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嘉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一、综合
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76.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2万人。据2023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558.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8.47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73.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为3.3万人,出生率为5.9‰;死亡人口为3.8万人,死亡率为6.8‰;自然增加人口为负0.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9‰。与2022年相比,出生率下降0.7个千分点,死亡率上升0.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1.1个千分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GDP)706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1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776.84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144.45亿元,增长6.4%。按常住人口计算,2023年全市人均GDP为12685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8001美元),比上年增长5.6%。经最终核实,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为6749.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0:54.2:43.8。
202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102.5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2.02亿元,增长6.0%。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6.99亿元,下降0.1%,其中民生支出644.2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7.9%。
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62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实现控制在5.0%以内的宏观调控目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开展暖企助企惠企行动,出台提振市场主体信心18条、稳定工业经济1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企业用电、用气、用热价格分别下降3.4%、11.8%和8.9%,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3%、10.3%、9.8%、9.2%和7.9%,分别高于全省平均2.9个、2.0个、1.9个、2.2个和1.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4.5%、21.7%、26.6%、71.9%和44.5%,分别较上年提升2.3个、1.0个、2.1个、1.4个和0.5个百分点。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1.65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76.47万户,比上年增长6.8%。
民营企业表现出较强活力,助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民营工业引领作用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1889.4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0.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六成,达64.4%。民营服务业增长较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民营企业903家,占比近八成(78.3%),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1%,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1.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贡献率为78.2%。
二、农业和农村
202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2.8亿元,可比增长3.8%。粮食实现增产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2.0万亩,连续18年保持全省第一,比上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100.3万吨,增长2.1%。油菜籽面积11.5万亩,增长5.7%;蔬菜播种面积110.3万亩,下降12.6%;盆栽观赏植物销售3.1亿盆,增长19.0%;水果总产量43.2万吨,下降4.8%。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5万吨,增长6.0%;水产品总产量17.7万吨,增长6.3%。年末生猪存栏26.8万头,增长0.4%;全年生猪出栏39.7万头,增长16.8%。
高质量农业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2%以上,初步统计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90.88%。建成农机服务中心36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68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19个。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7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2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深入实施全域农创工程,累计建设农创园13个,培育农创客、新农人5500人。加快推进农业区镇建设,累计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2个。强化绿色优质农产品建设,全市共有绿色食品23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个。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全市累计创建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419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全市共建成和美乡村示范片区7个、美丽乡村精品线50条,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镇60个、3A级景区村庄97个、特色精品村198个、未来乡村44个。全年农家乐休闲农业接待游客4254.8万人次,直接营收40.8亿元。
共富乡村基础不断夯实。全面实施“强村富民”行动,2023年全市85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总收入达48.49亿元,年经营性收入达23.72亿元。强化政策支持和多元保障兜底,全市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7420元,高于全省平均5980元,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0.7%,高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4.7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4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33.55亿元,增长7.6%;其中重工业1987.68亿元、轻工业945.87亿元,分别增长10.2%、2.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4469.44亿元,增长3.4%,其中出口交货值2734.28亿元,下降3.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5389.02亿元,增长4.4%;利润总额739.43亿元,增长6.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4%,资本保值增值率110.0%,成本费用利润率5.0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64.8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42.1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投资分别增长7.8%、8.4%和6.9%。从重点领域看,全市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高新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8.5%、19.0%和11.5%,民间投资下降3.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5.5%,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7%。房屋施工面积4385.15万平方米,下降14.6%;房屋竣工面积590.90万平方米,增长35.1%。商品房销售面积434.99万平方米,下降19.8%;商品房销售额631.26亿元,下降23.4%。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7.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333.97亿元,比上年增长7.6%;餐饮收入179.49亿元,比上年增长3.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10.86亿元,增长7.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2.60亿元,增长7.2%。202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实体交易市场242个,全年成交额295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2023年,嘉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0.2%,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8%。2023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3.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202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出口3337.5亿元,增长3.8%;进口1072.4亿元,下降9.3%。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1721.0亿元、697.6亿元,增长3.6%、1.9%,占全市出口的比重分别为51.6%、20.9%;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出口增长40.9%。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615.8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1185.7亿元,增长12.8%。
2023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04个,新增商务部重点外资专班项目10个,增量和总量均列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30.13亿美元,总量居全省第三。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2.18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40.4%;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17.2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57.1%。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3.3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44.2%。
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508.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9.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4%和22.2%。其中,入境旅游1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8.2%;旅游外汇收入5935.63万美元,增长135.2%。接待国内游客4495.5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55.71亿元,分别增长47.1%和21.8%。
七、交通和邮电业
2023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5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8公里。各种运输方式(不包括铁路,下同)货物周转量415.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9%,其中公路179.09亿吨公里,增长16.9%;全年旅客周转量(营业性车辆)8.97亿人公里,增长85.1%。全年嘉兴港货物吞吐总量13960.43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32.61万吨,增长16.7%,集装箱吞吐量340.44万标箱,增长19.3%。
全市年末机动车总量达220.5万辆,其中汽车191.4万辆,比上年增长5.9%,私人汽车167.7万辆,增长6.2%。
全市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5.46亿件,比上年增长12.0%;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128.34亿元,增长8.9%。其中,快递业务量13.56亿件,比上年增长11.5%,快递业务收入114.85亿元,增长9.0%。电信业务总量88.88亿元,增长22.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6万户,比上年减少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2万户,比上年增加56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81万户,比上年增加22万户。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2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440.4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4914.02亿元,增长12.5%。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7641.83亿元,增长19.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584.57亿元,增长15.6%,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6343.40亿元,增长15.9%。
