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岩塞进出水口模型试验外委
金额
-
项目地址
浙江省
发布时间
2020/03/31
公告摘要
公告正文
竞争性谈判邀请书
致各受邀单位:
一、采购条件
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设计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项目业主为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采购条件,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拟对 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岩塞式进/出水口模型试验外委采购项目 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组织采购,特邀请贵单位参加谈判。
二、采购项目情况
1、工程概况
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电站距泰顺县城20km,距丽水、温州直线距离均约88km,邻近温州市负荷中心,与500kV苍南变电站的直线距离约60km左右,接入系统便利。电站总装机1200MW,安装4台300MW立轴单级可逆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浙江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等任务。泰顺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工程主要由上、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
本电站工程为一等大(Ⅰ)型工程,枢纽建筑物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洞群和开关站等。上水库位于司前畲族镇徐宅村西坑底,天然库盆呈东西向展布,为山间峡谷型水库,呈“V”型峡谷。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93km2,上水库正常蓄水位601.0m,死水位567.0m,调节库容734万m3。输水系统沿上水库右岸与珊溪水库库尾左岸的南北向山体内。引水及尾水系统均采用两洞四机布置,引水系统立面采用两级斜井布置,上平洞末端设置引水调压室,下水库为已建的珊溪水库,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珊溪水库大坝上游26km处,珊溪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529km2,设计的正常蓄水位为142m,死水位117m,总库容18.24亿m3,调节库容6.96亿m3。珊溪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以及改善下游滨海平原河网水质等综合效益。工程已于2000年5月蓄水,2001年7月全部建成。
2、采购项目名称
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岩塞式进/出水口模型试验外委采购项目。
3、采购内容和范围
根据泰顺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布置,开展岩塞进出水口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内容包括:
1) 通过本工程岩塞进出水口爆破的模拟,验证岩塞进水口设计体型的合理性,研究岩塞进水口(包括集渣坑、闸门井等)聚渣效果、充水、补气效果。研究岩塞爆破过程中爆炸冲击波压力变化过程、水力过渡过程水击波压力变化过程。研究闸门井、拦污栅井涌浪高度及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选定爆破效应最小的最优水库水位与闸门井充水水位,选定最优气垫体体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试验工况为选定的岩塞布置及爆破方案提供优化依据或建议。研究和论证岩塞爆破过程中采用闸门直接挡水方案的可行性和措施。同期研究高水位爆破的可行性及措施。
2) 通过本工程岩塞进出水口爆破的模拟对选定方案岩塞进水口(包括集渣坑)的体型、支护型式提出建议。对运行期的水力学问题进行试验分析,观测正常运行时,各种工作水位下发电和抽水时进/出水口前缘水域的流态、进/出水口内水力条件和水头损失,完善进/出水口结构布置和尺寸。
