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 示 本)
项目名称: 松潘县农村基础设施(山巴乡)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山巴乡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2018年11月
生态环境部 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场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本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
项目名称 |
松潘县农村基础设施(山巴乡)建设项目 |
||||||||||||||||||||||||||||||||||||||||||||||||||||||||||||||||||||||||||||||||||||||||||||||||||||||||||||||||||||||||||||||||||||||||||||||||||||||||||||||||||||||||||||||||||||||||||||||||||||||||||||||||||||||||||||||||||||||||||||||||||||||||||||||||||||||||||||||||||||||||||||||||||||||||||||||||||||||||||||||||||||||||||||||||||||||||||||||||||||||||||||||||||||||||||||||||||||||||||||||||||||||||||||||||||||||||||||||
建设单位 |
山巴乡人民政府 |
||||||||||||||||||||||||||||||||||||||||||||||||||||||||||||||||||||||||||||||||||||||||||||||||||||||||||||||||||||||||||||||||||||||||||||||||||||||||||||||||||||||||||||||||||||||||||||||||||||||||||||||||||||||||||||||||||||||||||||||||||||||||||||||||||||||||||||||||||||||||||||||||||||||||||||||||||||||||||||||||||||||||||||||||||||||||||||||||||||||||||||||||||||||||||||||||||||||||||||||||||||||||||||||||||||||||||||||
法人代表 |
泽茸 |
联系人 |
杜州峰 |
||||||||||||||||||||||||||||||||||||||||||||||||||||||||||||||||||||||||||||||||||||||||||||||||||||||||||||||||||||||||||||||||||||||||||||||||||||||||||||||||||||||||||||||||||||||||||||||||||||||||||||||||||||||||||||||||||||||||||||||||||||||||||||||||||||||||||||||||||||||||||||||||||||||||||||||||||||||||||||||||||||||||||||||||||||||||||||||||||||||||||||||||||||||||||||||||||||||||||||||||||||||||||||||||||||||||||||
通讯地址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山巴乡人民政府 |
||||||||||||||||||||||||||||||||||||||||||||||||||||||||||||||||||||||||||||||||||||||||||||||||||||||||||||||||||||||||||||||||||||||||||||||||||||||||||||||||||||||||||||||||||||||||||||||||||||||||||||||||||||||||||||||||||||||||||||||||||||||||||||||||||||||||||||||||||||||||||||||||||||||||||||||||||||||||||||||||||||||||||||||||||||||||||||||||||||||||||||||||||||||||||||||||||||||||||||||||||||||||||||||||||||||||||||||
联系电话 |
15196206950 |
传真 |
—— |
邮政编码 |
623301 |
||||||||||||||||||||||||||||||||||||||||||||||||||||||||||||||||||||||||||||||||||||||||||||||||||||||||||||||||||||||||||||||||||||||||||||||||||||||||||||||||||||||||||||||||||||||||||||||||||||||||||||||||||||||||||||||||||||||||||||||||||||||||||||||||||||||||||||||||||||||||||||||||||||||||||||||||||||||||||||||||||||||||||||||||||||||||||||||||||||||||||||||||||||||||||||||||||||||||||||||||||||||||||||||||||||||||||
建设地点 |
松潘县山巴乡 |
||||||||||||||||||||||||||||||||||||||||||||||||||||||||||||||||||||||||||||||||||||||||||||||||||||||||||||||||||||||||||||||||||||||||||||||||||||||||||||||||||||||||||||||||||||||||||||||||||||||||||||||||||||||||||||||||||||||||||||||||||||||||||||||||||||||||||||||||||||||||||||||||||||||||||||||||||||||||||||||||||||||||||||||||||||||||||||||||||||||||||||||||||||||||||||||||||||||||||||||||||||||||||||||||||||||||||||||
立项审批 部 门 |
松潘县发展和改革局 |
批准文号 |
松发改[2018]78号 |
||||||||||||||||||||||||||||||||||||||||||||||||||||||||||||||||||||||||||||||||||||||||||||||||||||||||||||||||||||||||||||||||||||||||||||||||||||||||||||||||||||||||||||||||||||||||||||||||||||||||||||||||||||||||||||||||||||||||||||||||||||||||||||||||||||||||||||||||||||||||||||||||||||||||||||||||||||||||||||||||||||||||||||||||||||||||||||||||||||||||||||||||||||||||||||||||||||||||||||||||||||||||||||||||||||||||||||
建设性质 |
新建£改扩建R技改□ |
行业类别 及 代 码 |
N781 市政设施管理 N782 环境卫生管理 |
||||||||||||||||||||||||||||||||||||||||||||||||||||||||||||||||||||||||||||||||||||||||||||||||||||||||||||||||||||||||||||||||||||||||||||||||||||||||||||||||||||||||||||||||||||||||||||||||||||||||||||||||||||||||||||||||||||||||||||||||||||||||||||||||||||||||||||||||||||||||||||||||||||||||||||||||||||||||||||||||||||||||||||||||||||||||||||||||||||||||||||||||||||||||||||||||||||||||||||||||||||||||||||||||||||||||||||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 |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 |
||||||||||||||||||||||||||||||||||||||||||||||||||||||||||||||||||||||||||||||||||||||||||||||||||||||||||||||||||||||||||||||||||||||||||||||||||||||||||||||||||||||||||||||||||||||||||||||||||||||||||||||||||||||||||||||||||||||||||||||||||||||||||||||||||||||||||||||||||||||||||||||||||||||||||||||||||||||||||||||||||||||||||||||||||||||||||||||||||||||||||||||||||||||||||||||||||||||||||||||||||||||||||||||||||||||||||||
总 投 资 (万 元) |
595.74 |
环保投资 (万 元) |
24 |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
4.0% |
||||||||||||||||||||||||||||||||||||||||||||||||||||||||||||||||||||||||||||||||||||||||||||||||||||||||||||||||||||||||||||||||||||||||||||||||||||||||||||||||||||||||||||||||||||||||||||||||||||||||||||||||||||||||||||||||||||||||||||||||||||||||||||||||||||||||||||||||||||||||||||||||||||||||||||||||||||||||||||||||||||||||||||||||||||||||||||||||||||||||||||||||||||||||||||||||||||||||||||||||||||||||||||||||||||||||||
评价经费 (万 元) |
/ |
投产日期 |
2018.12 |
||||||||||||||||||||||||||||||||||||||||||||||||||||||||||||||||||||||||||||||||||||||||||||||||||||||||||||||||||||||||||||||||||||||||||||||||||||||||||||||||||||||||||||||||||||||||||||||||||||||||||||||||||||||||||||||||||||||||||||||||||||||||||||||||||||||||||||||||||||||||||||||||||||||||||||||||||||||||||||||||||||||||||||||||||||||||||||||||||||||||||||||||||||||||||||||||||||||||||||||||||||||||||||||||||||||||||||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省政府颁布的《“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下称《规划》)经省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作为九寨沟站在新起点再出发的指南,《规划》将带大家看到更美的九寨沟。《规划》确定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具体来说,2017年底将完成城乡住房维修加固和交通(不含景区)、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既有功能恢复;2018年汛期前基本完成地质灾害排查和应急处置,年底前完成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2019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全面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重建;2020年基本完成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修复。 结合当地现状情况,山巴村两处村内道路及长沟村入户道路、通组道路及村道道路由于地震灾害使大面积道路破损严重,汽车行驶体验感较差;麻依村长沟村部分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加上地震的破坏,现有建筑不利于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山巴乡五个村(山巴村、长沟村、麻依村、上磨村、见培村)均缺少垃圾中转站,现有转运距离较远;长沟村及见培村引水现有给水规模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原有设备陈旧,故障率较高,因此,山巴乡人民政府拟开展松潘县农村基础设施(山巴乡)建设项目。 为了尽快落实《“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修复地震灾害中大面积破损的乡村道路,完善山巴乡各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现状,本项目建设内容中垃圾中转站、道路维修工程等部分建设内容已完成建设。因未及时办理环评手续,项目纳入阿坝州环保局阿坝州环保督查“回头看”政府类投资项目未办环评项目清单表(详见附件),要求限期办理环保手续。