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 》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9年9月3日至10月3日。
水保监测(闽)字第0018号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
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监测单位:福州闽山碧水保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7月
项目名称 |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 |
委托单位 |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
监测单位 |
福州闽山碧水保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
批准 |
李忠丹 |
核定 |
李丽芳 |
参加人员 |
张纹华 李婷 |
目录
前言 1
1 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3
1.1 建设项目概况 3
1.1.1 项目基本情况 3
1.1.2 项目区概况 5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 6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6
2 监测内容和方法 8
2.1 监测原则 8
2.2 监测内容 9
2.2.1扰动土地情况 9
2.2.2 取料、弃渣 10
2.2.3 水土保持措施 10
2.2.4 水土流失情况 11
2.3监测方法 11
2.3.1调查监测 11
2.3.2巡查监测 13
3 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14
3.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 14
3.1.1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14
3.1.2 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14
3.1.3 防治责任范围对比分析 14
3.2 取料监测结果 15
3.3 弃渣监测结果 15
3.4 土石方流向情况监测结果 15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17
4.1 工程措施监测结果 17
4.2 植物措施监测结果 17
4.3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结果 18
4.4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 18
5 土壤流失情况监测 20
5.1 水土流失面积 20
5.2 土壤流失量 20
5.2.1原地貌侵蚀模数分析 20
5.2.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确定 20
5.2.3 水土流失量监测结果 21
5.3 水土流失危害 22
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23
6.1 扰动土地整治率 23
6.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23
6.3 土壤流失控制比 23
6.4 林草植被恢复率 23
6.5 林草覆盖率 23
7 结论 24
7.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24
7.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24
7.3 存在问题及建议 24
7.4 综合结论 25
附图:水土保持监测照片 26
附图:
附图0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附图02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前言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枫源村采育场。
2015年4月,三明市永绿生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三明市水利局作出《三明市水利局关于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作为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技术依据。
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监测主要采用调查监测和巡查监测的方法对项目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情况、土壤流失状况进行监测。
本工程在方案阶段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为23.9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8.32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5.6hm2。本期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3.9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8.31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5.6hm2。监测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减少0.0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减少0.01hm2。施工期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与设计方案有所不同的原因是项目根据实际实施情况所得。
为了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各防治分区防治指标计算结果,得出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内各项防治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4%,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8.2%,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9,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林草覆盖率为29.8%。均达到了防治目标要求。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全部实施后,不再产生扰动地表活动,后期采取的植物措施逐渐开始发挥作用,在加大植物措施的抚育管护前提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将会发生明显改善,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和治理目标。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养殖加工区、生活办公区、施工道路区、表土临时堆放区4个防治区,各分区采取了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的总体布局合理,效果明显,达到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已基本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的防治任务,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质量总体合格,管理维护措施已落实,经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监测工作组及时编制完成了本报告书,报送建设单位和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为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理、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枫源村采育场(土名:木坑),枫源村位于溪口镇西北部,距城区16公里,有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365户、人口数1478。建宁县溪口镇位于建宁县城北郊,连接县城下坊街,东南丘陵起伏,西北群山耸翠,属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坦长。西北郊与江西省南丰县康都交界,北部与本县黄坊乡相连,东南与城关镇、金溪乡接壤,西部与里心镇毗邻,西南与伊家乡相接。
1.1.1.2 工程建设规模普优质原种猪生产基地(第一期2000头原种猪场、第二期3000头繁殖母猪场),总体规模260亩,以及配套设施、设备。
(1)第一期引进(国家核心原种猪)原种猪600头,年繁育优质原种公母猪0.64万头,年提供二元母猪7000万头、猪苗2.16万头。
种猪场进行三点式分点饲养即分为种猪繁殖区、保育猪区、测定猪区。
种猪品种以美国沃都华夏公司原种猪,采用尖端的种猪选育技术,先进的种猪管理理念进行严格的培育,同时注重种猪的营养调控和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力争在几年时间内,建成我省品质最优的环保型生态种猪场。
(2)第二期优质繁殖母猪生产基地(3000头繁殖母猪场),总体规模120亩,商品猪苗养殖场22000m2,以及配套设施、设备。
(A)繁殖优质二元母猪3000头。
(B)年生产商品猪苗6万头。
优质繁殖母猪生产基地进行三点式分点饲养即分为母猪繁殖区、保育猪区、商品猪苗生产区。
工程建设任务及建筑面积:建设生态循环型高端养殖场,其中养殖加工区地块2建筑面积600 m2,地块3建筑面积2330 m2,地块4建筑面积19594.8m2,地块5建筑面积17180m2,地块6建筑面积19320m2,地块7建筑面积19320m2,生活办公区为地块1建筑面积为3498.3 m2。
1.1.1.3 项目组成1、养殖加工区
该区包括地块4、5、6、7的猪舍;地块3的干粪处理区;地块2的饲料仓储区等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18hm2。
2、生活办公区
该区为地块1主要由宿舍、科技楼、食堂、综合楼、药库房等组成,占地面积约0.7hm2。
3、施工道路区
该区占地面积约1.13 hm2,其中1.02 hm2利用原有的村道和机耕道路面宽3.5米,项目将对该道路进去水泥硬化,0.11 hm2为新建通往表土临时堆土场的道路宽为3.5米。
4、表土临时堆放区
该区占地面积约1.3hm2,1#表土临时堆放点位于地块1北面,面积为0.9hm2利用原有的果山进行堆放。2#表土临时堆放点位于地块7西面,面积为0.4 hm2利用地势较低的山垅进行堆放。
1.1.1.4 投资本工程计划总投资175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8562万元。其中水土保持总投资601.36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有水保措施投资246.16万元,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投资355.2万元(工程措施投资196.7万元,植物措施33.47万元,临时措施29.04万元,独立费用36.03万元,基本预备费32.48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27.48万元)。项目计划2014年启动, 到2017年后达到正常投产规模。
1.1.1.5 占地面积本项目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8.32hm2,按项目组成区划,各分区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及占地面积详见下表。
表1-1项目占地一览表单位:hm2
项目分区 |
面积(hm2) |
占地类型 |
占地性质 |
养殖加工区 |
15.18 |
林地 |
永久占地 |
生活办公区 |
0.7 |
林地 |
永久占地 |
施工道路区 |
1.13 |
利用原有机耕道及林地 |
临时占地 |
表土临时堆放区 |
1.3 |
果园、林地 |
临时占地 |
合 计 |
18.31 |
— |
— |
项目建设总开挖土石方50.41万m3,总填方50.41万m3。表土剥离3.2万m3,堆放表土临时堆放区内,工程完工后、绿化区域、挖填边坡以及其它裸露区域覆土复耕、恢复植被覆土用。
1.1.2 项目区概况 1.1.2.1 地形地貌建宁地形以丘陵和中、低山为主,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7.4%,平原盆谷仅12.6%。地形四周高、中部低,呈阶梯状下降,表现为明显的层状地貌特征。县内最高峰白石项海拨1858m,最低处大源、器村海拨290m,相对高差1568m。项目点位于河谷平原丘陵区,地势较为平缓,相对高差小。
1.1.2.2 气象本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有大陆山地气候物点,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280天,年平均气温17.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873mm,4~7月为雨季。
