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全球环境基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咨询服务招标公告
金额
-
项目地址
北京市
发布时间
2024/11/07
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0701-244703110366
预算金额-
招标公司全球环境基金
招标联系人刘先生010-59196374
招标代理机构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黄鹏010-81168553
标书截止时间2024/11/14
投标截止时间2024/11/28
公告正文
全球环境基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咨询服 务招标公告
(招标编号:0701-244703110366)
项目所在地区:北京市
一、招标条件
本全球环境基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咨询 服务已由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机关批准,项目资金来源为其他资金全球环境基 金,招标人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办公室(农 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招标方式为 其它方式。
二、项目概况和招标范围
规模:全球环境基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 目”咨询服务
范围:本招标项目划分为1个标段,本次招标为其中的:
(001)全球环境基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咨 询服务;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001全球环境基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咨 询服务)的投标人资格能力要求:详见招标公告;
本项目允许联合体投标。
四、招标文件的获取
获取时间:从2024年11月08日 00时00分到2024年11月14日 17时00分 获取方式:本招标公告
五、投标文件的递交
递交截止时间:2024年11月28日 17时00分
递交方式: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1号院通用时代中心C座9层邮寄方式递交 六、开标时间及地点
开标时间:2024年11月28日 17时00分
开标地点:/
七、其他
详见附件
八、监督部门
本招标项目的监督部门为/。
九、联系方式
招 标
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办公室(农业农村部 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4号楼503室
联 系 人:刘先生
电 话:010-59196374
电子邮件:bdpmo@vip.163.com
招标代理机构: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1号院 通用时代中心C座9层 联 系 人: 黄鹏、孙文文
电 话: 010-81168553
电子邮件: huangpeng3@cgci.gt.cn
招标人或其招标代理机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签名)
招标人或其招标代理机构: (盖章)
全球环境基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咨询服务招标公告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 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项目号:GCP/CPR/065/GF F)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 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 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在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等5省实施,项目执行期为2021-2026年。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
项目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开发农业景观尺度上的 综合管理(ILM)系统,二是主要粮食作物的可持续生产实 践和负责任农产品价值链,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 性的保护和恢复,四是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
二、招标内容
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受面向可持 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办公室(农业 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业主)委托,承办此 次招标活动。
此次招标的咨询服务为“山东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 和生态恢复规划”、“作物可持续生产相关政策机制研究”、“项目多媒体宣传品开发与制作”、“山东省项目区 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山东省庆云县农民和农技人员 能力提升”等,具体任务和要求详见附件1—21。
三、投标要求
2024年11月14日下午17:00前将投标意向书以电子邮件 发送至招标代理机构邮箱。投标意向书应包括投标意向信 和单位简介,意向书上应标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 业 生 态 系 统 创 新 性 转 型 项 目—(咨询服务名称)意向书”。
2024年11月28日下午17:00前将投标书按照以下地址提 交到招标代理机构。申报书外封袋上应标明“面向可持续 发 展 的 中 国 农 业 生 态 系 统 创 新 性 转 型 项 目 —(咨询服务名称)投标书”,以及贵单位的名称和通讯地 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密封后加盖单位印章。
投标书的提交要求:中文建议书纸质版5份,电子版1 份。其中纸质建议书包括正本一份、副本四份(标注于文
件右上角)。请将建议书扫描为PDF文件,存入优盘,与纸 质版建议书一并寄送至到如下招标代理机构地址。
请仔细阅读投标书编制指南(详见附件1),任何与建 议书编制要求不符的投标书都可能导致废标。
招标代理机构在招标活动结束之后将邀请专家对投标 方递交的投标书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中标单位。
四、联系方式
业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项目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4号楼503室,邮编1001
25
联系人:刘先生
联系电话:010-59196374
电子邮箱:bdpmo@vip.163.com
招标代理机构: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1号院通用时代中心C座9层 联系人:黄鹏、孙文文
联系电话:010-81168553
邮箱:huangpeng3@cgci.gt.cn
附件:
投标书编制指南制定山东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工作大纲制定江苏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工作大纲制定江西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工作大纲制定贵州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工作大纲
制定黑龙江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工作大 纲
7. 作物可持续生产相关政策机制研究工作大纲
8. 国内外生态低碳农产品认证制度研究工作大纲
9. 华北地区小麦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研究工作大纲 10. 项目多媒体宣传品开发与制作工作大纲
11. 山东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大纲
12. 江苏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大纲
13. 江西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大纲
14. 贵州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大纲
15. 黑龙江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大纲
16. 山东省庆云县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工作大纲 17. 山东省莱州市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工作大纲 18. 江苏省六合区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工作大纲 19. 江西省渝水区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工作大纲 20. 贵州省榕江县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工作大纲 21. 黑龙江省富锦市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工作大纲
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2024年11月7日
附件1:
投标书编制指南
一、一般说明
(一)投标书内容
投标单位应当在投标书加盖单位骑缝印章,按照下列 顺序书装。
1.封面。包括项目名称,投标单位名称、通讯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2.目录。包括投标书内容清单和对应的页码。
3.单位资质。单位法人证书或其它组织的营业执照。
4.授权委托。包括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 书原件及被授权人身份证复印件。
5.单位资信。投标方参加此次投标活动前三年未被列 入“信用中国”网(www.creditchina.gov.cn)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 录名单和“中国政府采购”网站(www.ccgp.gov.cn)政府 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提供查询截图。
6.投标书技术部分。详见“二、申报书技术部分和财 务部分编制说明”
7.投标书财务部分。详见“二、申报书技术部分和财 务部分编制说明”
(二)封装要求
投标书外封袋上应标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咨询服务名称)投标书”,以 及投标单位的名称和通讯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密封 后加盖单位印章。
(三)投标要求
投标书须在2024年11月日17:00前送交到以下地址。
联系单位:中技国际招标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营街1号院通用时代中心C 座9层
联系人:黄鹏
联系电话:010-81168553
电子邮件:huangpeng@cgci.gt.cn
(四)其他注意事项
1.贵单位须保证递交的投标书在递交截止日后的60日 内有效。招标代理机构和业主将尽力在此期限内完成全部 评选工作。
2.招标代理机构和业主不支付贵单位为准备投标书所 产生的任何费用,而且这些费用也不能包含在本投标书财 务部分的预算中。
3.如果贵单位对本次招标或项目有疑问,请按以书面 的形式提出澄清请求,按上述规定的联系方式提交给招标
代理机构,招标代理机构和业主将给予书面答复,并根据 需要决定是否抄送其他相关投标方。
4.项目执行过程中不允许转包、分包;投标人须具有 履行本项目必需的财务、技术、维护、管理等服务能力,能按招标文件的要求服务管理等。
5.投标人可以采用联合体投标,联合体各成员方应签 订联合体协议书,并与投标书一起递交。该协议书应明确 联合体牵头人和各方权利义务,并承诺联合体对外共同承 担连带责任。联合体各方在同一招标项目中以自己名义单 独投标或者参加其他联合体投标的,相关投标建议书均无 效。
6.团队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 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采购活动。
7.本项目招标代理服务费标准参照原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件和国家发改委发改办价格【2003】857号 文的收费标准的
68%收取,由中标人在中标公示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
二、投标书技术部分和财务部分编制说明
(一)技术部分
投标书技术部分应简明扼要,参考任务大纲要求,按 如下格式和顺序进行编制(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1.单位及资格描述。
单位的简要概述和近期执行类似项目的情况(如项目 名称、主要内容、管理方信息、金额等),以及其它有助 于评估贵单位财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相关信息。
2.对咨询服务内容的理解。
对所及咨询服务的总体把握和理解、工作思路,对任 务大纲中有关数据、支持服务和配套设施的评估等。
3.建议的技术路径、方法学、时间框架和产出成果。
包括对任务大纲的评估和建议,解决任务大纲所及问 题的针对性阐述,以及完成每一项工作所需的工作量(人 周数)等。该部分内容是评审的重点。
4.工作团队组成。
工作团队的人员组成(包括监督管理人员)及其分工。工作团队的组织关系图及对此种组织关系的功能性描述。
5.工作团队成员情况。
骨干成员的个人简历并签名(参见所提供的格式填写)。
(二)财务部分
1.报价的货币单位采用人民币。
2.列出总报价及各个分项报价,并注明此报价有效期(不应少于自截标之日起60日)。
