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2021年9月3日上海大众卫生报
金额
-
项目地址
-
发布时间
2021/09/03
公告摘要
公告正文
本市开展爱国卫生环境提升集中行动
为健康之城增强内在“免疫力”
8月26日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环境提升集中行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整治组介绍,本市从重点区域环境、城乡人居环境、病媒生物孳生环境“三项整治”入手,同时拉开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帷幕,共同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夯实本市疫情防控基础,为健康之城增强内在“免疫力”。
大力倡导,改善卫生环境
据了解,8月以来,本市通过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六个一”,即一堂直播课、一份工作指南、一系列环境整治、一轮蚊虫高峰压制、一次重点环境抽查、一封倡议书,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力改善公共卫生环境,进一步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在此期间,本市全面加强住宅小区、沿街商铺、商业楼宇、集贸市场、环卫设施等人群聚集场所的环境清洁、预防消毒、定时通风、健康防护等措施及宣传教育和指导督促,通过环境整治、蚊虫高峰压制及重点环境抽查,助力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据统计,全市共整治老旧居住区、农贸市场、五小行业、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农村村宅3.7万多处。
同时,发布《上海市人群聚集场所公共卫生环境管理指引》,指导各类单位落实卫生管理主体责任;推出“提升卫生防病环境水平,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线上专项培训,通过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交通、绿化市容、生态环境等部门工作网络,推进病媒生物控制、环境消毒、健康防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持续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逾85万人收看培训直播课。
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向全体市民发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践行良好卫生健康行为”倡议书,号召市民朋友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提升卫生防病意识,维护公共卫生环境,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人人行动,落实防疫要求
为进一步夯实本市疫情防控基础,8月26日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整治组联合开展全市各类单位、场所、家庭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覆盖16个区超过2100个点位,集中做好环境卫生管理、清扫保洁和消杀消毒工作,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重点抓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和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小餐饮店等重点场所的环境卫生治理,加强对公共交通站点和商场超市、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垃圾收集点、公厕等进行清扫保洁和消毒,全面开展“清脏治乱”大扫除。
跟随整治小组,记者来到徐汇区的几个点位,对集中整治活动进行采访。记者了解到,26日当天,徐汇区共有11个商业场所和商业集中路段、43个农贸市场、16个建筑工地、85条背街小巷和245个老旧小区等重点点位同步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整治集中行动。
“以前不是很了解爱国卫生运动,我看见公司有这个志愿者工作的报名,就和几个同事一起报名了。”徐汇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园部管理员宋凯伟是第一次参加爱国卫生运动的志愿者工作。他觉得,爱国卫生运动志愿者工作有重要意义,上海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徐汇区是全国文明城区,每个人都应为城区卫生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采访徐家汇公园保洁主管邹荣兰时,记者了解到,徐家汇公园的保洁队伍通常一年参加两次爱国卫生集中环境提升整治活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响应全市疫情防控要求,除了每天常规保洁项目,他们还添置专业设备,比如公厕中专用的高温深度清洁工具等。此外,他们提高了每日保洁工作的频率,从上下午各一次,到上下午各三次,并且在每日人员密集时刻“浮动”进行清洁工作。“环境卫生好了,大家能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重点普及,创造健康生活
本市将大力营造爱国卫生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动员市民从家庭环境着手,自己动手净化美化家庭和公共空间,并引导各类单位深入开展工作场所内外环境整治和卫生大扫除,创建有益健康的工作环境,发挥街道社区物业、居(村)委会等的作用,发动商户做好“门前三包”,定时定点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消除卫生死角。
此外,紧抓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整治不松懈,以地下室、地下车库、民防工程等地下积水环境和人群集中活动场所为重点,集中疏通沟渠、清理杂物、翻缸倒罐,全面消除蚊媒孳生环境,降低蚊、鼠密度,防控媒介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秋季爱国卫生运动也拉开帷幕,本市将针对重要节日时段、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大活动、重点病媒等加强爱国卫生宣传,普及秋冬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和及时主动就医意识,提倡“讲卫生、爱清洁、多预防”的社会氛围。
同时,结合各类卫生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在城乡范围内广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秋季灭蚊灭鼠集中行动,重点对学校、机场、车站、港口等人员聚集场所和农贸市场、建筑工地、“五小行业”等进行环境卫生治理,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努力建设整洁、良好、健康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夯实本市疫情防控环境卫生基础。
更早启动 更广监测 更强队伍
