稳步提升,其中35~44岁年龄段人群增幅最大,从35.77%增长到44.36%,提升了8.5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也都稳步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37.43%提升到39.22%,提升了1.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从30.04%提升到31.27%,提升了1.27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增幅高于农村居民。
其次,居民传染病防护意识进一步提升。上海居民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健康素养进一步改善,2021年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达到36.98%,较上年增长3.75个百分点,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6类健康问题中增长幅度最大。
监测结果显示,51.02%的居民掌握了处理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法,较上年增加2.8%;其中知道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直接捂住口鼻是错误的居民达到56.14%,较上年增加2.81%。80.77%的居民知晓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较上年增加1.59%;知道出现发热症状后不能“观察观察再说”的居民较上年增加0.46%。
最后,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进一步养成。2021年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达到39.73%,较上一年度提升1.24个百分点,尤其是健康饮食和慢病管理等行为改善明显。57.91%的居民知道吃大豆制品的好处,较上年增加3.55%。83.18%的居民知道水果不能代替蔬菜,较上年增长0.69%。64.71%的居民能够正确掌握吸烟危害的知识,较上年增长0.17%。
三个方面:
有力推动14年“连升”
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现14年“连升”,尤其是市民传染病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步固化,夯实了疫情防控“大防线”,上海市民三大健康指标进一步优化,市民平均预期寿命84.11岁、婴儿死亡率2.30‰、孕产妇死亡率1.60/10万,持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健康融入万策,形成健康促进工作的强大合力。2003年上海率先在特大型城市启动健康城市建设行动,2019年上海出台我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2021年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全行业动员、全社会发动,形成推进健康上海建设、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强大合力。
第二,防疫科普传播,促进全民防护意识有效提升。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健康科普与疾病预防、医疗救治一起成为上海疫情防控的“三驾马车”,以“五全手势”与“六度出击”,打造战疫硬核科普,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通过向全市800多万户居民家庭免费发放《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知识读本》《上海市民健康风尚知识读本》和公叉勺等健康礼包,组织开展《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宣传等活动以及制定《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等,固化市民的疫情防控健康行为,共筑群防群控屏障。
第三,健康精准推送,推进健康干预广覆盖、可持续。上海以实施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聚焦健康科普专家库和科普资源库建设(简称“两库”),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审核机制,打造权威健康科普品牌和发布平台,形成健康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全市健康科普队伍的能力建设,形成全媒体、广覆盖、高效率的健康科普传播网络;依托“两库”,开展上海市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建设,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精准推送,并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健康行为干预和指导,有效推动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和健康行为养成。
三措并举:
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上海市民健康素养虽然居历史最高水平,但与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的城市要求、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农村人口、60~69岁老年人群、初中及以下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在健康素养6个维度中,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等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健康陋习仍然影响市民身心健康。下一步,本市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推广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深化健康上海专项行动。完善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组织体系,健全市、区、街镇、村居、楼组五级工作网络。夯实全社会、全领域、全行业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机制,深入推进健康上海专项行动和各类创建活动,营造健康素养提升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是推进防疫科普,提升市民公共卫生健康意识。进一步在全社会推行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强调疫情防控要做好三门功课:打疫苗、做核酸、勤扫码。倡导市民承担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法律责任,引导公众主动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和技能,自觉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配合做好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
三是强化自我管理,推动全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强化“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利用多元化科普内容、形式和平台,实施精准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综合干预,培养健康文明、科学自律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争做健康风尚的实践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促进市民健康行为“知行合一”。针对农村人口、文化水平较低人群和老年群体的素养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扶贫”,促进全人群素养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本市将持续推进健康素养提升项目,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受益,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夯实健康之基。
14年“连升”原因何在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部署,上海市连续14年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2021年监测结果显示,上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25%,创历史新高,并且实现14年“连升”,提前达到上海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近日举行的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暨“群防群控中的健康促进能力建设”项目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详细介绍了2021年上海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情况。
三大特点:
