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标
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金额
-
项目地址
四川省
发布时间
2024/11/11
公告摘要
公告正文
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现对拟申报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的成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1月11日-11月18日。
一、项目名称
精准微创关键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建立与推广应用
二、提名奖项和等级
提名该项目为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主要完成单位
1.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四、主要完成人
谢美明、廖冬发、于宁、崔琳、袁成松、黄晨、徐伟、赵检
五、提名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六、提名意见
针对创伤骨科疾病多发、传统手术疗效差、并发症高等问题,该项目开展系列精准微创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以下创新:采用三维多模态成像方式建立高精度数字化骨骼模型数据库;术前率先采用逆向工程修复技术、三维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精准规划骨块动态复位和螺钉置入通道,设计个体化手术导板。率先采用Holosight可视化技术,建立复杂骨盆骨折的“安全区”操作空间,创建经皮微创技术治疗断裂跟腱,MIPPO技术小切口复位及固定四肢骨折;三维可控牵伸延长技术和皮肤牵张技术治疗骨及皮肤缺损感染及多平面畸形矫正新技术。采用创新“温度场辅热”、“旋转剪切”3D打印工艺,调控3D打印熔融沉积过程中的温度场与剪切场,原位调控复合材料界面,提高骨植入物表面性能与力学强度。率先研制国内首个3D 打印假体治疗创伤后月骨和距骨坏死。完成创伤骨科精准微创手术6200余例,手术疗效及重返生活率明显提升,并发症和感染率明显下降。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国家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115篇(其中SCI/58篇),牵头制定2项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主/参编专著17部。相关成果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应用,受邀在川内外医院手术演示。团队入选四川省重点学科、全军重点专科、联勤保障部队优质学科、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科普建设工程项目成员单位、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环骨盆微创救治联盟网络单位,建立了西部首家“全军领先、国内一流”战创伤救治中心,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七、项目简介
骨创伤发病率高达31.64%,致残率高、后遗症重,严重影响功能。解剖结构复杂、损伤后形态及机制不确切,骨折损伤和早期愈合机制不清,复杂骨折解剖复位困难,传统手术创伤大、精准度欠缺、感染率高,难以恢复重建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因此实现精准微创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面临的重大临床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历时10余年,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支持。本项目完成创伤骨科精准微创手术6200余例,手术疗效及重返生活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和感染率大幅下降。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国家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115篇(其中SCI/58篇),牵头制定2项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主/参编专著17部。相关技术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应用,受邀在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知名医院手术演示。团队入选四川省重点学科、全军重点专科、联勤保障部队优质学科、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科普建设工程项目成员单位、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四川省联盟副主席单位,建立了西部首家“全军领先、国内一流”的战创伤救治中心。
八、创新点
主要创新点包括:
1、采用三维多模态成像方式建立的高精度数字化骨骼模型数据库,调控3D打印熔融沉积过程中的温度场与剪切场,原位调控复合材料界面,解决了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立体形态学特征数据提取和骨植入物表面性能与力学强度性能差的技术难题,为精准微创治疗提供理论支撑,成果在国际权威骨创伤杂志Mat Design(JCR 1区)作为“亮点”展示。
2、术前率先采用逆向工程修复技术、三维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精准动态规划骨折复位顺序和螺钉置入通道,设计个体化手术导板,攻克了术中复杂骨折精准三维立体复位及固定的技术难题。率先采用Holosight可视化技术,结合自主研制的骨盆手术床、starr骨盆复位外架手术器械,建立了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安全区”操作空间,创建经皮微创技术治疗断裂跟腱,小切口MIPPO技术复位固定四肢骨折,解决了复位困难、视野不清、神经血管损伤的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智能化骨创伤手术整体解决方案,入选全国首批(省内首个)环骨盆微创救治联盟网络单位。成果发表在骨创伤领域权威杂志Int J Med Sci等。
3、针对骨创伤的严重后遗症,采用虚拟数字技术,准确模拟发病机制,建立了三维可控牵伸延长技术、多平面畸形矫正新技术和皮肤牵张技术治疗巨大骨皮肤缺损、重度感染及严重畸形,骨感染后截肢率从16.8%下降至5.4%,畸形矫正满意率达97%以上,皮肤闭合率达98%以上。采用创新“温度场辅热”、“旋转剪切”3D打印工艺,在不改变原材料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成型件的界面效果与力学性能,并制造出原型机,为个性化骨植入的制备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率先研制国内首个3D打印假体治疗创伤后月骨和距骨坏死,最大限度保留了关节活动功能,为创伤性骨坏死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被CCTV-10《走进科学》栏目专题报道,吸引了国外患者前来诊治,获国际专利1项,成果发表在国际骨科Int Orthop杂志等。
九、主要技术支撑材料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论文专著目录
