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
预算金额175.49万元
招标联系人-
招标代理机构安徽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
中标联系人-
公告正文
I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整治工程设计变更说明安徽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二○二一年八月II报告名称: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整治工程设计变更说明提交单位:安徽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证书编号:地质灾害防治设计甲级342019130321院长:唐建华总工程师:王小勇项目负责:王昌奇何为红报告编写:何为红朱怀迪刘刚何胜勇赵宇姚远审核:何胜勇审定:王小勇提交时间:二〇二一年八月目录一、项目概况.....................................................................................................1二、原勘察概述.................................................................................................1(一)滑坡概况.................................................................................................1(二)原勘查设计工作评述.............................................................................2(三)原勘查设计完成的实物工作量.............................................................3(四)滑坡特征.................................................................................................3(五)边坡稳定性评价.....................................................................................7(六)滑坡推力分析.......................................................................................10三、原治理工程设计概况...............................................................................11(一)滑坡防治工程等级...............................................................................11(二)治理区边坡安全系数...........................................................................11(三)治理工程设计.......................................................................................11三、原治理工程预算.......................................................................................14四、治理工程设计变更...................................................................................14(一)治理工程设计变更原因.......................................................................14(二)治理工程设计变更方案.......................................................................18(三)治理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19五、治理工程设计变更预算.........................................................................19(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9(二)工程预算...............................................................................................19六、治理工程监测...........................................................................................22(一)监测工作的任务和目的.......................................................................22(二)监测工作现状.......................................................................................22(三)监测工作方案.......................................................................................22(四)监测工作量...........................................................................................23(五)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建议.......................................................................24七、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要求...........................................................................24(一)总体要求...............................................................................................24(二)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25(三)环境影响评价.......................................................................................27(四)工程管理...............................................................................................28(五)施工工艺及材料要求...........................................................................28(六)其他说明...............................................................................................29附件:1、勘查图册2、设计变更图册3、计算书一、项目概况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点位于庐阳区北二环四里河桥向南约500m,四里渠东路东侧,四里渠东路和大房郢路之间的边坡。