1.1.2.3 水文建宁县境内溪河总长1005.9公里,流域总面积1685.7平方公里。主要溪流有13条,其中主要河流濉溪及澜溪、宁溪等11条支流属金溪水系,从东面袁庄注入泰宁金湖后,经将乐至顺昌,汇入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富屯溪。台田溪流入宁化水茜溪,属沙溪水系,发源于均口镇均口村张家山组严峰山,为千里闽江正源头。水力蕴藏量1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1万千瓦。
1.1.2.4 土壤植被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石灰土、黄棕色土和草甸土等5大土类。境内植被属于丘陵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合林、毛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等,有11个植被类型44个群系84个群丛。维管束植物228科899属2269种,分别占全省和武夷山维管束植物种类的60.7%和73.6%,经济植物达1801种。
1.1.2.5 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达87%,在侵蚀强度分级上属微度,该区未遭破坏现状土壤侵蚀模数为360t/km2.a,当地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较好,未造成大的水土流失。该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按水土保持要求,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在建设生产中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减少水土流失,做到开发与保护两不误,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的到保护。
1.2 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根据项目施工特点,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较为周密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方案实施后,可减少防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周边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可以恢复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单位抽调专人负责本项目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促进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和治理成果的保护,督促工程按照“三同时”制度要求进行。本水土保持方案无重大变更。工程实施期间无重大水土流失危害事件。
1.3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本公司承担本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接受委托任务后,2019年6月我公司及时组织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查勘,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监测人员按照《监测合同》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的要求,采用综合分析与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施工地表扰动、土石方挖填、防治措施数量及质量、植被覆盖率及土地整治等情况进行定位观测和动态巡查监测,以全面反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对周围环境的水土流失影响等。
通过现场全面调查,结合已有的监测数据,在整理、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完成本监测报告。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监测及时掌握建设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并通过政府监督和工程监理及时加以控制,使水土流失降到最小。同时,通过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果的监测,掌握水土流失的控制状态,提出相应的对策;水土保持监测的结果是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2.1 监测原则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及其水土保持工程效果等进行动态观测和分析。
为了反映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掌握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与投入使用初期水土流失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效果,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项目区整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报批稿),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如下监测原则:
(1)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
全面监测是对整个项目区(包括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而言,监测主要针对水土流失及防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也就是全面了解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环境状况,这是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和投入使用初期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效果的对比状态。
在整个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监测的重点区域是养殖加工区和表土临时堆放区等。在这些区域,进行典型监测,详细观测并记录有关数据。雨量数据可以利用附近水文站的观测数据。
(2)状态量观测和动态分析相结合
对变化较小或在主体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营初期的水土流失因子,进行阶段性观测或调查,作为整个三明市区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状态指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种类与覆盖度和责任范围内不同功能分区情况等。
对变异较大的水土流失因子及泥沙,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记录,作为分析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和投入使用初期两个不同阶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分析指标,整理分析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与变化趋势。这些指标主要包括降雨、泥沙、土壤侵蚀形式与流失量、水土保持工程进展与防治效果等。
(3)实际观测与模型分析相结合
接受任务后,我公司不定期对项目区进行实际观测,并对观测记录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利用有关模型对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度、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效果等进行预测分析。
(4)观测内容与水土保持防治分区相结合
生产建设项目的不同防治责任分区,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为了在防治水土流失时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监测内容也必须充分反映各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水土保持工程及其效果。
如前所述,由于养殖加工区、生活办公区、施工道路区、表土临时堆放区等目前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不同、各个责任分区的防治标准不同,需要根据经济可行性、技术可操作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监测内容和方法。
(5) 监测方法的针对性
依据监测内容,确定具体的监测方法。针对每一个具体的观测指标,确定一套有效监测方法和合理的观测频率,使得数据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为及时掌握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及时处理,消除隐患。除实地调查外,还通过巡查的方式,按预先制定的巡查计划进行动态调查,并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汇报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建设单位在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保证水土保持监测的实效。
2.2 监测内容 2.2.1扰动土地情况建设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分为永久征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征占地面积在项目建设前已经确定,施工阶段及项目运行阶段保持不变,临时占地面积及直接影响区的面积则随着工程进展有一定变化,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临时占地和直接影响区的面积,确定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面积。
⑴永久性占地监测
永久性占地面积由国土部门按权限批准,水土保持监测是对红线围地认真核查,监测建设单位有无超越红线开发的情况及各阶段永久性占地变化情况。
⑵临时性占地监测
临时性占地土地管辖权不变,但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恢复原貌。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是监测有无超范围使用临时性占地情况、各种临时占地临时性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和质量、施工结束后原地貌恢复情况。
⑶扰动地表面积监测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原有地表植被或地貌发生改变的行为,均属于扰动地表行为。扰动地表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主要是扰动地表面积、临时堆土占压地表面积、临时堆土处的临时水土保持措施、被扰动部分植被恢复情况。
⑷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界定
根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的面积,结合施工期扰动地表面积,确定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
2.2.2 取料、弃渣本工程未设取料场和弃渣场。
2.2.3 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实施是控制因工程建设活动造成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的总体布局,全面监测施工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是客观评价6项量化防治指标的重要依据。本期工程施工期防治措施监测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 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措施类型、实施数量、质量;防护工程稳定性、完好程度、运行情况;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② 植物措施
主要指防治责任范围内进行绿化、覆土复垦、植被恢复。监测指标包括植物措施类型(灌木、乔木或种草等)、苗木或草种种类、分布、面积或株数、株行距等。
③ 临时防护措施
对施工过程中实施的各类如土工布、土袋挡墙、临时排水沟、临时沉砂池等防护措施进行动态监测。
2.2.4 水土流失情况(1)水土流失面积变化
主要监测防治责任范围内各类水土流失面积变化。
(2)水土流失量变化监测