本材料公示期内(2024年11月11日至2024年11月18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造性、先进性、适用性及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联系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技处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号
联系电话:023-65935678
联系人:孙萌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技处
2024年11月11日
一、项目名称
精准微创关键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建立与推广应用
二、提名奖项和等级
提名该项目为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主要完成单位
1.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四、主要完成人
谢美明、廖冬发、于宁、崔琳、袁成松、黄晨、徐伟、赵检
五、提名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六、提名意见
针对创伤骨科疾病多发、传统手术疗效差、并发症高等问题,该项目开展系列精准微创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以下创新:采用三维多模态成像方式建立高精度数字化骨骼模型数据库;术前率先采用逆向工程修复技术、三维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精准规划骨块动态复位和螺钉置入通道,设计个体化手术导板。率先采用Holosight可视化技术,建立复杂骨盆骨折的“安全区”操作空间,创建经皮微创技术治疗断裂跟腱,MIPPO技术小切口复位及固定四肢骨折;三维可控牵伸延长技术和皮肤牵张技术治疗骨及皮肤缺损感染及多平面畸形矫正新技术。采用创新“温度场辅热”、“旋转剪切”3D打印工艺,调控3D打印熔融沉积过程中的温度场与剪切场,原位调控复合材料界面,提高骨植入物表面性能与力学强度。率先研制国内首个3D 打印假体治疗创伤后月骨和距骨坏死。完成创伤骨科精准微创手术6200余例,手术疗效及重返生活率明显提升,并发症和感染率明显下降。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国家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115篇(其中SCI/58篇),牵头制定2项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主/参编专著17部。相关成果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应用,受邀在川内外医院手术演示。团队入选四川省重点学科、全军重点专科、联勤保障部队优质学科、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科普建设工程项目成员单位、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环骨盆微创救治联盟网络单位,建立了西部首家“全军领先、国内一流”战创伤救治中心,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七、项目简介
骨创伤发病率高达31.64%,致残率高、后遗症重,严重影响功能。解剖结构复杂、损伤后形态及机制不确切,骨折损伤和早期愈合机制不清,复杂骨折解剖复位困难,传统手术创伤大、精准度欠缺、感染率高,难以恢复重建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因此实现精准微创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面临的重大临床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本项目历时10余年,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支持。本项目完成创伤骨科精准微创手术6200余例,手术疗效及重返生活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和感染率大幅下降。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8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国家软件著作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115篇(其中SCI/58篇),牵头制定2项临床指南/专家共识,主/参编专著17部。相关技术在全国各大医院推广应用,受邀在陆军军医大学特色医学中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知名医院手术演示。团队入选四川省重点学科、全军重点专科、联勤保障部队优质学科、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科普建设工程项目成员单位、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四川省联盟副主席单位,建立了西部首家“全军领先、国内一流”的战创伤救治中心。
八、创新点
主要创新点包括:
1、采用三维多模态成像方式建立的高精度数字化骨骼模型数据库,调控3D打印熔融沉积过程中的温度场与剪切场,原位调控复合材料界面,解决了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立体形态学特征数据提取和骨植入物表面性能与力学强度性能差的技术难题,为精准微创治疗提供理论支撑,成果在国际权威骨创伤杂志Mat Design(JCR 1区)作为“亮点”展示。
2、术前率先采用逆向工程修复技术、三维建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精准动态规划骨折复位顺序和螺钉置入通道,设计个体化手术导板,攻克了术中复杂骨折精准三维立体复位及固定的技术难题。率先采用Holosight可视化技术,结合自主研制的骨盆手术床、starr骨盆复位外架手术器械,建立了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的“安全区”操作空间,创建经皮微创技术治疗断裂跟腱,小切口MIPPO技术复位固定四肢骨折,解决了复位困难、视野不清、神经血管损伤的技术难题,大幅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智能化骨创伤手术整体解决方案,入选全国首批(省内首个)环骨盆微创救治联盟网络单位。成果发表在骨创伤领域权威杂志Int J Med Sci等。
3、针对骨创伤的严重后遗症,采用虚拟数字技术,准确模拟发病机制,建立了三维可控牵伸延长技术、多平面畸形矫正新技术和皮肤牵张技术治疗巨大骨皮肤缺损、重度感染及严重畸形,骨感染后截肢率从16.8%下降至5.4%,畸形矫正满意率达97%以上,皮肤闭合率达98%以上。采用创新“温度场辅热”、“旋转剪切”3D打印工艺,在不改变原材料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成型件的界面效果与力学性能,并制造出原型机,为个性化骨植入的制备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率先研制国内首个3D打印假体治疗创伤后月骨和距骨坏死,最大限度保留了关节活动功能,为创伤性骨坏死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被CCTV-10《走进科学》栏目专题报道,吸引了国外患者前来诊治,获国际专利1项,成果发表在国际骨科Int Orthop杂志等。
九、主要技术支撑材料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标准编号) |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 证书编号 (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
发明专利 | 一种足踝平衡综合评定训练装置 | 中国 | ZL202210625246.2 | 2024-02 -08 | 66953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谢美明,徐伟,廖冬发,黄晨,邱俊杰 | 有效的授权专利 |