合肥市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我院承担“2020年庐阳区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整治工程勘探”项目,同时通过询价方式委托我院对该隐患点提出整治工程设计方案。2021年元月,经专家组审查合格后我院提交了《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整治工程勘查设计报告》。设计方案主要为在现状边坡按1:1.73坡率降坡卸载的基础上,共设置两排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0.8m,在坡顶位置安全护栏,对边坡进行草皮复绿。2021年4月,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整治工程施工即将招标时,经甲方单位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确认,在治理区范围内由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排水科组织实施的调蓄池初雨截流管顶管工程正在施工,设计单位为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根据经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确认,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提供的顶管施工平面图得知,在治理区范围内有局部受顶管影响的地段不能按原设计图纸施工。2021年7月,甲方单位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委托我院对治理区范围内有局部受顶管影响不能按原设计图纸施工的地段进行设计变更。接到任务后我院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复核现场情况,与顶管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对接,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变更工作。二、原勘察概述(一)滑坡概况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点是我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位于庐阳区北二环四里河桥向南约500m,四里渠东路东侧,四里渠东路和大房郢路之间的边坡。地理坐标东经117°14'51”,北纬:31°53'49”。边坡走向顺直,总体近南北走向,纵向长约10~22m,横向宽约170m,剖面总体呈直线型,坡顶标高约24~27m,坡底标高约17m,坡度约30°。2010年7月12日出现首次滑塌,现状边坡南北两段分别发生一处塌方,南北段坡顶均见拉张裂缝,宽度约1~5cm。前缘土体已部分滑至四里渠东路的人行道,厚度约0.7~1.5m。经我院技术人员现场调查分析,认为该“塌方”从地质灾害专业角度判定为小型浅层填土滑坡地质灾害。该段边坡坡脚为四里渠东路,坡顶为大房郢路,均为沥青路面。目前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上近年来的极端天气增多,边坡的稳定性进一步受到侵害,极有可能形成坡体的大规模滑移,极大地威胁到了坡上、坡下道路及行人、车辆的安全。(二)原勘查设计工作评述在2020年12月底接到任务之后,安徽工程勘察院项目组人员进行了现场详细调查,结合设计要求,布置了具体的勘探剖面及钻孔位置。于2021年1月2日至1月13日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勘探工作,随即进入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阶段。本次勘查工作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方法依次进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现场调查、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静探、槽探、室内样品测试等。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并提出治理方案。工作范围包括边坡及邻近区域,面积3.2公顷,以滑坡体为勘查工作重点,对其周边地区采用工程手段与地质调查结合方式,对滑坡勘查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工程地质测绘主要以滑坡为重点,详细调查滑坡边界、分布、规模及物质组成、微地貌等特征,以及滑坡周边岩性、结构、裂隙的发育特征等,为确定滑坡范围、滑坡形成机制及宏观定性评价提供较为准确、详实的原始资料。同时调查了滑坡体及周边相关植被特征、人类工程活动和水文地质条件。物探采用天然源面波勘探(微动)按点距7~15m,完成5个剖面40个物理点工作。工程地质钻探施工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岩心采取率符合设计要求,钻孔合格率为100%;及时编录并按规定取样和进行原位测试,所有样品在现场及时密封保存,并送往有计量认证的实验室测试,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为观察滑体岩土组成和滑面情况,同时在坡体施工了3个探槽,最大开挖深度2.2m,进行野外观测记录和拍照。滑坡勘查设计是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施工,勘查工作完成质量较好。(三)原勘查设计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本次勘查采用了现场调查、工程地质测绘、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室内试验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开展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1-1。表1-1滑坡勘查设计工作量一览表工作量单位完成工作量地形测量公顷4.8地质剖面测量m/条555.6/81:500工程地质测绘公顷2.18工程物探m/线450/5调查点个20钻探m/个150/10静探m/个50.1/6槽探m3/个6.0/3原位测试(标贯试验)次11土样室内测试件28水位量测孔10(四)滑坡特征1、HP1滑坡HP1滑坡发生于北段边坡2-3号剖面之间,主滑方向约275°,滑坡平面呈圈椅状(图3-1),纵向长17m,横宽27m,总面积约330m2。