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
预算金额-
招标公司吉安市商务局
招标联系人-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为适应新时代吉安市发展需求,以建设培育赣中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质量生活,加快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指导商业设施合理发展、空间有序布局,吉安市商务局组织编制完成了《吉安市中心城区(含吉安县城)商业网点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引导构建与吉安市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商业空间体系。《规划》已经吉安市中心城市规划委员会2023年度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一、公示时间
  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30日,为期30天。
  二、公示形式
  网上公示。
  三、意见和建议收集途径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该规划草案有意见或建议,可通过电话、邮件等各种形式向吉安市自然资源局、吉安市商务局反馈。为更好地沟通交流,单位反馈意见应加盖公章和联系方式;个人反馈意见应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jasghzx@163.com、jasscfzk@163.com
  邮寄地址:吉安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调查规划中心、吉安市商务局市场发展科(信封上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邮编:343000
  联系电话:0796-8269221、0796-8224508
  接听时间:工作日8:30-12:0014:30-17:30
  意见和建议收集截止时间:2023年8月 30日
  四、主要内容
  (一)规划范围、期限及对象`
  规划期限为2022—2035年。重点针对中心城区(包括吉州区、青原区各街道、井开区、吉安县城区)的城镇开发边界134.4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级商业中心、商业街区、农产品零售终端、商品交易市场、商贸物流设施、相关服务网点、特色商业空间等方面提出规划引导。
  (二)规划依据
  1.纲领文件:包括《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吉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吉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其他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
  2.现状基础: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含在建)19处、商业街区13处、农贸市场49处(在营业28处、待取缔3处)。商品交易市场(含在建)33处,商贸物流设施(含在建)10处;星级酒店、高档酒店及豪华酒店共23处。吉州区、青原区和吉安县2020年末常住人口111.3万,其中城镇人口71.7万人。
  3.规划指标:控制零售商业面积总量,城市级商业中心零售商业面积按人均1.1-1.3m2配置,片区级商业中心按服务8-15万人、人均0.7-0.9m2系数配置,社区级商业中心按服务1-5万人、人均0.3-0.5m2系数配置。中心城区零售商业总规模按实际服务110万人左右配置。
  (三)规划情况
  1.明确定位目标:建成富有“红色庐陵”底蕴特色的“赣中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江西省新型消费先行城市、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城市”。规划人均零售商业面积控制在1.2m2,到2025年中心城区零售商业网点总面积控制在110万m2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35万m2左右。
  2.完善空间体系: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井字轴线、一心六组团”的商业发展空间结构,吉泰走廊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一区三轴四片”的商业发展空间结构。
  3.夯实商业布局:(1)构建“城市级-片区级-社区级”三级商业中心体系,形成“两主三副八片多点(2-3-8-N)”的商业中心体系结构,体现吉安各级商业中心“强两端、精中间”布局特色。(2)按“统筹实施、分类分策、先易后难、按时推行”原则,布局125处社区商业中心,其中改造提升40处、近期建设29处、远期建设56处。(3)体现“红色庐陵”特色,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与消费热点,在中心城区主要建设培育30条商业街,力争打造“5条省级高品位商业街为示范、10条市级示范型商业街为骨干、15条培育型品质商业街为补充(5-10-15-N)”的商业街区发展体系。(4)结合控规详规,布局“以农贸市场、超市生鲜部为主,便民肉菜店、生鲜店、果蔬店等为辅”的农产品零售终端92处,确保中心城区千人拥有农产品零售终端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千人。(5)通过“划行规市”“建新引旧”,打造“一处龙头引领+两翼策动发展+多点呼应支撑”的商品交易市场及集聚区发展格局,即打造1处龙头市场集聚区(城西兴桥片市场集聚区)、2处主体市场集聚区(城南敦厚片市场集聚区、城西片综合市场集聚区)和多处独立发展的市场。(6)依托赣江岸线资源、临港产业和特色产业,规划形成“三枢纽、三园区、多站点”的商贸物流体系。其中,“三枢纽”指3处综合商贸物流枢纽,分别为青原区天玉港多式联运枢纽、井冈山经开区内陆港枢纽和吉州区高铁快运物流枢纽。(7)立足本地文化,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的中高端品质酒店和餐饮美食集聚区,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布局中高端品质酒店不少于36个。(8)结合相应规范标准,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中心等再生资源网点。
  4.特色商业引领:结合商圈、商街、旅游区等空间载体,满足夜游、夜食、夜娱、夜购等需求,打造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加强商业与旅游、文化、娱乐、会展等融合,打造特色商业功能区,其中重点规划建设庐陵湾主题乐园、城东数字文旅、清水湾温泉康养3处特色项目;鼓励智慧商圈、智慧商街、智慧社区改造建设。详情请下载附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