发明专利 | 一种医学3D打印快运容器 | 中国 | ZL20231 0187679.9 | 2024-09 -10 | 7357258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谢美明,徐伟,廖冬发,黄晨,崔琳,邱俊杰 | 有效的授权专利 |
发明专利 | 一种防止足踝扭伤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中国 | ZL2022 10697041.5 | 2024-09 -13 | 7369771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谢美明,徐伟,廖冬发,黄晨,邱俊杰 | 有效的授权专利 |
发明专利 | 一种用于骨搬运胫骨截骨的引导板 | 中国 | ZL201910684704.8 | 2023-12 -22 | 6576859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廖冬发,盛珺,任亚明,李志强,黄晨,龚凯,崔琳 | 有效的授权专利 |
发明专利 | 一种经皮定位骨科微创内固 定钢板螺钉取 出装置 | 中国 | ZL201810619691.1 | 2019-11 -12 | 3593051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谢美明 , 唐康来 , 袁成松 , 杨明宇 , 张洪鑫 , 杨志金 | 有效的授权专利 |
计算机软 件著作权 | 基于CT影像的 踝关节智能分 割系统 | 中国 | 2020SR0286726 | 2020-01 -30 | 5165422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谢美明 | 其它有效的知识产权 |
国家(行 业)标准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 足踝外科临床 诊疗工作专家 共识 | 中国 | / | 2019-09 -23 | 中华骨科 杂志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 谢美明、陈万、陶旭、唐康来. | 其它有效的知识产权 |
发明专利 | 一种便于拆装的骨科定位器 | 中国 | ZL201810612816.8 | 2020-11 -13 | 3592760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谢美明 , 唐康来 , 袁成松, 杨明宇, 张洪鑫, 杨志金, 陶旭, 周兵华 | 有效的授权专利 |
发明专利 | 一种用于松质骨填充肌腱的 金属假体装置 | 中国 | ZL201810619707 | 2020-07 -14 | 3882253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谢美明 , 唐康来, 袁成松, 杨明宇 , 张洪鑫 , 杨志金 | 有效的授权专利 |
发明专利 | 一种骨科取钉装置 | 中国 | ZL201810613313.2 | 2019-11 -12 | 4095203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谢美明, 唐康来, 袁成松, 杨明宇, 张洪鑫, 杨志金, 陶旭, 周兵华 | 有效的授权专利 |
论文专著目录
序号 | 论文(专著) 名称/刊名 /作者 | 年卷页码 (xx年xx卷 xx页) | 发表时间(年月 日) | 通讯作者(含共同) | 第一作者(含共同) | 国内作者 | 他引总次数 | 检索数据库 | 论文署名单位是否包含国外单位 |
1 | Effects of heat on warpag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carbon fiber/ABScomposite manufactured by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Materials andDesign/Ning Yu, Xiaoyong Sun, Zhi Wang, Daijun Zhang, Jing Li | 2020, 195:108978 | 2020-10-01 | Jing Li | Ning Yu | Ning Yu, Xiaoyong Sun, Zhi Wang, Daijun Zhang, Jing Li | 54 | SCI-E引 用 (1900-20 23);CNK I引用 (1979-202 3) | 否 |
2 | Three dimensionprinting talar prostheses for totalreplacementin talar necrosisand collapse /INTERNATIONALORTHOPAEDICS /MuMD, Yang QD,Chen W,Tao X, ZhangCK,ZhangX,Xie MM,Tang KL | 2021,45 (9): 2313-2321. | 2021-03-05 | MeiMingXie | MiDuo Mu | MuMD, Yang QD, Chen W,Tao X, Zhang CK,ZhangX, Xie MM,Tang KL | 17 | SCI-E引 用 (1900-20 23);CNK I引用 (1979-202 3) | 否 |
3 | Effects of auxiliary heat on the interlayer bonds and mechanicalperformance of polylactide manufactured through fused depositionmodeling/Polymer Testing/Ning Yu, Xiaoyong Sun, Zhi Wang, Daijun Zhang, Jing Li | 2021,104:107390. | 2021-12-01 | Jing Li | Ning Yu | Ning Yu, Xiaoyong Sun, Zhi Wang, Daijun Zhang, Jing Li | 16 | SCI-E引 用 (1900-20 23);CNK I引用 (1979-202 3) | 否 |
4 | Roles of Cartilage-Resident Stem/Progenitor Cells in CartilagePhysiology, Development, Repair and Osteoarthritis./Cells/Xu Wei,Wang Wei,Liu Da,Liao Dongfa | .2022-07-27;11(15). | 2014-10-0 1 | Dongfa Liao | Wei Xu | Xu Wei,Wang Wei,Liu Da,Liao Dongfa | 15 | SCI-E引 用 (1900-20 23);CNK I引用 (1979-202 3) | 否 |
5 | 实用骨科诊疗精要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宋小强,方锦涛,方真华,谭志超,许世忠,谢美明 | 2022年7月第1 版 | 2022-07-31 | 谢美明 | 宋小强,方锦涛,方真华, 谭志超,许世忠,谢美明(主编) | 0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否 | |
合 计 | 102 |
本材料公示期内(2024年11月11日至2024年11月18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项目的创造性、先进性、适用性及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示。
联系单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技处
通讯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号
联系电话:023-65935678
联系人:孙萌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科技处
2024年11月11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