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关于政府采购工作的几点思考
金额
6506.03万元
项目地址
-
发布时间
2022/11/24
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
预算金额6506.03万元
招标公司-
招标联系人-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自《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政府采购制度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近年来,江安县政府采购工作机制日趋完善,采购规模不断扩大,采购行为日益规范,服务质量稳步上升。
一、 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经中共江安县委编委批准,江安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县交易中心”)于2013年7月8日正式成立,为县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管理局的全额拨款正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国有资产交易、政府采购和国有土地矿产资源交易等工作。2017年12月26日,江安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增挂宜宾市政府采购中心江安县分中心牌子,承担政府集中采购职责。县交易中心和县采购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设立综合股、交易受理股、交易组织股、交易评审股四个股室,核定事业编制9名,设主任1名(由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局局长兼任)、副主任1名,内设股室人员编制8名。2022年,我中心组织政府采购项目32个,预算金额6506.03万元,成交金额6043.72万元,节约财政资金462.31万元,节资率7.1%。
(一)完善软硬件建设,深入推进 电子化交易。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交易中心(县采购中心)以创建“示范交易中心”为契机,规范化标准化的升级完善各软硬件设施,因地制宜的合理设置各功能区域,实现了办公和综合服务功能科学分离,所有区域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实现交易“全网办”“零跑路”,打破了地域限制,免除了舟车劳顿,让供应商不到现场也可完成全部项目交易,节约了交易成本,切实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落实。常态化开展异地远程评标,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评审过程中的人为干涉,使评审工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2022年,开展“不见面开标”39宗,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0宗。
(二)强化制度建设,全面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一是健全完善服务流程。针对每个服务事项,按照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规定和政策要求,梳理优化具体的办事流程,印发办事指南和业务流程图,在业务网站、交易现场进行规范公开。二是规范平台内部管理。制定江安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交易操作规程、评审操作规程、现场管理操作规程、信息发布操作规程、现场管理制度、开标纪律、评标纪律、工作人员行为准则、保密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信息工作制度等,实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切实维护了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高效、规范”的对外良好形象。三是实行流程化管理。按照中省市流程化管理要求,结合县采购中心实际,建立起项目受理、文件编制、信息发布、交易组织、交易评审相分离的项目流程式运行机制,并分别交由不同股室独立完成。中心内设综合股、交易受理股、交易组织股、交易评审股四个股室,每个股室确定相应的岗位,每个岗位各司其职且定期轮岗,切实做好采购公告、网上报名、电子化开评标、现场监督等工作,确保项目交易各环节既实现内部相互衔接又实现权力相互制约。
(三)强化采购管理,全面提升政府采购质效。
一是坚持应进必进。印发《江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安县公共资源交易目录>的通知》(江府办函〔2020〕26号),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均在江安县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内,文件要求凡列入《目录》的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部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抢险救灾、公共安全等特殊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二是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印发《江安县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施方案》,规范开展政府集中采购。三是强化档案管理。印发《江安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程(试行)》,严格管理档案,明确专人管理档案,建立一目一档一袋,将交易文件、开评标记录、交易结果、中标通知书、合同资料等交易项目资料全面收集建档,做到有据可查。将开评标过程刻录成光盘,形成影视档案。对前来借阅档案的形成登记台账。
(四)强化监督管理,保障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
一是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岗位及流程廉政风险点评估,针对可能发生腐败的重要工作、重要岗位以及重要环节进行梳理,评估各岗位廉政风险点,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汇总印编《内部控制手册》。将所有交易项目全部纳入廉政风险防控系统,认真梳理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各环节的风险点,逐一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梳理出风险环节37个,风险点126个,制定防控措施137项,不给廉政风险留可乘之机。二是强化现场监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积极组织开评标活动。在开评标活动中,采购人派监督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管。严把开标评标过程关,强化节点管理。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通过音、视频摄录,全程监督开评标过程;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管理,认真核对专家身份并予以登记,统一保管专家的通讯工具等随身物品;强化门禁系统值守,严防评标过程中专家与外界联系。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在交易场所显眼位置,对外公开各监督部门举报投诉电话,畅通群众诉求的表达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强化信息发布管理,确保交易活动阳光透明。中心将政府采购需求论证公示、招标公告、更正公告、中标(成交)结果公告等信息在四川政府采购网和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站主动公开,便于群众查询和监督,让交易活动全过程阳光透明公开。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从事采购工作人员业务不专。政府采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诸多,县采购中心和财政局工作人员均是半路出家,专业学习机会少,对法律法规理解不够透彻,大多数是边学边摸索边干;采购人均未配置政府采购专职人员,有采购项目时,临时指派相应股室人员负责,临时人员对政府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流程几乎不知;国家对从事采购代理工作无相关资质要求,社会代理机构招聘的工作人员也缺乏政府采购专业知识。从历年省财政厅组织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考试看,集中采购机构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高于社会代理机构人员,但总体专业水平欠缺。