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令第682号的要求,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及其修改单的规定,以及阿坝州环保局阿坝州环保督查“回头看”政府类投资项目未办理环评项目清单表(详见附件),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为此,山巴乡人民政府特委托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即进行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工作,并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本项目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建设内容垃圾转运站属于“鼓励类”第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第20款“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内容,项目引水工程属于“鼓励类”第二条“水利”中的第4款“农村引水安全工程”的内容,项目农村道路工程属于“鼓励类”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中的第12款“农村公路建设”的内容。 同时,松潘县发展和改革局以松发改[2018]78号文同意本项目的建设。 综上分析,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项目规划选址符合性 项目位于松潘县山巴乡,根据松潘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松规建住函[2018]70号,该项目为维修加固和原址重建,项目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 根据松潘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松潘县农村基础设施(山巴乡)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函(松国土资函[2018]105号),项目长沟村、麻依村村委会院坝、围墙等维修项目为原有建设用地,长沟、见培引水系统建设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不改变土地用途;道路建设项目均为原有农村道路提升改造,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不改变土地用途,符合《松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同时,本项目山巴乡5个村共新建25个垃圾中转站(每个村5个),涉及的垃圾中转站位于各村村道沿线,用地周边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路线;根据外环境调查,项目各垃圾中转站均与学校、商场、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间隔一定距离,满足《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 47-2016)对选址的要求。项目垃圾中转站选址要求符合性见下表。 表1-1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 47-2016)选址规定比较
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 47-2016)对选址的要求,本项目垃圾转运站设置均严格按照道路走向和村庄分布情况,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使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尽量以最便捷的方式收集,从而方便松潘县垃圾填埋场集中式处理,并确保在便于收运的情况下与村民住宅保持一定距离,减小运行期间恶臭气体对居民的影响较小。垃圾转运站项目选址符合规范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松潘县发展规划,建设选址合理。
四、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切实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 (1)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根据2018年7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8]24号),本项目建设所在区域的松潘县,属于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红线区。该红线区分布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地质公园7个。本项目选址位于松潘县山巴乡,项目与最近的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直线距离为18.5km。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该风景区造成影响。因此本项目不涉及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符合《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管控要求。 (2)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符合性 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好,项目废气经废气处理措施处理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所在地岷江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要求。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水,项目建成后对岷江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在保证交通噪声经有效措施治理后,区域声环境均能满足相应功能区要求,本项目建设运营不会改变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因此项目建设声环境质量是符合要求的。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的。 (3)与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的符合性 资源是环境的载体,资源利用上线是各地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本项目严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相关资源利用上线进行区域开发,以能源资源开发等量或减量替代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项目所采用原材料均采取外购形式,不专设采石厂、采沙厂等,施工工艺高效、节能,综合措施实施后,项目没有突破资源利用的最高限值。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本项目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属于《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中的限制类及禁止类,从布局选址、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了负面清单对产业发展和项目准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本项目为符合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要求。
五、项目概况 1、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松潘县农村基础设施(山巴乡)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山巴乡人民政府 建设性质:改扩建 建设地点:松潘县山巴乡 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总投资595.74万元,资金来源为中省专项资金。 2、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建设内容为: (1)维修道路共计5630米。其中山巴村:维修村道宽4米,长340米;维修村道宽8米,长280米。长沟村:入户路硬化宽3米,长1700米;通组路宽3米,长1210米;维修原有村道宽4米,长2100米,维修破损处300平方米。 (2)维修长沟村、麻依村基础设施附属设施:维修围墙、硬化院坝、管网等。 (3)新建垃圾中转站25个。 (4)长沟村和见培村引水维修:更换水管3700米,新建拦水坝110平方米,维修渗滤水池、蓄水池等。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1-2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建设项目组成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山巴村及长沟村道路工程的维修,麻依村及长沟村委会基础设施维修,五个村的垃圾中转站建设,长沟村及见培村引水工程维修,其中垃圾中转站建设及道路维修工程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及引水工程部分完成,建设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详见下表。 表1-3 项目组成表及主要环境问题
4、项目主要工程概况 (1)道路工程 1)建设内容 ①山巴村:村内村道涉及维修改造共有两处原道路均为土路,其中一处为4m宽,长340m,一处8m宽,长280m,道路均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及配套管网的设施的维修。 ②长沟村:原有入户道路土路3m宽,1700m长新增混凝土路面;原有通组道路3m宽1210m长新增混凝土路面;原有4m宽水泥路村道共计2100m破损,拆除后新增混凝土路面;原有4m宽村道25处局部破损,拆除后重新做混凝土路面,局部每处维修按道路4m宽,长3m进行计算,共计300m2。 2)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山巴乡内,道路等级为村道,路面结构类型为水泥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为10年,设计时速为20km/h。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表1-4 项目道路主要技术指标
3)平面设计 本项目道路均位于山巴乡内,均为原道路改建,均无拓宽路段,不涉及新增用地和拆迁,平面线形拟合老路,本次设计道路平面线型基本吻合老路道路中线。 4)纵断面设计 本项目仅对路面面层进行改造,不对道路纵断面进行设计,路面标高按原有道路标高控制,施工时保证道路平顺衔接,不得出现突变路面。 5)横断面设计 ①路基横断面布置 本项目横断面布置根据道路等级、既有道路宽度、起终点相接现状道路断面形式、交通功能、用地、工程造价等综合因素确定。 ②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 路基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路面高程;棚户区道路采用1.5%横坡,靠山路车行道采用1.5%横坡。 ③路基超高及加宽 本项目为老路改建,道路转弯半径均满足不设超高,受道路两侧既有建筑距离的影响,在圆曲线路段不做加宽处理。 6)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①路基设计 本项目仅为破除原有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后新做混凝土道路,无放坡,两侧均与周边建筑或结构接顺。挖除原路面后铺设新路面结构层,保持原路面标高不变,沿用原路基,故无路基设计。 ②路面工程 A.设计参数 土基回弹模量:E0=30MPa。 20cm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F=4.5Mpa: B.维修改造道路结构设计 改造道路:本次设计道路为通村道,从上至下结构为如下 20cm C30混凝土(原有20cm水泥路面); 20cm 厚砂夹石垫层; 15cm 级配碎石垫层(原有20cm垫层的拆除); 土路基(压实度≥95%); 总厚约55cm。 C.入户道路结构设计(新增硬化部分) 新硬化道路:本次设计道路为通村道,从上至下结构为如下 18cm C30混凝土路面; 原有机耕道(局部维修勾平); 土路基(压实度≥95%)。 D.通组道路结构设计(新增硬化部分) 新硬化道路:本次设计道路为通村道,从上至下结构为如下 20cm C30混凝土路面 ; 20cm 砂夹石垫层 ; 原有机耕道(局部维修勾平); 土路基(压实度≥95%)。 7)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①道路交叉口设计 结合本地道路网,本次设计均为依照原路面标高改造,所以不再单独进行交叉口设计。 ②管线及其他 山巴村道路边新增集水井一处,新增DN200双壁波纹管136m,新增8个承重型雨水检查井;拆除原有路边通透式围墙,长15m,高1.5m。 8)交通工程 ①交通标志 在道路起点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车辆超速行驶;所有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等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中的有关规定。标志板面底衬及字符均采用III类反光膜。其色度坐标应符合《视觉信号表面色》(GB8416-2003)中的有关规定。其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和亮度系数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为保证美观,标志版上的所有字符、图案均应是整张反光膜,严禁拼接。 ②标线 本路段的交通标线主要包括: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对向车行道分界线采用黄虚线,线宽10cm,线段及间隔长度分别为4m和6m,一般设置在道路中线上,用以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 ③道口标柱 道口标柱设在公路沿线村路及以下平面交叉两侧,用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支路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道口标注一般沿主线方向,每侧2个,埋设在距路缘石外缘20cm处,没有路缘石的,应埋设在距土路肩内边缘20cm处,不应埋设在路基边坡上。 (2)基础设施建设 1)长沟村基础设施 ① 院坝硬化 院坝内进行地坪硬化,拆除原有混凝土面层后,进行基层处理,然后重新浇筑25厚C30混凝土面层,约750m2。 ②挡土墙及围墙 村内新做76m毛石挡土墙,采用折背式路堤墙形式,村内部分围墙均采用砖砌围墙,其中实心围墙约39.2m,通透式围墙约32.8m。 ③散水及排水沟 原有村内部分的散水及排水沟进行拆除新做,约150m,地面雨水通过地面坡度排入地下雨水暗管,再由暗管排入城镇管网。 ④花池及踏步 靠近围墙处新做花池40m,花池内种植植被。院内新增绿化300m2。 ⑤管网 A.强弱电 拆除强弱电系统新做,本工程所有电源均采用电缆埋地引入三相四线制,电压380V/220V,系统供电等级除消防负荷为二级以外,其余负荷均为三级。 B.给排水 本项目生活消防管网由现在的室外管网接入,室内给水管线采用HDPE给水管DN50,室外给水管采用HDPE给水管DN75,室外给水管埋设地下1.2m处。 生活污水管采用DN200PE 材质管,接入村内污水排放管进行集中处理。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方式,绿化及道路余水排入室外排水沟进行集中处理。 ⑥其他 新做砖砌大门,呈开放式;原有阶梯进行维修。 2)麻依村基础设施 ①围墙粉刷 原有围墙内外墙的粉刷,围墙粉刷采用米黄色弹涂,共603m2,满刮腻子,一底两面。 ②地面维修 原有院内砼地面拆除新做,约818m2。 ③散水 原有四周的散水及排水沟进行拆除新做,约105m,地面雨水通过地面坡度排入地下雨水暗管,再由暗管排入城镇管网。 ④花池及踏步 新建一处花池100m,花池内种植植被。新增绿化带100m2;原有院内踏步600mm高11m长破损,拆除新做。 ⑤集水井 院内新做集水井,集水井尺寸为1.5m×1.5m×1.2m,接入排水管长为32m,原有道路破除200mm厚80m2,埋管后回填夯实,新增200mm厚砂夹石垫层,面层新增200mm厚C30砼面层。 (3)长沟村及见培村引水工程 本项目涉及工程内容有:原有蓄水池维修、滤水池、操作室维修改造;新建拦水池110m3;更换给水管3700m;其他附属设施维修改造。 项目为天然水源,水源地为山溪水,项目取水点为原有取水点,长沟村、见培村按134户912人设计用水量,预计用水量120m3/h,最大时用水量12m3/h,项目取水口更换原有不合规范的拦水设施,采用拦水坝进行取水,满足取水要求,取水口取水对下游水域景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沿岸无其他用水户,对其他用水户影响也极小。 ① 蓄水池 原有蓄水池长5m宽5m深5m,清理并维修(内壁新增3mm厚防水涂膜做防水处理)后做消毒池;拆除原有PE60排水管共3根,更换为两根PE150排水管埋入地下管长20m,拆除出水口给水管,更换为PE90给水管长度3700m;新增蓄水池总长10m,总宽6m,新建PE110排污管5m闸阀DN150。 ②滤水池 原有滤水池长3m宽3m深3m,清理后内壁新增3mm厚防水涂膜做防水处理;拆除原有PE60排水管共3根,更换为两根PE150排水管埋入地下管长20m,拆除出水口给水管,更换为PE90给水管连接蓄水池长度6m。 ③操作室维修 建筑面积4.5m2的操作室进行维修。 ④拦水坝 新建拦水坝替换原有不合规范的拦水设施,新的拦水池容积为110m3,呈梯形状,长为11m,宽为10m,深度为4m,采用C30钢筋砼池底,C30砼池壁,内壁新增3mm厚防水涂膜做防水处理。 ⑤更换给水管 更换原有主水管3700m,管径为DN90,两根共计7400m。 (4)垃圾中转站 山巴乡全乡(五个村)新建25个垃圾中转站,参照《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CJJ179-2012)》,建筑风格为护墙形式,建筑规格为5m×1.5m×1.2m,基地用碎石夯实,基础尺寸为600mm×300mm的C20混凝土,地坪采用100厚C25砼地坪,砖墙体为M7.5水泥砂浆砌筑MU10实心砖。
六、项目总体布局 本次建设项目选址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山巴乡5个村,项目所在地供电供水设施齐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村民集居程度高。项目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引水工程均在原址上进行建设,项目垃圾中转站选址远离居民区,尽量减少垃圾恶臭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故项目整个总平布置合理。
七、施工组织及迹地恢复措施 (1)项目施工工期安排 本项目分为三个阶段,预计前期筹备期为2个月,项目实施期为6个月,项目验收及设备调试1个月。 (2)施工组织实施的原则 项目施工组织应结合本项目区域内特有的气象水文,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管线工程应尽量安排在非雨季施工,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项目道路工程对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应以机械创造较多的作业面同时施工或提前进场施工,以确保全段同步完工,并保证对正常交通的干扰减小到最低程度。各分项工程必须遵循从准备工作—认可实施报告—实施—检测合格—转入下道工序的原则,并做好各工序的衔接配合,使之有条不紊。 (3)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布置主要考虑有利施工作业,易于管理,方便民工生活,少占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项目根据具体的施工内容沿道路、管线等布设施工工区,项目周边道路设施完善,施工过程不单独单独布置施工便道。施工期间的夜间22:00时至凌晨6:00时应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和倾倒砂卵石料,高噪声作业应安排在白天进行。 ①料场:本工程所需材料均为外购,故不设料场。 ②临时堆土场:根据本工程施工路线,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和施工规划,项目规划布设1个临时堆场,主要用于少量土方的临时堆放。 ③施工工区:根据具体的施工内容沿道路、管线等布设,施工机械就近维修、停放,本项目不设置机械维修站。 ④施工营地:本项目位于山巴乡各村之内,施工人员采用附近农民进行施工,项目施工期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 (4)施工条件 本项目所需要的沙,石,石灰,木料等材料采购方便,钢筋,水泥,木材均能在松潘县采购,施工用水,用电可以就近解决,当地所缺材料可以经国道S301外地采购,运输较为方便。 (5)土石方工程 项目基本为原址上建设,少量开挖土方量约为1700m3,挖土方暂时堆放在临时堆场,部分利用作工程回填用土,部分用作绿化工程用土,场地平整产生的弃土作为乡内坑洼处的回填。 (6)施工迹地生态恢复 项目工程结束后,需对临时用地地面施工场区及其它设备进行拆除和搬迁,对一些地表设施进行拆除,清除有碍或影响占地功能恢复的所有障碍物,使施工场区、临时堆场、原料场、沉淀池等场地达到土地整治所需场地平整和使用条件。 对不具备植被恢复条件的临时占地区域进行平整,再利用表土实施覆盖、压实平整。通过人工整平等措施后,使受损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开发利用状态。项目将对占地区进行土地整治并恢复植被。
|
|||||||||||||||||||||||||||||||||||||||||||||||||||||||||||||||||||||||||||||||||||||||||||||||||||||||||||||||||||||||||||||||||||||||||||||||||||||||||||||||||||||||||||||||||||||||||||||||||||||||||||||||||||||||||||||||||||||||||||||||||||||||||||||||||||||||||||||||||||||||||||||||||||||||||||||||||||||||||||||||||||||||||||||||||||||||||||||||||||||||||||||||||||||||||||||||||||||||||||||||||||||||||||||||||||||||||||||||
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涉及到的建设内容原概况主要包括: 一、道路 (1)山巴村:山巴村两处村内道路为机耕道土路。 (2)长沟村:原有村道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地震灾害使大面积破损严重,汽车行驶体验感较差;入户道路、通组道路现状均为机耕道土路。 二、 基础设施现状 (1)麻依村:原有部分围墙陈旧,颜色灰暗;原有院内地坪由于时间久远,以及受地震灾害的影响,现破损严重,不能满足正常使用;院外沟渠经常积水和四周散水及排水沟设施落后,大部分已经破败,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院内无景观绿化。 (2)长沟村:原有院坝围墙及地坪等破坏严重,不能正常使用。原有围墙及排水沟破损此类问题,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 三、环境现状 山巴乡目前各个村落的垃圾堆放比较随意和混乱,尤其在环卫设施落后的情况下,人们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情况已经形成习惯,已经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未来本地作为重点旅游地点打造,环境问题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垃圾堆放和集中转运处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长沟村及见培村引水现状 现有拦水池较小,不能满足容量要求;原有蓄水池、滤水池部分设备出现故障,对供水造成影响;原有主管管径太小,不能满足供水要求。以上情况已经对两村村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且项目区内没有规范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表二)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界于东经102°38′35″-104°15′36",北纬32°06′54"-33°09′35"之间。东与绵阳市的平武县、北川县接壤,东北与九寨沟县相连,南依茂县,西及西南紧靠红原县,西北毗邻若尔盖县。全县东西长149km,南北宽113km,幅员面积8486 km2。县城西北经红原县至州府马尔康431km,距省会成都335km,距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龙56km、牟尼沟风景区36km,距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04km,距九寨黄龙机场28km,位于四川西部旅游黄金路线的中心位置,“九环线”西线沿岷江纵贯全县。
本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山巴乡内,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二、地形、地质、地貌
松潘县地处青茂高原东南缘,广义的横断山脉北段、岷江山脉中段。属农牧过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群峰连绵,雪山环绕,地势高亢。东有雪宝顶,南有桦子岭,西北有哲波山,北有弓杠岭,地势随山脉走向往东南倾斜。东西地貌差异明显,地形起伏显著,相对高差较大。地貌以中山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71.3%。其次是高山,占总面积的17.69%。丘状高原、高平原和山源,占总面积的5.61%。低中山、低平坝和台地,占总面积的4.9%。还有占总面积1%的极高山。地势由东南到西北沟谷逐渐展开,由陡峻的壁峰、狭窄的沟谷逐渐过渡到平缓而开阔的丘状高原,海拔也随之增高。最低点是处于东南端的白羊乡梭子口,海拔1080m。最高点是岷江山脉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m。县城海拔2850m。
松潘县属于四川西部地槽区。在三亿六千万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时,是一片广阔的海洋,现今松潘的地层,就是在那种古地理环境中经过长期海相沉积逐渐形成的。从志留纪起才开始出现地层,到中生代三叠纪陆地基本形成。经过印支、燕山、喜马拉雅运动,川西地面不断抬升,形成了现在这样山原交错、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
松潘地层以岷江断裂、雪山断裂为界,分为西秦岭地层分区摩天岭小区和马尔康地层分区金川小区。两个小区地层在岩层、层序和古生物组合等方面有极大的差别。
1、西秦岭分区摩天岭小区:分布于岷山断裂以东和雪山断裂以北,包括县境东部及北部一部分地区。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三迭系等。本区地层,特别是卜古生代地层发育完全,古生物化石丰富。
2、马尔康分区金川小区:出露范围占全县大部分地区,包括南部、中部、西部和北部的广大地区。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和四迭系等。泥盆系分布零星,石炭系上、中、下统俱全;二迭系仅存下统,缺乏上统;三迭系上、中、下统均有出露;第三系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伏地层之卜,其余各系之间均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关系。该小区地层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但变质程度很低。
三、气候特征及气象条件
松潘深居内陆,海拔高,紧接川西北大草原,受高空西风气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明显具有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特征。由于地域辽阔,海拔悬殊,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小气候多样,垂直气候明显。松潘气候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
1)温度低,热量不足
县域境内除地处海拔1900m以下的地区气候较温暖外,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山区,全年无夏,冬季漫长,四季不分明。就是在1900m以下四季较为分明的地区,也是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季寒冷。据县气象站记载,城区多年平均气温5.7℃,极端最高气温31.3℃,极端最低气温-21.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4.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3℃。大于或等于0℃的积温2396.3℃,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1321.9℃。无霜期短,城区多年平均无霜期68d,境内不少地区无绝对无霜期。以城区为例,土地封冻时间长达5个月,最大冻土层50cm。