4 模型试验目的及内容
4.1 试验目的
根据泰顺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布置,本次岩塞进出水口水工模型试验的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工程岩塞进出水口爆破的模拟对选定方案岩塞进水口(包括集渣坑)的体型、支护型式提出建议。对运行期的水力学问题进行试验分析,观测正常运行时,各种工作水位下发电和抽水时进/出水口前缘水域的流态、进/出水口内水力条件和水头损失,完善进/出水口结构布置和尺寸。
(2) 通过本工程岩塞进出水口爆破的模拟,验证岩塞进水口设计体型的合理性,研究岩塞进水口(包括集渣坑、闸门井等,下同)聚渣效果、充水、补气效果。研究岩塞爆破过程中爆炸冲击波压力变化过程、水力过渡过程水击波压力变化过程。研究闸门井、拦污栅井涌浪高度及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选定爆破效应最小的最优水库水位与闸门井充水水位,选定最优气垫体体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试验工况为选定的岩塞布置及爆破方案提供优化依据或建议。研究和论证岩塞爆破过程中采用闸门直接挡水方案的可行性和措施。同期研究高水位爆破的可行性及措施。
4.2 试验内容
4.2.1 进/出水口单体数值计算
(1) 计算不同工况下下库岩塞进/出水口进口段、集渣坑等部位在进、出流条件下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等,可布置4~5个横剖面表示。
(2) 计算不同工况进/出水口进流的流速分布,以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小于2.0为标准,可布置不小于7个横剖面表示,其中拦污栅槽处和闸门槽处各需设置一个剖面;提出各孔流量比,验证是否满足流量比不大于0.9~1.1的要求。如水流收缩不理想,请对拦污栅断面上、下游的扩散段顶板、侧墙、分流墩布置及扩散段长度等提出修改意见。
(3) 计算从进/出水口到闸门井的压力分布,布置不小于12个横断面,数量可根据需要增加。
(4) 计算各工况下的水流平均过栅流速是否满足小于1.2m/s要求。
(5) 计算进/出水口进/出流时的水头损失系数,该系数为闸门段、上游扩散段、拦污栅段、下游扩散段、岩塞段的总水头损失系数。
4.2.2 进/出水口水力学试验
水力学模型试验仅考虑一个水力单元。根据下水库各工作水位工况,观测下库岩塞进/出水口发电及抽水工况的进流、出流水流流态,并对不同流态作出描述。要求对进水口单个及一台机、两台机运行等不同组合工况进行观测。
(1) 进水时,进/出水口是否产生不利吸气漩涡;最低库水位运行时,淹没深度是否足够,如不满足要求则提出不产生吸气漩涡的淹没水深;如水流情况较差时,对结构体型等提出改进意见。
(2) 观测下库岩塞进/出水口进口段、集渣坑等部位在进、出流条件下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等,可布置4~5个横剖面表示。
(3) 观测下库进/出水口扩散段、拦污栅段的流速分布。进/出流时,以流速不均匀系数小于2.0为标准,可布置不小于7个横剖面表示,其中拦污栅槽处和闸门槽处各需设置一个剖面;提出各孔流量比,验证是否满足流量比不大于0.9~1.1的要求。如水流收缩不理想,需对分流墩布置及扩散段长度等提出修改意见。
(4) 观测进/出流条件下岩塞进/出水口前缘流态分布。
(5) 测定下库岩塞进/出水口进流、出流时的水头损失系数,该系数为闸门段、上游扩散段、拦污栅段、下游扩散段、岩塞段的总水头损失系数。
(6) 观测洞外落渣和集渣坑岩渣稳定情况。
(7) 分析发电和抽水工况岩塞进/出水口对航运的影响,研究缩短拦污栅中墩长度的可行性。
(8) 为了克服因模型雷诺数与原型雷诺数的不相似给模型试验中漩涡产生带来的偏差,最终修改后的模型试验,除进行上述要求的各项试验外,需进行3倍设计流量的进出水试验,观测漩涡可能产生的严重程度,测定漩涡出现的流量值。
4.2.3 岩塞式进/出水口爆破模型试验
根据拟定的岩塞式进/出水口设计方案,制作试验模型,以适当措施模拟爆破,测量岩塞爆破对集渣坑、拦污栅槽(可不含拦污栅)、闸门槽、闸门等部位的动水作用力、水击波作用力,观测拦污栅井、闸门井的涌浪水位和集渣坑的岩渣分布形态、观测洞外抛渣、岩塞口残留情况。结合模型试验,研究拦污栅井与闸门井充水水位高低、内外水头差高低、气垫体积变化对减弱爆破效应的作用。
4.2.4 岩塞式进/出水口爆破效应测试研究
结合模型试验,进行岩塞爆破效应(包括爆破传递到测点的弹性波、爆破产生的水击波、落渣过程涌波引起的测点水压变化等)的测试。
4.2.5 闸门直接挡水方案论证
(1) 闸门直接挡水条件下岩塞爆破拦污栅井涌浪分析、闸门结构挡水受力分析及安全评价;
