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对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23061号提案的答复
金额
-
项目地址
-
发布时间
2023/07/27
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23061
预算金额-
招标公司-
招标联系人-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提案号:23061
提案人:居会军
案由:关于加大塘坝、水渠等水利设施整修力度,提升仪征抗旱能力的建议
背景情况:
近几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部分灌区改造得到了政府支持,但塘坝、水渠等小水利设施点多、面广、分散,基础条件仍然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比较低下。据统计,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45.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1.0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当家塘坝、水渠,既提供灌溉用水,也是群众的生活水源,天旱能取水,涝了能蓄洪。我市自2022年6月23日入梅到8月底,降水量只有140.3毫米,较常年同期407.6毫米偏少267.3毫米,偏少65.6%,大部分塘坝水源干涸,在一些远离水库、河流的丘陵山区,本来就主要靠天集雨来灌溉,塘坝、水渠的失修,会导致一旦遇到干旱就会给农作物等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加快对当家塘坝、水渠等的整修力度,修好这些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水利设施,既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有着重要意义。
情况分析:
一是塘坝、水渠失修。有些塘坝、水渠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原本的功能效益日渐衰减,淤塞、渗漏严重,塘(坝)埂岸坍塌、水草丛生、有些塘坝建成后未进行清淤、蓄水功能减弱,淤塞的同时水质污染非常严重,其中部分塘坝已经变成了“臭水沟”,对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2022年遇到严重旱情,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管护主体不到位。过去农民比较重视塘坝水渠的建设与管护,每年冬春季都要开展兴修水利。现在很多群众认为水利兴修是政府和集体的事情,不愿出钱出力;村级集体经济难以承担所有塘坝管护费用;现有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仅有的劳动力组织难度大,管护主体不到位,导致部分塘坝失修淤塞。
三是破坏水系未恢复。近年来,水利项目更偏重于投向一些较大的工程项目建设,对塘、坝、渠等小水利基础设施兴修倾斜力度不够。前几年夏季仪征雨水较为充沛,未能及时将因道路等施工建设破坏的部分水系进行恢复,导致2022年夏季有部分地区缺水严重但无水系可以用于补水。例如:胥浦河至邵冲水库段水系、龙河至马坝村百姓组等水系。
具体建议:
一是由市水利部门牵头,对全市干渠、水库、河道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及早将被破坏水系恢复,同时将塘坝、干渠、河道、电灌井等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和建设纳入水利专项规划予以支持。
二是增加对塘坝、水渠等小水利设施的投入。确保每年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用于开展对塘坝、水渠的清淤整修,对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塘坝、水渠要优先实施,提升蓄水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三是强化后续管理责任。对建成的塘坝、水渠等小水利设施,由各园镇负责后续管护和修复,落实到村或由村代管的水利设施,市、镇两级要建立管护补贴到村的长效机制。
答复:
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美丽富强乡村,我局按照“补齐农村水利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总基调,全面压紧压实责任,夯实农村水利基础。
近年来,我局在围绕“补齐农村水利短板”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好规划编制,引领工作方向。
根据相关要求编制了《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灌区调整方案》、《仪征市农村水利规划2022-2030》、《仪征市农田灌溉发展规划(2021-2035)》、《仪征市“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扬州市仪征市月塘、朱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建议报告》等,为农村水利工作提供方向引领。
二、督促开展农村河塘沟渠疏浚整治和生态河道建设。
根据《仪征市农村河塘沟渠疏浚整治实施方案》(仪政办发【2021】42号)要求,从2021年开始至2023年,实施农村河塘沟渠疏浚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累计疏浚农村河塘1000万方。同时结合生态河道建设,开展河道清淤工作,截至2022年,仪征市生态河道覆盖率达50.2%,到“十四五”末,生态河道覆盖率将达到70.7%,提高河塘塘坝蓄水量,提升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能力。
三、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应急抗旱补水项目。
针对2022年各镇园区旱情,梳排各地灌溉薄弱片区,理清灌溉困难原因,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仪征市抗旱应急预案》,梳理水库补水线路,同时为提高水库蓄水能力,切实发挥水库工程效益,我局积极向上争取水库清淤项目,目前正在实施马集龙虎斗争清淤整治,清淤总土方量约21.21万m³,总投资约361万元。下半年拟对月塘姚塘水库进行清淤整治,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计划清淤总土方量约10万m³,总投资约170万元。
四、加强农村水利设施运维、监管,积极争取项目落地。
2016年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落实管护责任,乡镇加大公用农业灌溉设施监管力度,对破坏占用农业灌溉设施的行为,要严格查处并按要求实行审批手续,制定补偿方案。为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我局结合目前实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灌区调整方案》,拟将目前16个中型灌区及小型灌区整合为月塘、朱桥、龙河等3个中型灌区,目前方案已通过省厅组织专家审查,上报省水利厅待批。调整后灌区规模大大增加,将有力提升灌区改造项目申报成功率。同时会同财政局、城发集团进行融资,下一步积极保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继续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尽早使项目落地,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做到渠系畅通,配套设施完善,确保各灌区遇旱情时能“拉得出、打得响、用得上”,保障全市的农业生产水安全。
