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治理措施
应采取如下污染治理措施:
(1)一旦发生地下水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查明并切断污染源。
(3)探明地下水污染深度、范围和污染程度。
(4)依据探明的地下水污染情况,合理布置截渗井,并进行试抽工作。在布置截渗井时,可充分利用水质监控井。
(5)依据抽水设计方案进行施工,抽取被污染的地下水,并依据各井孔出水情况进行调整。
(6)将抽取的地下水进行集中收集,并送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
(7)对于抽出水的处理措施
在突发污染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应急抽水井所抽取的地下水送至邻近污水处理站的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要求后,全部回收利用。
(8)当地下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浓度满足地下水功能区划的标准后,逐步停止抽水,并进行土壤修复治理工作。
3、相关建议措施
①地下水污染具有不易发现和一旦污染很难治理的特点,因此,防止地下水污染应遵循源头控制、防止渗漏、污染监测及事故应急处理的主动及被动防渗相结合的原则。
②地下水污染情况勘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应委托具有水文地质勘察资质的单位查明地下水污染情况。
③当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首先渗透到包气带地层,进一步可能渗透至含水层,污染地下水。因此,事故情况下,要及时清理污染土壤,进行土壤修复,可有效的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6.2 . 4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4.1 预测噪声源强
技改项目新增加的主要噪声来源于磁选机、过滤机、水泵等设备,噪声的声压级一般在80~95dB(A)左右。各噪声采取基础减振、隔声等措施,项目主要噪声源采取相应降噪措施后各噪声值如表6-15所示。
表6-15 项目噪声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后的噪声值一览表 单位:dB(A)
编号 |
噪声源位置 |
主要产噪设备 |
单台设备噪声级dB(A) |
治理措施 |
治理后噪声值dB(A) |
1 |
主选车间 |
磁选机 |
80 |
密闭、减振 |
70 |
2 |
铁粉库 |
过滤机 |
80 |
密闭、减振 |
70 |
3 |
浮选车间 |
水泵 |
95 |
密闭、减振 |
80 |
6.2.4.2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推荐的模型。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其产生衰减,根据建设项目噪声源和环境特征,预测过程中考虑了屏障作用、空气吸收。预测模式采用点声源处于半自由空间的几何发散模式。
(1)室外点声源利用点源衰减公式
式中LA(r)、LA(r0)分别是距声源r、r0处的A声级值。
(2)对于室内声源按下列步骤计算
①由类比监测取得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LA(r0)。
②将室外声级LA(r0)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源的声功率级:
式中S为透声面积。
③用下式计算出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的声压级。
④用下式计算各噪声源对预测点贡献声级及背景噪声叠加。
式中:LAi为声源单独作用时预测处的A声级,n为声源个数。
(3)户外建筑物的声屏障效应
声屏障的隔声效应与声源和接收点、屏障位置、屏障高度和屏障长度及结构性质有关,我们根据它们之间的距离、声音的频率(一般取500HZ)算出菲涅尔系数,然后再查表找出相对应的衰减值(dB)。菲涅尔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A—是声源与屏障顶端的距离;B—是接收点与屏障顶端的距离;
d—是声源与接收点间的距离;λ—波长。
(4)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Aatm)
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m);
α――每1000 m空气吸收系数。
当(r-r0)<200 m时,Aatm近似为零,所以在做噪声厂界预测时此项忽略不计。
6.2.4.3预测结果
按照噪声预测模式及源强参数,结合噪声源到各预测点距离,预测计算厂内设备噪声对项目各厂界的贡献值见表6-16。
表6-16 预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dB(A)
序号 |
预测点 |
贡献值 |
背景值 |
预测值 |
标准值 |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
1 |
东厂界 |
39 |
48.6 |
44.0 |
48.7 |
44.2 |
60 |
50 |
2 |
南厂界 |
38 |
50.5 |
42.3 |
51.3 |
43.1 |
||
3 |
西厂界 |
29 |
50.7 |
41.5 |
51.6 |
42.4 |
||
4 |
北厂界 |
42 |
51.0 |
41.6 |
52.3 |
42.4 |
||
5 |
东井沟村 |
26 |
45.9 |
39.2 |
46.5 |
40.8 |
55 |
45 |
由预测结果可知,技改项目新增设备噪声经采取隔声、基础减振等降噪措施,并经一定距离衰减后,预测值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可实现厂界噪声达标;关心点东井沟村噪声增加量很小,预测值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区标准限值。
预测结果表明,技改项目设备噪声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6.2 . 5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6.2.5.1尾矿
(1)基本情况
本项目现有工程尾矿全部送铜矿峪十八河矿尾矿库,废水回用于选矿。技改项目投运后,尾矿全部送铜矿峪十八河矿尾矿库。
(2)尾矿性质
本项目紧邻铜矿峪矿,所选矿石与铜矿峪矿位于同一地区。本次评价引用铜矿峪矿尾矿资料进行分析。尾矿的物理性质见表6-17,尾矿粒度见表6-18,化学成分见表6-19。
表6-17 尾矿物理性质情况表
干密度 |
排出浓度 |
堆积干容重 |
2.64t/m3 |
20% |
1.4t/m3 |
表6-18 尾矿粒度表
粒径(mm) |
≥0.15 |
0.15~0.106 |
0.106~0.074 |
0.074~0.045 |
-0.045 |
含量(%) |
11.86 |
11.09 |
11.81 |
13.51 |
51.73 |
累计含量(%) |
11.86 |
22.95 |
34.76 |
48.27 |
100 |
表6-19 尾矿砂化学成分情况表
项目 |
单位 |
结果 |
浸出液最高允许浓度 |
Mg/L |
|||
汞及其化合物(以总汞计) |
Mg/L |
0.0003 |
0.1 |
pH值 |
无量纲 |
8.41 |
—— |
铅(以总铅计) |
Mg/L |
<0.0003 |
0.1 |
镉(以总镉计) |
Mg/L |
<0.0005 |
1 |
六价铬 |
Mg/L |
<0.004 |
5 |
铜及其化合物(以总铜计) |
Mg/L |
0.0006 |
100 |
锌及其化合物(以总锌计) |
Mg/L |
<0.0018 |
100 |
砷及其化合物(以总砷计) |
Mg/L |
0.1636 |
5 |
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 |
Mg/L |
0.8830 |
100 |
由上表中尾矿砂浸出液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浸出液中各种有害成份含量均小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中的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也小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说明该废物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规定的第I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十八河尾矿库概况
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铜矿峪矿隶属于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非煤系统最大的地下开采矿山。铜矿峪矿位于山西省垣曲县上古堆村南侧,采用湿法选矿工艺,尾矿排入十八河尾矿库。该项目于2003年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取得批复。
十八河尾矿库地属垣曲县新城镇,位于铜矿峪矿选矿厂西南6km,篦子沟选矿厂以东2km的十八河河谷中,由下丁村处的尾矿坝和黑峪村处的拦洪坝围成。1969年开始建设,1972年4月投入使用。十八河尾矿库属河谷型,采用上游式筑坝方式,初期坝为均质粘土坝,堆积坝利用尾砂堆筑,2016年8月尾矿库总用量达到8400万m3。一期加坝工程预计2016年底完成,完成时原总有效库容已全部用完,新增加的有效库容为1651.5万m3。加坝后总库容为14151.5万m3,剩余有效库容为1651.5万m3。
(4)十八河尾矿库接纳本项目尾矿保证性分析
铜矿峪矿选矿厂尾矿排放量390.94万吨/年,本项目现有工程尾矿排放量为5.82万吨/年,十八河尾矿库剩余有效库容为1651.5万m3,尾矿渣密度为1.4m3/t,剩余使用年限2.97年。
本技改项目补充的9.2万吨尾矿渣全部来源于铜矿峪矿选矿厂尾矿,经磁选铁粉后排入十八河尾矿库,故技改项目的建设,可减少进入十八河尾矿库的尾矿量,延长其使用时间。
根据《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铜矿峪矿二期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十八河尾矿库设计坝顶标高至590m,服务年限至2020年。
2020年以后,企业应根据环保要求合理处置尾矿。
6.2.5.2 生活垃圾
技改项目新增劳动定员10人,年工作300天,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5kg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t/a,生活垃圾厂内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6.2.5.2 废机油
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技改项目废机油产生量为0.25吨/年,目前场内建有1间15m2危废暂存间,评价要求企业在厂区危废暂存间储存废机油,并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综上,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有合理的处理途径,不会产生二次环境污染。
6 .2. 6 生态环境影响 评价6.2.6.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目的
通过对技改项目所在地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土壤、农作物和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结合技改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影响特征,对评价范围动植物、土地肥力、农业生产等生态质量影响做出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和运营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要求。