剖面形态呈直线状,略有起伏,滑坡体堆积于坡脚,前缘已滑至四里渠东路机动车道,已设置隔离栏。后缘高程24.58~25.93m,前缘高程约17m。坡顶后1m处分布一条LF1裂缝,宽3~5cm,深约1m,顺坡走向延伸(图3-2)。坡顶后方的大房郢路路堤挡土墙,砼结构,墙宽0.9m,墙高3.5m,墙体埋深约2.2m,墙身长40m,调查中未见变形现象。坡体上的树木歪斜,坡体下部呈鼓丘状,前缘有形成约0.5m的陡坎。滑坡体中部的TC1探槽揭露1.4~1.5m存在软塑状黏性土,推测为滑带土。根据滑坡勘查资料分析,滑坡整体为后缘、前缘较薄,中部厚的特点,厚度0.50~1.5m,总体积约330m3。2、HP2滑坡HP2滑坡发生于南段边坡4-5号剖面之间,主滑方向约275°。滑坡平面呈典型的圈椅状,纵向长16m,横宽29m,总面积约345m2。剖面呈直线状。后缘高程24.58~25.93m,前缘高程约17m,坡度约30°。坡顶后缘临空面高约1m,坡度60°~75°。坡体上见非常明显的“马刀树”,边坡长期处于蠕滑状态。坡顶后方2m处,发育一条LF2拉张裂缝,宽1cm,深约0.5m,顺坡走向延伸。滑坡体堆积于坡脚,前缘已滑至四里渠东路人行道,已设置隔离栏。滑坡周界清晰,滑坡侧壁高约0.4m。滑坡体纵向发育小冲沟,深5~10cm,长约2~3m,调查时已干枯,仅北部边界处有少量积水。滑坡体中部的TC3探槽在深1.2m处揭露软塑状黏性土,灰白色,推测为滑带土。根据滑坡勘查资料分析,滑坡整体为后缘、前缘较薄,中部厚的特点,厚度1~2m,总体积约520m3。3、中段边坡蠕滑特征该段边坡纵长8~20m,横宽41.2m,坡顶高程24.99~27.03m,坡脚高程约17m,坡角约30°。坡顶未见裂缝,调查中未见明显滑动现象,坡体中部形态呈略有下凹,坡体下部见0.5高的陡坎,坡脚土体已侵入下方的行道树的树干,推测可能长期处于蠕滑状态。4、滑坡体物质结构滑坡位于填土层内,属于人工填土滑坡。根据调查成果,滑坡的滑体、滑面和滑床均为填土层,滑坡主要是在降雨期间,上方的饱水的滑体沿着杂填土下方的层内滑面形成。根据物探、钻孔和探槽资料分析,滑坡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层,即:①滑体:人工填土层,物质组成为杂填土,成分以粉质黏土为主,夹少量碎石,结构松散。②滑带:物质组成为遇水饱和的杂填土,成分为软塑状的粉质黏土。③滑床:物质组成为主要为杂填土,固结较好,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呈可塑~硬塑状,具体特征如下。滑体:本次物探根据天然源面波成果,浅部点Vs呈低值反映,波速值在90~160m/s,物探推测为填土松散反映;在剖面中部Vs值在200~240m/s,物探推测为粉质黏土反映;20线在145~190号点剖面中部Vs值在160~180m/s,物探推测为粉质黏土(软弱夹层)反映;剖面深部Vs呈高值反映,物探推测为粘土反映。以波速值Vs=150~160m/s划分填土界面,填土厚2~7m,以波速值Vs=120~140m/s划分滑动面,滑体厚在1~2米左右。通过地面调查,结合钻探、槽探成果,滑坡体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组成,物质组成为杂填土,以黏性土为主,含建筑垃圾等,呈可塑状,结构松散。堆积层分布在滑坡后缘厚度较薄,中部最厚,前缘较薄,厚度在0.7~2.2m之间。滑带:调查中北段边坡坡顶的大房郢路基挡墙未见变形现象,说明滑面埋深较浅。根槽探揭露滑坡的滑动面位于人工填土层内软塑状的薄层填土。滑带土物质组成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粉质黏土。滑床:主要为填土和下部的粉质粘土层,填土灰黄色,可~硬塑,稍密,主要成份为粉质黏土,由于与堆积层接触的表层杂填土在暴雨情况下易被浸润饱和,力学性质降低,易形成滑带土。5、滑坡类型的划分①根据滑坡的岩土体组成和结构形成等因素分类滑坡体由人工堆积而成,因此,其滑坡类型总体属于人工填土滑坡。②根据滑坡体厚度分类由于滑坡体厚度0.70~2.20m,小于10m,属于浅层滑坡。③根据滑坡的运移形式分类根据对滑坡体的调查,该滑坡先是因为上部坡体堆载,在雨季受地表水影响重力加大,力学性能下降,对下部坡体土层造成挤压变形滑动,因此,按滑坡的运移形式分类,属推移式滑坡。④根据现今稳定程度分类由于该滑坡如今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之中,滑坡体存在进一步滑动的危险性。6、滑坡形成机制四里渠东路滑坡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地形地貌条件:治理区位地四里河河漫滩,地势很平,原始高程在12~15m。由于长期作为城市建设的弃土场,形成了土丘状的人工地貌。2009年沿四里河东岸修建四里渠东路,沿弃土场形成切坡,坡高8~10m,虽然按1:1.73坡率法对边坡进行了放坡处理。由于切坡造成了坡脚不稳定,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地层岩性条件:滑坡体主要组成物质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结构松散,力学性能差,抗剪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且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形成排水通道。而下部填土层受到上部松散层雨水入渗浸润,在饱水浸润条件,抗剪强度大幅下降,易产生填土层内滑动。根据土工试验,探槽2m以内,土样液性指数在0.39~0.88,状态为可塑~软塑。降雨:近年来我国汛期多地出现了降雨量较常年偏多,出现了多次持续强降雨过程,在我国多个省份诱发了严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合肥市气象局多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如2020年07月18日发布合肥部分地区3小时内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在强降水及持续降雨条件下,一部分雨水顺地表径流,一部分雨水入渗滑坡体,使得渗入土体的水量增加,在饱水条件下,孔隙水压力增加,容重增大,抗剪强度急剧降低,在松散堆积层内部易形成软弱带,导致滑坡地质灾害的进一步加剧。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时为枯水季节,滑坡前缘附近未发现有渗流出水口。根据本次勘查钻孔资料,坡脚地下水埋深在2.1~4.1m,坡顶地下水埋深在12.7~13.5m,其中ZK5、ZK7钻孔未测得地下水。HP1滑坡坡体中下部,在秋冬季节仍然有一种小叶伏地植被茂盛生长,且还有一处芦苇。TC1探槽开挖的剖面也显示,浅层土体较湿。HP2滑坡坡体上部发育多处小冲沟,大部已干枯,仅北部边界处有少量积水,南北两段边坡坡顶沿走向发育拉张裂缝。说明边坡段2m以浅的杂填土层,受降雨影响较大,易形成上层滞水,水流活跃。中下部杂填土层为粉质黏土,且堆填年代超过10年以上,较密实,为相对隔水层。在强降水及持续降雨条件下,沿拉张裂缝、小冲沟等充水下渗,滑坡体内地下水渗流速度加大,内动水压力增大,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人类工程活动:滑坡区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表现在人工加载、切坡修路等。该处多年来一直是庐阳区的一处弃土场,填土较厚,坡脚填土厚2.9~4.7m,坡顶填土厚6.8~12.5m,坡顶现状堆土仍高于大房郢路1~1.5m,整个边坡由填土组成,影响了边坡的稳定性。