(2) 降低闸门直接挡水时冲击压力的措施建议,如气囊、气泡帷幕等措施;
(3) 提供闸门直接挡水方案(包括考虑气囊、气泡围幕,以及不采取措施时)闸门承受水压力的建议值。
(4) 闸门挡水方案试验应包括岩塞满水、闸门不设保护措施情况下的爆破冲击压力。
4.3 试验要求
4.3.1 试验模型制作要求
(1) 试验模型几何比尺1:20;
(2) 模型范围:岩塞进水口中心线上下游各80m范围,岸坡底高程不高于30m、顶高程不低于156m,引水洞至进水口闸门井下游不少于50m;
(4) 进口模型地形按提供地形图模拟边坡地形;
(5) 压力观测点不少于8个点,且上述观测点应与设计院沟通后再实施;
(6) 爆破模拟采用炸药爆破模拟,药量等体积缩放选取。
(7) 爆破瞬时流速观测点不少于3个,运行期水力学试验不少于7个点;
(8) 推荐方案的试验模型应保留至本电站可研审查通过后半年。
4.3.2 运行期水力学试验成果:
(1) 进行运行期水流试验,并测量水头损失。
(2) 测定岩塞口部和底部,集渣坑表面最低点和最高点处,不同断面的流速分布,绘制流速分布图。
(3) 观测集渣坑内的水流流态,测出回流区范围和回流流态,观测集渣坑内及引水洞段颗粒移动情况及其移动的颗粒大小。
(4) 测定拦污栅、扩散段不同断面的流速分布,绘制流速分布图。测定不同分流墩的流量分配比。
4.3.3 岩塞爆破试验
(1) 研究岩塞爆破时水库水位、闸门井充水位对爆破压力、岩渣分布和闸门井涌浪的影响,试验工况不少于以下组合,验证集渣坑设计体型:
(2) 为研究气垫对缓冲爆破振动的效果,采用充气法加大集渣坑内气垫体积。为此在上述水位组合进行自然形成气垫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在选定闸门井水位下采用充气法控制集渣坑内水位,对集渣坑水位分别为80m、85m、89m时进行岩塞爆破试验,分析气垫体积对爆破压力、岩渣分布和拦污栅井与闸门井涌浪的影响;为集渣坑体型设计、爆前集渣坑内充水水位确定等提供依据;
(3) 进行各工况岩塞爆破时水力过渡过程和岩渣运动过程动态监测,记录水击波(压力波)波形、拦污栅井与闸门井涌浪、库内爆破鼓包发生的时程、岩渣分布形态;量测各工况不同部位的堆渣量及堆渣曲线;量测各工况岩塞洞外抛渣堆渣量、岩塞口残留量;测量在岩塞爆破后水力过渡过程中引水道、闸门井槽口以及闸门井内等多处的水流流速,有条件时也应测量进口流速。上述记录均需建立相互关系模型(即:有统一的时间坐标起点);
(4) 在选定岩塞体型及闸门井水位、集渣坑水位下,对闸门直接承受爆破压力工况各种数据进行记录,包括爆破传递到测点的弹性波、爆破产生的水击波、落渣过程产生的测点水压变化等,并对堵头挡水工况的各种数据进行纪录;对闸门结构等水工建筑物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分析岩塞爆破过程取消引水隧洞临时堵头而直接采用闸门挡水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措施;
(5) 在推荐方案的基础上研究2~3组爆渣粒径、级配对爆堆体形分布的影响。
(6) 试验成果应能区分爆破诱发水击波和落渣过程产生的涌波压力。
4.4 资料分析与成果
提交《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岩塞进出水口水工模型试验成果报告》。根据模型成果,进行如下分析:
4.4.1 设计成果验证
验证推荐进出水口岩塞体型,并提出优化建议。
4.4.2 特征参数研究
分析库井水位差、集渣坑水位、堆渣分布形态、闸门井涌浪高度、水流冲击力的分布等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合理的爆破方案建议。
4.5 其 他
(1) 模型制作开始前,由双方对模型设计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确定。
(2) 根据试验情况应及时返回试验数据,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3) 试验成果除了文字报告及电子版,尚应提供能充分反映试验过程的照片、录像等资料;试验过程中测量到的冲击波形图应以Auto CAD制图软件格式提供。
5、本项目工期目标
2020年5月15日,完成岩塞爆破模型试验及进水水口体型初步优化。
2020年6月30日,试验单位提供模型试验报告初稿电子版。
2020年7月8日,组织项目中期成果交流,确定进/出水口体型及爆破方案。
2020年7月20日,根据中期成果交流会意见,进一步完善试验成果,补充试验组次。
2020年7月31日,提供模型试验报告最终稿电子版及纸质版,纸质版共10份(加盖单位公章)。同时提供模型试验主要过程录像U盘及模型试验成果多媒体汇报U盘两套。
三、响应人资格要求