3.须合理制定并细化分项报价,相关服务内容供参考:
(1)咨询费(需详细列出咨询费标准和数量)
(2)差旅费
(3)培训费
(4)会议费
(5)材料费
(6)印刷费
(7)其他费用(如有的话,需分类说明目的)
(8)总费用(含税)
(三)投标书评分标准
我办将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投标书分两个阶段进 行评审,总分值为100分,其中技术部分占80分,财务部分 占20分。所有评委对某投标书打分的算术平均值为该投标 方最终得分,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选取最优服务提供方。
第一阶段:技术部分评审
投标书技术部分占80分,按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1.
投标方的总体实力以及同类项目经验和业绩(15分)2.投标书对任务大纲的响应程度,技术可行性及工作 计划(40分)
3.主要承担人员资格和工作能力(共20分)
4.服务承诺和相应文件的规范性和完整性(5分)第二阶段:财务部分评审
投标书财务部分占20分。报价最低得满分,其他投标 书的得分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财务得分值=最低报价÷该投标书的报价×20
(四)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简历
附件2:
制定山东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7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县域综合景观 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基于综合景观管理方 法的项目区综合规划方案,强化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区域生态景观保护与恢复能力,助力国土空间格局 优化,促进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转型。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采用综合景观管理的方法,践行“山 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对山东省莱州市、庆云 县、莱阳市、齐河县4个项目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农业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相关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并 基于现有各类专项规划目标和内容,提出项目区农业绿色 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定位,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 与生态恢复规划,指导综合景观管理方法在县域高标准农 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等领域 的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与生态恢复相关基础工作 调研
根据项目设计要求,系统收集4个项目区县域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重点收集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 境保护、乡村振兴等现有各类专项规划和“十四五”规划 以及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分析评估相关规划的实施效果,明确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二)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 与省级项目办和项目区相关部门充分配合,按照综合 景观恢复和管理的要求,基于各类专项规划和调查研究,梳理4个项目区县域景观恢复和产业发展目标,系统提出综 合解决方案。该规划内容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背景、项目区概况、规划原则和技术路线;(2)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概述与分析;(3)项目区产业、生态环境和景观问题诊断、趋势和风险研判;(4)项目区 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总体目标;(5)项目区景观分区、功能定位、策略和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土地整 治、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物 多样性保护和景观恢复等主要规划任务,以及重点区域和 重点工程;(6)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7)推进综合景 观恢复和管理的保障体系等。
(三)提交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文本 并通过专家论证
编制4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形 成规划文本、图件及其他材料等成果。组织专家研讨会或 论证会,征求省、县各级主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意见,根据专家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各项目区规划 方案终稿。
(四)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领域相关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生态环境保 护、国土资源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经验;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项目成员应熟悉行业现状和宏观环境,具有开展科学研究 或技术咨询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团队成员应具有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能力;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3:
制定江苏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7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县域综合景观 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基于综合景观管理方 法的项目区综合规划方案,强化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区域生态景观保护与恢复能力,助力国土空间格局 优化,促进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转型。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采用综合景观管理的方法,践行“山 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对江苏省六合区、太仓 市、江宁区、淮阴区4个项目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农业 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相关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并 基于现有各类专项规划目标和内容,提出项目区农业绿色 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定位,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 与生态恢复规划,指导综合景观管理方法在县域高标准农 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等领域 的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与生态恢复相关基础工作 调研
根据项目设计要求,系统收集4个项目区县域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重点收集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 境保护、乡村振兴等现有各类专项规划和“十四五”规划 以及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分析评估相关规划的实施效果,明确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二)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 与省级项目办和项目区相关部门充分配合,按照综合 景观恢复和管理的要求,基于各类专项规划和调查研究,梳理4个项目区县域景观恢复和产业发展目标,系统提出综 合解决方案。该规划内容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背景、项目区概况、规划原则和技术路线;(2)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概述与分析;(3)项目区产业、生态环境和景观问题诊断、趋势和风险研判;(4)项目区 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总体目标;(5)项目区景观分区、功能定位、策略和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土地整 治、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物 多样性保护和景观恢复等主要规划任务,以及重点区域和 重点工程;(6)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7)推进综合景 观恢复和管理的保障体系等。
(三)提交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文本 并通过专家论证
编制4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形 成规划文本、图件及其他材料等成果。组织专家研讨会或 论证会,征求省、县各级主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意见,根据专家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各项目区规划 方案终稿。
(四)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领域相关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生态环境保 护、国土资源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经验;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项目成员应熟悉行业现状和宏观环境,具有开展科学研究 或技术咨询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团队成员应具有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能力;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4:
制定江西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7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县域综合景观 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基于综合景观管理方 法的项目区综合规划方案,强化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区域生态景观保护与恢复能力,助力国土空间格局 优化,促进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转型。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采用综合景观管理的方法,践行“山 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对江西省渝水区、分宜 县2个项目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绿色发展、生态环 境问题及其相关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并基于现有各类专项 规划目标和内容,提出项目区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 护目标定位,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与生态恢复规划,指导综合景观管理方法在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绿色 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与生态恢复相关基础工作 调研
根据项目设计要求,系统收集2个项目区县域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重点收集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 境保护、乡村振兴等现有各类专项规划和“十四五”规划 以及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分析评估相关规划的实施效果,明确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二)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 与省级项目办和项目区相关部门充分配合,按照综合 景观恢复和管理的要求,基于各类专项规划和调查研究,梳理2个项目区县域景观恢复和产业发展目标,系统提出综 合解决方案。该规划内容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背景、项目区概况、规划原则和技术路线;(2)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概述与分析;(3)项目区产业、生态环境和景观问题诊断、趋势和风险研判;(4)项目区 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总体目标;(5)项目区景观分区、功能定位、策略和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土地整 治、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物 多样性保护和景观恢复等主要规划任务,以及重点区域和 重点工程;(6)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7)推进综合景 观恢复和管理的保障体系等。