针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对不同地表扰动类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扰动类型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
(3)对项目区周边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监测
主要对土地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的淤积量和损害的土地面积(侵蚀或淤积面积)等进行监测。
2.3监测方法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程(试行)》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监测主要采用调查监测和巡查监测进行监测。
2.3.1调查监测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取全线路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5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结合基础资料按监测分区进行统计、分析其变化情况并记录。
(1)面积监测
利用GPS、测绳等测量仪器,按照监测分区测量实际施工扰动面积,确定防治责任范围,同时测量各监测分区扰动土地整治面积。
(2)工程措施监测
对于土地整治工程、挡墙工程、截排水工程、沉砂池等所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依据设计文件,参考监理报告,按照监测分区进行统计调查,对工程质量、数量、完好程度、运行状况、稳定性及其安全性进行现场调查监测。
(3)植被监测
通过实地全面调查或典型地段观测,对天然林草和人工林草测算。主要指标包括林草植被的分布、面积、种类、群落、生长情况和演变等。根据调查观测情况,计算林地的郁闭度、草地的盖度、林草植被覆盖度和多度等指标,分析说明群落生态特征、立地条件总特征、演替雨发展前途、质量措施等。
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标准地,标准地的面积为投影面积,要求乔木林20m×20m、灌木林5m×5m、草地2m×2m。分别取标准地进行观测并计算林地郁闭度、草地盖度和类型区林草的植被覆盖度。计算公式为:
D=fd/fe
C=f/F
式中:D—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
C—林(或草)植被覆盖度,%;
fd——样方面积,m2;
fe——样方内树冠(草冠)垂直投影面积,m2。
f——林地(或草地)面积,hm2;
F——类型区总面积,hm2。
注: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都应大于20%。
标准地的灌丛、草本等多度的调查,采用目测方法,按世界通用分级标准进行。
表2-1植被多度分级表
多度级代号 |
多度特征 |
相当于覆盖度(%) |
SOC |
植株覆盖满或几乎满标准地,地上部分相互衔接 |
76%—100% |
COP3 |
植株遇见很多,但个体未完全衔接 |
51%—75% |
COP2 |
植株遇见较多 |
26%—50% |
COP1 |
植株遇见尚多 |
6%—25% |
SP |
植株散生,数量不多 |
1%—5% |
SOI |
植株只个别遇到 |
<1% |
Un |
在标准地内偶然遇到一二株 |
个别 |
(4)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调查方法以现场调查结合收集资料和询问为主。开展对工程建设活动破坏土地资源、形成径流泥沙灾害或诱发大型灾害性事故的调查,具体调查其发生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及面积等。
2.3.2巡查监测场地巡查是水土保持监测中的一种常用方法。项目区内定位监测困难的区域,如养殖加工区、施工道路和表土临时堆放区等,由于介入监测时项目已经完工,因此采取巡查的办法,及时发现水土流失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巡查的重点区域为:堆放在区内的土方和挖填方较大区域。
根据《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工程在方案阶段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为23.9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8.32hm2(永久占地面积为15.88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5.6hm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见表3-1。
表3-1 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防治分区 |
设计防治责任范围(hm2) |
占地类型 |
||
项目建设区 |
直接影响区 |
小计 |
||
养殖加工 |
15.18 |
3.79 |
18.97 |
永久 |
生活办公 |
0.7 |
0.38 |
1.08 |
永久 |
施工道路 |
1.14 |
0.16 |
1.3 |
临时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1.26 |
2.56 |
临时 |
合计 |
18.32 |
5.6 |
23.92 |
|
施工过程中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以实际征地范围和实际扰动的临时占地为准。本期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3.9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8.31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5.6hm2。施工期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监测结果详见表3-2。
表3-2 本期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统计表
防治分区 |
实际防治责任范围(hm2) |
占地类型 |
||
项目建设区 |
直接影响区 |
小计 |
||
养殖加工 |
15.18 |
3.79 |
18.97 |
永久 |
生活办公 |
0.7 |
0.38 |
1.08 |
永久 |
施工道路 |
1.13 |
0.16 |
1.29 |
临时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1.26 |
2.56 |
临时 |
合计 |
18.31 |
5.6 |
23.91 |
|
调查结果表明,施工期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与设计方案有所不同的原因是项目根据实际实施所得。
方案设计与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对比情况见表3-3。
表3-3 方案设计与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对比表
分区 |
防治责任范围(hm2) |
||||||||
方案设计 |
监测成果 |
增减情况 |
|||||||
项目 建设区 |
直接 影响区 |
小计 |
项目 建设区 |
直接 影响区 |
小计 |
项目 建设区 |
直接 影响区 |
小计 |
|
养殖加工 |
15.18 |
3.79 |
18.97 |
15.18 |
3.79 |
18.97 |
0 |
0 |
0 |
生活办公 |
0.7 |
0.38 |
1.08 |
0.7 |
0.38 |
1.08 |
0 |
0 |
0 |
施工道路 |
1.14 |
0.16 |
1.3 |
1.13 |
0.16 |
1.29 |
-0.01 |
0 |
-0.01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1.26 |
2.56 |
1.3 |
1.26 |
2.56 |
0 |
0 |
0 |
合计 |
18.32 |
5.6 |
23.92 |
18.31 |
5.6 |
23.91 |
-0.01 |
0 |
-0.01 |
本工程未设取料场。
3.3 弃渣监测结果本工程未设弃渣场。
3.4 土石方流向情况监测结果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的总开挖土石方50.44万m3,总填方50.44万m3,其中,养殖加工区总挖方量为48.72万m3,填方48.72万m3;生活办公区挖方1.63 万m3,填方1.63万m3;施工道路区(通往表土临时堆场的临时道路)挖方0.09 m3,填方0.9万m3。表土剥离3.2万m3,堆放表土临时堆放区内,作为工程完工后、绿化区域、挖填边坡以及其它裸露区域覆土复耕、恢复植被覆土用。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项目建设期实际土石方开挖50.41m3,总填方50.41m3。表土剥离3.2万m3,堆放表土临时堆放区内,工程完工后、绿化区域、挖填边坡以及其它裸露区域覆土复耕、恢复植被覆土用。
按照各分区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对工程措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量测。针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在收集设计资料、监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查为主的方法进行调查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中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进行重点调查,通过实地量测等手段监测实际实施情况。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见表4-1。
表4-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表
项目区 |
项目名称 |
单位 |
设计工程量 |
实际工程量 |
增减情况 |
养殖加工区 |
表土剥离 |
m3 |
30400 |
30424 |
24 |
截排水沟 |
m |
1828 |
1829.5 |
1.5 |
|
网格骨架护坡护坡护坡护坡护坡 |
m2 |
9985 |
9985 |
0 |
|
挡土墙 |
m |
1035 |
1035 |
0 |
|
排洪沟 |
m |
2800 |
2801.2 |
1.2 |
|
土地整治覆土 |
hm2 |
5.9 |
5.9 |
0 |
|
沉沙池 |
口 |
10 |
10 |
0 |
|
生活办公区 |
表土剥离 |
m3 |
1400 |
1401 |
1 |
截水沟 |
m m |
165 |
165 |
0 |
|
网格骨架护坡护坡护坡护坡护坡 |
m2 |
990 |
990 |
0 |
|
沉沙池 |
口 |
2 |
2 |
0 |
|
施工道路区 |
排水沟 |
m |
3270 |
3240 |
-30 |
表土剥离 |
m3 |
200 |
198 |
-2 |
|
沉沙池 |
口 |
2 |
2 |
0 |
|
表土临时堆置场 |
土地整治覆土 |
hm2 |
1.3 |
1.3 |
0 |
调查结果表明,工程措施实际完成工程量与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量相比,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1、养殖加工区和生活办公区工程量变化不大,是根据实际情况些许增加;
2、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工程量变化不大,仅有些许减少,主要是优化了施工。
4.2 植物措施监测结果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见表4-2。
表4-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表
项目区 |
项目名称 |
单位 |
设计工程量 |
实际工程量 |
增减情况 |
养殖加工区 |
撒播狗牙根草籽 |
hm2 |
1 |
1 |
0 |
铺马尼拉草皮 |
hm2 |
1.35 |
1.37 |
0.02 |
|
种植杉树 |
hm2 |
0.6 |
0.6 |
0 |
|
生活办公区 |
撒播狗牙根草籽 |
hm2 |
0.099 |
0.099 |
0 |
施工道路区 |
桂花树 |
株 |
1170 |
1150 |
-10 |
杉树 |
株 |
260 |
260 |
0 |
|
表土临时堆置场 |
撒播狗牙根草籽 |
hm2 |
1.3 |
1.3 |
0 |
经核查分析,植物措施实际完成工程量与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量相比,发生变化原因分析如下:
1、养殖加工区水土保持工程量变化不大,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所得些许增加;
2、因为施工道路区优化了施工。
4.3 临时防护措施监测结果项目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见表4-3。
表4-3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表
项目区 |
项目名称 |
单位 |
设计工程量 |
实际工程量 |
增减情况 |
养殖加工区 |
覆盖塑料薄膜 |
m2 |
10000 |
10003 |
3 |
生活办公区 |
覆盖塑料薄膜 |
m2 |
990 |
990 |
0 |