2009年沿四里河东岸修建四里渠东路,形成切坡,坡高8~10m,虽然按坡率法对边坡进行了放坡处理,但由于边坡组成土体均为填土,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2010年7月12日因连续强降雨,引发该路段的小型滑坡,后期发生多次滑塌。(五)边坡稳定性评价1、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根据现场取28件土样,从土工试验结果看出,①层杂填土,主要成分为粉质黏土,其天然状态下快剪黏聚力c值26.2~50.4Kpa之间,内摩擦角φ值一般在13.3°~16.2°,残余剪黏聚力c值在8.1~16.4Kpa之间、内摩擦角φ值6.9°~12.9°之间。其中探槽TC3-2中,在1.0~1.2m取得填土为软塑状,主要成份为黏性土,灰白色,残余剪黏聚力c值8.1Kpa,内摩擦角φ值6.9°,均为土样中的最小值,推测为滑带土。③层粉质黏土中深部粉质黏土其天然状态下快剪黏聚力c值36.9~68.2Kpa之间,内摩擦角φ值一般在12.7°~16.8°,残余剪黏聚力c值在8.2~24.3Kpa之间、内摩擦角φ值8.4°~14.6°之间。2、滑坡体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滑坡体为①层杂填土,其天然状态下快剪黏聚力c值26.2~50.4Kpa之间,内摩擦角φ值一般在13.3°~16.2°,残余剪黏聚力c值在8.1~16.4Kpa之间、内摩擦角φ值6.9°~12.9°之间。由于浅部杂填土在暴雨情况下易被浸润饱和,力学性质降低,形成滑带土,本次滑带土c、φ取值参考①层杂填土的残余快剪强度c、φ值分别为13.2kPa和10.6°。3、滑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和工况计算选用的破坏模式边坡在未破坏前具有不同的破坏模式,若从滑动面的形状来分,可大致分为单一平面形破坏、折线形破坏和圆弧形破坏,对于岩体边坡来说还可能存在受两组组合结构面控制的楔形破坏。不同的破坏模式计算方法是不同的,边坡产生破坏的破坏模式要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和分析。本工程破坏模式为滑坡体沿人工填土层的层内滑动,剪出口位于坡体下部,为折线形滑移。根据地面调查、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及物探,并结合参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推测出最危险滑动面。计算方法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法。①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根据《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38509-2020)附录A,折线形滑面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11111)()(ninijnjininijnjisTTRRF…………………………………………(A.1)iiiiiiiibiiiibcPQUVWRsectan)sin(sincos)(''…(A.2))cos(sin)(iiiiiiiPaVWT…………………………………(A.3)siiiiiiF/tan)sin()cos('11…………………………(A.4)
图片0
图1-1不平衡推力传递法计算典型条块式中:Fs——边坡稳定性系数;Ri——第i滑动条块抗滑力,单位为千牛(kN),第n滑动条块抗滑力Rn;Ψi——第i-1滑动条块对第i滑动条块的传递系数;Ti——第i滑动条块下滑力,单位为千牛(kN),第n滑动条块下滑力Tn;Wi——第i滑动条块重量,单位为千牛(kN);Vi——第i滑动条块垂直向地震惯性力(V向上取“—”,向下取“+”),单位为千牛(kN);Qi——第i滑动条块水平向地震惯性力(Qi方向与滑坡滑动方向一致时取“+”,反之取“—”),单位为千牛(kN);Ubi——第i滑动条块底面的孔隙压力,单位为千牛(kN);Pi——作用于第i滑动条块的外力(不含坡外水压力),单位为千牛(kN);αi——第i滑动条块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以水平线为起始线,逆时针为正角,顺时针为负角),单位为度(°);βi——第i滑动条块的外力Pi与水平线的夹角(以水平线为起始线,顺时针为正角,逆时针为负角),单位为度(°);c’i、φ’i——第i滑动条块底面的有效凝聚力,单位为千帕(kPa)和内摩擦角,单位为度(°);bi——第i滑动条块沿滑面的长度,单位为米(m);Ei-1——滑动条块作用于第i滑动条块的推力,单位为千牛(kN),i=2,3,…,n;Ei——滑动条块对第i滑动条块侧面的反作用力,单位为千牛(kN),与第i滑动条块的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滑坡各剖面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见下表:表1-2滑坡各剖面整体稳定性计算一览表1-1’2-2’3-3’4-4’5-5’工况Ⅰ:自重1.071.181.1391.2421.336工况Ⅱ:自重+暴雨0.9050.9670.9580.9300.992工况Ⅲ:自重+暴雨+地震0.8420.8050.8950.8520.914剖面工况0表1-3滑坡稳定状态划分表滑坡稳定性系数FsFs<1.001.00≤Fs<1.051.05≤Fs<1.15Fs≥1.15稳定状态不稳定欠稳定基本稳定稳定场地现状工况计算结果在1.07~1.336,为基本稳定到稳定状态。剖面1-1’稳定系数在1.07,处于基本稳定,根据现场变形情况分析,剖面1-1’顶部见一道拉张裂缝,存在进一步变形的可能。如果同时考虑暴雨及暴雨+地震,场地稳定系数在0.805~0.992,场地将出现整体失稳下滑。(六)滑坡推力分析剩余下滑推力计算公式选择:1/iisiiiEFRTE滑坡推力计算的模型如图1-2所示。
图片1
图1-2滑坡推力计算模型工况的选定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用以下三种工况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工况Ⅰ:自重;工况Ⅱ:自重+暴雨;工况Ⅲ:自重+暴雨+地震。稳定性计算与结果评述该项目防治工程等级为二级,参照《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38509-2020),滑坡稳定性安全系数FS取值如下:工况Ⅰ情况下稳定性安全系数Fs=1.30。工况Ⅱ情况下稳定性安全系数Fs=1.25。工况Ⅲ情况下稳定性安全系数Fs=1.05。1表1-3滑坡推力计算结果汇总表(KN/m)安全系数取值1-1’2-2’3-3’4-4’5-5’工况Ⅰ:自重1.3040.92825129.5工况Ⅱ:自重+暴雨1.25115621583418.7工况Ⅲ:自重+暴雨+地震1.05158100.72077340三、原治理工程设计概况(一)滑坡防治工程等级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表3滑坡防治工程分级表,滑坡潜在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威胁对象人数主要为行人,小于100人,大房郢路为市政次干路,属重要交通设施。