2)日照时间长,光能资源丰富
松潘地处高原,晴天日数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松城县域全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822.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1%,冬季的11、12月及次年1月份较高,达到50%以上,最低的6月份也有31%。全年太阳总辐射值为115.633千卡/m2,光合有效辐射值为56.659千卡/m2。在作物生长期的4—9月,光合有效辐射值为33.3千卡/m2,占全年总量的59%。丰富的光能资源有一定的高原增温效应,在较大程度上弥补着高寒山区热量不足的劣势。
3)雨热同期,降水集中
冬季气候严寒,降雪稀少,晴天特多,大气干燥。而5~9月,雨量充沛,形成雨热闹期、干雨季分明、降水集中的特征。据县气象站记载,全年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量的72%,而在11月到次年2月的4个月份的降水量仅占全年的4.7%,即使个别年份降水稍多,也难超过10%。从各地的降水量来看,分布不平衡。松城年平均降水量729.7mm,为半湿润气候区,少雨的镇坪乡平均降水量只有580.6mm,为半干旱河谷地带。多雨的施家堡乡,年均降水量可达913.6mm。
4)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记载分析,一年内温差为18.8℃,一月内温差在10.1~23.1℃之间,累年平均为14.8℃。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对积温的利用。
5)灾害性天气活动频繁
三四月份的寒潮连阴雪,七、八月份的伏旱,九、十月份的连阴雨,以及整个雨季期间的暴雨、冰雹、洪涝等灾害天气,常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四、水系水文
松潘是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和涪江的发源地。主要河流有5条,分别为岷江、涪江、热务曲、毛儿盖河、白草河。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支沟共计约39条,总长1227km。全县河流径流总量40.2亿m3。河流受山脉走向控制,河床坡度较大,水势湍急,谷坡陡,比降大,径流强,水能资源丰富。松潘境内河川溪沟密布,流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75万千瓦,可开发量11.85万千瓦。已开发量0.62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5.1%。发展小水电,其潜力很大。
本项目位于岷江上游段,岷江上游段发源于松潘县岷山山系郎架岭(又作浪架岭、南杂岭,古称羊膊岭,又称大分水岭)。上源称霍隆沟,南转东流,左纳大塔玛沟;转东南过高台子,左纳羊洞河(古称浪架水、滴漏水);又转南至两河口,右纳热玛宗沟;转南偏东,右纳大龙沟,再过黄胜关,左纳牙夷沟,此段又称黄胜关河(古称郎架水、潘州河)。又过东北寨,右纳老熊沟;东南至元坝川主寺,左纳漳腊河。以下即称岷江(古称阔水,又称松潘河)。南流过虹桥关,至十里乡(火烧屯)右纳大沟;再南过松潘县城,有松潘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1517km2,多年平均流量20.3m3/s(8年),水位变幅1.7m。过站向南偏东流,过红花屯、青云(雄鸡屯),左纳泥巴河。又过西宁关,此处河宽20—35m,岸高2.3—2.5m。又过安宏,右纳牟尼沟。又过新塘关至岷江镇,左纳归化沟。南至北定关,左纳若尔沟(又称三条沟);以下有一河曲,再南至镇江关,右纳小姓沟;下有镇江关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4486km2,多年平均流量56.9m3/s(32年),水位变幅2.9m,多年平均含沙量0.55kg/m3。过站南至格达坝,右纳麻柳沟;至永和村,左纳雪姑寨沟;至金瓶岩,左纳先进沟,右纳西格沟;南过镇坪,至甲竹寺,左纳磨子沟,又左纳大沟,及入茂县境。南至太平乡,左纳罗卜沟,此处河宽31m,岸高2m。又南过普安寨,有1933年叠溪地震形成的堰塞湖大海子、小海子,右纳松坪沟、鱼儿寨沟,过较场坝、叠溪故城址,至小关子,右纳烧炭沟。此处河宽30—40m。又南过玛脑顶、大店、石大关,至两河口,右岸有黑水河来汇。以上河长168km,流域面积5860km2;河口流量112m3/s(按黑水河长207km,流域面积7249km2,河口流量139m3/s,但现有习惯仍视为支流)。总落差2403m,水能蕴藏量19万kW。
五、生态
岷江干流分布有2种国家I级保护鱼类达氏鲟和白鲟,2种国家Ⅱ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和胭脂鱼。另外有9种珍稀特有鱼类,分别是重口裂腹鱼、松潘裸鲤、黄石爬觥、青石爬觥、长薄鳅、岩原鲤、鲈鲤、钝吻棒花鱼、华鲮等。据历史资料记载,白鲟和达氏鲟在岷江上中游有分布;胭脂鱼主要分布在岷江下游。川陕哲罗鲑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很难见到。这4种国家级保护鱼类近十几年来在岷江干流未见有捕获报道。因此选择l3种珍稀特有鱼类作为岷江鱼类的重点保护对象。
根据岷江干流鱼类分布现状,在上游集中分布的珍稀特有鱼类主要是重口裂腹鱼、松潘裸鲤、黄石爬姚、青石爬觥、川陕哲罗鲑等5种,在中游集中分布的珍稀特有鱼类主要是钝吻棒花鱼和华鲮2种。在下游集中分布的珍稀特有鱼类主要是重口裂腹鱼、华鲮、达氏鲟、白鲟、胭脂鱼、长薄鳅、岩原鲤、鲈鲤等8种。
本项目涉及水域主要鱼类为鲢鱼、鲤鱼、鲫鱼等常见经济鱼类,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特有鱼类。
六、自然资源概况
(1)旅游资源
松潘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都极为丰富。自然景观资源以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国家级5A景区四项桂冠的黄龙风景名胜区为核心,被誉为“人间瑶池”、“人间仙境”、“浓缩的锦绣中华”;另外,牟尼沟、丹云峡、奇峡沟、雪宝顶、红星岩、大草原等自然风光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松潘悠久的历史、多样的人口组成,构成了多元共融、历史积淀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各类古遗迹、古遗址、民族村寨散布松潘境内,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松州古城,体现古代军事争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松州古城墙和代表宗教文化的寺院、图腾象征等,都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意义;以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毛尔盖会议”和“沙窝会议”遗址为载体的红色旅游资源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丰富的历史、宗教、文化遗址以及红色旅游资源,是促进松潘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以此启动文化旅游板块,弥补单纯以自然景观旅游的松潘旅游业的不足,是松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土地资源
松潘地域辽阔,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土壤普查结果,松潘县的土壤有冲积土、高原紫色土、黄壤、山地褐色土、黄棕壤、山地棕壤、暗棕壤、山地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沼泽土、石灰岩土、高山寒漠土等13个土类。农耕地以山地褐色土为主,面积达21.1万亩,其次是冲积土、山地棕壤、石灰岩土,这4种土类占耕地面积的96%。林地以喑棕壤土为主,面积达306.6l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3.1%。草地以亚高山草甸土为主,面积达479.83万亩,占草地面积的84.4%。农耕地全系旱地,无水田,水浇地亦少。主要分布在半山和河谷地带,河坝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7%。分布在高山的耕地一般为两年一种的轮歇地。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耕地,热量较好,但土层较薄,肥力低。特别是—部分坡度较大的陡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分布在2500米以上的耕地,土层厚,质地好,肥力较高,但热量条件差,年仅—熟。因此粮食单产不高,亩产仅180公斤。
(3)林牧资源
松潘县植被随海拔变化,从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到针阔混交林一暗针叶林一亚高山灌丛草被一高山草甸矮生草被变化。全县森林面积245.3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437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9.91%,按森林加灌木林及散生木、四旁树的郁被度,则森林覆盖率达38%。活立木蓄积量4372万立方米,有乔木树种230多种。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铁杉、落叶松、油松、柏树、白桦、红桦、青杠、白杨等。经济林木有苹果、花红、花椒、茶树、漆树、黄柏、杜仲、厚朴等。灌丛以竹、沙棘、柳、杜鹃为主。
野生药用植物、食用菌类、油料等资源极其丰富,据普查松潘县域野生中草药共有800余种,总蕴藏量在250万公斤以上。盛产贝母、天麻、黄芪、五加皮、雪茶、羌活、甘松、大黄、蒌赤芍、独活、蓁艽等。名贵药材虫草、麝香、鹿茸、熊胆均有出产。目前,利用中草药资源生产小袋精制包装的旅游产品有松贝、虫草、黄芪、天麻、雪茶、红毛五加皮、当归、党参、杜仲、羌活鱼等。
全县有天然草地557.06万亩,可利用的天然草场433.17万亩,理论载畜量73.51万个羊单位。其中,高山和亚高山草甸草场390.93万亩,可利用草场330.19万亩,占全县可利用草场的76.23%:亚高,山和山地灌丛草场62.74万亩,可利用草场53.33万亩,占全县可利用草场的12.31%:亚高山林间草场52.52万亩,可利用草场44.64万亩,占全县可利用草场的10.31%;高寒半沼泽草场5.1万亩,可利用草场5.01万亩,占全县可利用草场的1.15%。利用广阔的天然草场发展草食牲畜,潜力很大。农村还有大量的饲料来源,可大力发展养殖业。
(4)矿产资源
松潘的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且多属尚未开发。已知的有铁、猛、金、锡、汞、钨、锑、冰洲石、煤、泥炭、雄黄、石膏、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花岗石等,有矿产地41处。已查明的有:岩金矿床11处,其中特大型l处,中型3处;大型砂金矿床1处;中型砂金矿床4处,雄黄矿床1处;小型煤矿床2处。铁矿石储量3192万吨,锰矿石储量505万吨,锡矿石远景储量4.9万吨,砷矿2394.2万吨,无烟煤13.64万吨,褐煤20.22万吨,雌黄批准储量633吨、远景储量1197吨。漳金以其金质纯而驰名于世,储量10.4吨,岩金储量达百余吨。松潘境内矿泉水资源较多,分布广、品质高,仅碳酸泉就有6处,已勘测鉴定的有翡翠泉1处。含有锌、锂、碘件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组份,其它指标均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要求,属含锶的重碳酸——钙型优质碳酸矿泉水。1991年6月经国家地质矿产部认定,已入“中国十大优质名泉”之列。
(5)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较丰富,主要牲畜有牦牛、犏牛、黄杂牛、马、骡、驴、绵羊、山羊、猪等;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仅脊稚动物就有258种,其中:鸟类110种;兽类120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6种;鱼类8种。拥有大熊猫、金丝猴、云豹、牛羚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动物10余种,猕猴、大灵猫、盘羊、岩羊、蓝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余种。
施工区域人类活动频繁,无需保护的国家珍稀动、植物。
环境质量状况 (表三)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本次评价委托四川同一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20日~11月21日对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大气环境特征污染物H2S和NH3进行监测。同时,本次环评的大气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因子及地表水监测数据,引用四川同一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27日至8月29日对《“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松潘县川主寺镇金河坝村泥石流抢险救灾项目》所做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本项目位于松潘县山巴乡,本项目见培村位于引用项目川主寺镇金河坝村东北方向约2.0km,上磨村位于金河坝村东北方向约2.6km,山巴村位于金河坝村东北方向约4.2km,长沟村位于金河坝村东北方向约4.3km,麻依村位于金河坝村东北方向约6.4km,并且本项目与引用的监测点位所在区域无大型工业企业,同时,本项目及引用项目地表水体均为岷江山巴乡及水晶乡流域断面,处于同一水环境单元,且该引用项目监测时间距今约3个月,因此评价认为引用监测数据有效。 一、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引用四川同一环境监测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27日至8月29日对《“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松潘县川主寺镇金河坝村泥石流抢险救灾项目》所做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其引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位于本项目山巴乡西南方向,距离本项目见培村约2.0km,上磨村约2.6km,山巴村约4.2km,长沟村约4.3km,麻依村约6.4km,同时,为了解本项目垃圾中转站建设内容对项目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本项目于2018年11月20日~11月21日对项目山巴乡中心小学旁垃圾中转站H2S及NH3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监测情况见下表。 (1)监测布点 1)监测布点 监测布点见表3-1。 表3-1 大气监测布点