表土临时堆置场 |
土袋挡墙 |
m3 |
2880 |
2880 |
0 |
土质排水沟 |
m3 |
432 |
438 |
6 |
|
土质沉沙池 |
m3 |
285.6 |
286 |
0.4 |
|
覆盖塑料薄膜 |
m3 |
13000 |
13000 |
0 |
|
铺设防水土工布 |
m2 |
1440 |
1440 |
0 |
经核查分析,临时措施实际完成工程量与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量相比变化不大,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所得。
4.4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本工程各防治分区采取了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的总体布局合理,效果明显,达到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根据现场情况看,项目区采取了适宜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各项工程措施保存完好,发挥了截排水沟等效果;实施的各项植物措施长势良好,项目区内林草覆盖率达到目标;采取的临时防护措施在施工期间发挥了临时拦挡的作用。通过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治,项目区目前未发现明显的水土流失。
项目总用地面积11.57hm2,水土流失面积11.57hm2。随着猪舍、办公区等的建成和道路的硬化等,养殖加工区、生活办公区、施工道路区和表土临时堆放区的绿化,水土流失面积为2.81hm2。监测结果详见表5-1。
表5-1 水土流失面积动态监测结果
时间 |
侵蚀单元 |
水土流失面积(hm2) |
备注 |
施工期2014.4-2017.9 |
养殖加工 |
15.18 |
|
生活办公 |
0.7 |
|
|
施工道路 |
1.13 |
|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
|
小计 |
18.31 |
|
|
恢复期2017.10-2019.6 |
养殖加工 |
1.45 |
猪舍等已建成,周围绿化; |
生活办公 |
0.01 |
办公区已建成,周围已绿化 |
|
施工道路 |
0.05 |
进厂道路已硬化,周围已绿化 |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已绿化 |
|
小计 |
2.81 |
|
依据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及相关资料,分析得出工程建设区域原生地貌的侵蚀模数为320t/(km2·a),属于微度流失。
5.2.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确定在施工初期,原地貌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工程进展,扰动地表的面积逐渐增大,原地貌所占比例逐渐减少,最终原地貌完全被扰动地表和防治措施地表取代,随后防治措施逐渐实施,实施防治措施的地表比例大增。
我公司于2019年6月开展监测工作,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场地挖填,无法对监测介入前施工期间各监测分区扰动类型及侵蚀模数进行监测,施工期各侵蚀单元的侵蚀模数通过查阅类似工程进行测算。根据类似工程监测数据,结合本工程各侵蚀单位的施工特点,经测算。本工程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详见表5-1。
表5-2工程建设地表扰动类型侵蚀模数表
时间 |
侵蚀单元 |
侵蚀模数(t/(km2·a)) |
施工期2014.4-2017.9 |
养殖加工 |
15000 |
生活办公 |
15000 |
|
施工道路 |
5000 |
|
表土临时堆放 |
12000 |
|
恢复期2017.10-2019.6 |
养殖加工 |
1000 |
生活办公 |
1000 |
|
施工道路 |
500 |
|
表土临时堆放 |
800 |
(1)水土流失量计算方法
通过对调查收集到的监测数据按各个防治责任分区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利用水土流失面积、侵蚀模数和侵蚀时段计算出各分区水土流失量。
侵蚀量计算公式:
Ms=F×Ks ×T
式中:Ms——侵蚀量(t);
F —— 水土流失面积(km2);
Ks——侵蚀模数(t/km2·a);
T —— 侵蚀时段(a)。
(2)各阶段水土流失量计算
依据上述计算原理,结合各阶段水土流失面积(即地表扰动面积),计算得出原地貌侵蚀单元、扰动地表侵蚀单元、防治措施实施后的水土流失量。原地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见表5-3,施工期各阶段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见表5-4。
依据表5-3和表5-4中水土流失量的计算结果,得知项目建设区原地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总量为346.06t;施工期地表扰动地貌侵蚀单元各阶段水土流失总量为9095.49t。
表5-3原地貌侵蚀单元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
时间 |
侵蚀单元 |
水土流失面积(hm2) |
侵蚀模数(t/(km2·a)) |
侵蚀量(t) |
2014.4-2019.6 |
原地貌 |
18.31 |
360 |
346.06 |
表5-4施工期各侵蚀单元水土流失量计算结果
侵蚀时间 |
侵蚀单元 |
水土流失面积(hm2) |
侵蚀模数(t/(km2·a)) |
侵蚀量(t) |
施工期 (2014.4-2017.9) |
养殖加工 |
15.18 |
15000 |
7969.5 |
生活办公 |
0.7 |
15000 |
367.5 |
|
施工道路 |
1.13 |
5000 |
197.75 |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12000 |
546 |
|
施工期 (2017.10-2019.6) |
养殖加工 |
1.45 |
1000 |
8.46 |
生活办公 |
0.01 |
1000 |
0.06 |
|
施工道路 |
0.05 |
500 |
0.15 |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800 |
6.07 |
|
合计 |
|
|
|
9095.49 |
根据调查,施工期间各监测分区均未发现水土流失危害。目前,猪舍、办公区、施工道路已地面硬化,养殖加工区、生活办公区、施工道路区、表土临时堆放区植被覆盖较好,未发现明显的水土流失,基本不存在水土流失危害。
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面积为18.31hm2,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面积为17.65hm2,计算得出项目建设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4%,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大于95%防治目标。
6.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总面积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减去各区建设物占地面积和硬化固化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81hm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6hm2,经计算项目建设区域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8.2%,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大于97%防治目标。
6.3 土壤流失控制比根据各防治责任分区的治理情况,植物措施全部实施后,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后期植物措施持续发挥治理效果,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内年均土壤流失强度为460t/km2·a之内,而本期工程建设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为500t/km2·a。项目建设区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9,满足水土保持方案设计≥1.0的要求。
6. 4 林草植被恢复率项目建设区域内植物措施全部实施后,植物措施治理面积可达到8.1hm2。整个项目区植被可绿化面积为8.18hm2,经计算,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满足水土保持方案设计99%的要求。
6. 5 林草覆盖率项目建设区域内植物措施全部实施后,经计算,林草覆盖率为29.8%,满足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大于27%的要求。
根据《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本工程在方案阶段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为23.9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8.32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5.6hm2。本期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3.9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8.31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5.6hm2。监测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减少0.0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减少0.01hm2。施工期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与设计方案有所不同的原因是项目根据实际实施所得。
为了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各防治分区防治指标计算结果,得出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内各项防治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4%,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8.2%,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9,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林草覆盖率为29.8%。均达到了防治目标要求。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全部实施后,不再产生扰动地表活动,后期采取的植物措施逐渐开始发挥作用,在加大植物措施的抚育管护前提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将会发生明显改善,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和治理目标。
7.2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养殖加工区、生活办公区、施工道路区、表土临时堆放区4个防治区,各分区采取了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的总体布局合理,效果明显,达到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
7.3 存在问题及建议1、存在问题
(1)有的边坡比较陡,只种植物措施易造成水土流失。
(2)边坡植被尚未长成,应加强管护,以减少水土流失。
2、建议
(l)及时清理排水沟内淤积的泥沙,保持排水通畅。
(2)加强植被绿化,部分区域多施加肥料,促进植被恢复。
(3)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整修损坏工程,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发挥效益。
7.4 综合结论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建设期间,在各防治分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适宜,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基本合理,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和治理目标。工程区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三明市水利局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所有扰动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并采取硬化固化、绿化等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已基本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的防治任务,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质量总体合格,管理维护措施落实,已经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排洪沟、植被