6.2.6.2 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由施工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组成,根据项目各时期工程特点,综合考虑各工程阶段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各时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详见表6-20。
表6-20 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一览表
基本信息 |
地理位置 |
垣曲县新城镇古堆村西北1.1km处 |
||
项目组成 |
施工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 |
|||
工程占地 |
3000m2 |
|||
总投资 |
500万元 |
|||
工程时期 |
工程分析 |
主要生态影响 |
影响方式 |
|
施工期 |
场地开挖 工段 |
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 |
直接影响 |
|
施工扬尘覆盖在四周农作物,影响作物生长 |
直接影响 |
|||
清理场地 工段 |
施工扬尘覆盖在四周农作物,影响作物生长 |
直接影响 |
||
施工材料 堆放工段 |
占压土地、改变地表生态现状 |
直接影响 |
||
物料运输 工段 |
运输扬尘覆盖在四周农作物,影响作物生长 |
直接影响 |
||
道路施工 |
道路施工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施工扬尘覆盖在四周农作物,影响作物生长 |
直接影响 |
||
运营期 |
废水 |
综合利用不外排 |
无 |
|
固体废物 |
生活垃圾等 |
直接影响 |
||
厂区绿 化美化 |
增加厂区的绿化面积,改善厂区生态环境 |
直接影响 |
||
服务期满 |
废旧设 施拆除 |
施工扬尘覆盖在四周农作物,影响作物生长 |
直接影响 |
|
场地绿化 |
恢复生态环境 |
直接影响 |
6.2.6.3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土壤
垣曲县土壤分布较为复杂,有3个土类,6个亚类,广泛分布于全县的主要是盐褐土、山地褐土和山地淋溶型褐土。依次分类分别为:山地草原草甸土、山地棕壤土、山地棕壤性土、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粗骨性褐土、褐化浅色草甸土、浅色草甸土。
本区以褐土性土和碳酸盐褐土居多。
2、植被
垣曲县主要植被有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灌木等自然植物及人工林,经济林等人造植物。森林覆盖率达35.5%,高于全省10.3%和全国12.7%的水平,牧草地资源22.3%,野生植物资源有“山西省植物资源宝库”之称,县境内东北部的望仙至历山一带,植被发育。在历山七十二混沟一带,有一面积为12780亩的块状分布的原始森林,是目前黄河中下游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块原始森林。西北部集中了垣曲县的主要工矿企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天然木本植物已所剩无几。中部黄土丘陵区,阳坡植被发育,主要为灌木草丛草地,并有零星分布的人工林、经济林等,覆盖率在30%以下。
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区域内无国家保护植物。
6.2.6.4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项目性质以及施工期和生产运营期污染源项分析,本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特点是:施工期生态影响时间短、范围小、影响小;生产运营期由于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范围较广、周期长。
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1)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影响
技改项目占用土地3000m2。项目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清理地面、土地挖掘等活动,这样就改变了原有地表功能,造成场地植被破坏,进而引起水土流失等现象发生。
2)施工对生物群落影响
技改项目施工对植物影响一方面来自土地占用对原地表植被的直接破坏,另一方面来自施工扬尘(包括挖填方扬尘和运输扬尘)对施工场地附近地表植被正常生长的影响。前一种影响是不可恢复的,后一种影响则可以随施工期结束而终止。
项目施工对动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区域及周围啮齿类动物等受到干扰。施工产生的噪声会干扰周围栖息的鸟类,导致鸟类外迁。
3)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
由于施工期对原地表的扰动、破坏较大,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同时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临时堆渣以及大量的建筑垃圾,也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填挖土方、场地平整等工程行为,会对当地植被产生一定影响,建筑垃圾堆放会对本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虽然施工过程产生的绝大部分影响都是暂时的、局部的,施工完成会慢慢恢复,但有些影响还是短期不易恢复的。尽管项目建成后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且能通过绿化、美化等措施进行一定程度的生态补偿,但在施工过程中仍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基础施工中挖方需妥善堆存,用于回填、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扬尘等,使施工对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2、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土地占用
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变化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是识别生态系统特征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
2)对土壤的影响
工程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为项目建成运营期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被土壤吸附,影响周围土壤质量。另一方面为固废临时堆场占地,污染物下渗可能积存于土壤中将造成土壤污染。
由于本项目采用了严格的废气、固废等污染物防治措施以及综合利用措施,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均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置,降低了污染物扩散到环境中的浓度值,削弱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被土壤吸附的量,也抑制了污染物积聚造成的累积效应以及其它一些直接或间接生态影响效应。
3)水土流失
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要进行必要的挖填平整,施工期水土流失是最敏感的环境问题,特别是雨季施工必然将造成短期的局部水土流失。
从本项目总体布局情况来看,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和项目运营中对地表有一定的扰动。施工期间也会形成表土或挖填土方的轻度流失现象,造成轻度水蚀。工程运行期,随着厂区地面的硬化、绿化,道路的修筑及区域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水土流失现象将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
4)对动、植物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期,基建施工运输、临时占地等也将会使施工区及周围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评价区内无国家或地区要求特别保护的种类。因此,尽管项目建设会使原有植被遭到局部损失,但不会使评价区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也不会造成某一植物种的消失。
项目建设将会对厂区周围的动物群落产生一定影响,使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但评价区现有的野生动物多为一些常见的鸟类、啮齿类及昆虫等,没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因而这种影响只是引起动物的局部迁移,不会使评价区野生动物物种数发生变化,其种群数量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5)对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项目厂址周围主要为农业生态环境,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等。本项目对厂区周围农作物的影响途径主要是农作物及植物吸收溶解于土壤中的污染物,影响其正常生长,其次是生产过程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附着在植物叶片上,影响其光合作用能力和呼吸作用,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6.2.6.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基本要求
1)本项目应根据当地气候气象、水文地质和环境容量要求,合理设计,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把关各污染环节防治措施,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修,保证其正常稳定运行,使处理效果达到工程设计要求,从源头最大限度地减少气、水、声及固体废物向环境的排放,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
2)因项目建设过程中土地开挖等导致土地地表性质变化及土层结构疏松,遇雨即成为水土流失的土源,造成局部泥水蔓延,若在后期未实施处置的情况下,将导致长期水土流失。对此,评价要求厂区不应存在裸露地表,空闲场地应进行绿化或硬化。原辅料堆场、生产车间、管道沟渠等进行防渗和硬化处理。
3)除工程直接影响区外,工程应针对其厂界实施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主要以绿化方式进行。
4)随着本项目施工进度,场内应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生态意识教育,以利于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及废渣等,严格执行设计及评价要求的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实施生态补偿,重点针对项目直接影响区外围、交通道路等范围实施,提高区域生态质量。
2、基本措施
1)施工期生态影响防护措施