2)监测布点合理性分析 ①引用监测点位 项目所在区域山巴乡位于引用项目点位金河坝村东北方向约2.5km,处于同一大气环境单元,故该引用数据有效。 ②H2S及NH3特征污染物点位布设分析 本项目对项目山巴乡中心小学旁垃圾中转站H2S及NH3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其他垃圾中转站影响情况类比该监测点数据。 项目25个垃圾中转站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布设于山巴乡5个村(每个村各5个),主要用于收集各村村民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项目垃圾中转站建设规格相同,垃圾清运频次约为2-3d/次,垃圾收集暂存量较少,各村人数分别为山巴村695人,见培村339人,麻衣村490人,长沟村573人,上磨村467人,其中以山巴村人数最多且相对较为集中。本项目选取监测点位(山巴乡中心小学旁垃圾转运站)在满足选址技术规范的要求下可能收集的生活垃圾量相对较多,因敏感点较为集中且位于学校附近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大,故本项目选择该点做为监测点位,其他垃圾中转站影响情况类比该监测点数据合理。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SO2、NO2、PM10、TSP、H2S、NH3。 监测时间:H2S及NH3监测2天,引用监测项目SO2、NO2、PM10、TSP连续监测3天。 (3)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3-2所示。 表3-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
(4)评价方法 采用影响因子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其数学模式为: Pi = Ci / Si 式中:Pi—i 种污染物的单项指数; Ci—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Nm3; Si—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Nm3。 表3-3 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统计结果
评价结论: 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中的SO2、NO2、PM10、TSP均未超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可以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评价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环境现状良好。根据监测,项目监测点位垃圾中转站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中氨和硫化氢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二级标准,通过类比可知项目其他点位垃圾中转站建设对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二、水环境质量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为岷江,为了掌握其水体水质,本项目引用《“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松潘县川主寺镇金河坝村泥石流抢险救灾项目》中对岷江的环境监测情况(2018年8月27日至8月29日)来分析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情况见下表。 (1)监测断面 表3-4 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位置
(2)监测项目 地表水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共8项。 (3)监测时间及频率 采样时间为2018年8月27日至8月29日,连续3天,每天采样一次。监测分析方法按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 (4)监测结果 监测成果见表3-5。 表3-5 水质监测成果统计表
(5)评价标准与方法 岷江干流川主寺镇规划以上水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类水域标准;川主寺镇至松潘县城以下10km段执行III类水域标准;松潘县城以下10km段至茂县飞虹桥段执行II类水域标准。本项目位于川主寺镇规划内,属于川主寺镇至松潘县城以下10km段,执行Ⅲ类水域标准。 本项目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 采用单项标准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其数学模式如下: ①一般因子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 式中:Si——污染物单因子指数; Ci——i污染物的浓度值,mg/L; Csi——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 ②pH值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
式中:SpHj——pH单因子指数; pHj——j断面pH值; pHsd——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6)评价结果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详见表3-6。 表3-6 断面各项水质参数标准指数统计结果
根据监测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由上表可知,在评价河段监测断面处,各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质量现状良好。
三、声环境质量 (1)监测点位 本次评价共设噪声监测点7个,监测点位置详见表3-7噪声监测点位如表所示。 表3-7 噪声监测点位
(2)监测项目 测点处的等效A声级。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200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要求的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要求进行。进行昼间和夜间监测,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一次。 (3)监测分析方法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监测分析方法执行。 (4)监测结果及评价标准 表3-8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5)评价结果 由表3-8可见,本项目评价区域声学环境昼夜间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评价区域内声学环境良好。 四、生态环境 本项目所在主要为农村生活环境,项目拟建地生态环境简单,主要为灌丛、草地和林地,无大型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大片森林,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结构也较为简单,动植物种类稀少,无珍惜野生动、植物存在。 |
|||||||||||||||||||||||||||||||||||||||||||||||||||||||||||||||||||||||||||||||||||||||||||||||||||||||||||||||||||||||||||||||||||||||||||||||||||||||||||||||||||||||||||||||||||||||||||||||||||||||||||||||||||||||||||||||||||||||||||||||||||||||||||||||||||||||||||||||||||||||||||||||||||||||||||||||||||||||||||||||||||||||||||||||||||||||||||||||||||||||||||||||||||||||||||||||||||||||||||||||||||||||||||||||||||||||||||||||||||||||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松潘县山巴乡,外环境主要包括山巴乡内麻依村、山巴村、长沟村、上磨村及见培村的居民区等,项目区域无自热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点。项目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 根据本项目排污特点和外环境特征,确定环境保护级别如下: 1、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应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2、声环境: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应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 3、地表水环境: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本项目位于川主寺镇规划内,根据阿坝州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属于川主寺镇至松潘县城以下10km段,执行Ⅲ类水域标准。 本项目主要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3-9。 表3-9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级别
|
评价适用标准 (表四)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一、环境空气质量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m3)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单位:mg/L,pH无量纲)
三、声环境质量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表4-3环境噪声标准限值(单位:dB(A))
|
|||||||||||||||||||||||||||||||||||||||||||||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一、废水 项目施工期、营运期无废水外排。 二、废气 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规定的无组织排放监测浓度限值标准。标准值见表4-4。 表4-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单位:mg/m3)
恶臭污染物厂界排放浓度限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一中二级标准,即:恶臭污染物厂界浓度≤20无量纲。
三、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相关标准执行。 表4-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四、固废 施工期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指标》(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中的相关规定。
|
|||||||||||||||||||||||||||||||||||||||||||||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
本项目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营期间无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产生,本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表五)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施工期 通过现场勘查,项目部分主体施工已经结束,本环评主要是对项目主体施工过程进行回顾性评价,评价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否存在环境问题。对未完成的主体施工提出环境保护要求。 本项目工程建设包括道路工程、垃圾中转站建设、长沟村及麻依村村委会基础设施维修工程及长沟村及见培村引水维修工程,项目建设从施工至交付使用的基本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如下图所示。 (1)项目基础设施施工 图5-1 基础设施建设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建设期主要包括原有围墙、地面、排水沟的拆除,主体工程建设、装修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等。 (2)道路工程施工 图5-2 道路工程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本项目道路建设不涉及路基工程,路面施工宜采用机械化作业,主要材料集中供应,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等筑路材料均采用外购。交通及附属工程宜选择专业化的工程公司来施工以保证质量及效果。本项目不设置照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应结合其规划作进一步落实工程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管网工程施工