排水沟、施工道路等

施工道路、排水沟
边坡植物措施
护坡
远景
办公楼
挡土墙
水保方案(闽)字第0062号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
建设单位: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验收单位:福州闽山碧水保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7月
项目名称 |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 |
委托单位 |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
验收单位 |
福州闽山碧水保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
批准 |
李忠丹 |
核定 |
李丽芳 |
参加人员 |
张纹华 李婷 |
目 录
前 言 3
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4
1.1项目概况 4
1.1.1地理位置 4
1.1.2主要技术指标 4
1.1.3项目投资 5
1.1.4项目组成及布置 5
1.1.5施工组织及工期 6
1.1.6土石方情况 7
1.1.7征占地情况 7
1.1.8拆迁与安置 7
1.2项目区概况 7
1.2.1自然条件 7
1.2.2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9
2.水土保持方案和设计情况 11
2.1主体工程设计 11
2.2水土保持方案 11
2.3水土保持方案变更 11
2.4水土保持后续设计 11
3.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 12
3.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2
3.1.1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12
3.1.2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12
3.1.3防治责任范围对比分析 12
3.1.4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13
3.2弃渣场设置 14
3.3取土场设置 14
3.4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14
3.5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 15
3.5.1工程措施实施情况 15
3.5.2植物措施实施情况 16
3.5.2植物措施实施情况 17
3.6水土保持投资完成情况 17
4.水土保持工程质量 18
4.1质量管理体系 18
4.1.1建设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18
4.1.2 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18
4.1.3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18
4.1.4监理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19
4.1.5质量监督管理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20
4.2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 20
4.3弃渣场稳定性评估 21
4.4总体质量评价 21
5.项目初期运行及水土保持效果 22
5.1初期运行情况 22
5.2水土保持效果 22
5. 3公众满意度调查 23
6.水土保持管理 24
6.1组织领导 24
6.2规章制度 24
6.3建设管理 25
6.4水土保持监测 25
6.5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意见落实情况 25
6.7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 25
6.8水土保持设施管理维护 26
7 结论及下阶段工作安排 27
7.1 自验结论 27
7.2 下阶段工作安排 27
8 附件及附图 28
8.1 附件 28
8.2 附图 28
附图:水土保持监测照片 29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枫源村采育场。
2015年4月,三明市永绿生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三明市水利局作出《三明市水利局关于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根据该批复,开展各项前期工作。
2019年6月,建设单位委托福州闽山碧水保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福州闽山碧水保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接受任务后,成立监测项目部,委派监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依据水土保持方案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通过现场调查监测,资料收集,分析与评价,获得本工程建设监测成果: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3.9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8.31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5.6hm2。监测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减少0.0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减少0.01hm2。施工期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与设计方案有所不同的原因是项目根据实际实施情况所得。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4%,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8.2%,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9,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林草覆盖率为29.8%。均达到了防治目标要求。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等规范的要求,于2019年7月编写完成本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工程建设各防洪排导工程、边坡防护工程、土地整治工程、植被建设工程满足核查比例要求,建设单位对工程、植物措施质量验收后,评定合格。
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1项目概况
1.1.1地理位置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枫源村采育场(土名:木坑),枫源村位于溪口镇西北部,距城区16公里,有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365户、人口数1478。建宁县溪口镇位于建宁县城北郊,连接县城下坊街,东南丘陵起伏,西北群山耸翠,属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坦长。西北郊与江西省南丰县康都交界,北部与本县黄坊乡相连,东南与城关镇、金溪乡接壤,西部与里心镇毗邻,西南与伊家乡相接。
1.1.2主要技术指标
1、工程建设规模
普优质原种猪生产基地(第一期2000头原种猪场、第二期3000头繁殖母猪场),总体规模260亩,以及配套设施、设备。
(1)第一期引进(国家核心原种猪)原种猪600头,年繁育优质原种公母猪0.64万头,年提供二元母猪7000万头、猪苗2.16万头。
种猪场进行三点式分点饲养即分为种猪繁殖区、保育猪区、测定猪区。
种猪品种以美国沃都华夏公司原种猪,采用尖端的种猪选育技术,先进的种猪管理理念进行严格的培育,同时注重种猪的营养调控和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力争在几年时间内,建成我省品质最优的环保型生态种猪场。
(2)第二期优质繁殖母猪生产基地(3000头繁殖母猪场),总体规模120亩,商品猪苗养殖场22000m2,以及配套设施、设备。
(A)繁殖优质二元母猪3000头。
(B)年生产商品猪苗6万头。
优质繁殖母猪生产基地进行三点式分点饲养即分为母猪繁殖区、保育猪区、商品猪苗生产区。
工程建设任务及建筑面积:建设生态循环型高端养殖场,其中养殖加工区地块2建筑面积600 m2,地块3建筑面积2330 m2,地块4建筑面积19594.8m2,地块5建筑面积17180m2,地块6建筑面积19320m2,地块7建筑面积19320m2,生活办公区为地块1建筑面积为3498.3 m2。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平均投资回收期10.3年。
(2)平均内部收益率11.3%。
(3)投资利润率19.92%。
(4)生产能力盈亏平衡点:6.94%。
(5)销售收入盈亏平衡点:950.38万元。
(6)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1.1.3项目投资
本工程计划总投资175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8562万元。水土保持总投资601.36万元。项目计划2014年启动, 到2017年后达到正常投产规模。
1.1.4项目组成及布置
1、养殖加工区
该区包括地块4、5、6、7的猪舍;地块3的干粪处理区;地块2的饲料仓储区等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18hm2。
2、生活办公区
该区为地块1主要由宿舍、科技楼、食堂、综合楼、药库房等组成,占地面积约0.7hm2。
3、施工道路区
该区占地面积约1.13 hm2,其中1.02 hm2利用原有的村道和机耕道路面宽3.5米,项目将对该道路进去水泥硬化,0.11hm2为新建通往表土临时堆土场的道路宽为3.5米。
4、表土临时堆放区
该区占地面积约1.3hm2,1#表土临时堆放点位于地块1北面,面积为0.9 hm2利用原有的果山进行堆放。2#表土临时堆放点位于地块7西面,面积为0.4 hm2利用地势较低的山垅进行堆放。
项目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1.1.5施工组织及工期
1、本工程由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自主建设。
2、施工场地布置
⑴交通
工程区域位于县道边,交通极为方便,只需新建生产生活区至养殖加工之间运输道路,运输施工器械、原材料便利。
⑵供水
生活办公区山涧沟,常年流水,可以满足施工、消防、环保、植被恢复等用水的需要。
⑶供电
本工程用电架空引自附近变电所高压线路,无需远距离拉线,电源型号规格,敷设方式均由供电部门确定。
⑷通讯
沿线有电信、联通、移动的通信网络。通讯依靠无线通讯和固定电话完成。
⑸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的建设石料就地取用省道建设时废弃的石料,不足部分及其它材料可到附近的专业市场购买。采购砂石料时,在与砂石料场签定的采购合同中,要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料场方承担,并向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工期
本工程总工期为42个月,从2014年4月到2017年9月为止。
1.1.6土石方情况
项目建设总开挖土石方50.41万m3,总填方50.41万m3。表土剥离3.2万m3,堆放表土临时堆放区内,工程完工后、绿化区域、挖填边坡以及其它裸露区域覆土复耕、恢复植被覆土用。
1.1.7征占地情况
本项目工程总占地面积为18.32hm2,按项目组成区划,各分区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及占地面积详见下表。
表1-1项目占地一览表单位:hm2
项目分区 |
面积(hm2) |
占地类型 |
占地性质 |
养殖加工区 |
15.18 |
林地 |
永久占地 |
生活办公区 |
0.7 |
林地 |
永久占地 |
施工道路区 |
1.13 |
利用原有机耕道及林地 |
临时占地 |
表土临时堆放区 |
1.3 |
果园、林地 |
临时占地 |
合 计 |
18.31 |
— |
— |
1.1.8拆迁与安置
本工程征地范围区域内无居民居住,本工程不存在拆迁安置。
1.2项目区概况
1.2.1自然条件
1.2.1.1地形地貌
建宁地形以丘陵和中、低山为主,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7.4%,平原盆谷仅12.6%。地形四周高、中部低,呈阶梯状下降,表现为明显的层状地貌特征。县内最高峰白石项海拨1858m,最低处大源、器村海拨290m,相对高差1568m。项目点位于河谷平原丘陵区,地势较为平缓,相对高差小。
1.2.1.2地质