市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包含3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和6个维度(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上海按照国家统一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方法开展全市性监测。2021年,共调查26268名15~69岁城乡常住居民,覆盖全市16个区。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本市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25%,较上一年增加2.68个百分点,是上海市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以来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一年。此次素养监测结果呈现三大特点:
首先,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都稳步提升。与2020年相比,不同年龄段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都稳步提升,其中35~44岁年龄段人群增幅最大,从35.77%增长到44.36%,提升了8.5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也都稳步提升,城市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从37.43%提升到39.22%,提升了1.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从30.04%提升到31.27%,提升了1.27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增幅高于农村居民。
其次,居民传染病防护意识进一步提升。上海居民传染病防治方面的健康素养进一步改善,2021年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达到36.98%,较上年增长3.75个百分点,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6类健康问题中增长幅度最大。
监测结果显示,51.02%的居民掌握了处理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法,较上年增加2.8%;其中知道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直接捂住口鼻是错误的居民达到56.14%,较上年增加2.81%。80.77%的居民知晓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较上年增加1.59%;知道出现发热症状后不能“观察观察再说”的居民较上年增加0.46%。
最后,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进一步养成。2021年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达到39.73%,较上一年度提升1.24个百分点,尤其是健康饮食和慢病管理等行为改善明显。57.91%的居民知道吃大豆制品的好处,较上年增加3.55%。83.18%的居民知道水果不能代替蔬菜,较上年增长0.69%。64.71%的居民能够正确掌握吸烟危害的知识,较上年增长0.17%。
三个方面:
有力推动14年“连升”
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现14年“连升”,尤其是市民传染病防护能力显著提升,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步固化,夯实了疫情防控“大防线”,上海市民三大健康指标进一步优化,市民平均预期寿命84.11岁、婴儿死亡率2.30‰、孕产妇死亡率1.60/10万,持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健康融入万策,形成健康促进工作的强大合力。2003年上海率先在特大型城市启动健康城市建设行动,2019年上海出台我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2021年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通过全行业动员、全社会发动,形成推进健康上海建设、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强大合力。
第二,防疫科普传播,促进全民防护意识有效提升。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健康科普与疾病预防、医疗救治一起成为上海疫情防控的“三驾马车”,以“五全手势”与“六度出击”,打造战疫硬核科普,构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通过向全市800多万户居民家庭免费发放《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知识读本》《上海市民健康风尚知识读本》和公叉勺等健康礼包,组织开展《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宣传等活动以及制定《餐饮服务单位公筷公勺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等,固化市民的疫情防控健康行为,共筑群防群控屏障。
第三,健康精准推送,推进健康干预广覆盖、可持续。上海以实施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聚焦健康科普专家库和科普资源库建设(简称“两库”),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审核机制,打造权威健康科普品牌和发布平台,形成健康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全市健康科普队伍的能力建设,形成全媒体、广覆盖、高效率的健康科普传播网络;依托“两库”,开展上海市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建设,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开展精准推送,并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实施健康行为干预和指导,有效推动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和健康行为养成。
三措并举:
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上海市民健康素养虽然居历史最高水平,但与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健全的城市要求、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高品质健康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农村人口、60~69岁老年人群、初中及以下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在健康素养6个维度中,传染病防治、基本医疗等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健康陋习仍然影响市民身心健康。下一步,本市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推广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深化健康上海专项行动。完善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组织体系,健全市、区、街镇、村居、楼组五级工作网络。夯实全社会、全领域、全行业的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机制,深入推进健康上海专项行动和各类创建活动,营造健康素养提升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是推进防疫科普,提升市民公共卫生健康意识。进一步在全社会推行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强调疫情防控要做好三门功课:打疫苗、做核酸、勤扫码。倡导市民承担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法律责任,引导公众主动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和技能,自觉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配合做好风险排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
三是强化自我管理,推动全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强化“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利用多元化科普内容、形式和平台,实施精准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综合干预,培养健康文明、科学自律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争做健康风尚的实践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促进市民健康行为“知行合一”。针对农村人口、文化水平较低人群和老年群体的素养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扶贫”,促进全人群素养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本市将持续推进健康素养提升项目,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受益,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夯实健康之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