(三)提交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文本 并通过专家论证
编制2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形 成规划文本、图件及其他材料等成果。组织专家研讨会或 论证会,征求省、县各级主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意见,根据专家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各项目区规划 方案终稿。
(四)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领域相关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生态环境保 护、国土资源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经验;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项目成员应熟悉行业现状和宏观环境,具有开展科学研究 或技术咨询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团队成员应具有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能力;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5:
制定贵州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7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县域综合景观 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基于综合景观管理方 法的项目区综合规划方案,强化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区域生态景观保护与恢复能力,助力国土空间格局 优化,促进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转型。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采用综合景观管理的方法,践行“山 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对贵州省榕江县、黎平 县、从江县3个项目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及其相关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并基于现有 各类专项规划目标和内容,提出项目区农业绿色发展和生 态环境保护目标定位,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与生态恢 复规划,指导综合景观管理方法在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与生态恢复相关基础工作 调研
根据项目设计要求,系统收集3个项目区县域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重点收集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 境保护、乡村振兴等现有各类专项规划和“十四五”规划 以及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分析评估相关规划的实施效果,明确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二)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 与省级项目办和项目区相关部门充分配合,按照综合 景观恢复和管理的要求,基于各类专项规划和调查研究,梳理3个项目区县域景观恢复和产业发展目标,系统提出综 合解决方案。该规划内容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背景、项目区概况、规划原则和技术路线;(2)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概述与分析;(3)项目区产业、生态环境和景观问题诊断、趋势和风险研判;(4)项目区 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总体目标;(5)项目区景观分区、功能定位、策略和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土地整 治、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物 多样性保护和景观恢复等主要规划任务,以及重点区域和 重点工程;(6)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7)推进综合景 观恢复和管理的保障体系等。
(三)提交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文本 并通过专家论证
编制3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形 成规划文本、图件及其他材料等成果。组织专家研讨会或 论证会,征求省、县各级主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意见,根据专家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各项目区规划 方案终稿。
(四)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领域相关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生态环境保 护、国土资源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经验;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项目成员应熟悉行业现状和宏观环境,具有开展科学研究 或技术咨询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团队成员应具有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能力;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6:
制定黑龙江省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 规划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7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县域综合景观 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基于综合景观管理方 法的项目区综合规划方案,强化项目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区域生态景观保护与恢复能力,助力国土空间格局 优化,促进项目区农业生态系统转型。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采用综合景观管理的方法,践行“山 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对黑龙江省富锦市1个项 目区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农业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问题 及其相关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并基于现有各类专项规划目 标和内容,提出项目区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定位,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与生态恢复规划,指导综 合景观管理方法在县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与生态恢复相关基础工作 调研
根据项目设计要求,系统收集1个项目区县域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重点收集 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 境保护、乡村振兴等现有各类专项规划和“十四五”规划 以及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分析评估相关规划的实施效果,明确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二)编制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 与省级项目办和项目区相关部门充分配合,按照综合 景观恢复和管理的要求,基于各类专项规划和调查研究,梳理1个项目区县域景观恢复和产业发展目标,系统提出综 合解决方案。该规划内容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背景、项目区概况、规划原则和技术路线;(2)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概述与分析;(3)项目区产业、生态环境和景观问题诊断、趋势和风险研判;(4)项目区 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总体目标;(5)项目区景观分区、功能定位、策略和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土地整 治、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物 多样性保护和景观恢复等主要规划任务,以及重点区域和 重点工程;(6)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7)推进综合景 观恢复和管理的保障体系等。
(三)提交项目区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文本 并通过专家论证
编制1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形 成规划文本、图件及其他材料等成果。组织专家研讨会或 论证会,征求省、县各级主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意见,根据专家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各项目区规划 方案终稿。
(四)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领域相关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生态环境保 护、国土资源管理、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经验;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项目成员应熟悉行业现状和宏观环境,具有开展科学研究 或技术咨询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团队成员应具有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 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能力;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7:
作物可持续生产相关政策机制研究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6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主要粮食作物 可持续生产相关政策机制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推动作物 绿色低碳生产的技术与政策需求,完善支持作物可持续生 产的政策体系,为项目区高效开展作物可持续生产技术模 式的示范与推广提供支撑。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系统调研国家和五省项目区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粮作物可持续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 现行支持政策,分析主粮作物实现低碳绿色生产的技术和 政策需求,结合项目实施目标和相关活动,提出支撑主要 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的政策机制和对策建议。
四、主要任务
(一)开展作物可持续生产现状与支持政策调研 结合项目设计和实施内容,系统调研国家和省级层面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粮食生产保障、农业
结构调整等方面支撑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粮作物可持续 生产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编制作物可持续生产现 状与支持政策调研报告。
(二)提出推动作物可持续生产的技术与政策需求 梳理现有相关支持政策的组成、覆盖范围、作用及实 施情况,分析项目区现有作物绿色低碳生产的技术模式及 应用情况,提出推动作物可持续生产的技术与政策需求。
