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
预算金额-
招标联系人-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医疗数字化转型:更多“智慧”守护健康
构建数字医学创新体系:
解决就医痛点、难点、堵点
老百姓就医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来解决?前不久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正式揭牌的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或许将为全国数字医学发展提供先行实践探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主任、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介绍,该中心的设立,既是为了深入推进医疗数字化转型,集聚优质医、研、产、学资源,同时也是对标国际一流而筹建的数字医学创新平台,助力上海落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该中心未来将扎实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建设,加速向以“全生命周期健康”为特征的“数字健康2.0”版本进发,为全国数字医学发展提供先行实践探索。
如何推动中心开放建设,打造数字医学创新体系?宁光表示,中心今后将围绕四大功能点展开——研究数字医学标准、建设数字医学技术研发基地、推动数字医学成果转化、打造数字医院典范。
所谓“研究数字医学标准”,就是研究数字医学术语、数据、安全标准,为上海市卫生信息标准委员会发布数字医学白皮书及年度报告提供支撑,对未来医院的顶层设计规划及建设路线提供方案,从理念至标准全方位贯通,成为全球数字医学进展和标准的预研地。
建设数字医学技术研发基地,就是从医学发展和患者需求出发,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上海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优势,将数据挖掘、图像识别、语音交互、认知计算与医疗场景结合,形成数字医学领域技术高地,助力上海落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战略。
该中心在推动数字医学成果转化方面,未来将集聚上海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和优质研究型医疗机构资源,大力推动新兴数字医学产品、设备应用转化,形成数字医学产业高地。其中,重点建设支持数字医学产业开放发展的开源平台和支持医院数字转型的体系。
宁光介绍,通过中心建设,打造数字医院典范,发挥国内首家转化医学大科学设施的基地优势,结合瑞金医院和市内其他医院已形成的技术落地优势,通过技术迭代,建立可升级换代的数字医学技术临床试验地和示范地。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医院相关政策及机制保障,在示范基地先行先试——实践和示范的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的场景。
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上海为全国数字医学发展提供更多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形成数字医学领域智库高地、技术高地、产业高地与示范高地按下快捷键。
 
规范医疗付费“一件事”:
付费排队零环节、省时间
去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作为本市医疗付费“一件事”项目实施标杆单位,根据市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医保局、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结合自身项目实施经验,制定《医院医疗付费“一件事”实施规范》企业标准,明确医院实施的组织要求、功能要求、服务提供要求以及持续改进要求等。
标准实施后,患者付费排队环节由“至少3个”减少至“0”,付费排队时间平均减少45分钟,是标准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便捷服务市民生活的生动实践。
一直以来,本市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推动打造高水平的标准品牌“上海标准”,形成一批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引领示范作用明显的标准集群。就在上月,仁济医院《医院医疗付费“一件事”实施规范》通过“上海标准”评价委员会综合评定,与《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支持规范》等11个项目共同获评2021年“上海标准”。该项目作为国内首个医疗付费“一件事”标准,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上海标准”认证的医院项目,填补了相关领域行业标准的空白。
该院副院长王育介绍,医疗付费“一件事”是传统医疗服务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具体应用,也是数字化医院转型的重要场景。标准中医疗付费流程再造、信用就医引入机制、亲情付等关键性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要求。
通过推进医疗付费“一件事”标准实施,深化扩展了能够支持多形式电子凭证以及多种支付方式的移动医疗便民服务,助力智慧医疗,不仅大大改善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秩序与效率,而且很大程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而该院副院长王争表示,医院积极发挥行业内引领示范效应,基于标准的实施经验,目前正参与制定《医疗付费“一件事”应用规范》地方标准,旨在为医疗机构实施医疗付费“一件事”时提供标准参照,使一体化管理、同质化付费能落到实处,将上海经验广泛输出到全国各地。
 
探索5G医疗广域网建设:
智慧诊疗覆盖多场景、多空间
患者刚踏进诊室,接诊医生已在系统内收到患者之前在线提交的病情主诉,而屏幕闪动间,疾病云基础数据库迅速给出诊断决策支持;看病结束后,患者甚至连手机不需要掏出,在诊室即可直接完成“无感支付”;医院内大到磁共振设备,小到手持式PDA(个人数字助理),各类医疗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都由一个云平台实时掌握;相隔万里的手术室,两地医护却能如同面对面一般对显现于“VR眼镜”前的患者病灶三维图像讨论分析。
2019年以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投入5G医疗广域网建设:率先搭建市内规模最大、跨区联动的医疗场所5G应用专网;率先探索基于5G的急诊急救一体化新模式,打造国内首辆应用型5G救护车,首创“5G+”医院急救总协调人制度,构建“将急诊室搬上救护车”、院前院中无缝衔接的急救一体化新模式,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
同时,该院率先探索5G应用于智慧发热门诊新模式,在新建成的发热门诊与隔离留观病房中采用5G人工智能机器人,“将隔离病房搬进会诊中心”,实现患者医学指标与呼吸音等重要信息的清晰实时呈现,解决了疫情防控中救治高效度与安全度两项硬核难题。
此外,该院特别开展智慧3D导航、智慧预约检查排程、智能导诊服务机器人、智慧后勤管理等应用。
通过积极探索基于5G的患者服务品质提升新模式,医院正不断提升百姓就医体验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比如,创建急诊就医“先诊疗、后付费”服务、首建“一站式”百平米出入院服务中心;基于互联网医疗的智慧居家腹透远程管理系统,启动的ICU远程视频探视系统等,通过智慧医疗为大众带来福祉。
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郑兴东表示,5G、云平台、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终端、平台、应用等各个层面的跨专业协作,会使智慧医疗迎来更系统、更全面的发展。医院未来会以更高的效率、更便民的服务、更优的品质,为患者提供卓越的医疗服务,大幅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打造“数智医院”社区版:
高品质诊疗服务、全周期健康管理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三甲医院的目标,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方向。就在一个月前,上海中心城区体量最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以“数智普陀”建设为契机,该中心正全力打造一家崭新的“数智医院”,为社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力争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品牌标杆。
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普陀区“十三五”规划重点实事项目,辐射服务该街道6.8万常住居民。它的竣工和正式启用,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周边社区居民就医“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实现了普陀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街道镇的全覆盖。
该中心主任张玮介绍,中心将在“三高共管一体化”“线上线下全专模式”“数智全周期服务”等特色与亮点上下功夫、出成绩,致力打造成为一家崭新的“数智医院”。
“三高共管一体化”特色慢性病管理服务模式是该中心全力创新的一大服务模式。在全新的全科诊室中,配备9间全科医生桌面信息化诊断系统,不仅能够高效完成眼耳喉鼻、心电监测、血压测量、血氧饱和度检测等多项检查,数据采集还可直接沉淀至居民健康档案。基于此,该中心能提供全新的慢性病诊前诊后自测模式,居民也可以第一时间在手机上查看相关的监测数据。这也为普陀区第一家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的建设夯实了基础。
在全力做强全科诊疗服务的同时,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共享区域医联体资源,发挥信息化诊断系统的数字化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全专联合”的诊疗服务。
张玮表示,中心将邀请区属二、三级医院的专家医疗资源下沉社卫,根据居民的需求和体验,同时打通互联网诊疗渠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三级甚至专科医院专家的医疗资源。
同时,将努力实现“数智全周期服务”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新感受的数智服务,不断升级与扩展诊前预约、诊疗导引、诊前咨询、规范诊疗、诊后随访、健康管理等全周期的“数字+智慧化”服务系统,为居民提供全新的社区诊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体验。
据了解,该中心还通过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对接整合,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包括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咨询和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过程干预服务,使中心能级朝着高质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迈进。
目前,中心已特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万里社区群众代表,成为首批“市民就医体验官”,为“数智医院”的打造出谋划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