“进博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全面升级
对标国家标准“最高水平”,365个点位“无缝监测”,吹响全市专业队伍“集结令”……近日从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为全面做好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本市跨前一步启动方案制定,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从监测预警、常态处置到应急保障,通过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病媒防制工作,全力为进博会创造优质良好环境,更强有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市民健康。
方案制定“跨前一步”:标准更高,分类更细
开展病媒生物控制、减少虫媒传染病发生,是进博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进博会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大型活动场所面临的病媒生物主要有四大风险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冷培恩表示,活动中的外来人员如果携带病原,经蚊虫等媒介可导致本地传播;其次,病媒生物叮咬、骚扰,会影响参展、参观人员的体验;病媒生物一旦污染食品,也将影响食品安全;此外,病媒生物中的鼠类如果咬断线缆,照明、通讯将会中断,影响展会举办的同时,甚至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病媒防制的特殊性,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跨前一步,及早启动保障工作,在多次组织专家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简称“会展中心”)开展调研座谈的基础上,结合历年保障工作经验,重点关注“会、展、食、行”四个核心环节,于6月初就编制下发《关于做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重大活动举办场所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保障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日常防制工作,在全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C级的基础上,确保会展中心等经常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及周边1000米范围,日常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B级以上,进博会召开前一个月至展会结束,应达到保障要求的国家标准A级水平。
本次保障进一步细化“8+6”重点场所的常态化工作要求,即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新闻中心、商务办公楼、餐饮场所、环卫设施、强弱电房、户外景观绿地和地下空间等8类场所,和馆外周边居民区、商业综合体、接待宾馆、地铁车站、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6类区域,依据各类场所虫媒侵害风险情况,制定场所分类管理工作规范和工作指引,指导相关单位科学落实常态化防制措施,持续巩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效。
部门联动“七位一体”:监测更广,防制更密
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介绍,通过组织相关区开展工作部署,建立属地政府、所辖街镇、相关部门、重点场所和爱卫部门、疾控机构、防制服务单位“七位一体”推进工作机制,协调住建、市场监管、商务、文化旅游、绿化市容和宣传等部门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共同推进重点场所常态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为巩固会展中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果夯实基础。
据了解,从6月15日开始,到进博会结束,每月都会组织专业人员对会展中心的鼠、蚊、蝇、蟑等主要病媒生物开展密度监测,进口博览会召开前一个月还将增加监测频次。监测点位包括蚊二氧化碳、诱卵器、人诱成蚊点、捕蝇笼及鼠、蟑现场调查等,每月监测点位合计365个,基本覆盖会展中心所有重点场所。监测数据将及时汇总分析并反馈馆内服务机构,一旦密度超标预警,专业队伍将立即前往处置,并按规定开展控制效果评价,确保将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保障要求的指标范围内。
做好日常防制是确保会展中心病媒生物密度达到保障要求水平的基础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青浦区根据保障要求,进一步强化会展中心及周边环境的日常防制。聚焦馆内重点场所和风险点位,严格落实日常防制措施,同时结合全市季节性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春、秋季统一灭鼠和夏季灭蚊蝇、灭蟑等专项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青浦区共投入日常防制经费近200万元,在会展中心设置灭鼠毒饵站 1260个,捕蝇笼220个,太阳能灭蚊灯40台;累计出动专业防制人员3150人次,维护防制设施2.6万余次,投药控制蚊幼孳生的积水环境15660个次;组织了17次集中消杀控制活动,累计控制外环境26.7万平方米,环卫设施2.6万个次。
同时,对餐饮单位、场馆强弱电间及办公室等室内重点环境开展日常巡查,共检查2670处环境,折合标准间12530间,投放粘鼠板13650张,使用灭蟑胶饵1120支。
队伍组建“平战结合”:能力更强,处置更快
为做好进博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上海每年都会组建市、区级和基层应急处置队伍,逐年完善队伍组织架构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各个层级有能力做好辖区各项保障任务的应急处置工作。
今年,在“上海市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预备队”的基础上,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促进协会,共同筛选40名市、区疾控病媒生物防制技术骨干和110名高资质的社会优质PCO(有害生物防制机构)专业人员,组建“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病媒生物防制预备队”(简称“预备队”),正式纳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管理。
今年4月以来,组织预备队全面投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保障工作,完成花博园区多项应急处置任务,确保游客游园不受虫害侵扰,受到广泛好评。
8月开始,预备队正式加入第四届进口博览会保障工作。在8月11~12日对会展中心开展病媒生物全面摸底调查基础上,8月26日,预备队今年第一次在会展中心集结,开展首次进博会保障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来自9家优质PCO市应急处置队伍共计73名专业队员参加了演练。本次演练,共调查室内各类房间441间,布放粘鼠板173张,处置蟑迹房间7间;在室外,检查鼠征3600米,积水环境6300米,均未发现鼠征和蚊幼阳性。