(三)提出作物可持续生产支持政策设计及优化建议 基于现有相关政策的梳理和分析,结合五个项目省社 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及项目示范内容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提出支持项目区作物可持续生产的政策设计及优化建议,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相应支撑,编制相应的政策设计及优 化建议报告。
(四)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可持续生产相关政策研究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从事农学、生态学、农业经济管理等相 关领域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与本任务工作内容 相近的工作经历5年(含)以上;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项目成员应熟悉行业现状和宏观环境,具有开展农业生态 系统可持续利用相关政策研究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项目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农业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8:
国内外生态低碳农产品认证制度研究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6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国内外生态低 碳农产品认证制度研究工作,引进和借鉴国外生态低碳相 关领域的农产品认证制度与标准,推动项目生态低碳农产 品认证制度创新,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优质农产品 的生态与低碳功能价值叠加提供方法支撑。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收集整理我国有机、绿色等农产 品认证,以及国际有机认证、生态标签、碳标识等农产品 认证的相关制度和标准,分析研究现有认证制度认证程序、审查与审核机制、认证标志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和实施情况,结合项目目标和示范内容,以及我国国家层 面正在组织建立的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提出国内低碳农 产品认证制度和标准的设计框架,为推动建立低碳农产品 认证体系和管理机制提供支撑。
四、主要任务
(一)开展国内外生态低碳类农产品认证制度和标准 研究
结合项目设计和实施内容,系统收集国际国内生态低 碳相关领域现有的农产品认证制度和标准,比较分析国内 外不同认证制度认证程序、审查与审核机制、认证标志使 用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情况,并编制分析报告。
(二)提出国内农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议
梳理现有认证制度和标准的覆盖范围和实施情况,结 合项目农业生态转型总体目标及实施行动,提出国内农产 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为低碳农产品认证提供科学依据。
(三)提出国内低碳农产品认证标准草案
基于现有认证制度和标准的梳理和分析,明确项目低 碳农产品认证的流程、评价指标、数据来源和质量、溯源 性等要求,提出1—2个低碳农产品认证标准草案。
(四)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产品标准认证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从事农学、农业经济管理、土壤学、生 态学等相关领域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与本任务 工作内容相近的工作经历5年(含)以上;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项目成员应熟悉行业现状和宏观环境,具有开展农业领域 相关标准研究制定工作的基础和经验;项目成员应具有农学、农业经济管理、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9:
华北地区小麦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研究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6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小麦碳足迹核 算规则与管理制度研究工作,开发农业价值链认证推广的 标准体系,加强农业领域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为农业领 域构建农产品价值评估和低碳认证方法提供支撑。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系统调研国内外农产品碳足迹核 算通则和方法学,研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小麦产品碳足迹 核算规则,初步构建小麦碳足迹关键参数及数据库,提出 小麦产品实施碳标签的管理制度建议,为国内农产品碳足 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四、主要任务
(一)国内外农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和方法学调 研
开展国内外农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及方法学调研,收集国内外现有农产品碳足迹核算的标准和方法,分析
不同标准的适用范围、计算方法、数据要求等,编制国内 外农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及方法学分析报告。
(二)小麦碳足迹核算因子数据库构建
调研收集项目区小麦种植、生产、加工等过程中的相 关数据,设计碳足迹核算因子数据库的结构,包括因子种 类、数据字段、存储格式等,初步构建小麦碳足迹关键参 数及数据库。
(三)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小麦碳足迹核算规则
基于国内外农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及方法学的分 析,结合项目区小麦生产的特点和通用技术,制定与国际 接轨的小麦碳足迹核算规则,明确核算因子类型、数据收 集要求、核算方法模型及核算结果分析的技术要求。
(四)提出小麦产品实施碳标签的管理制度建议 调研国内农产品碳标签的管理制度及实施情况,分析 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等对小麦碳标签的接受度和需求,提 出实施小麦产品碳标签的具体管理制度建议。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2. 具有从事农产品碳核算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从事农学、农业经济管理、生态学等相 关领域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并具有与本任务工作内容 相近的工作经历5年(含)以上;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项目成员应熟悉行业现状和宏观环境,具有开展农产品碳 核算或标准制定相关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农业经济管理、生态学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0:
项目多媒体宣传品开发与制作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2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四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发制作项目多媒 体宣传品,系统收集项目实施过程相关影像资料,做好项 目区实施进展与成效的跟踪记录,强化项目技术与成果的 宣传推广,有效地开展项目信息传播与宣传活动。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在项目实施期间跟踪拍摄五省项目区 生态低碳农业技术示范应用、农产品价值链构建与利益相 关方能力提升等项目活动的实施进展,对项目实施期内重 要活动及成果产出进行跟踪拍摄,制作项目技术科普宣传 片和项目成果总结宣传片,促进项目理念与阶段成果的传 播和分享。
四、主要任务
(一)制定项目多媒体宣传品开发与制作策划方案
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和实施进展,明确项目目标、实施 内容和宣传重点,制定项目多媒体宣传品开发计划和时间 表,提出项目多媒体宣传品开发与制作总体策划方案。
(二)跟踪拍摄项目示范区实施进展
跟踪拍摄五省项目核心示范区生态低碳农业技术示范 应用、农产品价值链构建与利益相关方能力提升等相关示 范活动实施进展,对基础材料和项目重要活动进行持续跟 踪拍摄,收集整理项目区视频等基础材料,每年向项目办 提交年度重要活动的拍摄资料。
(三)设计制作项目技术科普宣传片
设计项目技术科普宣传片脚本内容,至少应包括项目 背景、项目示范区介绍、核心技术模式及示范效果、项目 技术应用案例等,对项目区可持续农业、农业生态系统和 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等核心技术的理念、技术措施、实施 成效等进行系统展示,制作项目技术科普宣传片,时长不 少于15分钟。
(四)设计制作项目成果总结宣传片
设计项目成果总结宣传片脚本内容,至少应包括项目 整个实施周期内跨部门合作机制建设、项目区技术示范成 效、农民或女性代表受益案例、项目集成技术模式推广与 应用等,制作项目成果总结宣传片(中英文),对项目实 施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时长不少于15分钟,相关内容至 少在地市级以上媒体平台或全国性活动上播放1次。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多媒体宣传品制作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从事影视新闻传播及制作的机构,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 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拍摄制作农业科 教专题片、新闻片、宣传片等影视作品5年(含)以上的工 作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了解可持续农业相关知识,同时具有开展可持 续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宣传片设计制作的基础和经 验,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1:
山东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和组成部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 山东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组织跨区域的交 流和宣传活动,强化项目理念的分享和传播,提高山东省 项目区政府管理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利益 相关方能力水平,促进项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 和应用,推动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全面 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山东省组织项目交流与培训活 动,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并在省 级平台上宣传分享,提高山东省项目区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相关利益方对农业生态系 统转型的认识,促进项目理念和经验成果在省内的交流和 传播,扩大项目受益人数,推动项目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省 内农业转型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项目省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
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省、县级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等相关方协调交流活动,推动项目国家—省—
县级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为项目区示范活动实施 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项目区开展综合景观管理和生 态恢复规划编制。
(二)组织开展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活动
组织开展项目省级层面的培训活动,每年至少1期,参 与培训的人员需涵盖政府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业 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以及农民等,在培训活动中介绍项 目理念、技术模式和实践经验,促进项目区域示范成果在 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累计培训不少于1,500人次(至 少50%为女性)。
(三)组织开展项目交流活动
组织开展省内和项目省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借鉴项 目成果和经验,学习项目共性关键技术和农产品价值链延 伸等典型模式,增强农民、合作社和政府管理人员等利益 相关方对可持续农业和农产品价值链的认知水平,促进项 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四)项目知识管理与案例总结
结合山东省项目区开展的生态低碳农业技术示范、农 产品价值链延伸以及利益相关方能力提升等示范活动,挖