此得知,本项目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一级。表2-1滑坡防治工程分级表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潜在经济损失/万元≥50005000>且≥5000<500威胁对象威胁人数/人≥500500>且≥100<100工矿交通设施等重要较重要一般注:满足潜在经济损失或威胁对象中的其中之一条,即划定为相对应的防治工程等级。(二)治理区边坡安全系数根据《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38509-2020),设计安全系数应依据滑坡防治等级和荷载组合,按2-2选取。表2-2滑坡抗滑稳定性设计安全系数取值表防治等级设计校核工况Ⅰ工况Ⅱ工况Ⅲ工况Ⅳ一级1.301.251.151.05二级1.251.201.101.02三级1.201.151.05不考虑治理区为边坡防治等级为一级,边坡安全系数为一般工况1.30,降雨工况为1.25,降雨+地震工况1.05。(三)治理工程设计剖面工况2微型桩设计在现状边坡按1:1.73坡率降坡卸载的基础上,设计桩型如下:共设置两排微型桩,在坡脚水平距离5m处设置第一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0.8m,单根桩长9m和12m两种,配18a工字钢,共有206根。桩顶以冠梁连接,截面400×300mm,钢筋砼结构,在坡脚水平距离10m处设置第二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0.8m,单根桩长14m和16m两种,配18a工字钢,共有208根。安全防护工程:由于治理区四里河公园景区的一部分,边坡安全等级较高,设计在坡顶位置设置安全护栏。安全护栏主要材料为铁丝栅栏,可为商品成品栅栏,高1.5m,两基础间间距不大于3.0m,栅栏基础尺寸为0.5m×0.4m×0.4m。采用标号不低于C25混凝土浇筑,栅栏基座深入砼基础深度不小于0.3m。详见大样图。设置警示牌4个。排水工程:由于本段边坡上下方均为市政道路,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坡顶雨水经大房郢路雨水管道自流入四里河,不会对坡面造成汇流、冲刷。坡面雨水经坡面径流流入坡脚的四里渠东路排水边沟。故本方案排水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不另增加设计截水排水工程。(2)主要工程量表3-3庐阳区四里渠东路边坡治理工程量表编号项目单位数量1降坡卸载m333002微型桩土方开挖m33693桩C30m33694冠梁C30m340冠梁钢筋t3.245工字钢t125.96草皮复绿m226407护栏m1758警示牌个43
图片2
图2-1原工程设计平面图4三、原治理工程预算庐阳区四里渠东路边坡治理区微型桩方案的总投资费用为1754964元,其中主体建筑工程1279152元,独立费424694元。四、治理工程设计变更(一)治理工程设计变更原因2021年4月,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整治工程即将招标实施时,经甲方单位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确认,在治理区范围内由庐阳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排水科组织实施的调蓄池初雨截流管顶管工程正在施工,设计单位为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根据经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确认,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提供的顶管顶管施工平面图得知,在治理区范围内受影响的地段主要分布在原3-3剖面和原5-5剖面附近。原3-3剖面附近分布有2道东西方向的顶管工程,靠北侧的顶管工程,管径为800MM,管底标高为9.813M~13.099M。靠南侧的顶管工程,管径为1400MM,管底标高为9.636M~13.235M。原5-5剖面附近分布有2道东西方向的顶管工程,靠北侧的顶管工程,管径为800MM,管底标高为10.087M~12.005M。靠南侧的顶管工程,管径为1200MM,管底标高为9.840M~12.333M。另由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的固镇路道路桥梁工程位于原4-4剖面附近,但固镇路道路桥梁工程实施时间晚于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整治工程实施时间。具体位置见图4-1顶管施工平面图、图4-2顶管施工平面局部放大图1、图4-3顶管施工平面局部放大图2。根据以上情况,合肥市庐阳区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整治工程设计变更的位置主要位于原3-3剖面和原5-5剖面边坡段附近,总共分布4道东西5向的顶管位置及两侧应保留一定的安全施工距离(安全施工距离为管壁外侧外扩1M),此距离范围内原设计的微型抗滑桩将取消,采用双排桩加连梁的方式予以加强处理。另由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的固镇路道路桥梁工程位于原4-4剖面边坡段附近,固镇路道路桥梁工程实施时间晚于四里渠东路塌方隐患整治工程实施时间,且具体施工方案未明确,为确保本次治理效果,故本次设计变更不考虑固镇路道路桥梁工程对本治理区的影响,后期固镇路道路桥梁工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已做好的微型抗滑桩,如对抗滑桩产生破坏,应根据该桥梁的具体施工情况补充相应的工程措施。6
图片3
图4-1顶管施工平面图7
图片4
图片5
图4-2顶管施工平面局部放大图1图4-3顶管施工平面局部放大图28(二)治理工程设计变更方案对原3-3剖面和原5-5剖面附近总共分布4道东西向的顶管位置及两侧应保留一定的安全施工距离,此距离范围内原设计的微型抗滑桩将取消,采用双排桩加连梁的方式予以加强处理。具体如下:设计变更3-3剖面段在现状边坡按1:1.73坡率降坡卸载的基础上,设计桩型如下:共设置四排微型桩,在坡脚水平距离5m处设置第一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3.4~4.2m,桩长9m,配18a工字钢,在坡脚水平距离6.5m处设置第二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3.4~4.2m,桩长9m,配18a工字钢,在坡脚水平距离10m处设置第三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3.4~4.2m,桩长14m,配18a工字钢,在坡脚水平距离11.5m处设置第四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3.4~4.2m,桩长14m,配18a工字钢,桩顶以冠梁、连梁连接,截面400×300mm,钢筋砼结构。