图5-3 管网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项目引水工程中的拦水坝、蓄水池、滤水池、操作室等的建设维修为一般土建工程,主要包括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修、设备安装等内容。项目引水工程的管道更换主要包括沟槽开挖、管道基础、管道安装、管道试水及沟槽回填、路面恢复等。项目管道开挖根据管线走向进行,注意减少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管道安装需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在管网更换完成后,项目迹地恢复按照原有占地用途进行恢复,原为农田的恢复土壤种植,原为机耕道的恢复机耕道路面,原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恢复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原为公路边沟的恢复为公路边沟。 2、营运期 项目长沟村、麻依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为围墙、院坝、管网等的维修及绿化,基本不产生环境污染,项目营运期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恶臭,道路工程产生的交通噪声等。 (1)道路运营 图5-4 道路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2)垃圾中转站 图5-5 垃圾转运系统营运期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
工艺流程说明: 本项目垃圾处理模式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转运系统。 项目垃圾由村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放置到本项目内的垃圾中转站,由松潘县专门的收运大队负责定期收集松潘县垃圾填埋场,本项目中负责收运的车辆为1辆,收运时间为2-3天收运一次。项目垃圾在收运过程中主要产生恶臭、垃圾渗滤液。 项目垃圾从中转站运往松潘县垃圾填埋场时必须按照既定路线行驶(沿国道、省道、县道等较宽敞道路行驶,尽量减少在路况不良道路上行驶距离,避免车辆因路况不良出现故障;应尽量避开学校、医院等敏感点),驾驶员不得随意改变垃圾运输路线。 本工程垃圾的收集处理涉及项目范围内山巴乡的5个村产生的日常生活垃圾,项目范围内常住人口山巴村为695人,见培村为339人,麻衣村490人,长沟村573人,上磨村467人,按每人0.6kg/人·d计,故此部分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38.4kg/d,561.5t/a。 松潘县目前有一个垃圾填埋场,位于县城进安镇小窑沟,该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容量为 12.2万m3,设计日处理规模20t,现实际日处理垃圾能力为45t,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该填埋场因日处理规模剧增,预计未来两年会达到最大设计库容。因此松潘县城市管理局加速推进县城垃圾处理厂建设,拟在松潘县安宏乡西宁村灯沟占地102.26亩(其中库区占地面积67.62亩)新建一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建垃圾填埋场设计库容64.14万m3,设计使用年限15年,平均处理规模70t/d,建设周期为一年,预计投运时间为2019年12月,确保在现有垃圾填埋场封场前投入运营。本项目垃圾中转站已建设完成,项目现产生的垃圾运输至现有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带新建的垃圾填埋场投入运营后,项目产生的垃圾进入新建的垃圾填埋场。 |
|||||||||||||||||||||||||||||||||||||||||||||||||||||||||||||||||||
主要污染工序、污染物种类及治理措施分析: 一、污染因素分析 1、施工期污染因素分析 (1)废水污染物: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 (2)废气污染物:项目施工的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和施工机械废气及汽车尾气等。 (3)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运输车辆交通噪声。 (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弃土。 (5)生态影响:项目施工在生态影响方面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占地、开挖等施工活动对沿线的土地、绿化植被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及水土流失。 2、营运期污染因素分析 (1)废水污染物:营运期废水主要为垃圾渗滤液、道路路面雨水等。 (2)废气污染物:营运期废气主要为垃圾恶臭、汽车尾气等。 (3)固体废弃物:本项目营运期固废主要为道路散落垃圾等。 (4)噪声: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等。 二、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其治理分析 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的地基开挖、主体施工建设、装修等施工环节,施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施工噪声、施工废水、施工扬尘、建筑垃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本项目道路工程内容已建设完成,垃圾中转站建设内容已完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引水工程已完成部分建设内容,本项目对已开展的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1、施工期废气 本项目施工期废气的主要来源为施工扬尘、设备尾气、汽车尾气等,其中以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质量影响最大。 (1)施工扬尘 工程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扬尘。在整个施工阶段,包括项目建设的基础施工及土石方挖掘、材料运输、装卸等过程都会产生扬尘污染,尤其是干燥无雨的有风天气,扬尘对大气的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增加大气的TSP。一般情况下,影响起尘量的因素包括:基础开挖起尘量、施工渣土堆场起尘量、进出车辆带泥砂量、水泥搬运量、混凝土搅拌起尘量以及起尘高度、采取的防护措施、空气湿度、风速等。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建筑扬尘排放经验因子为0.292kg/m2。类比分析,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扬尘浓度一般约为3mg/m3,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依照建筑工地扬尘防护规定进行施工,尽量减少扬尘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采取的具体大气污染防范措施如下: ①施工现场周边设置不低于2.0m的符合规范的围挡设施,有效地防治扬尘向外扩散,降低扬尘向大气中的排放; ②施工区域进行湿法作业、定时清扫现场,并冲洗设备设施,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冲洗水沉淀后回用; ③建材堆放地点相对集中,并对土石方临时堆放、材料堆放做好洒水防尘、覆盖堆料、围挡等措施,有效防止扬尘的扩散; ④在施工建设中,有专人负责施工场地的洒水工作,同时加强管理,减缓运输车辆行驶速度、限载,同时采取了相应的遮盖措施,对不慎洒落的垃圾,对地面及时进行清扫,以防止二次扬尘污染; ⑤文明施工,大风天气禁止施工,采取洒水、遮盖等措施,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施工场地道路进行硬化,定期冲洗,减少扬尘的产生; ⑥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水压尘等措施; ⑦施工现场采用商品砼,不进行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 ⑧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避免产生扬尘对周边住户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同时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暂时不能清运的采取覆盖等措施; ⑨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严格要求运渣车辆不准超载、冒载,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车辆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 通过采取措施后,产生的扬尘可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对项目周围的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设备尾气及汽车尾气 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2以及未完全燃烧的HC等,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由于其这一特点,加之施工场地较开阔,扩散条件良好且环境容量较大。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应选用能达到环保要求的设备,通过大气稀释作用后场界的贡献值可控制在较低水平。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期内还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使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减少因设备运转不正常而增加废气的排放量。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施工区域未出现扬尘污染,项目施工过程中无大气污染环保投诉。环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也应采取以上相同的防治措施,减小施工过程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2、施工期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时产生的施工废水。 (1)生活污水 本项目的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50人,工地生活用水量按50L/人·d计,用水量为2.5m3/d,以排放系数0.85计,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125m3/d。污水中主要含CODCr、BOD5、NH3-N、SS等,污染物浓度为:BOD5≤200mg/L、CODCr≤320mg/L、NH3-N≤20mg/L、SS≤200mg/L。本项目建设工期约为6个月,整个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约为382.5m3,其中,污染物最大排放总量约为:BOD5:76.5kg,COD:122.4kg,NH3-N:7.65kg,SS:76.5kg。 本项目施工期不设集中的施工营地和食堂等生活设施,附近招聘的建筑工人均回家食宿,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居民房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回用农肥,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2)生产废水 本项目使用商品混凝土,几乎没有搅拌废水的产生。施工期间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在冲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该部分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等。施工废水采用沉淀池处理,将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 本项目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采用了以上防治措施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地表水污染、未出现环保投诉,无遗留环境问题。环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也应采取以上相同的防治措施。 同时,针对后续进行的引水工程,为防治施工期对现状取水口水质造成影响,对本项目水源保护区内施工提出以下要求: ① 施工前,与相关水务部门沟通协调,取得同意后再进行施工,降低污染饮用水源的风险; ② 加强施工期导流建设,项目饮用水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排放污染物; ③严格在施工作业区内指定的地方堆放临时土方及施工材料,并采取必要的遮挡、覆盖措施,弃土及时清运,材料不宜堆放在水源地附近,应选择远离取水口的合适地点; ④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燃料用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如出现漏油,及时停止使用设备,并用废棉纱等处理收集,定期清洁建筑施工机械表面不必要的润滑油和其他油污,对废弃的含油废物应妥善处置,统一收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⑤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加强教育,施工场地撒落的物料要及时清扫,严禁乱撒乱抛废弃物,建筑垃圾要集中堆放及时运往山巴乡指定的建渣场处理,任何施工废弃物不得下河,确保施工不影响现有取水水质。 综上,施工期对项目区域的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影响将消除。在采取上述相应的环保措施后,施工对水体影响较小,不会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污染。 3、施工噪声 施工噪声主要为施工现场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车辆的噪声,噪声级一般在70~110dB(A)之间,噪声对周围环境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及其声源强度见表5-1。 表5-1施工噪声声源强度单位:dB(A)