掘梳理项目区技术示范应用经验模式及利益相关方参与的 实践案例至少2个,并通过网站、新闻、公众号等形式在省 级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推广。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10年(含)以上的工 作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山东省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省农业农 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保 护相关宣传培训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2:
江苏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和组成部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 江苏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组织跨区域的交 流和宣传活动,强化项目理念的分享和传播,提高江苏省 项目区政府管理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利益 相关方能力水平,促进项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 和应用,推动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全面 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江苏省组织项目交流与培训活 动,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并在省 级平台上宣传分享,提高江苏省项目区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相关利益方对农业生态系 统转型的认识,促进项目理念和经验成果在省内的交流和 传播,扩大项目受益人数,推动项目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省 内农业转型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项目省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
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省、县级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等相关方协调交流活动,推动项目国家—省—
县级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为项目区示范活动实施 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项目区开展综合景观管理和生 态恢复规划编制。
(二)组织开展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活动
组织开展项目省级层面的培训活动,每年至少1期,参 与培训的人员需涵盖政府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业 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以及农民等,在培训活动中介绍项 目理念、技术模式和实践经验,促进项目区域示范成果在 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累计培训不少于1,500人次(至 少50%为女性)。
(三)组织开展项目交流活动
组织开展省内和项目省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借鉴项 目成果和经验,学习项目共性关键技术和农产品价值链延 伸等典型模式,增强农民、合作社和政府管理人员等利益 相关方对可持续农业和农产品价值链的认知水平,促进项 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四)项目知识管理与案例总结
结合江苏省项目区开展的生态低碳农业技术示范、农 产品价值链延伸以及利益相关方能力提升等示范活动,挖
掘梳理项目区技术示范应用经验模式及利益相关方参与的 实践案例至少2个,并通过网站、新闻、公众号等形式在省 级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推广。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10年(含)以上的工 作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江苏省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省农业农 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保 护相关宣传培训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3:
江西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和组成部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 江西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组织跨区域的交 流和宣传活动,强化项目理念的分享和传播,提高江西省 项目区政府管理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利益 相关方能力水平,促进项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 和应用,推动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全面 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江西省组织项目交流与培训活 动,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并在省 级平台上宣传分享,提高江西省项目区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相关利益方对农业生态系 统转型的认识,促进项目理念和经验成果在省内的交流和 传播,扩大项目受益人数,推动项目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省 内农业转型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项目省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
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省、县级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等相关方协调交流活动,推动项目国家—省—
县级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为项目区示范活动实施 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项目区开展综合景观管理和生 态恢复规划编制。
(二)组织开展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活动
组织开展项目省级层面的培训活动,每年至少1期,参 与培训的人员需涵盖政府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业 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以及农民等,在培训活动中介绍项 目理念、技术模式和实践经验,促进项目区域示范成果在 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累计培训不少于1,500人次(至 少50%为女性)。
(三)组织开展项目交流活动
组织开展省内和项目省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借鉴项 目成果和经验,学习项目共性关键技术和农产品价值链延 伸等典型模式,增强农民、合作社和政府管理人员等利益 相关方对可持续农业和农产品价值链的认知水平,促进项 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四)项目知识管理与案例总结
结合江西省项目区开展的生态低碳农业技术示范、农 产品价值链延伸以及利益相关方能力提升等示范活动,挖
掘梳理项目区技术示范应用经验模式及利益相关方参与的 实践案例至少2个,并通过网站、新闻、公众号等形式在省 级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推广。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以 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10年(含)以上的工 作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江西省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省农业农 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保 护相关宣传培训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4:
贵州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和组成部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 贵州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组织跨区域的交 流和宣传活动,强化项目理念的分享和传播,提高贵州省 项目区政府管理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利益 相关方能力水平,促进项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 和应用,推动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全面 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贵州省组织项目交流与培训活 动,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并在省 级平台上宣传分享,提高贵州省项目区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相关利益方对农业生态系 统转型的认识,促进项目理念和经验成果在省内的交流和 传播,扩大项目受益人数,推动项目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省 内农业转型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项目省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
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省、县级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等相关方协调交流活动,推动项目国家—省—
县级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为项目区示范活动实施 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项目区开展综合景观管理和生 态恢复规划编制。
(二)组织开展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活动
组织开展项目省级层面的培训活动,每年至少1期,参 与培训的人员需涵盖政府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业 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以及农民等,在培训活动中介绍项 目理念、技术模式和实践经验,促进项目区域示范成果在 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累计培训不少于1,500人次(至 少50%为女性)。
(三)组织开展项目交流活动
组织开展省内和项目省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借鉴项 目成果和经验,学习项目共性关键技术和农产品价值链延 伸等典型模式,增强农民、合作社和政府管理人员等利益 相关方对可持续农业和农产品价值链的认知水平,促进项 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四)项目知识管理与案例总结
结合贵州省项目区开展的生态低碳农业技术示范、农 产品价值链延伸以及利益相关方能力提升等示范活动,挖
掘梳理项目区技术示范应用经验模式及利益相关方参与的 实践案例至少2个,并通过网站、新闻、公众号等形式在省 级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推广。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10年(含)以上的工 作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贵州省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省农业农 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保 护相关宣传培训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5:
黑龙江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一和组成部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 黑龙江省项目区知识管理与技术培训工作,组织跨区域的 交流和宣传活动,强化项目理念的分享和传播,提高黑龙 江省项目区政府管理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 利益相关方能力水平,促进项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 推广和应用,推动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 全面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黑龙江省组织项目交流与培训 活动,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并在 省级平台上宣传分享,提高黑龙江省项目区政府部门管理 人员、农民、技术人员、私营部门等相关利益方对农业生 态系统转型的认识,促进项目理念和经验成果在省内的交 流和传播,扩大项目受益人数,推动项目成果更好地服务 于省内农业转型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项目省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