设计变更5-5剖面段在现状边坡按1:1.73坡率降坡卸载的基础上,设计桩型如下:共设置四排微型桩,在坡脚水平距离5m处设置第一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3.2~4.0m,桩长12m,配18a工字钢,在坡脚水平距离6.5m处设置第二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3.2~4.0m,桩长12m,配18a工字钢,在坡脚水平距离10m处设置第三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3.2~4.0m,桩长16m,配18a工字钢,在坡脚水平距离11.5m处设置第四排,为C30钢筋砼微型桩,桩截面Φ300mm,中心间距3.2~4.0m,桩长16m,配18a工字钢,桩顶以冠梁、连梁连接,截面400×300mm,钢筋砼结构。其余设计不变。详见设计变更图纸。9(三)治理工程设计变更工程量表4-1庐阳区四里渠东路边坡治理设计变更工程量表编号项目单位原设计工程量设计变更工程量工程量增减1降坡卸载m33300330002微型桩土方开挖m3369389.5+20.53桩C30m3369389.5+20.54冠梁C30m34065.2+25.2冠梁钢筋t3.245.31+2.075工字钢t125.9133.1+7.26草皮复绿m22640264007护栏m17517508警示牌个4409临时工程(办公、生活及文化福利建筑)m20100+100五、治理工程设计变更预算(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安徽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定额》、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关于发布《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2、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的通知;3、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479号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的通知;4、合肥市2021年01月建筑工程信息价5、施工图设计报告及设计工作量汇总表等。(二)工程预算庐阳区四里渠东路边坡治理区设计变更方案的总投资费用为2019830元,其中主体建筑工程1478376元,临时工程33431元,独立费0449193元。表3-1总预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独立费用合计占一至五部分的百分率(%)Ⅰ第一部分主体建筑工程1478376.521478376.5275.39%Ⅱ第二部分施工临时工程33431.0033431.001.70%Ⅲ第三部分独立费449193.33449193.3322.91%一至三部分投资合计1511807.52449193.331961000.85基本预备费58830.03静态总投资2019830.88价差预备费总投资2019830.88表3-2主体建筑工程预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A第一部分主体建筑工程1478376.52A1直接工程费用1478376.52A1.1降坡卸载工程48378.00A1.1.1挖装运土方m3330014.6648378.00A1.2安全护栏工程13678.00A1.2.1安全护栏m17578.1613678.00A1.3微型桩工程1354050.92A1.3.1微型桩土方开挖{JZ0003}m3389.5268.73104670.34A1.3.2微型桩C30砼m3389.5713.35277849.83A1.3.3微型桩冠梁C30砼m365.2713.3546510.42A1.3.4冠梁钢筋t5.316683.1935487.74A1.3.5微型桩内工字钢t133.16683.19889532.59A1.4坡面绿化工程56469.60A1.4.1铺草皮m2264016.8344431.20A1.4.2养护株*月316800.3812038.40A1.5警示牌1600.00A1.5.1警示牌块4400.001600.00A1.6监测工程4200.00A1.6.1基准墩个3800.002400.001A1.6.2监测墩个9200.001800.00本页小计1478376.52表3-3施工临时工程预算表序+A4:F34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第二部分施工临时工程33431.001办公、生活及文化福利建筑m2100334.3133431.00表3-4独立费用预算表序号费用名称公式费率总价(元)F1一、建设管理费F11+F12+F13+F14113802.912F11(1)项目建设管理费F111+F11263984.109F111①建设单位管理费max((30000+(建安费合计-1000000)*2.8%)44330.611F112②工程验收费max(建安费合计*验收费费率,5000)1.3%19653.498F12(2)造价咨询费F121+F122+F1236000.000F121①清单、控制价编制费20002000.000F122②清单、控制价审核费20002000.000F123③竣工结算审核费20002000.000F13(3)招标代理服务费F131+F132+F133+F13413582.653F133③工程施工招标(比选)服务费((100*1%+(建安费合计/10000-100)*0.7%))13582.653F14(4)工程建设监理费F141+F142+F14330236.150F143工程施工监理费建安费合计*工程施工监理费费率2.00%30236.150F2二、科研勘查设计费F21+F22282023.615F21(1)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建安费合计*试验费费率0.2%3023.615F22(2)工程勘查设计费F221+F222+F223279000.000F221①勘查费188000188000.000F223③施工图设计费9100091000.000F4四、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费建安费合计*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费率1%15118.075F5五、其它F51+F52+F5338248.730F511、工程保险费建安费合计*保险费费率0.45%6803.134F522、工程质量检测费建安费合计*检测费费率0.08%1209.446F533、监测费建安费合计*监测费费率2%30236.150合计449193.3322六、治理工程监测(一)监测工作的任务和目的为了保证边坡在治理过程中和运行中的安全,须对边坡进行变形监测,以分析其变形与趋势,运行状态的稳定性与危险性,做出实时预报与预警。防治工程监测分为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施工安全监测对边坡进行实时监控,以了解由于工程扰动因素对边坡的影响,并及时指导工程实施、调整工程部署、安排施工进度等。防治效果监测结合施工安全监测进行,以了解工程实施后边坡的变化特征。(二)监测工作现状边坡区目前的主要监测工作以人工巡视为主。(三)监测工作方案本边坡安全等级为Ⅱ级,监测内容依据《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38509-2020)布设如下:监测内容1、施工安全监测在施工监测期间,监测内容主要以地表裂缝监测、地面变形监测和宏观巡查为主。2、防治工程效果监测根据本边坡治理工程等级及治理方案,按《滑坡防治设计规范》(GB/T38509-2020)规定,本边坡治理工程效果监测内容为地面变形监测。监测工作布置(1)基准网3在边坡变形区域以外稳定区域,埋设不少于3个地面变形监测基准点,基准点之间形成三角观测网。