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三维辽宁建设-部件级实景三维数据采集及示范应用建设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线上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4年08月09日 10时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要求:
(1)从友谊宾馆起,选取黄河北大街、泰山路、北陵大街、青年大街等总长度约20千米重点路段,采集现状重要公共设施,完成部件级实景三维数据建设。
(2)精度要求:重要公共设施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平面精度中误差不大于20cm,高程精度中误差不大于20cm,非坚实地面和道路部件以外的其它设施要素精度放宽1倍。
(3)时效性要求:原始数据时效性优于合同签订时间。
(4)建设成果包含道路标志、标牌、电杆、行道树、护栏等重要公共设施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和沿线第一排建筑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底图服务。
(5)提供重点路段沿线第一排建筑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底图服务。
(6)重要公共设施部件级实景三维能够精确地模拟和展示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标志、车辆部件等部件要素,为部件智能化管理提供高精度数据底座,服务于重要公共设施精细化管理。
★二、技术标准
(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2)《实景三维地理信息数据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CH/T 3020-2018)
(3)《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CJJ/T 73-2019)
(4)《车载移动测量数据规范》(CH/T 6003-2016)
(5)《车载移动测量技术规程》(CH/T 6004-2016)
(6)《车载导航地理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规程》(GB/T 20268-2006)
(7)《车载移动测量三维模型生产技术规程》(GB/T 41452-2022)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17)
(9)《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1:500 1:1000 1:2000数字线划图》(CH/T 9008.1-2010)
(10)《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 157-2010)
(1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12)《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13)《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23)
★三、数学基础
(1)平面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2)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3º分带41带,中央子午线东经123º。成果数据的水平方向坐标前添加投影带号。
★四、产品模式及规格
㈠数据组织方式
为方便项目数据及文档资料整理归档,本项目按照道路等级进行部件管理。
㈡原始数据
(1)数据内容:由原始外业采集工程数据和点云及全景成果数据组成,按道路存储。
(2)数据格式:采用LAS格式存储。
(3)时效性:优于合同签订时间。
㈢重要公共设施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数据
(1)数据内容:包含道路白色实线、白色虚线、白色导向线、黄色实线、黄色虚线、纵向减速标线、车道线停止线、盲道等各类标志线,禁令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等各类标牌,电杆、立杆、立柱、防撞桶、挡车柱、限高杆、交通护栏、道路隔音屏、有轨站棚、地铁站、公交站棚等道路附属设施,宣传橱窗、广告牌、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电力井盖、路灯井盖、公安井盖、上水井盖、污水井盖、燃气井盖等各类机动车道井盖,行道树、花坛等绿化设施,立交桥和跨河桥等桥梁,通过以上现状道路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为交通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2)数据格式:MAX格式存储。
㈣沿线城市级实景三维底图服务
(1)数据内容:包含沿线第一排建筑城市级实景三维模型底图服务。
(2)数据格式:服务格式存储。
★五、完成时间
(1)合同签订后10天内,完成项目设计书编制。