定期组织召开项目省、县级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等相关方协调交流活动,推动项目国家—省—
县级综合景观管理协调机制落实,为项目区示范活动实施 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指导项目区开展综合景观管理和生 态恢复规划编制。
(二)组织开展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活动
组织开展项目省级层面的培训活动,每年至少1期,参 与培训的人员需涵盖政府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农业 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以及农民等,在培训活动中介绍项 目理念、技术模式和实践经验,促进项目区域示范成果在 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累计培训不少于1,500人次(至 少50%为女性)。
(三)组织开展项目交流活动
组织开展省内和项目省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借鉴项 目成果和经验,学习项目共性关键技术和农产品价值链延 伸等典型模式,增强农民、合作社和政府管理人员等利益 相关方对可持续农业和农产品价值链的认知水平,促进项 目示范成果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四)项目知识管理与案例总结
结合黑龙江省项目区开展的生态低碳农业技术示范、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以及利益相关方能力提升等示范活动,
挖掘梳理项目区技术示范应用经验模式及利益相关方参与 的实践案例至少2个,并通过网站、新闻、公众号等形式在 省级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推广。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10年(含)以上的工 作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省农业 农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 保护相关宣传培训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6:
山东省庆云县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山东省庆云县项 目区开展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活动,促进农民和技术 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示范技术模式在县域层面 的推广和应用,提升项目区农民、技术人员等利益相关方 的能力水平,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助力区域乡村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山东省庆云县项目区组织开展 项目科普宣传、技术理念培训、现场观摩与宣传展示等能 力提升活动,提高项目区技术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对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 相关技术模式的应用水平,强化项目理念和技术的科普宣 传,强化项目实施成效,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
四、主要任务
(一)设计制作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以项目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和项目区关键技术模式为主 要宣传内容,设计制作系列项目科普宣传材料,如技术明 白纸、科普宣传册、技术培训教材等,并在相关交流活动 中发放给利益相关方。
(二)组织开展项目生态低碳农业相关理念、技术的 培训活动
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技术培训、多媒体等形式,组织 开展项目区农民、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的科普培训活动,每年至少2期,累计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不少于3,000人次(至少50%为女性)。培训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
景观综合规划管理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景观管理规 划、生态修复、污染退化耕地修复、多样化种植、农业产 业布局、农村环境改善等。
2.
良好农业实践与气候智慧型农业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管理、化肥 农药减量、稻田节水灌溉、稻鱼共养系统、小型绿色机械 化、数字农业等。
3.
农业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生态沟渠建设、生物栖息地恢复、农林复合经营、外来 入侵物种防控等。
4.
价值链构建:包括但不仅限于特色产业、农产品价值链构 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及认证、优质稻增产品质提 升技术、社会保障与性别等。
(三)组织开展项目技术宣传推广活动
结合地方相关活动,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代表等参 与项目区相关宣传推广活动,在活动中宣传推广项目理念 与技术,总结项目区典型案例,促进农民和技术人员之间 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理念技术和成果模式在整个县域范 围内的推广和应用,配合开展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 复规划编制。
(四)组织开展项目技术示范展示活动
结合项目区技术示范和农产品价值链提升等相关活动,在农民田间学校等组织开展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同时,依托项目区培训基地、科普馆、展示厅等开展与本项目相 关的技术与产品推介,促进项目成果经验传播。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宣传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 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山东省庆云县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当 地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 源环境保护相关宣传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7:
山东省莱州市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山东省莱州市项 目区开展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活动,促进农民和技术 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示范技术模式在县域层面 的推广和应用,提升项目区农民、技术人员等利益相关方 的能力水平,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助力区域乡村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山东省莱州市项目区组织开展 项目科普宣传、技术理念培训、现场观摩与宣传展示等能 力提升活动,提高项目区技术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对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 相关技术模式的应用水平,强化项目理念和技术的科普宣 传,强化项目实施成效,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
四、主要任务
(一)设计制作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以项目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和项目区关键技术模式为主 要宣传内容,设计制作系列项目科普宣传材料,如技术明 白纸、科普宣传册、技术培训教材等,并在相关交流活动 中发放给利益相关方。
(二)组织开展项目生态低碳农业相关理念、技术的 培训活动
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技术培训、多媒体等形式,组织 开展项目区农民、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的科普培训活动,每年至少2期,累计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不少于3,000人次(至少50%为女性)。培训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
景观综合规划管理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景观管理规 划、生态修复、污染退化耕地修复、多样化种植、农业产 业布局、农村环境改善等。
2.
良好农业实践与气候智慧型农业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管理、化肥 农药减量、稻田节水灌溉、稻鱼共养系统、小型绿色机械 化、数字农业等。
3.
农业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生态沟渠建设、生物栖息地恢复、农林复合经营、外来 入侵物种防控等。
4.
价值链构建:包括但不仅限于特色产业、农产品价值链构 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及认证、优质稻增产品质提 升技术、社会保障与性别等。
(三)组织开展项目技术宣传推广活动
结合地方相关活动,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代表等参 与项目区相关宣传推广活动,在活动中宣传推广项目理念 与技术,总结项目区典型案例,促进农民和技术人员之间 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理念技术和成果模式在整个县域范 围内的推广和应用,配合开展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 复规划编制。
(四)组织开展项目技术示范展示活动
结合项目区技术示范和农产品价值链提升等相关活动,在农民田间学校等组织开展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同时,依托项目区培训基地、科普馆、展示厅等开展与本项目相 关的技术与产品推介,促进项目成果经验传播。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宣传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 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当 地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 源环境保护相关宣传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8:
江苏省六合区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江苏省六合区项 目区开展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活动,促进农民和技术 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示范技术模式在县域层面 的推广和应用,提升项目区农民、技术人员等利益相关方 的能力水平,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助力区域乡村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江苏省六合区项目区组织开展 项目科普宣传、技术理念培训、现场观摩与宣传展示等能 力提升活动,提高项目区技术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对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 相关技术模式的应用水平,强化项目理念和技术的科普宣 传,强化项目实施成效,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
四、主要任务
(一)设计制作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以项目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和项目区关键技术模式为主 要宣传内容,设计制作系列项目科普宣传材料,如技术明 白纸、科普宣传册、技术培训教材等,并在相关交流活动 中发放给利益相关方。
(二)组织开展项目生态低碳农业相关理念、技术的 培训活动
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技术培训、多媒体等形式,组织 开展项目区农民、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的科普培训活动,每年至少2期,累计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不少于3,000人次(至少50%为女性)。培训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
景观综合规划管理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景观管理规 划、生态修复、污染退化耕地修复、多样化种植、农业产 业布局、农村环境改善等。
2.