下一步,将结合疫情防控和会议保障工作要求,继续开展演练强化预备队实战能力,确保预备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助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为健康之城增强内在“免疫力”
8月26日起,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环境提升集中行动。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整治组介绍,本市从重点区域环境、城乡人居环境、病媒生物孳生环境“三项整治”入手,同时拉开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帷幕,共同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夯实本市疫情防控基础,为健康之城增强内在“免疫力”。
大力倡导,改善卫生环境
据了解,8月以来,本市通过夏季爱国卫生运动“六个一”,即一堂直播课、一份工作指南、一系列环境整治、一轮蚊虫高峰压制、一次重点环境抽查、一封倡议书,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大力改善公共卫生环境,进一步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在此期间,本市全面加强住宅小区、沿街商铺、商业楼宇、集贸市场、环卫设施等人群聚集场所的环境清洁、预防消毒、定时通风、健康防护等措施及宣传教育和指导督促,通过环境整治、蚊虫高峰压制及重点环境抽查,助力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据统计,全市共整治老旧居住区、农贸市场、五小行业、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农村村宅3.7万多处。
同时,发布《上海市人群聚集场所公共卫生环境管理指引》,指导各类单位落实卫生管理主体责任;推出“提升卫生防病环境水平,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线上专项培训,通过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交通、绿化市容、生态环境等部门工作网络,推进病媒生物控制、环境消毒、健康防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持续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逾85万人收看培训直播课。
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向全体市民发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践行良好卫生健康行为”倡议书,号召市民朋友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提升卫生防病意识,维护公共卫生环境,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人人行动,落实防疫要求
为进一步夯实本市疫情防控基础,8月26日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整治组联合开展全市各类单位、场所、家庭的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覆盖16个区超过2100个点位,集中做好环境卫生管理、清扫保洁和消杀消毒工作,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重点抓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薄弱环节和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小餐饮店等重点场所的环境卫生治理,加强对公共交通站点和商场超市、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垃圾收集点、公厕等进行清扫保洁和消毒,全面开展“清脏治乱”大扫除。
跟随整治小组,记者来到徐汇区的几个点位,对集中整治活动进行采访。记者了解到,26日当天,徐汇区共有11个商业场所和商业集中路段、43个农贸市场、16个建筑工地、85条背街小巷和245个老旧小区等重点点位同步开展城区环境卫生整治集中行动。
“以前不是很了解爱国卫生运动,我看见公司有这个志愿者工作的报名,就和几个同事一起报名了。”徐汇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园部管理员宋凯伟是第一次参加爱国卫生运动的志愿者工作。他觉得,爱国卫生运动志愿者工作有重要意义,上海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徐汇区是全国文明城区,每个人都应为城区卫生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采访徐家汇公园保洁主管邹荣兰时,记者了解到,徐家汇公园的保洁队伍通常一年参加两次爱国卫生集中环境提升整治活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响应全市疫情防控要求,除了每天常规保洁项目,他们还添置专业设备,比如公厕中专用的高温深度清洁工具等。此外,他们提高了每日保洁工作的频率,从上下午各一次,到上下午各三次,并且在每日人员密集时刻“浮动”进行清洁工作。“环境卫生好了,大家能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重点普及,创造健康生活
本市将大力营造爱国卫生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动员市民从家庭环境着手,自己动手净化美化家庭和公共空间,并引导各类单位深入开展工作场所内外环境整治和卫生大扫除,创建有益健康的工作环境,发挥街道社区物业、居(村)委会等的作用,发动商户做好“门前三包”,定时定点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消除卫生死角。
此外,紧抓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整治不松懈,以地下室、地下车库、民防工程等地下积水环境和人群集中活动场所为重点,集中疏通沟渠、清理杂物、翻缸倒罐,全面消除蚊媒孳生环境,降低蚊、鼠密度,防控媒介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秋季爱国卫生运动也拉开帷幕,本市将针对重要节日时段、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大活动、重点病媒等加强爱国卫生宣传,普及秋冬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和及时主动就医意识,提倡“讲卫生、爱清洁、多预防”的社会氛围。
同时,结合各类卫生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在城乡范围内广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秋季灭蚊灭鼠集中行动,重点对学校、机场、车站、港口等人员聚集场所和农贸市场、建筑工地、“五小行业”等进行环境卫生治理,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努力建设整洁、良好、健康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夯实本市疫情防控环境卫生基础。
更早启动 更广监测 更强队伍
“进博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全面升级