1、法人资格:投标人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独立企业或事业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
2、资质要求:投标人须有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3、诚信履约:近三年内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过程中,无不诚信履约记录。
4、业绩要求:有同等类似工程的模型试验业绩。
5、本次竞争性谈判不接受联合体报价。
四、评审办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五、谈判文件的获取
贵单位若有意参与谈判,请于2020年4月2日17:00前登录华东院采购信息平台(http://ecp.ecidi.com)下载竞争性谈判文件(谈判文件不收费)。
获取竞争性谈判文件时,经办人员须在网上合并上传以下资料:
(1) 响应人法定代表人签发的针对本采购项目领取竞争性谈判文件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加盖公章);(2)领取竞争性谈判文件的授权代表身份证扫描件。
六、谈判响应文件的递交
响应人需在2020年4月7日17:00(北京时间)之前,登陆华东院采购信息平台(https://ecp.ecidi.com),按要求在线提交谈判响应文件扫描件。
谈判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及递交地点如有变动,采购人将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收到邀请的谈判响应人。
七、联系方式
采 购 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教路201号
邮 编:311122
联 系 人:林工/蒋工
电 话:0571-56625498/0571-56627442
传 真:0571-56628732
电子邮箱:lin_ll@ecidi.com、jiang_l2@ecidi.com
八、监督机构
监督机构: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法务与审计部
监督及举报电话:0571-56628225
2020年3月30日
致各受邀单位:
一、采购条件
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设计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项目业主为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采购条件,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拟对 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岩塞式进/出水口模型试验外委采购项目 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组织采购,特邀请贵单位参加谈判。
二、采购项目情况
1、工程概况
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电站距泰顺县城20km,距丽水、温州直线距离均约88km,邻近温州市负荷中心,与500kV苍南变电站的直线距离约60km左右,接入系统便利。电站总装机1200MW,安装4台300MW立轴单级可逆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浙江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及事故备用等任务。泰顺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工程主要由上、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
本电站工程为一等大(Ⅰ)型工程,枢纽建筑物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洞群和开关站等。上水库位于司前畲族镇徐宅村西坑底,天然库盆呈东西向展布,为山间峡谷型水库,呈“V”型峡谷。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93km2,上水库正常蓄水位601.0m,死水位567.0m,调节库容734万m3。输水系统沿上水库右岸与珊溪水库库尾左岸的南北向山体内。引水及尾水系统均采用两洞四机布置,引水系统立面采用两级斜井布置,上平洞末端设置引水调压室,下水库为已建的珊溪水库,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珊溪水库大坝上游26km处,珊溪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529km2,设计的正常蓄水位为142m,死水位117m,总库容18.24亿m3,调节库容6.96亿m3。珊溪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以及改善下游滨海平原河网水质等综合效益。工程已于2000年5月蓄水,2001年7月全部建成。