为防止施工期造成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环评要求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项目场区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地基开挖、场地平整等施工活动对地表结构的改变。项目施工期间,因土地平整,将对现有土层进行翻挖、削高、填低,使土层结构更为疏松,若在此过程中遇有大风或暴雨天气,如没有围挡措施,将成为本项目水土流失过程发生源,造成局部小面积泥水漫延,因此,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施工地段布设土工布围栏,尽可能减少土壤侵蚀模数。在项目建成后,厂区除绿化覆盖面积外,其余全部硬化。厂区雨水及生产废水则采用清污分流制度,减少场内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
施工期建设单位优化施工营地布置,尽量缩小施工营地范围,施工完后,及时整理施工营地,清理垃圾,恢复植被。
2) 加强建设项目自身的污染治理,采用先进、高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全厂“三废”排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投产运营后各项污染物做到了达标排放,但排放总量仍然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应从全厂范围进行严格管理,使全厂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减轻对区域环境污染。
3)为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位在加强场内“三废”治理同时,还应加强场内绿化和硬化工作,保证项目建成后,除设备占地外,全厂地面硬化。利用植物作为治理工业污染的一种经济手段,发挥它们在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方面作用。重点为:生产区、维修区和道路两侧,应以乔木绿化为主,乔、灌、草合理配置;在厂界四周根据实际条件营造防护林,用以防止污染物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具有多种环境生态效应,如调节空气、温度、湿度,阻挡风沙、滞留空气中的灰尘、恶臭等有害气体等,有些植物还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此外,树本身还有降噪隔声的功能。
4)随同项目建设,场内应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生态意识教育,以利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
5)严格保护项目周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不得向外扩张和多占土地,所有设施和道路建设不能妨碍农田基本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周边居民的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
6)厂区原材料储场、道路等均须进行场地硬化。
7)严格各污染环节的防治措施,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8)加强对职工的素质教育,增强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加强生产过程管理,节能降耗,从源头治理开始,把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9)积极预防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生态破坏,降低环境风险,及时消除潜在的环境影响。让职工享有环境知情权,调动职工关心健康、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通过他们的生产操作消除环境隐患的威胁。
3、生态环境补偿恢复
技改项目建设对评价区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或是长期的或是暂时的,可以通过生态恢复措施予以消除。
1)建设区或直接影响区的生态恢复
技改项目建设区土地功能由于生产线、厂房或道路等的建设而永久性地发生变化,对其主要以生态补偿的方法实施;工程直接影响区则主要是施工及其它临时占地,治理主要是整理、硬化或绿化土地。具体措施为:对厂区道路及地面进行硬化,减少雨水冲刷地面造成的生态影响;增加厂区绿化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绿化
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绿化具有蓄水、挡风、固沙、降噪、改善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有绿化规划,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应把绿化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来对待。
4、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对当地植被、农作物的影响,运营期废气对周围农作物、植被生长、人群健康的影响方面。
项目在落实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以消除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或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工程建设及运营带来的影响是区域自然体系与人工生态体系可以承受的。
第 七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7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评价针对工程施工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保护项目区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为目的,对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7 .1.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工程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施工期生产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评价针对环境特点提出工程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详见表7-1。
表7-1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序号 |
主要环境影响 |
环保措施 |
效益 |
1 |
施工排水可能对水环境产生影响,造成水土流失 |
施工用水尽量做到节约用水,重复利用,可用于拌和水泥,简单沉淀后用于浇灌施工现场周围树木和绿地,严禁排入地表水体 |
节约用水,减少水土流失,减轻或避免生活污水、粪便对环境污染影响 |
2 |
生活污水、粪便随便排放对环境污染影响 |
厂区建有旱厕,施工区生活污水及粪便经旱厕处理后用于浇灌周边绿地 |
保护施工人员居住处的环境卫生 |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包括扬尘及施工车辆尾气排放,评价针对各种污染物排放特点及性质提出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详见表7-2。
表7-2 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措施一览表
序号 |
主要环境影响 |
环保措施 |
效益 |
1 |
运输汽车运行产生道路扬尘污染 |
运输路线应定期洒水 |
减少道路扬尘对施工场区内人员、施工区周围厂房以及运输道路范围内污染影响 |
2 |
运输过程中撒落砂石、土等材料,产生二次污染 |
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文明、安全、中速行驶,运输砂石、土、水泥、石灰的车辆表面应加以覆盖,避免砂石、土洒落造成二次污染影响 |
减少二次污染影响 |
3 |
扬尘对灰土拌合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影响 |
对拌合点操作人员实行卫生保护,如配戴口罩、风镜等 |
减轻灰土扬尘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 |
4 |
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施工现场必须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施工现场道路、作业区、生活区必须进行地面硬化,出口必须设置定型化自动冲洗设施,出入车辆必须冲洗干净;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 |
减轻施工过程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 |
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和各类车辆的运行,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及各种车辆的运行噪声,污染主要是机械噪声,评价根据工程特点提出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见表7-3。
表7-3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
序号 |
主要环境影响 |
环保措施 |
效益 |
1 |
对施工生活区 影响 |
合理规划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布局,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和作业时间 |
减轻噪声对施工生活区影响 |
2 |
对高噪声源设备操作人员影响 |
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给高噪声设备安装隔声罩,打桩机、推土机、铲平机等强噪声源设备的操作人员配戴耳塞,加强身体防护 |
减轻噪声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影响 |
工程施工期固废主要是施工建筑垃圾及弃土,评价根据各种污染物排放特点及性质提出污染防治措施见表7-4。
表7-4 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
序号 |
主要环境影响 |
环保措施 |
效益 |
1 |
建筑垃圾遇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材料流失,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
建筑垃圾集中堆存,堆场加防尘网覆盖,并及时清运 |
避免建筑垃圾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
2 |
施工废弃物排放占地 |
施工废弃物及时清除,就近拉至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 |
减少废弃物占地对生态环境影响 |
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见表7-5。
表7-5 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一览表
序号 |
主要环境影响 |
环保措施 |
效益 |
1 |
项目的建设开挖,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
对于土质较好的地段,建议采用深挖、表土回覆的方式;对于砾石土,建议将石土分离,土层覆于地表,易与植被恢复。尽量避开农作物生长季节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农作物产量。应避开风季、暴雨季施工,减少水土流失 |
能够有效减轻项目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 |