(2)监测网以滑坡纵剖面作为监测剖面,布置地面变形监测点。其中布设地面变形监测基准点3个,位移监测点9个。各监测点位置详见监测平面布置图。(四)监测工作量本滑坡监测工作量根据治理工程效果监测设计统计,施工期间安全监测不记入本工作量统计,统计见表6-1、6-2。表6-1监测点及监测频次表项目监测工作量监测周期监测设备及方法监测建网施工(监测工程量)基准桩3个雨季10~15天监测一次,旱季每1个月监测一次GPS或全站仪监测变形位移监测点7个工程监测首轮观测,连续进行两次观测结果平均值作为首轮数据1次监测年限及周期按设计要求计算,考虑遇险情或特殊情况加密,监测次数增加4次。16次/年注:本监测设计为治理工程设计阶段,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监测及竣工后效果监测实施时,应由施工单位及效果监测单位编制更为详细的监测实施方案。表6-2监测工作量表监测类型编号监测点数量监测点重建工作量利用原有监测点监测工作量日常监测工作量计算式备注基准点水平JD1~JD33个3个/18点·次3点×2次/年×3年基准网复测,每半年复测一次基准点垂直JD1~JD33个水平位移监测点JC1~JC99个9个/432点·次9点×16次/年×3年按3年计,共监测48次;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共用监测桩垂直位移监测点JC1~JC99个432点·次9点×16次/年×3年按3年计,共监测48次;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监测共用监测桩巡查监测////48次/按3年计,共监测48次4(五)监测工作实施步骤建议1、监测方法(1)地面变形监测利用GPS或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量;(2)降雨量、测水量、人工活动则通过巡视调查落实。2、监测年限及周期施工安全监测从施工开工至治理工程结束;防治效果监测年限为治理工程竣工后5个水文年。3、监测周期(1)施工安全监测原则每7天监测一次。对于施工扰动变形明显的应施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2)防治效果监测雨季每10~15天监测一次,旱季每1个月监测一次;(3)遇险情或特殊情况时,应加密观测。七、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要求(一)总体要求1、施工条件施工条件:滑坡治理工程主要部分:微型桩工程、降坡卸载工程。根据本市的气象条件,选择在汛前施工为宜。材料:砂石料、水泥、钢材、木材等可在市区购买。施工机械:治理工程所需机械主要为钻机、钢筋加工机械,砼搅拌运输机械及小型运输设备等,均可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水、电供应:施工用电主区已要为钢筋焊接及砼搅拌机,施工照明及少部分小型辅助机械用电,用电较大,可用市建电网,不需另建。施工用水为自来水。生活必需品供应:生活必需品均可在市区解决。52、施工安排2021年7月:施工图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组织及施工准备工作。2021年8月~2021年9月:工程施工,施工的原则是先施工主体工程,后配套工程。2021年10月上旬:阶段性工程质量自检及收尾。2021年10月下旬:验收准备及项目验收。3、施工工序各项工程每道工序的施工必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或行业规程、规范及工程设计必须按照现行的国家或行业规程、规范及工程设计的要求操作,每道工序完工后须经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责任人共同验收通过后才能开展下一道工序的工作。建议先开展削坡降载工程再进行微型桩、坡面复绿施工。(二)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要求1、总体施工要求:(1)滑坡治理是一个特殊的工程,建议施工队伍要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或进行过同类施工项目,以确保施工质量。(3)滑坡治理采取的是“信息化施工”,即总体方案一次完成,随着工程建设对地质条件的认识的变化,局部细化。(4)做好施工阶段的监测工作,主要监测滑坡的位移情况,确保治理工程安全可靠的完成并发挥应有的作用。(5)施工队伍必须做好详尽、安全可靠的施工组织设计,必要时会同有关专家把关,确保工程顺利安全完成。2、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质量安全问题除上述关于工程施工要点控制外,对于承担施工的单位还应按照国家颁发的相关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控制工程质量、按照相关安全规程制定安全保证措施保证安全,并应在下述几方面做好工作。工程质量控制①编写好施工组织设计6对于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技术方案、质量控制手段与措施要进行仔细论证并按照相关程序报批报审。②做好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控制人员在内的责任划分及职责、建筑材料的检验验收程序及使用要求、施工关键工序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把关验收等,都应该做好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审和报审工作并应严格按照执行。③做好施工所用材料的检验工作对于钢筋、水泥、碎石等主要建筑材料,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同时按照验收要求,做好见证取送样及复检工作,严把原材料关。⑤严格工程验收程序对关键程序:钢材的使用、混凝土配比与浇筑、砂浆配合比以及上下道施工程序的把关验收等关键工序,要求施工单位要在监理单位的严格监督管理下完成,严禁自行完成。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质量安全问题施工用电严格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执行。施工时应时刻注意坡体的变形,发现预警信号,立即组织人员和设备撤离场地。建立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专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难点部位均挂安全警示牌,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施工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施工单位要按照建设工程项目及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要求做好完工后的成果提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竣工图纸主要参照设计图件完成,同时标明设计发生变更的部分。②隐蔽工程验收资料包括混凝土验收等凡工程涉及到的有关隐蔽工程的完备的验收资料。③原材料验收资料对工程涉及到的原材料——钢材、水泥、碎石、黄砂的出厂合格证及7送复检结果资料均应完备齐全。④设计变更资料对于设计中发生的设计变更部分,提交变更资料。