提案人:居会军
案由:关于加大塘坝、水渠等水利设施整修力度,提升仪征抗旱能力的建议
背景情况:
近几年来,虽然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部分灌区改造得到了政府支持,但塘坝、水渠等小水利设施点多、面广、分散,基础条件仍然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比较低下。据统计,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中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日数45.6天,较常年同期偏多31.0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当家塘坝、水渠,既提供灌溉用水,也是群众的生活水源,天旱能取水,涝了能蓄洪。我市自2022年6月23日入梅到8月底,降水量只有140.3毫米,较常年同期407.6毫米偏少267.3毫米,偏少65.6%,大部分塘坝水源干涸,在一些远离水库、河流的丘陵山区,本来就主要靠天集雨来灌溉,塘坝、水渠的失修,会导致一旦遇到干旱就会给农作物等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加快对当家塘坝、水渠等的整修力度,修好这些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水利设施,既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有着重要意义。
情况分析:
一是塘坝、水渠失修。有些塘坝、水渠由于建成时间较长,原本的功能效益日渐衰减,淤塞、渗漏严重,塘(坝)埂岸坍塌、水草丛生、有些塘坝建成后未进行清淤、蓄水功能减弱,淤塞的同时水质污染非常严重,其中部分塘坝已经变成了“臭水沟”,对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2022年遇到严重旱情,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管护主体不到位。过去农民比较重视塘坝水渠的建设与管护,每年冬春季都要开展兴修水利。现在很多群众认为水利兴修是政府和集体的事情,不愿出钱出力;村级集体经济难以承担所有塘坝管护费用;现有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仅有的劳动力组织难度大,管护主体不到位,导致部分塘坝失修淤塞。
三是破坏水系未恢复。近年来,水利项目更偏重于投向一些较大的工程项目建设,对塘、坝、渠等小水利基础设施兴修倾斜力度不够。前几年夏季仪征雨水较为充沛,未能及时将因道路等施工建设破坏的部分水系进行恢复,导致2022年夏季有部分地区缺水严重但无水系可以用于补水。例如:胥浦河至邵冲水库段水系、龙河至马坝村百姓组等水系。
具体建议:
一是由市水利部门牵头,对全市干渠、水库、河道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及早将被破坏水系恢复,同时将塘坝、干渠、河道、电灌井等水利基础设施维修和建设纳入水利专项规划予以支持。
二是增加对塘坝、水渠等小水利设施的投入。确保每年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用于开展对塘坝、水渠的清淤整修,对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塘坝、水渠要优先实施,提升蓄水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三是强化后续管理责任。对建成的塘坝、水渠等小水利设施,由各园镇负责后续管护和修复,落实到村或由村代管的水利设施,市、镇两级要建立管护补贴到村的长效机制。
答复:
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造现代化宜居宜业美丽富强乡村,我局按照“补齐农村水利短板、助力乡村振兴”总基调,全面压紧压实责任,夯实农村水利基础。
近年来,我局在围绕“补齐农村水利短板”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好规划编制,引领工作方向。
根据相关要求编制了《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灌区调整方案》、《仪征市农村水利规划2022-2030》、《仪征市农田灌溉发展规划(2021-2035)》、《仪征市“十四五”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扬州市仪征市月塘、朱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立项建议报告》等,为农村水利工作提供方向引领。
二、督促开展农村河塘沟渠疏浚整治和生态河道建设。
根据《仪征市农村河塘沟渠疏浚整治实施方案》(仪政办发【2021】42号)要求,从2021年开始至2023年,实施农村河塘沟渠疏浚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累计疏浚农村河塘1000万方。同时结合生态河道建设,开展河道清淤工作,截至2022年,仪征市生态河道覆盖率达50.2%,到“十四五”末,生态河道覆盖率将达到70.7%,提高河塘塘坝蓄水量,提升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能力。
三、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应急抗旱补水项目。
针对2022年各镇园区旱情,梳排各地灌溉薄弱片区,理清灌溉困难原因,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仪征市抗旱应急预案》,梳理水库补水线路,同时为提高水库蓄水能力,切实发挥水库工程效益,我局积极向上争取水库清淤项目,目前正在实施马集龙虎斗争清淤整治,清淤总土方量约21.21万m³,总投资约361万元。下半年拟对月塘姚塘水库进行清淤整治,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计划清淤总土方量约10万m³,总投资约170万元。
四、加强农村水利设施运维、监管,积极争取项目落地。
2016年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落实管护责任,乡镇加大公用农业灌溉设施监管力度,对破坏占用农业灌溉设施的行为,要严格查处并按要求实行审批手续,制定补偿方案。为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我局结合目前实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灌区调整方案》,拟将目前16个中型灌区及小型灌区整合为月塘、朱桥、龙河等3个中型灌区,目前方案已通过省厅组织专家审查,上报省水利厅待批。调整后灌区规模大大增加,将有力提升灌区改造项目申报成功率。同时会同财政局、城发集团进行融资,下一步积极保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继续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尽早使项目落地,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做到渠系畅通,配套设施完善,确保各灌区遇旱情时能“拉得出、打得响、用得上”,保障全市的农业生产水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