(1)磁铁粉原料库及铁精粉库扬尘影响分析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物料堆存过程产生的扬尘与风速息息相关,堆场中的颗粒物只有达到一定的风速才会起尘,这种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一般认为物料堆场起动风速为4.4m/s(50m高处),地面风速对应为2.94m/s。
本项目原料及铁精粉全部建设全封闭钢结构库堆存,几乎无风,室内风速远小于起动风速,因此其堆存过程中起尘量极少,原料库产尘量约为0.2t/a,铁精粉库产尘量约为0.8t/a。
(2)道路扬尘
技改项目道路扬尘2.25t/a。为了减少道路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企业采取运输道路洒水,运输汽车上路前采用篷布遮盖严实,并及时清理车轮附带的泥土等措施。在采取防治措施后抑尘70%,道路扬尘排放量为0.67t/a。
7 .2. 2 废水处理措施分析(1)W1:生活污水
本项目厂区内不设住宿,职工如厕使用厂内卫生旱厕,生活用水仅为职工盥洗用水,水质简单,技改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共计72m3/a,可直接回用于厂区及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
(2)W2:初期雨水
计算得知当地暴雨强度为269.23L/s·ha,故评价要求在厂区地势最低处,即厂区西南角设1座50m3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后的雨水经沉淀后,可以用于绿化及厂区及道路降尘洒水。
(3)W3:生产废水
生产废水主要为精矿粉脱水、尾矿、车间跑冒滴漏水。
精矿粉经过滤机脱水后,脱出水直接回用生产,尾矿浆由管道送铜矿峪矿尾矿槽,最终送铜矿峪矿十八河尾矿库。评价要求生产车间内设1座30m3收集水池,将跑、冒、滴、漏、地板冲洗水等收集后,进入生产系统,作为选矿补充水。
7 .2. 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技改项目新增加的主要噪声来源于磁选机、过滤机等设备运行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噪声的声压级一般在80~95dB(A)左右。针对本项目产噪设备特点,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总平面布置尽量将生产高噪声的设备集中布置,并考虑地形、声源方向性、噪声强弱和绿化等因素,利用地形、辅助厂房、树木等阻挡噪声的传播;
2)从设备降噪考虑,设计将高噪声设备如磁选机、水泵等设备置于室内,利用建筑物隔声;
3)水泵基础选用高隔振系数材料,设计选用钢弹簧与橡胶复合串联式隔振基础,减少向楼板等支承结构传振。
4)在厂界四周、高噪声车间周围、场区道路两侧种植灌木、乔木和林带绿化,起到阻止噪声传播的作用。
5)加强个人防护,应充分重视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为其发放特制耳塞、耳罩,并设置操作人员值班室,避免操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
采取环评要求的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厂区噪声级大大降低,经距离衰减后,各厂界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值叠加后,预测值皆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因此本项目设备噪声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选厂距离最近的村庄东井沟村140m,对村庄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7 .2. 5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物主要为选矿产生的尾矿、少量的生活垃圾及废机油。
(1)尾矿
技改项目建成后,全厂尾矿产生量7.02万吨/年,全部送铜矿峪矿十八河尾矿库。
(2)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5kg计,技改项目拟新增劳动定员10人,年工作300天,则新增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t/a,厂内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3)废机油
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废物类别为HW08。技改项目建成后全厂废机油产生量共计约为0.25吨/年。暂存于现有工程1间15m2危废暂存间暂存,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7 .2. 6生态保护措施1、生态影响防护措施
(1)为防止施工期造成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环评要求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项目场区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地基开挖、场地平整等施工活动对地表结构的改变。项目施工期间,因土地平整,将对现有土层进行翻挖、削高、填低,使土层结构更为疏松,若在此过程中遇有大风或暴雨天气,如没有围挡措施,将成为本项目水土流失过程发生源,造成局部小面积泥水漫延,因此,在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施工地段布设土工布围栏,尽可能减少土壤侵蚀模数。在项目建成后,厂区除绿化覆盖面积外,其余全部硬化。厂区雨水及生产废水则采用清污分流制度,减少场内水土流失,降低土壤侵蚀。
施工期建设单位优化施工营地布置,尽量缩小施工营地范围,施工完后,及时整理施工营地,清理垃圾,恢复植被。
(2)加强建设项目自身的污染治理,采用先进、高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全厂“三废”排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投产运营后各项污染物做到了达标排放,但排放总量仍然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应从全厂范围进行严格管理,使全厂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减轻对区域环境污染。
(3)为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位在加强场内“三废”治理同时,还应加强场内绿化和硬化工作,保证项目建成后,除设备占地外,全厂地面硬化。利用植物作为治理工业污染的一种经济手段,发挥它们在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改善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方面作用。重点为:生产区、维修区和道路两侧,应以乔木绿化为主,乔、灌、草合理配置;在厂界四周根据实际条件营造防护林,用以防止污染物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具有多种环境生态效应,如调节空气、温度、湿度,阻挡风沙、滞留空气中的灰尘、恶臭等有害气体等,有些植物还有一定的杀菌能力,此外,树本身还有降噪隔声的功能。
(4)随同项目建设,场内应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生态意识教育,以利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
(5)严格保护项目周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不得向外扩张和多占土地,所有设施和道路建设不能妨碍农田基本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周边居民的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
(6)厂区原材料储场、道路等均须进行场地硬化。
(7)严格各污染环节的防治措施,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8)加强对职工的素质教育,增强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加强生产过程管理,节能降耗,从源头治理开始,把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9)积极预防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生态破坏,降低环境风险,及时消除潜在的环境影响。让职工享有环境知情权,调动职工关心健康、预防污染、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通过他们的生产操作消除环境隐患的威胁。
2、生态环境补偿恢复
工程建设对评价区的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或是长期的或是暂时的,可以通过生态恢复措施予以消除。
(1)建设区或直接影响区的生态恢复
技改项目建设区土地功能由于生产线、厂房或道路等的建设而永久性地发生变化,对其主要以生态补偿的方法实施;工程直接影响区则主要是施工及其它临时占地,治理主要是整理、硬化或绿化土地。具体措施为:对厂区道路及地面进行硬化,减少雨水冲刷地面造成的生态影响;增加厂区绿化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绿化
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绿化具有蓄水、挡风、固沙、降噪、改善小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有绿化规划,在单项工程设计中应把绿化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环保工程来对待。
7 . 3 污染防治环保投资估算技改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环境保护投资费用为269.3万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为53.86%。具体见表7-6。
表7-6 工程污染防治环保投资估算表
项目 |
污染源 |
措施内容 |
投资(万元) |
|
废气 |
磁铁粉 原料库 |
粉尘 |
全封闭储库,地面全部硬化防渗 |
120 |
铁精粉库 |
粉尘 |
全封闭储库,地面全部硬化防渗 |
80 |
|
输送转载 |
粉尘 |
封闭皮带走廊,进料端加胶皮挡帘,原料入料及转载处均采取喷水灭尘 |
10 |
|
物料运输 |
粉尘 |
洒水抑尘、运输车辆遮盖严实等,抑尘效率70% |
-- |
|
废水 |
生活污水 |
回用于厂区及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 |
-- |
|
初期雨水 |
1座50m3雨水收集池 |
15 |
||
车间废水 |
车间内1座集水池30m3 |
9 |
||
固废 |
尾矿 |
送铜矿峪矿尾矿库 |
— |
|
废机油 |
危险暂存间暂存,定期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
-- |
||
生活垃圾 |
厂内增设垃圾桶若干 |
0.3 |
||
噪声 |
噪声设备 |
减振、隔声、降噪等措施 |
5 |
|
防渗措施 |
混合池、 危废暂存间 |
防渗层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6.0m厚渗透系数为1.0x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 |
15 |
|
选矿车间、磁铁粉原料库、铁精粉库 |
防渗层的防渗性能等效黏土防渗层 Mb≥1.5m,K≤1×10-7cm/s |
10 |
||
厂内道路、办公区、变配电室等 |
硬化绿化 |
5 |
||
总计 |
269.3 |