(2)合同签订后35天内,完成数据采集及处理。
(3)合同签订后95天内,完成重要公共设施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生产和沿线第一排建筑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底图服务。
(4)合同签订后120天内,项目成果通过质检验收。
(5)2024年12月05日前,完成项目验收和成果汇交。
★六、提交成果
1.原始数据;
2.经处理后的点云及全景数据成果;
3.重要公共设施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数据;
4.沿线第一排建筑的城市级实景三维底图服务;
5.项目设计书、项目总结、检查报告、质检报告等文档资料;
6.按项目设计书要求需要提交的其他成果。
★一、建设目标
在已有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物联感知数据服务接口,实现地理实体数据与物联网感知数据的融合。以LNCORS站点数据为例,开展地理实体数据与物联感知数据融合工作,提高LNCORS站点的管理和维护效率。
★二、开发周期
90天。
★三、物联感知数据接口服务建设
物联感知数据服务建设涵盖大多数常用的物联感知设备,例如环境监测设备(温、湿度传感器)、UPS设备、视频监控、用户终端、基准站等各类实时感知设备,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通过开发不同的感知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获取与分发。
3.1 环境监测设备数据接口建设
(1)通过开发环境监测数据抓取进程,实现对环境监测设备(温、湿度传感器)数据的抓取,并存入感知类信息数据库中。
(2)通过开发环境监测设备数据服务接口,为应用提供实时环境数据访问和管理服务。
3.2 UPS设备数据接口建设
(1)通过开发UPS设备数据抓取进程,实现对机房内各类UPS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的抓取,并存入感知类信息数据库中。
(2)通过开发UPS设备数据服务接口,为应用提供实时UPS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访问和管理服务。
3.3 视频监控数据接口建设
(1)通过开发视频监控数据抓取进程,实现对视频数据流的抓取,通过开发视频流服务器,实现对视频流的统一管理与分发。
(2)通过开发视频监控数据服务接口,为应用提供实时的视频监控数据访问和管理服务。
3.4 用户终端数据接口建设
(1)通过开发用户终端运行数据抓取进程,实现对LNCORS在线用户终端运行状态、在线用户终端空间位置数据的抓取,并存入感知类信息数据库中。
(2)通过开发用户终端监管服务接口,为应用提供静态的单位信息数据、在线用户终端运行状态、在线用户终端空间位置数据访问和管理服务。
3.5 基准站运行数据接口建设
(1)通过开发基准站运行状态数据抓取进程,实现对存储在本地磁盘的基准站状态数据文件的抓取,将解算结果存入感知类信息数据库中。
(2)通过开发基准站资源监管服务接口,为应用提供基准站运行状态数据访问和管理服务。
★四、地理空间数据预处理
对数据融合展示系统所使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工作,包括基础地理实体数据、LNCORS站点空间数据、用户终端实时点位数据、LNCORS站点倾斜摄影模型、部件级精细模型的处理与发布。
4.1 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处理
(1)需对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分类管理。
(2)需创建文件型地理数据库存储基础地理实体数据。
(3)需通过连接文件型地理数据库发布地图服务。
4.2 站点空间数据处理
(1)需对LNCORS站点空间数据分类管理。
(2)需创建文件型地理数据库存储LNCORS站点空间数据。
(3)需通过连接文件型地理数据库发布地图服务。
4.3 用户终端实时空间点位数据处理
(1)用户终端点位数据发送接口每隔5秒向外发送数据,需对用户终端实时点位数据进行收集,实时接收动态点位数据,并解析上图。
(2)需将用户终端静态属性数据与实时空间数据进行关联。
4.4 倾斜摄影模型数据处理
(1)需对接全省58个LNCORS站点的倾斜摄影三维模型,需对无人机采集的倾斜摄影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工作。
(2)需对倾斜摄影数据进行轻量化处理,需对其少面、缺面等问题进行修补,需对栅栏等在倾斜摄影中无法准备表达的实体进行精细建模补充。
(3)需将其转换为符合i3s标准的SLPK格式的数据。
(4)支持通过ESLPK格式进行三维服务发布。
4.5 部件级精细模型处理
(1)需对接全省58个LNCORS站点的部件级精细三维模型,部件级精细模型包括服务器、UPS、天线、机柜、用户终端、摄像头、房屋等基准站内部全要素。
(2)需对OBJ格式的精细三维模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工作,支持将其转换为可编辑的Multipatch中间格式。
(3)支持将其转换为符合i3s标准的SLPK格式的数据。
(4)支持通过ESLPK格式进行服务发布。
★五、数据融合展示功能建设