2023年,嘉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7家;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87家,总市值6356.01亿元,上市公司家数居全省第三。其中,65家境内上市公司中,在主板的上市公司占全省主板总数的9.65%,位列全省第五;在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占全省创业板总数的5.75%,位列全省第六;在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占全省科创板总数的10.42%,位列全省第二;在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占全省北交所总数的24.00%,位列全省第二。新三板挂牌企业67家,占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11.30%,位列全省第三。
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4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81.50亿元,增长4.6%;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165.24亿元,增长20.2%。全年赔付支出92.53亿元,增长22.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付55.09亿元,增长24.0%;人身险业务赔付37.44亿元,增长21.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3年,全市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739所,在校生83.22万人。全市共有各类高校10所,在校生12.33万人,其中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5.40万人;普通高中39所,在校生5.79万人;初级中学133所,在校生12.81万人;小学146所,在校学生32.70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2.7万人,增长2.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各类学校比例98.98%。全市普通本专科、高职招生2.94万人,毕业学生2.1万人。高等自学考试报考人数2.43万人,获得大专以上文凭人数1483人。全市各类民办学校30所(不含幼儿园),在校学生6.75万人。
2023年,全市专利授权量3.6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869件,比上年增长23.8%。全市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43家,累计拥有4213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55家,累计拥有9436家。全市累计拥有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5家(国家级12家、省级13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3家(国家级17家、省级16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2023年末,全市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8家,文化馆8个,文化站72个,博物馆35个,农村文化礼堂791家。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均达100%,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均达100%,建成城乡一体的“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102个。全市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5项,省级非遗项目78项,市级项目316项。建成城乡一体的“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102个。拥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46个,艺术表演场所42个。全市共有影院65家,共计银幕数423块,座位数56162个,放映69.8万场次,观影人次715.6万人,放映票房3.01亿元,全省排名第五。
2023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地设施2162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6平方米,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为94.4%。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馆17个,全民健身中心5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143个、社区多动能运动场177个,构筑城乡一体化“10 分钟健身生活圈”。2023年,全市共有国家、省级高水平训练基地13所次,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8所,市级高水平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1所,市级体教融合特色学校66所。全年共完成运动员注册10397人,裁判员402人,共审批二级运动员145人,审核上报一级运动员122人。全市共销售体育彩票26.83亿元,同比上升44.05%,累计销量全省第四,全年销量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省中心下达的年度基本目标、奋斗目标、争先创优目标;筹集公益金6.32亿元,有力支持体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2023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15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499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351人,注册护士24731人,医疗床位31494张。平均每千户籍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5.93名,每千户籍人口拥有医院床位8.36张。全年门诊病人5095万人次,住院105.04万人次。
全市无偿献血70283人次,献血量2308万毫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23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53元,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909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43元,连续20年保持全省首位,增长7.3%,高于城镇居民2.0个百分点。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3(农村居民收入=1),较上年同期缩小0.03,城乡收入比保持全省最优。
2023年,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648元,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551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072元,增长11.5%。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均为26.7%。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0.6平方米。
全市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1.36万户,比上年减少0.03万户;保障人数1.85万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95亿元,低保标准为1135元/人·月,最低工资标准2260元/月。全市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62.69万人和430.9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66.10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23年,全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2818公顷,比上年下降6.8%。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088公顷,增长9.7%;房地产用地(包含住宅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373公顷,下降32.9%;基础设施等用地1357公顷,下降8.0%。
初步统计,2023年城市污水年排放总量3.7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06%;城市污水处理量为3.69亿立方米,增长14.59%;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5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供水普及率100%,城市燃气普及率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9.03%。
2023年末,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1.20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深度为1196.4毫米(折合降水量50.52亿立方米)。全市83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比达98.8%;和上年相比,Ⅲ类及以上断面下降1.2个百分点,IV类断面提高1.2个百分点。
2023年,市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剔除沙尘影响),比上年增长11.5%;日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为83.6%,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等价值,下同)2031.4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9%,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1.2%。其中,八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总量1441.47万吨标准煤,增长7.4%,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1.4%。
2023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6起,死亡51人(含高速5起5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5.6%和21.5%。其中,道路运输事故(含高速)共发生事故60起,死亡36人,分别下降9.1%和16.3%;工矿商贸(含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消防)事故12起,死亡12人;其他事故4起,死亡3人。
注释: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2011年以前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口径,2011年及以后为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和房地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投资)。
[4]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5]全市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公示数。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险等数据来自市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高耗低效企业整治等数据来自市经信局;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进出口、利用外资、网络零售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户籍人口、机动车总量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邮政业务、快递业务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于人行嘉兴市分行;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市金融办;保险业数据来自嘉兴金融监管分局;教育资源数据来自市教育局;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市场主体、发明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团体、广播电视、旅游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电影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体育事业、体育彩票等数据来自市体育局;卫生事业、无偿献血等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低保、社会服务和救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建设用地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供水和燃气普及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数据来自市建设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市水利局;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各类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等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调查失业率、价格、粮食产量、生猪存出栏、居民收支、人均住房面积等数据来自嘉兴国调队;其它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2023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