第 八 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综合评价判断建设项目的环保投资是否能够补偿或多大程度上补偿了由此可能造成的环境损失的重要依据,其主要任务是分析建设项目拟投入或投入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环境保护效果。因此,环境经济损益分析除了需计算用于治理控制污染所需的投资和费用外,还要同时核算项目建设可能收到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8.1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分析 8 . 1 . 1 环境空气影响经济损失项目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表现在场区产生的粉尘使周围居民的空气环境质量有所下降,有可能对居民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项目原料矿渣及产品堆场采用全封闭储库,粉尘可以做到达标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8 . 1 . 2 水环境影响经济损失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污水主要是尾矿浆和职工生活污水。尾矿浆排入铜矿峪矿十八河尾矿库;生活污水回用于厂区及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水环境经济损失很小。
8 . 1 . 3 噪声影响经济损失有关噪声影响的人群调查以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我国,生活在70dB(A)以上环境中居民的人均医疗费用比70dB(A)以下的同类地方高;噪声级在70dB(A)以上环境的居民有66.7%睡眠受到干扰,而睡眠受到干扰的职工会表现出生产效率有所下降。根据前面的噪声预测结果,在采取降噪措施前,本项目昼夜间噪声值均未达到70dB(A),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噪声影响经济损失。
8 . 1 . 4 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失本项目的建设将破坏现有生态系统,铲除场区现有植被,使得现有植被的经济能力消失,但是项目建成后,新的系统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经济损失做出补偿。
8 . 1 . 5 环保设备运行费用本项目环保设施运行费用包括:电费,环保人员工资及设备折旧、维护费用。年运行费用101.2万元,运行费用估算见表7-1。
表7-1 本项目环保设施运行费用
费用名称 |
费用(万元/年) |
备注 |
设备维修费用 |
1.5 |
/ |
环保人员工资 |
5.0 |
2人,2.5万元/人.年 |
折旧费 |
4.7 |
总投资88.1万元,按20年折旧期 |
电费 |
84 |
120万kW·h/年,单价0.7元/kW·h |
人工费 |
6 |
人员按2人计,人员工资3万元/人·年 |
合计 |
101.2 |
/ |
本项目年利润总额为480万元,环保设施运行年费用为101.2万元,占年利润总额的21.1%,本项目环保设施运行费用合理。
8.2 环境效益分析环境经济效益是指采取环保治理措施获取的直接经济效益。本项目在“三废”治理的过程中注重了对资源、能源的回收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流失。结合本工程特点,应包括提高水复用量的节水经济效益、减少粉尘排放的经济效益、一定时期内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
根据评价各要素结论,估算工程采取各项环保措施的情况下可获得直接环境经济效益约10.86万元。
8 . 3 社会效益分析项目投产后,可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提高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社会稳定发挥了较强作用。
8 . 4 分析结论综合以上分析,项目具有较好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它的建成,将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废物资源化利用,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九章 环境管理 与 监测 计划
环境管理是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加给环境的影响进行调节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企业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机构的建立,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尤其是企业内部的重大环境因素,以及相应环保措施的落实,以一定的管理机构、制度确保环保措施实施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监测各项环保设施运行效果,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环境管理计划力求针对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环保工程措施,提出本项目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也供各级环保部门对该项目进行环境管理时参考。
9.1 环境管理 9.1.1 环境管理的必要性环境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全体员工环保意识,促进企业积极主动地预防和治理污染,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因此,企业要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和法规,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清洁生产,从而真正达到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9.1.2 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责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是使环境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组织保障,是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管理和生产计划并制定合理的污染控制指标,使企业排污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并实现“一控双达标”,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环境管理机构。
9.1.3 环保机构设置企业目前尚未设置环保科,由生产科统一管理。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环保机构,负责项目施工、运营期间的环境管理工作。由公司总经理负责,1名副经理分管主抓,成员由各生产岗位领导组成,专门研究、决策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事宜。同时配备2专职环保员,担负起全厂环境管理工作,使各项环保措施、制度得以贯彻落实。
9.1.4 环境管理机构职责企业环保机构应具有厂内行使环保执法的权利,并接受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其主要职责如下:
1) 贯彻、宣传国家的环保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 制定本场的环保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严格考核各环保设施处理效果,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
3) 监督检查本项目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情况。
4) 定期进行环保设备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达标运转。建立并管理好环保设施档案资料。
5) 负责环保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制定事故防范措施。
6) 有计划地做好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场内环保人员和附近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人员的业务素质。
7) 负责与当地环境保护监测站联系进行本项目污染源监测工作,了解掌握本项目污染动态,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反馈给生产系统,防止污染事故发生。
8) 加强企业所属区域绿化造林工作,认真贯彻“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和“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环境保护方针。
9.1.5 环境管理制度
据调查,企业尚未制定环境管理制度。评价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必要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并把它作为企业领导和全体职工必须严格遵守的一种规范和总则。“有规可循、执规必严”是环境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要体现环境管理的任务、内容和准则,使环境管理特点和要求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
最基本的环境管理制度有以下几方面:
(1)环境保护职责管理制度
(2)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管理制度
(3)处理装置日常运行管理制度
(4)排污情况报告制度
(5)污染事故处理制度
(6)环保教育制度
(7)尾矿浆输送系统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对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和严格执行,形成目标管理、监督反馈紧密配合的环保工作管理体系,可有效防止非正常生产和突发性事故造成的危害。
9.1.6 规范排污口企业在严格进行环境管理的同时还应遵照国家对排污口规范的要求,在场区“三废”及噪声排放点设置明显标志。
据现场调查,现有工程未设置“三废”及噪声排放点设置明显标志,评价要求企业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 》(GB15562.1—1995) 及《环境保护图形固体废物贮存(处置) 场》(GB15562.2—1995) 中有关规定,在“三废”及噪声排放点设置明显标志。排放口图形标志见图9-1。
图9-1 排放口图形标志
序号 |
提示图形符号 |
警告图形符号 |
名 称 |
功 能 |
1 |
|
|
废气排放口 |
表示废气向大气环境排放 |
2 |
|
|
一般固体废物 |
表示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 |
3 |
|
|
危险废物 |
表示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场 |
4 |
|
|
噪声排放源 |
表示噪声向 外环境排放 |
排污口是企业污染物进入环境,污染环境的通道,强化排污口的管理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区域环境管理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科学化、定量化的重要手段。具体管理原则如下:
1) 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放口必须规范化;
2) 列入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污口列为管理重点;
3) 排污口应便于采样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
4) 如实向环保管理部门申报排污口数量、位置及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等情况;
5) 废气排气装置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孔和采样平台,设置应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
9.1.8 排污口立标和建档1) 排污口立标管理
对上述污染物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国家环保局统一制作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1) 污染物排放口的环保图形标志牌应设置在靠近采样点、且醒目处,标志牌设置高度为其上边缘距离地面约2m;
(2) 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以设置立式标志牌为主,一般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可根据情况设置立式或平面固定式标志牌。
2) 排污口建档管理
(1) 本项目应使用国家环保局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志登记证》,并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
(2) 根据排污口管理内容要求,项目建成投产后,应将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立标情况及设施运行情况记录于档案。
9.1.9 环境管理计划环境管理计划要在充分了解行业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掌握本企业建设、生产过程的环境特殊性,抓住环境管理中易出现的薄弱环节,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计划,使环境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并对本项目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环保条例,规定不同阶段环保内容,明确不同部门工作职责。本项目环境管理工作计划详见表9-2。
表9-2 本项目环境管理工作计划
各阶段 |
环境管理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 |
企业环境 管理总要求 |
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手续,完成各级主管部门对本企业提出的环境管理要求,对本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计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确保环境管理工作发挥作用。 |
设计阶段 |
对设计单位提出下属要求并监督促其实施: ①本项目的总图布置,在满足主体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宜将污染较大的设施布置在远离非污染设施的地段,然后合理确定其余设施的位置,避免相互影响和污染,具体按照评价的要求实施。 ②设计中须对产生的噪声等污染因素的生产车间与居民区保留必要的卫生防护距离,并采取绿化隔声等防护措施。 ③完善工艺方案。设计应尽量采用新技术工艺、新设备,采用节约能源、能源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使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减少到最少。 |
施工阶段 |
①督促施工单位按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要求落实环保工程的施工计划与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以确保建设项目的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使用。 ②与施工单位签订有关环保合同。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活动是否按有关要求进行,防止其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③施工活动总布置要合理,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干扰周围群众正常生活。 ④对施工造成造成的地表破坏、土地、植被毁坏应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 |
生产运行阶段 |
①把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从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到经济成本核算都要有控制污染的内容和指标,并要落实到岗位。 ②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实行环保责任制,指标逐级分解,做到奖罚分明。 ③建立环境保护信息反馈和群众监督制度,监督企业生产和管理活动违背环保法规和制度的行为。 ⑤建立各项环保实施的运行操作规则,并有效监督实施,严防跑、冒、滴、漏。 ⑥定期向环保部门汇报情况,配合环保部门的监督、检查。 ⑦重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 ⑧重视固体废物堆存的管理。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的有关规定,要求给出污染物排放清单,包括工程组成及原辅材料组分要求,建设项目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主要运行参数,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总量指标,污染物排放的分段要求,排污口信息,执行的环境标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环境监测等。以上信息内容将对社会公众公开。
污染物排放清单具体见表9-3。
表9-3 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管理要求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
1 |
工程 组成 |
本技改项利用现有工程尾矿选铁精矿粉,年产7.0万吨铁精矿粉。 本技改项目对现有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增设一道铁粉磁选工序,对现有工程尾矿浆进行铁粉磁选。拟利用厂区预留空地新建磁选车间一座、磁铁粉原料库一座、铁精粉库一座。其余建、构筑物等均依托现有工程,尾矿送铜矿峪矿尾矿库。 |
||||||||||||||||||
2 |
原辅材料 |
原料为铜矿峪矿尾矿渣、本项目现有工程尾矿 |
||||||||||||||||||
3 |
环保 措施 |
|
污染源 |
废气排放量m3h |
污染物 |
产生情况 |
防治措施 |
排放情况 |
执行标准 |
|||||||||||
浓度 (mg/m3) |
速率 (kg/h) |
产生量(t/a) |
浓度 (mg/m3) |
速率 (kg/h) |
排放量 (t/a) |
|||||||||||||||
废气 |
磁铁粉原料库 |
粉尘 |
/ |
/ |
0.2 |
地面全部硬化防渗, 建全封闭储库, |
无组织 |
/ |
0.2 |
无组织:《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7 厂界无组织浓度限值 |
||||||||||
铁精粉库 |
粉尘 |
/ |
/ |
0.8 |
地面全部硬化防渗, 建全封闭储库, |
无组织 |
/ |
0.8 |
||||||||||||
道路运输 |
粉尘 |
/ |
/ |
2.25 |
道路洒水、运输车辆遮盖严实,抑尘效率70% |
无组织 |
/ |
0.67 |
||||||||||||
废水 |
污染源 |
排放量m3/a |
污染物 |
产生情况 |
防治措施 |
排放情况 |
执行标准 |
|||||||||||||
浓度(mg/L) |
产生量(t/a) |
浓度(mg/m3) |
排放量(t/a) |
|||||||||||||||||
生活污水 |
72 |
COD |
200 |
0.0504 |
用于洒水抑尘。 |
不外排 |
不设排污口 |
|||||||||||||
BOD5 |
150 |
0.0378 |
||||||||||||||||||
SS |
200 |
0.0504 |
||||||||||||||||||
NH3-N |
20 |
0.005 |
||||||||||||||||||
尾矿浆 |
/ |
/ |
/ |
/ |
送铜矿峪矿 十八河尾矿库 |
不外排 |
不设排污口 |
|||||||||||||
固废 |
污染物 |
产生量t/a |
治 理 措 施 |
排放量t/a |
执行标准 |
|||||||||||||||
尾矿 |
一般固废 |
80200 |
送铜矿峪矿尾矿库 |
0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 |
|||||||||||||||
废机油 |
危险固废 |
0.25 |
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资质单位处置 |
0 |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修改单 |
|||||||||||||||
生活垃圾 |
/ |
1.5 |
厂内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0 |
// |
|||||||||||||||
噪声 |
磁选机、过滤机、水泵等产噪设备 |
源强约为80~95dB(A) |
隔声、减振、加强绿化 |
60~75dB(A)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 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标准 |
|||||||||||||||
4 |
执行环境标准 |
大气环境 |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
|||||||||||||||||
地表水环境 |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
|||||||||||||||||||
地下水环境 |
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 |
|||||||||||||||||||
声环境 |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
|||||||||||||||||||
6 |
环境监测 |
项目 |
监测点位 |
监测项目 |
监测频率 |
监测单位 |
||||||||||||||
废气 |
厂界外上风向1个,下风向4个,共计5个监测点 |
颗粒物 |
每年1次 |
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 |
||||||||||||||||
破碎系统 除尘器进出口 |
颗粒物 |
每半年1次 |
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 |
|||||||||||||||||
地下水 |
在厂区下游 30m处设监控井 |
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铬(六价)、铅、镉、铁、锰、砷、汞、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性总固体、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
每两个月1次 |