2、采购项目名称
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岩塞式进/出水口模型试验外委采购项目。
3、采购内容和范围
根据泰顺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布置,开展岩塞进出水口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内容包括:
1) 通过本工程岩塞进出水口爆破的模拟,验证岩塞进水口设计体型的合理性,研究岩塞进水口(包括集渣坑、闸门井等)聚渣效果、充水、补气效果。研究岩塞爆破过程中爆炸冲击波压力变化过程、水力过渡过程水击波压力变化过程。研究闸门井、拦污栅井涌浪高度及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选定爆破效应最小的最优水库水位与闸门井充水水位,选定最优气垫体体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试验工况为选定的岩塞布置及爆破方案提供优化依据或建议。研究和论证岩塞爆破过程中采用闸门直接挡水方案的可行性和措施。同期研究高水位爆破的可行性及措施。
2) 通过本工程岩塞进出水口爆破的模拟对选定方案岩塞进水口(包括集渣坑)的体型、支护型式提出建议。对运行期的水力学问题进行试验分析,观测正常运行时,各种工作水位下发电和抽水时进/出水口前缘水域的流态、进/出水口内水力条件和水头损失,完善进/出水口结构布置和尺寸。
4 模型试验目的及内容
4.1 试验目的
根据泰顺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布置,本次岩塞进出水口水工模型试验的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工程岩塞进出水口爆破的模拟对选定方案岩塞进水口(包括集渣坑)的体型、支护型式提出建议。对运行期的水力学问题进行试验分析,观测正常运行时,各种工作水位下发电和抽水时进/出水口前缘水域的流态、进/出水口内水力条件和水头损失,完善进/出水口结构布置和尺寸。
(2) 通过本工程岩塞进出水口爆破的模拟,验证岩塞进水口设计体型的合理性,研究岩塞进水口(包括集渣坑、闸门井等,下同)聚渣效果、充水、补气效果。研究岩塞爆破过程中爆炸冲击波压力变化过程、水力过渡过程水击波压力变化过程。研究闸门井、拦污栅井涌浪高度及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选定爆破效应最小的最优水库水位与闸门井充水水位,选定最优气垫体体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试验工况为选定的岩塞布置及爆破方案提供优化依据或建议。研究和论证岩塞爆破过程中采用闸门直接挡水方案的可行性和措施。同期研究高水位爆破的可行性及措施。
4.2 试验内容
4.2.1 进/出水口单体数值计算
(1) 计算不同工况下下库岩塞进/出水口进口段、集渣坑等部位在进、出流条件下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等,可布置4~5个横剖面表示。
(2) 计算不同工况进/出水口进流的流速分布,以拦污栅断面流速不均匀系数小于2.0为标准,可布置不小于7个横剖面表示,其中拦污栅槽处和闸门槽处各需设置一个剖面;提出各孔流量比,验证是否满足流量比不大于0.9~1.1的要求。如水流收缩不理想,请对拦污栅断面上、下游的扩散段顶板、侧墙、分流墩布置及扩散段长度等提出修改意见。
(3) 计算从进/出水口到闸门井的压力分布,布置不小于12个横断面,数量可根据需要增加。
(4) 计算各工况下的水流平均过栅流速是否满足小于1.2m/s要求。
(5) 计算进/出水口进/出流时的水头损失系数,该系数为闸门段、上游扩散段、拦污栅段、下游扩散段、岩塞段的总水头损失系数。
4.2.2 进/出水口水力学试验
水力学模型试验仅考虑一个水力单元。根据下水库各工作水位工况,观测下库岩塞进/出水口发电及抽水工况的进流、出流水流流态,并对不同流态作出描述。要求对进水口单个及一台机、两台机运行等不同组合工况进行观测。
(1) 进水时,进/出水口是否产生不利吸气漩涡;最低库水位运行时,淹没深度是否足够,如不满足要求则提出不产生吸气漩涡的淹没水深;如水流情况较差时,对结构体型等提出改进意见。