良好农业实践与气候智慧型农业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管理、化肥 农药减量、稻田节水灌溉、稻鱼共养系统、小型绿色机械 化、数字农业等。
3.
农业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生态沟渠建设、生物栖息地恢复、农林复合经营、外来 入侵物种防控等。
4.
价值链构建:包括但不仅限于特色产业、农产品价值链构 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及认证、优质稻增产品质提 升技术、社会保障与性别等。
(三)组织开展项目技术宣传推广活动
结合地方相关活动,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代表等参 与项目区相关宣传推广活动,在活动中宣传推广项目理念 与技术,总结项目区典型案例,促进农民和技术人员之间 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理念技术和成果模式在整个县域范 围内的推广和应用,配合开展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 复规划编制。
(四)组织开展项目技术示范展示活动
结合项目区技术示范和农产品价值链提升等相关活动,在农民田间学校等组织开展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同时,依托项目区培训基地、科普馆、展示厅等开展与本项目相 关的技术与产品推介,促进项目成果经验传播。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宣传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 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江苏省六合区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当 地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 源环境保护相关宣传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19:
江西省渝水区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江西省渝水区项 目区开展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活动,促进农民和技术 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示范技术模式在县域层面 的推广和应用,提升项目区农民、技术人员等利益相关方 的能力水平,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助力区域乡村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江西省渝水区项目区组织开展 项目科普宣传、技术理念培训、现场观摩与宣传展示等能 力提升活动,提高项目区技术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对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 相关技术模式的应用水平,强化项目理念和技术的科普宣 传,强化项目实施成效,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
四、主要任务
(一)设计制作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以项目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和项目区关键技术模式为主 要宣传内容,设计制作系列项目科普宣传材料,如技术明 白纸、科普宣传册、技术培训教材等,并在相关交流活动 中发放给利益相关方。
(二)组织开展项目生态低碳农业相关理念、技术的 培训活动
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技术培训、多媒体等形式,组织 开展项目区农民、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的科普培训活动,每年至少2期,累计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不少于3,000人次(至少50%为女性)。培训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
景观综合规划管理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景观管理规 划、生态修复、污染退化耕地修复、多样化种植、农业产 业布局、农村环境改善等。
2.
良好农业实践与气候智慧型农业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管理、化肥 农药减量、稻田节水灌溉、稻鱼共养系统、小型绿色机械 化、数字农业等。
3.
农业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生态沟渠建设、生物栖息地恢复、农林复合经营、外来 入侵物种防控等。
4.
价值链构建:包括但不仅限于特色产业、农产品价值链构 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及认证、优质稻增产品质提 升技术、社会保障与性别等。
(三)组织开展项目技术宣传推广活动
结合地方相关活动,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代表等参 与项目区相关宣传推广活动,在活动中宣传推广项目理念 与技术,总结项目区典型案例,促进农民和技术人员之间 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理念技术和成果模式在整个县域范 围内的推广和应用,配合开展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 复规划编制。
(四)组织开展项目技术示范展示活动
结合项目区技术示范和农产品价值链提升等相关活动,在农民田间学校等组织开展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同时,依托项目区培训基地、科普馆、展示厅等开展与本项目相 关的技术与产品推介,促进项目成果经验传播。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宣传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 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江西省渝水区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当 地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 源环境保护相关宣传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20:
贵州省榕江县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贵州省榕江县项 目区开展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活动,促进农民和技术 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示范技术模式在县域层面 的推广和应用,提升项目区农民、技术人员等利益相关方 的能力水平,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助力区域乡村振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贵州省榕江县项目区组织开展 项目科普宣传、技术理念培训、现场观摩与宣传展示等能 力提升活动,提高项目区技术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农民、合作社及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对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 相关技术模式的应用水平,强化项目理念和技术的科普宣 传,强化项目实施成效,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
四、主要任务
(一)设计制作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以项目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和项目区关键技术模式为主 要宣传内容,设计制作系列项目科普宣传材料,如技术明 白纸、科普宣传册、技术培训教材等,并在相关交流活动 中发放给利益相关方。
(二)组织开展项目生态低碳农业相关理念、技术的 培训活动
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技术培训、多媒体等形式,组织 开展项目区农民、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的科普培训活动,每年至少2期,累计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不少于3,000人次(至少50%为女性)。培训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
景观综合规划管理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景观管理规 划、生态修复、污染退化耕地修复、多样化种植、农业产 业布局、农村环境改善等。
2.
良好农业实践与气候智慧型农业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管理、化肥 农药减量、稻田节水灌溉、稻鱼共养系统、小型绿色机械 化、数字农业等。
3.
农业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生态沟渠建设、生物栖息地恢复、农林复合经营、外来 入侵物种防控等。
4.
价值链构建:包括但不仅限于特色产业、农产品价值链构 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及认证、优质稻增产品质提 升技术、社会保障与性别等。
(三)组织开展项目技术宣传推广活动
结合地方相关活动,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代表等参 与项目区相关宣传推广活动,在活动中宣传推广项目理念 与技术,总结项目区典型案例,促进农民和技术人员之间 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理念技术和成果模式在整个县域范 围内的推广和应用,配合开展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 复规划编制。
(四)组织开展项目技术示范展示活动
结合项目区技术示范和农产品价值链提升等相关活动,在农民田间学校等组织开展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同时,依托项目区培训基地、科普馆、展示厅等开展与本项目相 关的技术与产品推介,促进项目成果经验传播。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宣传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 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贵州省榕江县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当 地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资 源环境保护相关宣传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附件21:
黑龙江省富锦市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 工作大纲
项目名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
项目编号:GCP/CPR/065/GFF
任务时间:24个月
一、项目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GEF)七期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 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是全球“粮食系统、土地利用与 恢复”系统性影响计划的子项目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 AO)为国际执行机构,农业农村部为国内实施机构。项目 旨在促进中国农业景观和农产品价值链向环境和生态可持 续方向的创新性转型,以支持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该项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大宗作物生产系统为重 点,通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景观规划、气候智慧型农业可 持续示范推广、农产品生态价值评估等活动,推动农业生 态系统优化和农产品价值链延伸,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保 护、耕地土壤修复、气候变化减缓和粮食生产方式转型的
协调发展。项目以黑龙江、江西、江苏、山东和贵州为示 范区,执行期为5年(2021年12月—2026年12月)。
二、任务背景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型项目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是农业景观尺度上的综合景观管理(ILM)系统开发;二是主要粮食作物可持续生产实践和农 产品价值链构建;三是农业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和恢复;四是项目知识管理与监测评估。本任务是组成部 分二的内容之一,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黑龙江省富锦市 项目区开展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力提升活动,促进农民和技 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示范技术模式在县域层 面的推广和应用,提升项目区农民、技术人员等利益相关 方的能力水平,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助力区域乡村振 兴。
三、任务目标
本任务的目标是通过在黑龙江省富锦市项目区组织开 展项目科普宣传、技术理念培训、现场观摩与宣传展示等 能力提升活动,提高项目区技术人员、农业推广人员、农 民、合作社及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对农业生态系统创新性转 型相关技术模式的应用水平,强化项目理念和技术的科普 宣传,强化项目实施成效,扩大项目直接受益人数。
四、主要任务
(一)设计制作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以项目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和项目区关键技术模式为主 要宣传内容,设计制作系列项目科普宣传材料,如技术明 白纸、科普宣传册、技术培训教材等,并在相关交流活动 中发放给利益相关方。
(二)组织开展项目生态低碳农业相关理念、技术的 培训活动
通过现场观摩、专题技术培训、多媒体等形式,组织 开展项目区农民、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的科普培训活动,每年至少2期,累计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不少于3,000人次(至少50%为女性)。培训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
景观综合规划管理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于景观管理规 划、生态修复、污染退化耕地修复、多样化种植、农业产 业布局、农村环境改善等。
2.