建宁省地处闽西边陲,位于武夷山脉中段,与江西省接壤。东与泰宁相连,东南与明溪县交界,南与宁化毗邻,西和西北与江西省接壤。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54公里,全县面积1742.3平方公里。
属武夷山复北斜层,震旦系变质地层广泛分布,构成建宁县里心——光泽新甸复背斜,长170km。背斜轴部为震旦系下部地层,两翼为上部地层。南侧修竹-安远为-向斜,轴部出露上白垩沙县组,因断层切割,两翼地层出露完整,依次为下白垩统石帽山群,上侏罗统南园组。茅店-武调向斜,轴部出露为中侏罗统漳平组,两翼为下侏罗梨山组及上三叠统蕉坑组。
1.2.1.3气象
本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又有大陆山地气候物点,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280天,年平均气温17.9℃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873mm,4~7月为雨季。
1.2.1.4水文
建宁县境内溪河总长1005.9公里,流域总面积1685.7平方公里。主要溪流有13条,其中主要河流濉溪及澜溪、宁溪等11条支流属金溪水系,从东面袁庄注入泰宁金湖后,经将乐至顺昌,汇入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富屯溪。台田溪流入宁化水茜溪,属沙溪水系,发源于均口镇均口村张家山组严峰山,为千里闽江正源头。水力蕴藏量1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1万千瓦。
1.2.1.5土壤和植被
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石灰土、黄棕色土和草甸土等5大土类。境内植被属于丘陵常绿阔叶林区,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合林、毛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等,有11个植被类型44个群系84个群丛。维管束植物228科899属2269种,分别占全省和武夷山维管束植物种类的60.7%和73.6%,经济植物达1801种。
1.2.2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
1、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据2011年遥感调查统计,结合野外调查,项目所在地建宁县水土流失总面积12429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1%。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548hm2,占流失总面积的44.64%;中度流失面积4444hm2,占流失总面积的35.76%;强度流失面积2339hm2,占流失总面积的18.82%;极强度流失面积97hm2,占流失总面积的0.78%;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通过对项目区的现场调查、踏勘、必要的实测,及查阅相关的资料,综合分析结果:本工程项目区内原生地表属轻度水土流失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60t/km2.a。项目区内的水土流失容许值根据部颁标准确定为500t/km2.a。
2、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现状
项目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达87%,在侵蚀强度分级上属微度,该区未遭破坏现状土壤侵蚀模数为360t/km2.a,当地村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较好,未造成大的水土流失。该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按水土保持要求,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在建设生产中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减少水土流失,做到开发与保护两不误,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的到保护。
2.1主体工程设计
2015年4月,三明市永绿生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三明市水利局作出《三明市水利局关于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作为水土保持工程实施的技术依据。
2.2水土保持方案
在项目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委托三明市永绿生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三明市永绿生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经过实地调查走访,从水土保持角度对本项目的主体工程布置、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土石方平衡、水土流失监测等方面作出深入细致、科学合理安排,2015年4月编制完成了《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随后三明市水利局作出《三明市水利局关于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的批复》。
2.3水土保持方案变更
本工程没有进行水土保持项目重大变更。
2.4水土保持后续设计
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经三明市水利局批复之后,三明市永绿生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进一步设计。
3.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3.1.1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工程在方案阶段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为23.92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8.32hm2(永久占地面积为15.88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5.6hm2。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见表3-1。
表3-1 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防治分区 |
设计防治责任范围(hm2) |
占地类型 |
||
项目建设区 |
直接影响区 |
小计 |
||
养殖加工 |
15.18 |
3.79 |
18.97 |
永久 |
生活办公 |
0.7 |
0.38 |
1.08 |
永久 |
施工道路 |
1.14 |
0.16 |
1.3 |
临时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1.26 |
2.56 |
临时 |
合计 |
18.32 |
5.6 |
23.92 |
|
3.1.2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施工过程中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以实际征地范围和实际扰动的临时占地为准。本期工程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3.91hm2。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18.31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5.6hm2。施工期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监测结果详见表3-2。
表3-2 本期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统计表
防治分区 |
实际防治责任范围(hm2) |
占地类型 |
||
项目建设区 |
直接影响区 |
小计 |
||
养殖加工 |
15.18 |
3.79 |
18.97 |
永久 |
生活办公 |
0.7 |
0.38 |
1.08 |
永久 |
施工道路 |
1.13 |
0.16 |
1.29 |
临时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1.26 |
2.56 |
临时 |
合计 |
18.31 |
5.6 |
23.91 |
|
3.1.3防治责任范围对比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施工期实际发生防治责任范围与设计方案有所不同的原因是项目根据实际实施所得。
方案设计与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对比情况见表3-3。
表3-3 方案设计与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对比表
分区 |
防治责任范围(hm2) |
||||||||
方案设计 |
监测成果 |
增减情况 |
|||||||
项目 建设区 |
直接 影响区 |
小计 |
项目 建设区 |
直接 影响区 |
小计 |
项目 建设区 |
直接 影响区 |
小计 |
|
养殖加工 |
15.18 |
3.79 |
18.97 |
15.18 |
3.79 |
18.97 |
0 |
0 |
0 |
生活办公 |
0.7 |
0.38 |
1.08 |
0.7 |
0.38 |
1.08 |
0 |
0 |
0 |
施工道路 |
1.14 |
0.16 |
1.3 |
1.13 |
0.16 |
1.29 |
-0.01 |
0 |
-0.01 |
表土临时堆放 |
1.3 |
1.26 |
2.56 |
1.3 |
1.26 |
2.56 |
0 |
0 |
0 |
合计 |
18.32 |
5.6 |
23.92 |
18.31 |
5.6 |
23.91 |
-0.01 |
0 |
-0.01 |
3.1.4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3.1.4.1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
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
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
5、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指标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要求。
本项目属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按一级标准执行。
表3-4 批复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防治指标 |
标准规定 |
按降水量修正 |
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 |
按地形修正 |
采用标准 (H>800mm) |
|||
施工期 |
试运行期 |
施工期 |
试运行期 |
生产运行期 |
||||
扰动土地整治率(%) |
* |
95 |
|
|
|
* |
95 |
|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
* |
95 |
+2 |
|
|
* |
97 |
+2 |
土壤流失控制比 |
0.7 |
0.8 |
|
≥1 |
|
≥1 |
≥1 |
|
拦渣率(%) |
95 |
95 |
|
|
|
95 |
95 |
|
林草植被恢复率(%) |
* |
97 |
+2 |
|
|
* |
99 |
+2 |
林草覆盖率(%) |
* |
25 |
+2 |
|
|
* |
27 |
+2 |
3.1.4.2实际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完成情况
为了对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各防治分区防治指标计算结果,得出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内各项防治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4%,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8.2%,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9,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林草覆盖率为29.8%。均达到了防治目标要求。
3.2弃渣场设置
本工程不涉及弃渣场。
3.3取土场设置
本工程不涉及取土场。
3.4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方案设计按照永久和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拟定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详见表图3-5。