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 |
||||||||||||||||
噪声 |
场界四周 |
LAeq、L90、L50、L10 |
每季度1次 |
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监测 |
||||||||||||||||
7备注:环境监测从全厂角度考虑设置。 |
9.3 环境监测 9 . 3 . 1 环境 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技术的支持。同时,环境监测还是企业搞好环境管理,促进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通过定期的环境监测,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并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计划。
9 . 3 . 2 环境 监测机构环境监测为企业自行监测行为,监测方式由建设单位决定,可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也可由公司内部执行。
9 . 3 . 3 监测项目及监测计划本次监测计划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监测及场区周围环境质量的定期监测。
表8-3 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
项目 |
监测点位 |
监测内容 |
监测频次 |
废气 |
厂界外上风向1个,下风向4个,共计5个监测点 |
颗粒物 |
1次/年 |
地下水 |
在厂区下游 30m处设监控井 |
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总大肠菌群及镉、砷、铅、汞、铜、锌等重金属 |
1次/1季度 |
噪声 |
厂界四周各设一个监测点 |
LAeq、L90、L50、L10 |
1次/季度 |
固废 |
危废暂存间 |
分类管理 |
1次/月 |
上述监测任务由建设单位委托当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
9.3.4 监测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进行。
9.3.5 监测结果反馈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汇总,上报有关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监测结果如有异常,应及时反馈生产管理部门,查找原因,及时解决。
9 . 4 环保 设施汇总本项目环保设施汇总表9-4。
表9-4 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项目 |
产污环节 |
防治措施 |
标准 |
废气 |
磁铁粉原料库 |
全封闭储库,地面全部硬化防渗 |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7 厂界无组织浓度限值 |
铁精粉库 |
全封闭储库,地面全部硬化防渗 |
||
物料运输 |
洒水抑尘、运输车辆遮盖严实等,抑尘效率70% |
||
废水 |
职工生活 |
回用于厂区及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 |
不外排 |
生产废水 |
车间跑冒滴漏设1座30m3废水收集池收集后回用,尾矿送铜矿峪矿尾矿库,沉淀后的废水回用于选矿 |
不外排 |
|
初期雨水 |
1座50m3雨水收集池 |
不外排 |
|
洗车废水 |
沉淀后的循环使用 |
不外排 |
|
固废 |
湿排尾矿 |
送铜矿峪矿尾矿库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 |
废机油 |
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资质单位处置 |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修改单 |
|
生活垃圾 |
厂内设置垃圾桶若干,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合理处置 |
|
噪声 |
设备噪声 |
设备基础减振,隔声消声降噪,草地、灌木、乔木等间隔立体绿化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其它 |
防渗 |
各水池、各车间及厂内路面等 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
分区防渗 |
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 结论 10.1 项目概况
垣曲县古堆雷海矿业有限公司选铁技术改造项目拟建于现有厂区预留空地,垣曲县古堆村西北1.1km处,西南距垣曲县县城0.9km。厂址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9'57.10",北纬35°19'28.91"。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本技改项目仅对现有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增设一道铁精粉磁选工序,对现有工程尾矿浆进行铁磁选。拟利用厂区预留空地新建磁选车间1座、磁铁粉原料库1座、铁精粉库1座,混合池1座。其余建、构筑物均依托现有工程。
项目建成后,年产7.0万吨铁精矿粉。
10.2 环境质量现状10.2.1环境空气
本次评价委托山西中安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对项目周围进行了空气现状质量监测。各监测点TSP、PM10、PM2.5、SO2、NO2日均浓度均不超标。其中TSP24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145~0.162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为54.0%;PM1024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84~0.096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为64.0%;PM2.524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61~0.069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为92.0%;SO224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24~0.036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为24.0%;NO224小时平均浓度范围为0.029~0.046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为57.5%。
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各污染物日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说明当地环境空气现状较好。
10.2.1.2地表水水环境
本项目最近地表水体为厂址东南1.6km的亳清河支流,项目选矿水尾矿库,不外排,生活污水水质简单,用于厂区道路洒水抑尘,整个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外排。监测期间亳清河,故未对该地表水体进行现状监测。
本项目废水全部资源化利用,不设废水排污口,废水执行“零排放”。
10.2.1.3地下水水环境
本次评价建设委托山西中安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对地下水进行现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中古堆村监测井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和菌落总数超标,西井沟村监测井菌落总数超标,其余监测项目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Ⅲ类标准的相应标准的要求。超标原因与地质因素有关,菌落总数超标原因可能由于监测期间水井周围人员活动所致。
10.2.1.4声环境
本次委托山西中安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对噪声进行现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1#-4#监测点昼间等效声级值范围在48.4-49.9dB(A)之间,夜间等效声级值范围在41.3-42.1dB(A)之间,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关心点东井沟村昼间等效声级值为45.6dB(A),夜间等效声级值为36.8dB(A),昼、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
10.3 污染物排放情况10.3.1废气
本项目产生废气主要为原料储存、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
废气根据不同产生单元,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①原料尾矿渣及产品堆存建全封闭储库;②运输道路洒水,运输汽车上路前采用篷布遮盖严实。
10.3.2 废水
本项目营运期间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尾矿浆和初期雨水。生活污水回用于厂区及道路洒水降尘。尾矿浆送铜矿峪矿十八河尾矿库,沉淀后的废水回用于生产;生产车间内设1座30m3集中水池,将跑、冒、滴、漏、地板冲洗水及设备放水等经收集后,进入生产系统,作为选矿补充水。厂区西南角设1座50m3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后的雨水经沉淀后,可以用于绿化及厂区及道路降尘洒水。
10.3.3 噪声
技改项目新增加的主要噪声来源于磁选机、过滤机等设备运行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噪声的声压级一般在80~95dB(A)左右。项目主要噪声源经采取隔声、基础减振及场区绿化等降噪措施。
10.3.4 固废
项目产生的尾矿全部送铜矿峪矿十八河尾矿库;废机油属危险废物,由厂内危废暂存间暂存后,定期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生活垃圾于厂内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10.3.5 总量控制
本技改项目对现有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在现有铜浮选生产线,增设一道铁粉磁选工序,对现有工程铜浮选尾矿浆进行铁粉磁选,粉尘产生环节为原料尾矿渣及铁精粉堆场、道路运输扬尘,均属于无组织排放,故不需申请总量。
10.4 主要环境影响10.4.1 环境空气
本项目污染源排放为面源排放。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各污染源正常排放下,磁铁粉原料库颗粒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4.11%,铁精粉库颗粒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为3.28%,均小于100%,排放的污染物对评价区贡献值较小,本项目环境影响可以接受。
10.4.2水环境
本项目营运期间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尾矿浆和初期雨水。生活污水回用于厂区及道路洒水降尘。尾矿浆送铜矿峪矿十八河尾矿库;生产车间内设1座30m3集中水池,将跑、冒、滴、漏、地板冲洗水及设备放水等经收集后,进入生产系统,作为选矿补充水;厂区设洗车平台,洗车废水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厂区设1座50m3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后的雨水经沉淀后,可以用于绿化及厂区及道路降尘洒水。