(2) 观测下库岩塞进/出水口进口段、集渣坑等部位在进、出流条件下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等,可布置4~5个横剖面表示。
(3) 观测下库进/出水口扩散段、拦污栅段的流速分布。进/出流时,以流速不均匀系数小于2.0为标准,可布置不小于7个横剖面表示,其中拦污栅槽处和闸门槽处各需设置一个剖面;提出各孔流量比,验证是否满足流量比不大于0.9~1.1的要求。如水流收缩不理想,需对分流墩布置及扩散段长度等提出修改意见。
(4) 观测进/出流条件下岩塞进/出水口前缘流态分布。
(5) 测定下库岩塞进/出水口进流、出流时的水头损失系数,该系数为闸门段、上游扩散段、拦污栅段、下游扩散段、岩塞段的总水头损失系数。
(6) 观测洞外落渣和集渣坑岩渣稳定情况。
(7) 分析发电和抽水工况岩塞进/出水口对航运的影响,研究缩短拦污栅中墩长度的可行性。
(8) 为了克服因模型雷诺数与原型雷诺数的不相似给模型试验中漩涡产生带来的偏差,最终修改后的模型试验,除进行上述要求的各项试验外,需进行3倍设计流量的进出水试验,观测漩涡可能产生的严重程度,测定漩涡出现的流量值。
4.2.3 岩塞式进/出水口爆破模型试验
根据拟定的岩塞式进/出水口设计方案,制作试验模型,以适当措施模拟爆破,测量岩塞爆破对集渣坑、拦污栅槽(可不含拦污栅)、闸门槽、闸门等部位的动水作用力、水击波作用力,观测拦污栅井、闸门井的涌浪水位和集渣坑的岩渣分布形态、观测洞外抛渣、岩塞口残留情况。结合模型试验,研究拦污栅井与闸门井充水水位高低、内外水头差高低、气垫体积变化对减弱爆破效应的作用。
4.2.4 岩塞式进/出水口爆破效应测试研究
结合模型试验,进行岩塞爆破效应(包括爆破传递到测点的弹性波、爆破产生的水击波、落渣过程涌波引起的测点水压变化等)的测试。
4.2.5 闸门直接挡水方案论证
(1) 闸门直接挡水条件下岩塞爆破拦污栅井涌浪分析、闸门结构挡水受力分析及安全评价;
(2) 降低闸门直接挡水时冲击压力的措施建议,如气囊、气泡帷幕等措施;
(3) 提供闸门直接挡水方案(包括考虑气囊、气泡围幕,以及不采取措施时)闸门承受水压力的建议值。
(4) 闸门挡水方案试验应包括岩塞满水、闸门不设保护措施情况下的爆破冲击压力。
4.3 试验要求
4.3.1 试验模型制作要求
(1) 试验模型几何比尺1:20;
(2) 模型范围:岩塞进水口中心线上下游各80m范围,岸坡底高程不高于30m、顶高程不低于156m,引水洞至进水口闸门井下游不少于50m;
(4) 进口模型地形按提供地形图模拟边坡地形;
(5) 压力观测点不少于8个点,且上述观测点应与设计院沟通后再实施;
(6) 爆破模拟采用炸药爆破模拟,药量等体积缩放选取。
(7) 爆破瞬时流速观测点不少于3个,运行期水力学试验不少于7个点;
(8) 推荐方案的试验模型应保留至本电站可研审查通过后半年。
4.3.2 运行期水力学试验成果:
(1) 进行运行期水流试验,并测量水头损失。
(2) 测定岩塞口部和底部,集渣坑表面最低点和最高点处,不同断面的流速分布,绘制流速分布图。
(3) 观测集渣坑内的水流流态,测出回流区范围和回流流态,观测集渣坑内及引水洞段颗粒移动情况及其移动的颗粒大小。
(4) 测定拦污栅、扩散段不同断面的流速分布,绘制流速分布图。测定不同分流墩的流量分配比。
4.3.3 岩塞爆破试验
(1) 研究岩塞爆破时水库水位、闸门井充水位对爆破压力、岩渣分布和闸门井涌浪的影响,试验工况不少于以下组合,验证集渣坑设计体型:
组合序号 | 库水位(m) | 闸门井水位(m) | |||
I | 120 | 105 | 110 | 115 | |
II | 125 | 105 | 110 | 115 | 120 |
III | 130 | 115 | 120 | 125 | |
IV | 140 | 125 | 130 | 135 | 140 |
(2) 为研究气垫对缓冲爆破振动的效果,采用充气法加大集渣坑内气垫体积。为此在上述水位组合进行自然形成气垫进行试验的基础上,在选定闸门井水位下采用充气法控制集渣坑内水位,对集渣坑水位分别为80m、85m、89m时进行岩塞爆破试验,分析气垫体积对爆破压力、岩渣分布和拦污栅井与闸门井涌浪的影响;为集渣坑体型设计、爆前集渣坑内充水水位确定等提供依据;
(3) 进行各工况岩塞爆破时水力过渡过程和岩渣运动过程动态监测,记录水击波(压力波)波形、拦污栅井与闸门井涌浪、库内爆破鼓包发生的时程、岩渣分布形态;量测各工况不同部位的堆渣量及堆渣曲线;量测各工况岩塞洞外抛渣堆渣量、岩塞口残留量;测量在岩塞爆破后水力过渡过程中引水道、闸门井槽口以及闸门井内等多处的水流流速,有条件时也应测量进口流速。上述记录均需建立相互关系模型(即:有统一的时间坐标起点);