通过搭建数据融合应用系统,对接LNCORS的物联感知数据和地理实体数据,实时感知卫星导航基准站的运行状态,将信息数据进行抽取与处理,对其进行可视化,并与地理实体数据进行融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卫星导航基准站内部的整个服务流程。主要包含物联感知数据接入、实体数据接入、系统功能开发三部分内容。
5.1 物联感知数据接入
5.1.1 环境监测设备数据接入
(1)支持利用折线图等可视化图表展示LNCORS站点的环境温度、湿度数据。
(2)支持环境状态数据与LNCORS站点空间关联并通过空间点击查询展示。
5.1.2 UPS设备数据接入
(1)支持利用折线图等可视化图表展示LNCORS站点的UPS运行状态数据。
(2)支持环境状态数据与LNCORS站点空间关联并通过空间点击查询展示。
5.1.3 视频监控数据接入
(1)支持LNCORS站点视频监控数据接入。
(2)支持RTSP视频协议接入。
(3)支持视频监控与LNCORS站点空间关联并通过空间点击查询展示。
5.1.4 用户终端实时位置数据接入
支持用户终端实时位置数据接入,需根据刷新频率在场景中实时刷新。
5.1.5 观测卫星运行数据接入
(1)支持利用天空图可视化LNCORS站点的运行数据以及解算之后的卫星数据。
(2)支持卫星数据与LNCORS站点空间关联并通过空间点击查询展示。
5.2 实体数据接入
5.2.1 地理实体数据接入
支持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接入,并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分类查询,可与LNCORS物联感知数据进行关联查询。
5.2.2 LNCORS站点空间点位数据接入
支持LNCORS站点空间点位数据接入,并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分类查询,可与LNCORS物联感知数据进行关联查询。
5.2.3 LNCORS站点三维模型数据接入
(1)支持LNCORS站点倾斜摄影模型的加载。
(2)支持LNCORS站点部件级精细模型的加载,可与LNCORS物联感知数据进行关联查询。
5.3 应用系统功能开发
基于LNCORS物联感知数据服务和地理实体数据服务,开发系统功能,为数据可视化提供展示平台,具体功能包括:
5.3.1 资源目录
提供资源目录功能模块,实现对LNCORS物联感知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基准站二维、三维倾斜摄影数据、部件级精细数据的分类管理,提供图层加载、图层移除、缩放至等常用操作。
5.3.2 三维场景搭建
(1)支持三维场景,场景可支持常用坐标系统。
(2)支持加载常用格式三维数据,例如倾斜摄影、部件级精细模型加载。
5.3.3 地图状态信息展示
支持地图状态信息的展示,例如鼠标当前经纬度、帧率、层级、方向、俯仰角、视高等信息。
5.3.4 卷帘对比
支持卷帘对比,通过加载同一位置不同年份或者不同类型的图层,进行数据对比。
5.3.5 底图库
提供底图库功能,支持天地图影像、矢量、地形等离线底图,用户可快速切换不同的底图进行数据展示。
5.3.6 测距、测面积
(1)支持三维的距离测量功能,可直接量算三维空间两点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空间直线距离等。
(2)支持三维的面积测量功能,可直接量算三维空间的多点构成的多边形的面积及周长。
5.3.7 天气、日光系统
(1)支持对接实时天气系统,提供晴天、下雨、下雪、大雾、多云等实时天气效果仿真模拟。
(2)支持根据实时时间进行太阳光照模拟,模拟太阳的东升西落及日照阴影等效果仿真模拟。
5.3.8 LNCORS站点属性信息查询
支持对LNCORS站点的站名、级别、代码、运行状态、空间位置坐标等属性信息查询。
5.3.9 用户终端属性信息查询
支持对用户终端的用户名、状态、经度、纬度、开始作业时间、标记、单位名称等属性信息查询。
5.3.10 LNCORS站点快速定位
支持通过搜索LNCORS站点的名称进行快速定位。
5.3.11 空间查询
(1)支持拉框查询LNCORS站点周围地理实体数据。
(2)支持按名称、分类等条件查询LNCORS站点拉框范围内地理实体数据。
(3)支持拉框查询用户终端周围地理实体数据。
(4)支持按名称、分类等条件查询用户终端拉框范围内地理实体数据。
★六、性能和系统指标设计
6.1 软件性能指标
(1)日志内容详细,便于统计分析。
(2)平台监控时效性高,对低质量服务和恶意访问及时提示管理员。
(3)系统应具有高稳定性、较强的容错能力,支持7×24的服务能力。
(4)地图浏览时,地图服务响应时间≤1秒。
(5)OGC标准数据服务,响应时间≤3秒。
(6)对于专业的分析功能,提供单次访问时一般地图操作≤3秒,复杂操作≤5秒的响应性能。
(7)对于基于图片引擎的访问接口,提供单次访问≤1秒以内,复杂操作≤3秒以内的相应性能。
(8)普通功能页面、管理页面,响应时间≤1秒。
(9)基于图片引擎地图浏览平滑流畅。
6.2 系统性能
1)在充分的支撑系统及软硬件环境能力保证下,使用无卡顿、应用跳出的问题。
2)对于专业的图形操作与分析功能,单次访问时一般地图操作≤3秒,复杂操作≤10秒的响应性能。
3)对于特殊专业分析、检索、统计、模型运算响应时间特殊考虑,尽可能优化。
4)在信息查询操作时,请求时间响应时间≤3秒。
★七、系统开发成果
系统开发形成的成果包括:
(1)需求规格说明书
(2)技术设计书
(3)用户手册
(4)安装部署手册
(5)测试报告
(6)技术总结
(7)工作总结
★八、运行维护期
项目验收后,维护期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