(二) 采购单位责任意识不强。一是由于采购人对《政府采购法》不熟悉、不了解,导致采购人责任意识不强。二是采购单位没有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出现临时采购、小额采购、重复采购多,难以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性效应。三是少数单位无专人负责政府采购,无完备的政府采购内控制度,采购前未充分做好需求论证、询价等工作,再加上对采购程序不熟悉,导致多头跑路和未及时公告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采购需求编制不严谨。由于采购人采购业务不熟,有的为了便捷,就在网上选择所购商品,并依照参数编制采购需求;有的为了图方便,委托社会代理机构编制采购需求或直接让心仪的供应商编制采购需求等。没有真正的从单位实际所需、货比多家去编制采购需求,使采购需求要么过于简单,不能详细描述所需商品的实质参数,无法确保商品质量;要么在参数或评分细则中设置倾向性、排他性、歧视性或评分设置不细化、不量化等法律法规不允许条款。如要求提供生产厂家授权书、售后服务承诺函或厂家所获得的相关行业证书、背书;评分细则中,用优良中差不易量化、细化的人为主观分值评审等。采购人按照《四川省政府采购需求论证和履约验收管理办法》规定,自己组织或委托代理机构开展需求论证,部分专业人士论证不专、水平不高、把关不严,使部分采购需求虽已论证,但依然存在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不允许的条款,需求论证工作流于形式。
(四)部分政府采购项目存在“质次价高”问题。造成部分政府采购项目存在“质次价高”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采购人业务不专,没有从单位实际需求、货比多家的编制采购需求,没有邀请业务过硬的专家切实开展需求论证。二是部分采购代理机构业务不精,重服务轻原则,对于采购人委托项目需求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不敢说“不”,也不向采购人提出修改建议或意见。三是部分供应商存在不诚信问题,在供货时以次充好。四是部分采购人验收把关不严,当所采商品质量问题凸显出来,就会推卸责任说“这是政府采购的”。五是部分供应商间恶意竞争、相互诋毁,或私下协商达成共识,由一家供应商高价成交。
三、规范政府采购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提高政府采购质量。一是加强采购人业务素养培训,让采购人熟悉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采购流程,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二是加强对供应商的培训,提高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竞争力,使企业和经营者充分了解政府采购的政策、信息,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进入政府采购市场。三是加强政府采购中心业务人员素养培训。建立学习制度,定期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切实做到政府采购规范化运行。加强岗前培训和岗后的继续教育,实行重点培训, 选派优秀工作员到省市参加业务学习,定期组织考试,切实强化学习内容。加强政府采购电子化开评标专业人才培训, 加强和扩大政府采购培训范围,使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水平及相关业务素质,从而培养出全面、新型的政府采购人才,以适应政府采购电子化的需要。
(二) 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更新政府采购观念。一是学法守法,依法采购。各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学习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监管和执行若干规定的通知(川府发〔2018〕14号)》精神,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省、市政府有关要求从事政府采购活动,加强本部门、本单位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二要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各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是政府采购的主体责任单位,要明确专门机构或安排专门人员从事政府采购工作。要建立完善政府采购全流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要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切实履行承担编制采购预算、备案采购实施计划、采购需求论证、确定采购方式、公开采购信息、答复询问质疑、履行采购合同、组织履约验收等政府采购业务的主体责任,并贯彻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
(三)严格采购需求编制,强化政府采购“源头”把控。规范采购计划备案内容。进一步细化了采购实施计划编制要求,明确采购活动开始前,采购人应当准确、完整编制并备案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规格型号和服务要求等内容,并严格按照采购实施计划组织开展采购活动。强化需求编制主体责任。明确了采购人对采购需求管理承担主体责任,对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采购需求调研的,由采购人最终对采购需求和采购实施计划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负责。发挥主管部门管理效能。县财政局督促各主管部门通过明确职责分工、规范业务流程和细化工作要求等措施,积极发挥对本部门、本系统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指导和统筹管理职责,实现内部控制流程的规范和优化。   
(四)积极做好交易事后监督,提高政府采购质量。一要严格合同管理。中选供应商确定后,采购人应当自中选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采购文件和中选人响应文件的规定,与中选人签订书面合同。所签订的合同不得对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和中选人响应文件作实质性修改。政府采购合同应当包括采购人与中选人的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及地点和方式、验收要求、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内容。二要对政府采购中产生的采购合同进行备案登记,并对采购单位的合同备案登记实施监督,做到对政府采购的全程监督。三要严把验收关,积极做好事后监管。各业主单位要制定政府采购项目履约验收内部控制制度,按照验收工作程序和要求对政府采购项目进行验收。政府采购项目无论金额大小,都要进行履约验收。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参与验收。针对专业性强,比较复杂的采购项目,应当派专人全程跟进,按照行业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验收。县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强化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政府采购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办理。
(撰稿:袁智慧(电话13890908536);审核:李静;审签:李海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