(4) 在选定岩塞体型及闸门井水位、集渣坑水位下,对闸门直接承受爆破压力工况各种数据进行记录,包括爆破传递到测点的弹性波、爆破产生的水击波、落渣过程产生的测点水压变化等,并对堵头挡水工况的各种数据进行纪录;对闸门结构等水工建筑物安全评价提供依据;分析岩塞爆破过程取消引水隧洞临时堵头而直接采用闸门挡水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措施;
(5) 在推荐方案的基础上研究2~3组爆渣粒径、级配对爆堆体形分布的影响。
(6) 试验成果应能区分爆破诱发水击波和落渣过程产生的涌波压力。
4.4 资料分析与成果
提交《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岩塞进出水口水工模型试验成果报告》。根据模型成果,进行如下分析:
4.4.1 设计成果验证
验证推荐进出水口岩塞体型,并提出优化建议。
4.4.2 特征参数研究
分析库井水位差、集渣坑水位、堆渣分布形态、闸门井涌浪高度、水流冲击力的分布等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合理的爆破方案建议。
4.5 其 他
(1) 模型制作开始前,由双方对模型设计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确定。
(2) 根据试验情况应及时返回试验数据,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3) 试验成果除了文字报告及电子版,尚应提供能充分反映试验过程的照片、录像等资料;试验过程中测量到的冲击波形图应以Auto CAD制图软件格式提供。
5、本项目工期目标
2020年5月15日,完成岩塞爆破模型试验及进水水口体型初步优化。
2020年6月30日,试验单位提供模型试验报告初稿电子版。
2020年7月8日,组织项目中期成果交流,确定进/出水口体型及爆破方案。
2020年7月20日,根据中期成果交流会意见,进一步完善试验成果,补充试验组次。
2020年7月31日,提供模型试验报告最终稿电子版及纸质版,纸质版共10份(加盖单位公章)。同时提供模型试验主要过程录像U盘及模型试验成果多媒体汇报U盘两套。
三、响应人资格要求
1、法人资格:投标人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合法注册的独立企业或事业法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利。
2、资质要求:投标人须有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3、诚信履约:近三年内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过程中,无不诚信履约记录。
4、业绩要求:有同等类似工程的模型试验业绩。
5、本次竞争性谈判不接受联合体报价。
四、评审办法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五、谈判文件的获取
贵单位若有意参与谈判,请于2020年4月2日17:00前登录华东院采购信息平台(http://ecp.ecidi.com)下载竞争性谈判文件(谈判文件不收费)。
获取竞争性谈判文件时,经办人员须在网上合并上传以下资料:
(1) 响应人法定代表人签发的针对本采购项目领取竞争性谈判文件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加盖公章);(2)领取竞争性谈判文件的授权代表身份证扫描件。
六、谈判响应文件的递交
响应人需在2020年4月7日17:00(北京时间)之前,登陆华东院采购信息平台(https://ecp.ecidi.com),按要求在线提交谈判响应文件扫描件。
谈判响应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及递交地点如有变动,采购人将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收到邀请的谈判响应人。
七、联系方式
采 购 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 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教路201号
邮 编:311122
联 系 人:林工/蒋工
电 话:0571-56625498/0571-56627442
传 真:0571-56628732
电子邮箱:lin_ll@ecidi.com、jiang_l2@ecidi.com
八、监督机构
监督机构: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法务与审计部
监督及举报电话:0571-56628225
2020年3月30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