良好农业实践与气候智慧型农业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病虫害综合管理、化肥 农药减量、稻田节水灌溉、稻鱼共养系统、小型绿色机械 化、数字农业等。
3.
农业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技术:包括但不仅限 于生态沟渠建设、生物栖息地恢复、农林复合经营、外来 入侵物种防控等。
4.
价值链构建:包括但不仅限于特色产业、农产品价值链构 建、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加工及认证、优质稻增产品质提 升技术、社会保障与性别等。
(三)组织开展项目技术宣传推广活动
结合地方相关活动,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代表等参 与项目区相关宣传推广活动,在活动中宣传推广项目理念 与技术,总结项目区典型案例,促进农民和技术人员之间 的交流合作,推动项目理念技术和成果模式在整个县域范 围内的推广和应用,配合开展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 复规划编制。
(四)组织开展项目技术示范展示活动
结合项目区技术示范和农产品价值链提升等相关活动,在农民田间学校等组织开展技术示范展示活动。同时,依托项目区培训基地、科普馆、展示厅等开展与本项目相 关的技术与产品推介,促进项目成果经验传播。
(五)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参与项目有关会议、培训和宣传活动,协助做好项目 调研、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等项目考核评估活动。
五、材料提交及进度安排
六、资质要求
(一)咨询服务单位应具备以下资质:
1.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
2.
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宣传相关的工作基础和经验;
3.
具有国际项目,尤其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联 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项目咨询相关经验的单位优先考 虑(需提供相关证明)。
(二)咨询服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团队应具备 以下资质:
1.
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或农业管理等相关领域5年(含)以上的工作 经验;
2.
项目负责人需具备同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的经验,有 良好的资源整合和协调能力;
3.
项目成员应熟悉黑龙江省富锦市农业生态转型工作,了解 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同时具有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 资源环境保护相关宣传工作的基础和经验;
4.
团队成员应具有农学、生态学、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 背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 项目团队至少1人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
姓名 | 年龄 |
职称 | 学历 |
专业方向 | 本项目职位 |
现工作单位 | |
联系电话 | |
教育背景 | |
工作经历 | |
承担过类似项目的经验描述:<列出1- 3个曾从事过的类似项目经历,个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 |
相关论文/著作发表 | |
语言能力(中文、英文) 中文口母语口熟练口一般口差 英文口母语口熟练口一般口差 | |
签名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山东省4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初稿 | 2025年3月 | 中文 |
专家论证意见和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修改稿 | 2025年4月 | 中文 |
山东省4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终稿 | 2025年5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5年5月 | 中英文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江苏省4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初稿 | 2025年3月 | 中文 |
专家论证意见和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修改稿 | 2025年4月 | 中文 |
江苏省4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终稿 | 2025年5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5年5月 | 中英文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江西省2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初稿 | 2025年3月 | 中文 |
专家论证意见和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修改稿 | 2025年4月 | 中文 |
江西省2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终稿 | 2025年5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5年5月 | 中英文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贵州省3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初稿 | 2025年3月 | 中文 |
专家论证意见和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修改稿 | 2025年4月 | 中文 |
贵州省3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终稿 | 2025年5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5年5月 | 中英文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黑龙江省1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初稿 | 2025年3月 | 中文 |
专家论证意见和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修改稿 | 2025年4月 | 中文 |
黑龙江省1个项目区县域综合景观管理和生态恢复规划终稿 | 2025年5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5年5月 | 中英文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 |
计划 | 第1个月 | 中 |
作物可持续生产现状与支持政策调研报告 | 2025年2月 | 中文报告 |
推动作物可持续生产的政策技术需求分析及政策设计优化建议报告 | 2025年4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总结报告 | 2025年4月 | 中 |
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
国内外生态低碳类农产品认证制度和标准研究报告 | 2025年2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
典型低碳农产品认证标准草案 | 2025年4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5年4月 | 中英文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
国内外农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及方法学分析报告 | 2025年2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小麦碳足迹核算规则及碳标签管理制度建议报告 | 2025年4月 | 中文报告,英文摘要 |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5年4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项目多媒体宣传品开发与制作总体策划方案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技术科普宣传片 | 2025年10月 | 中文 |
3 | 项目2025年度拍摄资料 | 2025年12月 | 中文 |
4 | 项目2026年度拍摄资料 | 2026年6月 | 中文 |
5 | 项目成果总结宣传片 | 2026年8月 | 中文 |
6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8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成果的实践案例总结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0月 | 中文 |
3 |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成果的实践案例总结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0月 | 中文 |
3 |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成果的实践案例总结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0月 | 中文 |
3 |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成果的实践案例总结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0月 | 中文 |
3 |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成果的实践案例总结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0月 | 中文 |
3 |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2月 | 中文 |
3 | 项目区典型案例总结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2月 | 中文 |
3 | 项目区典型案例总结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2月 | 中文 |
3 | 项目区典型案例总结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2月 | 中文 |
3 | 项目区典型案例总结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2月 | 中文 |
3 | 项目区典型案例总结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序号 | 提交材料 | 提交时间 | 要求 |
1 | 工作计划 | 第1个月 | 中英文 |
2 | 项目科普培训材料 2025年度总结报告 | 2025年12月 | 中文 |
3 | 项目区典型案例总结 2026年度总结报告 | 2026年9月 | 中文 |
4 | 任务总结报告 | 2026年10月 | 中英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