表3-5 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表
项目分区 |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 |
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 |
|
养殖加 工区 |
工程措施 |
排洪沟、排水沟 |
截洪沟、排水沟等 |
植物措施 |
植树、种草、绿化 |
喷撒种草、种植杉木 |
|
临时措施 |
|
开挖高边坡雨天薄膜覆盖 |
|
生活办 公区 |
工程措施 |
|
截水沟、沉沙池等 |
植物措施 |
|
喷撒种草 |
|
临时措施 |
|
开挖高边坡雨天薄膜覆盖 |
|
施工道 路区 |
工程措施 |
排水沟 |
|
植物措施 |
|
种植桂花树、种植杉木 |
|
表土临时 堆置场 |
工程措施 |
|
排水沟、沉沙池等 |
植物措施 |
|
种草 |
|
防护措施 |
|
土包袋填筑拦挡、铺设防水土工布 |
3.5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
根据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工程地形单元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程度以及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在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已有的防治措施,合理、全面、系统的规划,提出各种工程地形单元的新增的一些水土保持措施,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工程措施为先导、以土地整治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这样既能有效的控制项目建设区内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又能保证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的安全。
3.5.1工程措施实施情况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见表3-6。
表3-6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表
项目区 |
项目名称 |
单位 |
设计工程量 |
实际工程量 |
增减情况 |
养殖加工区 |
表土剥离 |
m3 |
30400 |
30424 |
24 |
截排水沟 |
m |
1828 |
1829.5 |
1.5 |
|
网格骨架护坡护坡护坡护坡护坡 |
m2 |
9985 |
9985 |
0 |
|
挡土墙 |
m |
1035 |
1035 |
0 |
|
排洪沟 |
m |
2800 |
2801.2 |
1.2 |
|
土地整治覆土 |
hm2 |
5.9 |
5.9 |
0 |
|
沉沙池 |
口 |
10 |
10 |
0 |
|
生活办公区 |
表土剥离 |
m3 |
1400 |
1401 |
1 |
截水沟 |
m m |
165 |
165 |
0 |
|
网格骨架护坡护坡护坡护坡护坡 |
m2 |
990 |
990 |
0 |
|
沉沙池 |
口 |
2 |
2 |
0 |
|
施工道路区 |
排水沟 |
m |
3270 |
3240 |
-30 |
表土剥离 |
m3 |
200 |
198 |
-2 |
|
沉沙池 |
口 |
2 |
2 |
0 |
|
表土临时堆置场 |
土地整治覆土 |
hm2 |
1.3 |
1.3 |
0 |
调查结果表明,工程措施实际完成工程量与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量相比,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1、养殖加工区和生活办公区工程量变化不大,是根据实际情况些许增加;
2、施工道路区水土保持工程量变化不大,仅有些许减少,主要是优化了施工。
3.5.2植物措施实施情况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见表3-7。
经核查分析,植物措施实际完成工程量与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量相比,发生变化原因分析如下:
1、养殖加工区水土保持工程量变化不大,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所得些许增加;
2、因为施工道路区优化了施工。
表3-7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表
项目区 |
项目名称 |
单位 |
设计工程量 |
实际工程量 |
增减情况 |
养殖加工区 |
撒播狗牙根草籽 |
hm2 |
1 |
1 |
0 |
铺马尼拉草皮 |
hm2 |
1.35 |
1.37 |
0.02 |
|
种植杉树 |
hm2 |
0.6 |
0.6 |
0 |
|
生活办公区 |
撒播狗牙根草籽 |
hm2 |
0.099 |
0.099 |
0 |
施工道路区 |
桂花树 |
株 |
1170 |
1150 |
-10 |
杉树 |
株 |
260 |
260 |
0 |
|
表土临时堆置场 |
撒播狗牙根草籽 |
hm2 |
1.3 |
1.3 |
0 |
3.5.2植物措施实施情况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见表3-8。
表3-8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设计与实施情况对比表
项目区 |
项目名称 |
单位 |
设计工程量 |
实际工程量 |
增减情况 |
养殖加工区 |
覆盖塑料薄膜 |
m2 |
10000 |
10003 |
3 |
生活办公区 |
覆盖塑料薄膜 |
m2 |
990 |
990 |
0 |
表土临时堆置场 |
土袋挡墙 |
m3 |
2880 |
2880 |
0 |
土质排水沟 |
m3 |
432 |
438 |
6 |
|
土质沉沙池 |
m3 |
285.6 |
286 |
0.4 |
|
覆盖塑料薄膜 |
m3 |
13000 |
13000 |
0 |
|
铺设防水土工布 |
m2 |
1440 |
1440 |
0 |
经核查分析,临时措施实际完成工程量与方案报告书设计工程量相比变化不大,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所得。
3.6水土保持投资完成情况
本工程计划总投资175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8562万元。其中水土保持总投资601.36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有水保措施投资246.16万元,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投资355.2万元(工程措施投资196.7万元,植物措施33.47万元,临时措施29.04万元,独立费用36.03万元,基本预备费32.48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27.48万元)。项目计划2014年启动, 到2017年后达到正常投产规模。
4.1质量管理体系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的各参建相关单位:
工程建设单位: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三明市永绿生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4.1.1建设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使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总体项目工程质量等级达到优良,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了质量控制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水土保持及相关工作纳入主体工程管理,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全过程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指挥部还经常派人及时主动到施工现场监督管理,了解工程施工质量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要求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处理。
4.1.2 设计单位质量管理体系
设计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要求,依据水土保持规程、规范、标准,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水土保持措施,确保设计质量和适用性。
4.1.3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工程,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相关标准、规程、规范,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按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1900-2008/ISO9000:2005的定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质量责任人,并层层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各施工工作人员的具体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质量关,总工负责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并保持持续有效运行,确保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在施工中加强质量检验检测工作,认真执行“三检制”,切实有效地做好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
![]() |
4.1.4监理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本工程没有安排开展监理工作。
4.1.5质量监督管理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备受上级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与群众的监督,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多次到工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对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听取当地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工作意见,自觉接受水行政区域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4.2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
本项目共分4个分区,分别为养殖加工区、生活办公区、施工道路区和表土临时堆放区。根据业主自查各防治分区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合格。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到主体工程施工计划中,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同步实施,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对进入工程实体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抽检、实验,保证了工程质量。
工程组经经现场核查后认为:工程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按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要求建成,质量检验和验收评定程序符合要求,工程质量总体合格,满足竣工验收条件。
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按主体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实施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所栽植乔灌草为当地常见植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
经核实,项目建设区内已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质量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实际核查结果,已实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质量总体合格,可起到水土流失防治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临时措施由于现阶段已不复存在,无法再现场核查,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不再对其进行评价。