10.4.3 声环境
技改项目新增加的主要噪声来源于磁选机、过滤机等设备运行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在采取环评要求的防治措施后,经预测,各厂界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值叠加后,预测值均未超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限值要求,措施可行。
10.4.4 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合理处理、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10.4.5 生态环境
环评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这些措施落实后可以消除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或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工程建设及运营带来的影响是区域自然体系与人工生态体系可以承受的。
10.5 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运营期主要噪声源见表10-1。
表10-1 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
项目 |
产污环节 |
防治措施 |
标准 |
废气 |
磁铁粉原料库 |
全封闭储库,地面全部硬化防渗 |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8661-2012)表7 厂界无组织浓度限值 |
铁精粉库 |
全封闭储库,地面全部硬化防渗 |
||
物料运输 |
洒水抑尘、运输车辆遮盖严实等,抑尘效率70% |
||
废水 |
职工生活 |
回用于厂区及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 |
不外排 |
生产废水 |
车间跑冒滴漏设30m3废水收集池收集后回用,尾矿送铜矿峪矿尾矿库,沉淀后的废水回用于选矿 |
不外排 |
|
初期雨水 |
50m3雨水收集池 |
不外排 |
|
洗车废水 |
沉淀后的循环使用 |
不外排 |
|
固废 |
湿排尾矿 |
送铜矿峪矿尾矿库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 |
废机油 |
危废暂存间暂存,定期交资质单位处置 |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修改单 |
|
生活垃圾 |
厂内设置垃圾桶若干,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合理处置 |
|
噪声 |
设备噪声 |
设备基础减振,隔声消声降噪,草地、灌木、乔木等间隔立体绿化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
其它 |
防渗 |
各水池、各车间及厂内路面等 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 |
分区防渗 |
在确定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评单位后7日内,垣曲县古堆雷海矿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23日在项目附近东井沟村、上古堆村、下古堆村、古堆村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在环评报告初稿编制完成后,垣曲县古堆雷海矿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23日~2018年12月6日在网上进行了第二次公示;期间采取了公众参与调查表的方式征求了项目附近村民的意见。
根据建设单位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被调查公众中,100%的公众表示支持本项目建设。该项目的建设在实现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点考虑到本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要严格落实设计及评价提出的工程污染防治措施,这样才能使项目运营后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三方面的统一。
10.7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项目具有较好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它的建成,将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废物资源化利用,将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10.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本项目应建立以公司总经理负责、分管副经理兼管环保工作、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环境管理体系;应配有专职环保员,负责本厂环境管理与监测工作,并负责与上级部门联系。
10.9 结论综上所述,本技改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山西省产业政策的要求,不违背垣曲县总体规划的要求;厂址符合环境可行性和区域规划要求;在采取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的建设能得到大部分公众的支持;因此,从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评价认为本项目建设可行。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 |
|||||||||||||
建设单位(盖章): |
垣曲县古堆雷海矿业有限公司 |
填表人(签字): |
|
建设单位联系人(签字): |
|
||||||||
建 设 |
项目名称 |
垣曲县古堆雷海矿业有限公司选铁技术改造项目 |
建设内容、规模 |
利用厂区预留空地新建磁选车间一座、磁铁粉原料库一座、铁精粉库一座,混合池一座,占地面积3000m2 |
|||||||||
项目代码1 |
|
||||||||||||
建设地点 |
垣曲县古堆村西北1.1km处 |
||||||||||||
项目建设周期(月) |
7.0 |
计划开工时间 |
2018年11月 |
||||||||||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类别 |
“四十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中“135.黑色金属矿采选(含单独尾矿库)” |
预计投产时间 |
2019年5月 |
||||||||||
建设性质 |
技 术 改 造 |
国民经济行业类型2 |
B0810铁矿采选 |
||||||||||
现有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
14082709110034-0827 |
项目申请类别 |
新申项目 |
||||||||||
规划环评开展情况 |
不需开展 |
规划环评文件名 |
无 |
||||||||||
规划环评审查机关 |
无 |
规划环评审查意见文号 |
无 |
||||||||||
建设地点中心坐标3 |
经度 |
111.665861 |
纬度 |
35.324697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 |
环境影响报告书 |
|||||||
建设地点坐标(线性工程) |
起点经度 |
|
起点纬度 |
|
终点经度 |
|
终点纬度 |
|
工程长度(千米) |
|
|||
总投资(万元) |
500.00 |
环保投资(万元) |
269.30 |
环保投资比例 |
53.86% |
||||||||
建 设 |
单位名称 |
垣曲县古堆雷海矿业有限公司 |
法人代表 |
雷鑫 |
评价 |
单位名称 |
北京万澈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证书编号 |
国环评证乙字第1021号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91140827MA0JXAUB2D |
技术负责人 |
雷鑫 |
环评文件项目负责人 |
杨娟 |
联系电话 |
010-84885916 |
||||||
通讯地址 |
垣曲县古堆雷海矿业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 |
18903487775 |
通讯地址 |
|
||||||||
污 |
污染物 |
现有工程 |
本工程 |
总体工程 |
排放方式
|
||||||||
①实际排放量 |
②许可排放量 |
③预测排放量 |
④“以新带老”削减量(吨/年) |
⑤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4(吨/年) |
⑥预测排放总量 |
⑦排放增减量 |
|||||||
废水 |
废水量(万吨/年) |
|
|
0.000 |
|
|
0.000 |
0.000 |
不排放 |
|
|
|
|
COD |
|
|
0.000 |
|
|
0.000 |
0.000 |
间接排放: |
市政管网 |
|
|
||
氨氮 |
|
|
0.000 |
|
|
0.000 |
0.000 |
|
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 |
|
|||
总磷 |
|
|
0.000 |
|
|
0.000 |
0.000 |
直接排放: |
受纳水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总氮 |
|
|
0.000 |
|
|
0.000 |
0.000 |
|
|
|
|
||
废气 |
废气量(万标立方米/年) |
|
|
0.000 |
|
|
0.000 |
0.000 |
/ |
||||
二氧化硫 |
|
|
0.000 |
|
|
0.000 |
0.000 |
/ |
|||||
氮氧化物 |
|
|
0.000 |
|
|
0.000 |
0.000 |
/ |
|||||
颗粒物 |
|
|
0.000 |
|
|
0.000 |
0.000 |
/ |
|||||
挥发性有机物 |
|
|
0.000 |
|
|
0.000 |
0.000 |
/ |
|||||
项目涉及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的情况 |
影响及主要措施 |
名称 |
级别 |
主要保护对象 |
工程影响情况 |
是否占用 |
占用面积 |
生态防护措施
|
|||||
自然保护区 |
|
|
|
|
|
|
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 |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表) |
|
|
/ |
|
|
|
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 |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 |
|
|
/ |
|
|
|
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 |
||||||
风景名胜区 |
|
|
/ |
|
|
|
避让 减缓 补偿 重建(多选) |
||||||
注:1、同级经济部门审批核发的唯一项目代码 |
|
|
|
|
|
|
|
|
|
|
|
||
2、分类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 |
|
|
|
|
|
|
|
|
|
|
|
||
3、对多点项目仅提供主体工程的中心坐标 |
|
|
|
|
|
|
|
|
|
|
|
||
4、指该项目所在区域通过“区域平衡”专为本工程替代削减的量 |
|
|
|
|
|
|
|
|
|
|
|||
5、⑦=③-④-⑤;⑥=②-④+③,当②= 0 时,⑥=①-④+③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