⑤其它相关资料上述资料提交的要求是对施工单位的基本要求,施工单位还应对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及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提交的要求细节及具体内容来提交详细的竣工成果报告。(三)环境影响评价滑坡治理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环境保护工程,但治理工程将在施工期产生废水、粉尘、噪音、弃土弃渣等环境污染问题。1、施工废水对水质的影响施工期间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砂石料冲洗、混凝土拌和养护,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混凝土骨料的加工处堆放石料场,混凝土搅拌站的废水,采取静置沉淀后排放入区内污水管道,对周围水体水质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工程建设期,施工机械与车辆尾气、粉尘的污染,将会影响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施工期间附近空气质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对此,应加强监测和进行适当控制。3、对声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的使用,会带来噪声污染的问题,本工程采用的机械设备主要为混凝土搅拌机、锚杆机、自卸汽车等,均会产生较大噪音。对居民的生活、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对声源强度较大的作业点附近的集中居民区,应加强监测和重视噪声治理。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噪声界限值。车辆行在办公区、居民区时应适当减速,并禁止使用高音喇叭。必要时,设置防噪屏等保护设施。禁止夜间使用噪音大的设备。4、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修整部分坡面将破坏小部分天然植被,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因此,8在施工期间,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注意施工的顺序。土方施工尽量避免雨季。工程建设过程中尽量不进行各种不合理堆填,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灾害。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应及时采取平整土地、恢复植被与绿化。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工程施工增加流动人员,有可能将某些疾病带入施工区附近;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卫生状况较差,菌痢、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可能提高。应加强工程建设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在大批人员进驻前作好居住环境的卫生清理,尤其要保证公共食堂的卫生,可利用当地已有医疗卫生机构,对工区流动人员进行卫生检疫和防治病工作。(四)工程管理1、执行工程监理制度是确保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益和加强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工程监理应由有资质的监理单位来完成。2、滑坡治理工程包括治理工程和监测系统,本工程建成后将长期运行下去,兹对本工程的维护管理提出以下基本要求:(1)要成立管理机构,安排专职管理人员。(2)要明确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责。(3)要确定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4)要确定工程监测预警管理制度、办法。(5)发现工程安全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部门预警,并组织参建各方制定处理措施,工程遭损失或失效部位要及时检修和维修。(五)施工工艺及材料要求微型桩施工a、相邻围护桩不得同时施工,应间跳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b、成孔过程中如发现土质与地质报告或设计情况不符时,请及时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处理。9c、成孔完毕,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并经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d、成孔偏差应符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18)6.2.5。e、材料:工字钢型号18a,混凝土等级:桩身C30。g、桩及冠梁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控制好混凝土的塌落度。h、桩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同时整根桩的混凝土要求连续浇注完毕,不留施工缝。i、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应采取措施进行拦截及外排。确保桩顶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沉降观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方面人员研究解决。j、桩基施工中应严格遵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及有关的施工技术规定和有关的施工规范及规程,以确保施工质量和人身安全。k、浇注桩芯混凝土时应使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浇注过程中混凝土必须通过导管;当浇注混凝土进尺(高度)超过3m时,应使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大于2m,并保证振捣密实。(六)其他说明1、作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前应认真作好施工组织计划,及时施工。2、由于地质条件变化,且随着环境条件变化难以预测,具体施工中应做到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3、在施工中加强边坡监测,以免施工诱发滑坡给生命财产造成损失。4、本边坡治理原则为综合治理,除主要防护工程措施外,其他附属工程及施工工法的选择等均应严格执行,以免人为造成坡体条件恶化。5、其他未明确的有关事宜请遵照本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