对标国家标准“最高水平”,365个点位“无缝监测”,吹响全市专业队伍“集结令”……近日从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为全面做好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本市跨前一步启动方案制定,优化完善工作机制,从监测预警、常态处置到应急保障,通过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病媒防制工作,全力为进博会创造优质良好环境,更强有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市民健康。
方案制定“跨前一步”:标准更高,分类更细
开展病媒生物控制、减少虫媒传染病发生,是进博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进博会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大型活动场所面临的病媒生物主要有四大风险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冷培恩表示,活动中的外来人员如果携带病原,经蚊虫等媒介可导致本地传播;其次,病媒生物叮咬、骚扰,会影响参展、参观人员的体验;病媒生物一旦污染食品,也将影响食品安全;此外,病媒生物中的鼠类如果咬断线缆,照明、通讯将会中断,影响展会举办的同时,甚至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病媒防制的特殊性,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跨前一步,及早启动保障工作,在多次组织专家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简称“会展中心”)开展调研座谈的基础上,结合历年保障工作经验,重点关注“会、展、食、行”四个核心环节,于6月初就编制下发《关于做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重大活动举办场所病媒生物预防控制保障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日常防制工作,在全市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标准C级的基础上,确保会展中心等经常举办重大活动的场所及周边1000米范围,日常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B级以上,进博会召开前一个月至展会结束,应达到保障要求的国家标准A级水平。
本次保障进一步细化“8+6”重点场所的常态化工作要求,即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新闻中心、商务办公楼、餐饮场所、环卫设施、强弱电房、户外景观绿地和地下空间等8类场所,和馆外周边居民区、商业综合体、接待宾馆、地铁车站、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6类区域,依据各类场所虫媒侵害风险情况,制定场所分类管理工作规范和工作指引,指导相关单位科学落实常态化防制措施,持续巩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效。
部门联动“七位一体”:监测更广,防制更密
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介绍,通过组织相关区开展工作部署,建立属地政府、所辖街镇、相关部门、重点场所和爱卫部门、疾控机构、防制服务单位“七位一体”推进工作机制,协调住建、市场监管、商务、文化旅游、绿化市容和宣传等部门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共同推进重点场所常态化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为巩固会展中心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成果夯实基础。
据了解,从6月15日开始,到进博会结束,每月都会组织专业人员对会展中心的鼠、蚊、蝇、蟑等主要病媒生物开展密度监测,进口博览会召开前一个月还将增加监测频次。监测点位包括蚊二氧化碳、诱卵器、人诱成蚊点、捕蝇笼及鼠、蟑现场调查等,每月监测点位合计365个,基本覆盖会展中心所有重点场所。监测数据将及时汇总分析并反馈馆内服务机构,一旦密度超标预警,专业队伍将立即前往处置,并按规定开展控制效果评价,确保将病媒生物的密度控制在保障要求的指标范围内。
做好日常防制是确保会展中心病媒生物密度达到保障要求水平的基础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青浦区根据保障要求,进一步强化会展中心及周边环境的日常防制。聚焦馆内重点场所和风险点位,严格落实日常防制措施,同时结合全市季节性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春、秋季统一灭鼠和夏季灭蚊蝇、灭蟑等专项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青浦区共投入日常防制经费近200万元,在会展中心设置灭鼠毒饵站 1260个,捕蝇笼220个,太阳能灭蚊灯40台;累计出动专业防制人员3150人次,维护防制设施2.6万余次,投药控制蚊幼孳生的积水环境15660个次;组织了17次集中消杀控制活动,累计控制外环境26.7万平方米,环卫设施2.6万个次。
同时,对餐饮单位、场馆强弱电间及办公室等室内重点环境开展日常巡查,共检查2670处环境,折合标准间12530间,投放粘鼠板13650张,使用灭蟑胶饵1120支。
队伍组建“平战结合”:能力更强,处置更快
为做好进博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上海每年都会组建市、区级和基层应急处置队伍,逐年完善队伍组织架构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各个层级有能力做好辖区各项保障任务的应急处置工作。
今年,在“上海市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预备队”的基础上,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健康促进协会,共同筛选40名市、区疾控病媒生物防制技术骨干和110名高资质的社会优质PCO(有害生物防制机构)专业人员,组建“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病媒生物防制预备队”(简称“预备队”),正式纳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管理。
今年4月以来,组织预备队全面投入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保障工作,完成花博园区多项应急处置任务,确保游客游园不受虫害侵扰,受到广泛好评。
8月开始,预备队正式加入第四届进口博览会保障工作。在8月11~12日对会展中心开展病媒生物全面摸底调查基础上,8月26日,预备队今年第一次在会展中心集结,开展首次进博会保障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来自9家优质PCO市应急处置队伍共计73名专业队员参加了演练。本次演练,共调查室内各类房间441间,布放粘鼠板173张,处置蟑迹房间7间;在室外,检查鼠征3600米,积水环境6300米,均未发现鼠征和蚊幼阳性。
下一步,将结合疫情防控和会议保障工作要求,继续开展演练强化预备队实战能力,确保预备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助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