4.3弃渣场稳定性评估
本项目未设置弃渣场。
4.4总体质量评价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到主体工程施工计划中,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同步实施,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对进入工程实体的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抽检、实验,保证了工程质量。
工程组经经现场核查后认为:工程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已按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要求建成,质量检验和验收评定程序符合要求,工程质量总体合格,满足竣工验收条件。
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按主体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实施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所栽植乔灌草为当地常见植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
经核实,项目建设区内已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质量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实际核查结果,已实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质量总体合格,可起到水土流失防治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临时措施由于现阶段已不复存在,无法再现场核查,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评定为合格,不再对其进行评价。
5.1初期运行情况
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本项目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建成运行后,各项目设施运行使用良好,建设单位及时清理排水沟内淤泥,对部分植被发育较差处及时补植。
5.2水土保持效果
1、拢动土地治理情况
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面积为18.31hm2,施工结束后土地整治面积为17.65hm2,计算得出项目建设区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6.4%,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大于95%防治目标。
2、水土流失治理度
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总面积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减去各区建设物占地面积和硬化固化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81hm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6hm2,经计算项目建设区域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8.2%,达到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大于97%防治目标。
3、土壤流失控制比
根据各防治责任分区的治理情况,植物措施全部实施后,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后期植物措施持续发挥治理效果,整个防治责任范围内年均土壤流失强度为460t/km2·a之内,而本期工程建设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为500t/km2·a。项目建设区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9,满足水土保持方案设计≥1.0的要求。
4、林草植被恢复率
项目建设区域内植物措施全部实施后,植物措施治理面积可达到8.1hm2。整个项目区植被可绿化面积为8.18hm2,经计算,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9%,满足水土保持方案设计99%的要求。
5、林草覆盖率
项目建设区域内植物措施全部实施后,经计算,林草覆盖率为29.8%,满足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大于27%的要求。
5. 3公众满意度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工程施工期间和运行初期的水土保持防治效果,水土流失状况以及所产生的危害等,验收组结合现场查勘,针对工程的工程管理、植被建设、土地恢复及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向当地群众进行了公众满意度调查贴。问题内容:1、施工期间开挖土石方遇下雨天气是否采取拦挡和覆盖?93%回答是;2、施工期间是否大量的土石进入农田或沟渠?100%回答否;3、修建的挡墙能否发挥拦渣效果?100%回答能;4、弃渣场沟渠能否满足排水要求?100%回答能;5、临时用地归还你时是否进行清理和表土铺盖?97%回答是;6、你对水土保持工作是无有意见?100%回答无。
6.1组织领导
在工程建设期间,建设单位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主体工程统一管理,建立以项目法人为水土保持第一责任人的防治责任体系。在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从严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完成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并按相关施工工艺要求施工,以使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施工过程中备受上级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与群众的监督,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多次到工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对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工作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听取当地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工作意见,自觉接受水行政区域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6.2规章制度
施工期间,建立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施工、监理、设计、建设各方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并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主体工程的管理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土保持方案、工艺给予逐步完善,对项目计划合同管理制定了本项目工程技术管理、施工管理、财务管理等办法,逐步建立了适合本工程的制度体系,依据制度建设和管理工程,避免了人为操作的随意性。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施工检验、检查的具体方法和要求,落实了质量责任,防止建设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以及与水土保持方案相抵触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各水土保持项目与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
6.3建设管理
为了做好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建设单位将水土保持工程及相关工作纳入了主体工程的管理体系中,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全过程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严把材料质量关,更注重措施成果的检查验收工作,保障了工程质量。
工程完工后,由建设单位会同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验收,自验合格后,向三明市水利局提出申请,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最终验收。
6.4水土保持监测
根据有关规定和建设单位要求,建设单位委托福州闽山碧水保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进行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编制了《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监测等。
施工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三大类。
工程监测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并通过综合分析进行评价。
6.5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意见落实情况
三明市水利局对本项目现场监督检查,提出了项目植物措施未完善,进度偏慢,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现象的意见。建设单位根据意见,及时对未发挥效益的区域补植植被。
6.7水土保持补偿费缴纳情况
根据《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批复水土保持补偿费27.48万元,目前建设单位已经缴清。
6.8水土保持设施管理维护
本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目前水土保持各项治理措施已完成并运行良好。工程验收后,水土保持设施日常管理维护工作随主体工程由建设单位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运行过程中,对各防治分区内截(排)水设施、植物措施生长及存货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排水设施出现淤塞及时疏通,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及时修复、加固,对林草措施及时进行抚育、补植。从目前运行情况看,水土保持工程管理责任明确,水土保持设施的正常运行得到了保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水土保持设施管理已一并纳入福建鑫锦宏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管理范围。
7.1 自验结论
通过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验收组认为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得到了落实,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基本完成,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直接影响区等基本得到了及时治理,施工过程中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区完成的水土保持设施较好地发挥水土保持、改善环境的作用。该工程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符合国家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水土保持专项投资落实,各项工程安全可靠、质量合格,工程总体质量达到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具备了验收条件。
7.2 下阶段工作安排
验收小组通过对项目现场进行查验,认真查阅设计等资料,对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及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对遗留问题工作安排如下:
1、种植的杉树、桂花树尚不郁闭成林,应按地块权属移交所有权人继续管护。
2、工程挖填方虽然进行稳定处理,但是未经较长时间运行,应进一步观察、监测。
3、继续做好后期水土保持工程养护、管理所需资金的计划于落实工作。
8.1 附件
(1)重要水土保持单位工程自验核查照片;
8.2 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排洪沟、植被
排水沟、施工道路等
施工道路、排水沟
边坡植物措施
护坡
远景
办公楼
挡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