为了能将项目施工噪声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最大程度地控制噪声污染,减轻工程施工对周边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①施工尽量选择低噪声机械和设备,施工过程中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最佳的工作状态和处于最低的噪声水平。 ②施工现场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尽量避免在同一区段安排大量强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尽量避免大型施工机械布设在声环境敏感区周围,以降低噪声的影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限制施工作业时间,未在夜间进行施工。 ③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在棚内操作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设置四周围档,降低噪声源。 ④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路经声环境敏感区旁,减速禁鸣,减轻车辆运输对沿途村庄的噪声干扰。 项目施工期间声环境影响采用了以上防治措施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未发生施工扰民现象、未出现环保投诉,无遗留环境问题。环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对声环境也采取以上相同的防治措施。 4、施工固废 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施主要为引水工程更换的供水旧管及旧阀门等废旧设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道路工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1)更换的废旧设备 被更换的供水旧管及旧阀门等废旧设备,按材质分类(废铁、废塑等资源)收集暂存,进行外售处置。 (2)建筑垃圾 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围墙的拆除新做、院内地坪的拆除新做、维修踏步的拆除新做、引水工程中构筑物的改造维修、道路工程中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拆除新做等产生的建筑垃圾,项目共产生建筑垃圾约2000m3,包括渣土、废钢筋、废混凝土块、废砖石等。其中废钢筋已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他建筑残渣已进行外运处置。 (3)弃土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原址上的拆除重建,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土石方量较少,产量约1700m3,挖土方暂时堆放在临时堆场,部分利用作工程回填用土,部分用作绿化工程用土,场地平整产生的弃土作为镇内坑洼处的回填。 (4)生活垃圾 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为50人,不在场内吃住,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0.5kg/人·天计算,合计25kg/d。整个施工期6个月中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5t,本工程将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由工作人员带至环卫点投放。 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影响采用了以上防治措施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固体废弃物影响、未出现环保投诉,无遗留环境问题。环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对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采取以上相同的防治措施。 5、生态环境影响 (1)占地 项目建设不涉及新增用地,项目占地主要为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机械、材料堆放等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以荒草地为主。 项目占地会破坏原有植被,使水土流失情况加剧。如处理不当则有可能造成长期的影响、甚至形成不可逆的影响,如地表水土破坏流失、土壤结构改变等。为避免出现长期的不可逆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有效的环保措施: ①严格控制施工面积,禁止破坏临时占地范围外的土地; ②开挖的土方及时进行土石方回填及植被恢复,减小土石方临时堆放时间; ③尽量减轻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后采取人工植树种草的措施,加快植被的恢复进程,同时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 (2)植被破坏 本工程的工程占地大部分占用荒草地,且占地数量相对较小,工程占地引起的平均生物生产力变化很小,随着工程运行后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弥补这部分生物生产力的损失。因此认为,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体系生产力的影响是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施工期不会导致物种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3)水土流失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场地内土质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由于施工期水土流失是短期行为,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修建挡土墙、排水沟、覆盖塑料布、及时回填表土、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项目施工期间生态环境影响采用了以上防治措施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未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影响、未出现环保投诉。环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也采取以上相同的防治措施。 同时,对于后续进行的引水工程等未及时采取迹地恢复措施的区域,环评要求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行迹地恢复: ①清除障碍 清除有碍或影响土地复垦的所有障碍物,使施工场区、临时堆场、原料场等场地达到复垦前所需场地平整和使用条件。 ②土地平整工程措施 由于沉淀池造成破坏,不具备种植农作物和其它植被的条件,需要进行平整,再利用表土实施覆盖、压实平整。通过人工整平等措施后,使受损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开发利用状态。 ③绿化恢复 施工结束后需按照原有占地用途进行恢复,回覆表土,恢复绿化,恢复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防止裸露地表发生水土流失。 三、营运期污染物排放及其治理分析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主要污染物为垃圾中转站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垃圾恶臭,项目道路工程产生机动车尾气、交通噪声等。 1、营运期废水 (1)垃圾渗滤液 本项目垃圾中转站在垃圾储存、转运过程中会有渗滤液产生。本项目5个村共设置25个垃圾中转站,垃圾产生量为1538.4kg/d,项目各垃圾中转站垃圾产生量较少,且项目垃圾转运周期为2-3d/次,项目垃圾渗滤液产生量较少,项目产生的垃圾渗滤液随垃圾袋装收集定期清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处理。 为确保项目运行过程中垃圾渗滤液不对项目所在地地下水及土壤造成影响,环评要求垃圾中转站采取如下防范措施: ①村民自行将垃圾袋装收集至垃圾中转站,禁止随处散乱堆放,垃圾中转站由专人负责定期清扫,保持清洁; ②为确保垃圾中转站中的垃圾对所在地地下水及土壤的影响,垃圾中转站地坪采用100厚C25砼地坪,并通过设置围堰或设置垃圾收集桶的方式,确保垃圾的有效收集,防治垃圾散乱排放,减小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 ③通过对垃圾中转站设置的垃圾收集桶覆盖挡板,并采取及时清运措施,防止雨水直接淋洗; ④项目垃圾中转站中设置的收集桶定期由松潘县专门的收运大队负责将其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清洗。 (2)路面径流污水 配套道路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路面径流。项目道路为农村道路,主要作为村民进出交通,周边无工业企业,不涉及危险化学品的运输,主要进出车辆为小型家用摩托车及轿车。路面径流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或出现事故等时,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若流入附近的水域,会造成水体内石油类和COD值升高。 根据国内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试验有关资料可知,在降雨量已知的情况下,降雨初期到形成路面径流的30分钟,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浓度较高,SS和石油类含量可达158.5~231.4mg/L、19.74~22.30mg/L;30分钟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分钟后,路面基本被冲刷干净,污染物含量较低。路面污染物浓度见表: 表5-1 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值表 单位:mg/l(pH无量纲)
由上表可知,项目桥面雨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小经历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污染物的浓度在0~20分钟内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主要污染物为SS。 防治措施: ①在道路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环保意识。 ②加强道路清扫,降低路面径流中SS对地表水的影响。 ③公路路面径流排入边沟、排水沟后,汇入沿线溪沟及河流。由以上浓度值可知,降雨期间,路面径流所挟带的污染物主要成分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多发生于一次降水初期,在一般情况下,污染物量远较最大估算量轻微。因此,公路沿线水体水质在短时间内会有所降低,但这种影响只发生在降雨初期,在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下,可为环境所接纳。 ④制定应急预案,以处理道路突发环境事故泄漏废水对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项目营运期路面雨水中不会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故由于降雨造成的地面径流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即使有影响也只是短时间影响,随着降雨时段增加,这种影响会逐渐减弱。 2、营运期废气 本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垃圾中转站恶臭、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等。 (1)垃圾中转站恶臭 在垃圾的运转过程中,部分易腐败的有机垃圾由于其分解会发出异味,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恶臭,恶臭污染物根据国家标准,主要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本项目的垃圾中转站位置设置于远离居民点并且便于运输的点位,方便集中运输并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干扰。 根据本项目于2018年11月20~11月21日对项目山巴乡中心小学旁垃圾中转站H2S及NH3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来分析本项目建设的垃圾中转站对项目周边外环境关系的影响,根据监测情况,监测点位垃圾中转站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中氨和硫化氢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二级标准,通过类比可知项目其他点位垃圾中转站建设对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同时,为减小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应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①村民自行将垃圾袋装收集至本项目垃圾中转站,禁止垃圾随地堆砌、乱倒乱放; ②垃圾中转站要派专人负责清理和喷洒消毒药水,保持各垃圾中转站周围的良好卫生状况; ③垃圾转运站做到每两天清运一次,缩短垃圾在垃圾转运站的滞留时间,从而减少有机物质腐败而产生恶臭,垃圾由转运车辆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 ④所有的垃圾运输车均采用密闭式车辆,运输过程中垃圾不外露,也不会遗洒垃圾和渗滤液; ⑤垃圾中转站地面做好防渗措施,设置的垃圾收集桶要求覆盖挡板,并采取及时清运措施,防止雨水直接淋洗; ⑥各垃圾中转站与周边各建筑物应留有3m以上的间距,并设置绿化隔离带。 (2)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 项目道路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为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项目为乡村道路,车速较小,产生的路面扬尘较小。因此只要加强管理、定时洒水、保持路面清洁,公路扬尘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机动车尾气所含成分比较复杂,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HC、NOx等,这些污染源属于线性流动污染源,对于道路而言,汽车尾气对道路中心线两侧 20~50m以内影响较大。 控制措施: 1)加强对路面维护,不平和破损之处及时修补,专人负责路面保洁,对路面遗撒垃圾及时清除,减少车辆频繁变速增加的污染物排放; 2)在道路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降低因超速等造成的道路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3、营运期噪声 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来自道路车辆行驶噪声。 本项目道路营运期噪声主要来自车辆行驶噪声。除道路行驶车辆的发动机产生噪声外,车辆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磨擦等也会产生噪声;此外,由于道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而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振动也将产生噪声。各种机动车行驶时噪声当量A声级与车速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表5-2 各类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
营运期公路交通噪声将对两侧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环评提出以下措施要求:加强行车管理,在路段进口处设交通标志,设置车辆限高及限速标志;设置禁鸣标志;加强道路的维修养护,保证路面的平整度,以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基本不会增加机动车的车流量,且经本项目对道路进行硬化后,改善了道路路面状况,可有效降低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4、营运期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中路面垃圾。 项目道路垃圾如纸屑、果皮、塑料废弃物等。为保持道路两侧的清洁,强化道路沿线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道路沿线的固体废弃物应定期进行清扫,将其集中收集后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置。 同时,为避免项目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清运过程中对项目内部及周边区域造成不利影响,环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①垃圾由村民袋装清运至项目内垃圾中转站,禁止随处散乱堆放,并设专人管理,定期清扫,保持清洁,保证项目内无腐烂垃圾堆放; ②垃圾中转站设置的垃圾收集桶要求覆盖挡板,并采取及时清运措施,防止雨水直接淋洗,由专人负责清理和喷洒消毒药水,减少垃圾恶臭的产生和逸散; ③市政垃圾转运时间尽量避开人流高峰期,并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 ④垃圾中转站地面应硬化防渗,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综合处理,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⑤项目垃圾中转站中设置的收集桶定期由松潘县专门的收运大队负责将其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清洗。 综上,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实现清洁处理和处置。 四、以新带老及“三本账”分析 1、以新带老措施分析 本项目无以新带老措施。 2、三本账分析 本项目为非污染类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后无新老污染源“三本账”。
|
主要污染物预计产生及排放情况 (表六)
内容 类型 |
时期 |
污染物 名 称 |
处理前 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
处理后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
大气 污染 物 |
施工期 |
机械燃油废气 |
少量 |
少量 |
施工扬尘 |
约3mg/m3 |
<1mg/m3 |
||
营运期 |
垃圾中转站恶臭 |
少量 |
少量 |
|
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 |
少量 |
少量 |
||
水污 染物 |
施工期 |
生活污水 |
2.125m3/d COD320mg/l,122.4kg SS200mg/l,76.5kg |
依托当地居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回用于农肥 |
生产废水 |
施工废水采用沉淀池处理,将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 |
|||
营运期 |
垃圾渗滤液 |
少量 |
随生活垃圾袋装清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处理 |
|
路面径流污水 |
— |
公路路面径流排入边沟、排水沟后,汇入沿线河流 |
||
固废 |
施工期 |
管网更换的废旧设备 |
3700m |
按材质分类收集暂存,进行外售处置 |
生活垃圾 |
25kg/d,总量4.5t |
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与处置 |
||
弃土、弃方 |
1700m3 |
部分用作绿化工程用土及工程和乡内回填用土 |
||
建筑垃圾 |
约2000m3 |
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统一收集后外运处置 |
||
营运期 |
道路垃圾 |
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理 |
||
噪声 |
施工期 |
施工机械Leq(A) |
70~110dB(A) |
昼间≤70 dB(A) 夜间≤55 dB(A) |
营运期 |
车辆噪声 |
55~75dB(A) |
达标排放 |
|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所在地属于农村,属农村生态环境。本项目为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本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建成后,通过迹地恢复及绿化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
环境影响分析 (表七)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引水工程以及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由于本项目部分主体工程已经建成,本环评主要是对施工期各污染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分析,评价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未完成的主体施工提出环境保护要求。
一、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废气的主要来源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以及汽车尾气等,其中以施工扬尘对空气环境质量影响最大。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见表7-1。
表7-1 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
施工阶段 |
主要污染源 |
主要污染物 |
土石方阶段 |
裸露地面、土方堆放和装卸过程 |
扬尘 |
铲车、运输卡车等 |
NOX、CO、HC |
|
建构筑工程阶段 |
建材堆放和装卸过程、加料过程、进出场地车辆 |
扬尘 |
运输卡车等 |
NOX、CO、HC |
施工期间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最主要是扬尘。地表的开挖和钻孔产生的粉尘,一部分悬浮于空中,另一部分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表面;开挖的泥土堆砌和回填过程中,在风力较大时,会引起大量扬尘;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堆砌过程中也必然引起洒落及飞扬;雨水冲刷夹带的泥土散布路面,晒干后因车辆的移动或刮风再次扬尘。
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被施工人员吸入,不但会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而且粉尘夹带大量的病原菌,传染各种疾病,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粉尘飘扬降低能见度,易引发交通事故;粉尘飘落在各种建筑物和树木枝叶上,影响景观。
因此,为了将扬尘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①施工现场周边设置了不低于2.0m的符合规范的围挡设施,有效地防治扬尘向外扩散,降低扬尘向大气中的排放;
②施工区域进行湿法作业、定时清扫现场,并冲洗设备设施,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冲洗水沉淀后回用;
③建材堆放地点相对集中,并且对土石方临时堆放、材料堆放做好了洒水防尘、覆盖堆料、围挡等措施有效防止了扬尘的扩散;
④在施工建设中,有专人负责施工场地的洒水工作,同时加强管理,减缓运输车辆行驶速度、限载,同时采取了相应的遮盖措施,对不慎洒落的垃圾,对地面及时进行清扫,以防止二次扬尘污染;
⑤文明施工,在大风天气停止施工,采取洒水、遮盖等措施,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施工场地道路进行硬化,定期冲洗,减少扬尘的产生;
⑥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水压尘等措施;
⑦施工现场采用的商品砼,未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
⑧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先洒水后清扫,避免产生扬尘对周边住户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⑨在施工期间严格要求运渣车辆不准超载、冒载,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车辆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运输。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处理后,区域未出现扬尘污染、无任何大气污染环保投诉。项目建设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环境影响较小。环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因此,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可有效控制施工废气对周围环境及施工作业人员的影响。
二、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时产生的施工废水。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施工废水采用沉淀池处理,将产生的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建设单位就近租用居民房,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居民房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用作农家肥;施工时严禁施工废水排入地表水。
本项目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采用了以上防治措施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地表水污染、未出现环保投诉,无遗留环境问题。环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也应采取以上相同的防治措施。
同时,项目后续施工过程包括项目引水维修工程,项目引水维修工程在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外,加强施工期导流建设,项目饮用水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排放污染物;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泄漏;施工材料严禁堆放与水体附近,并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必要时设围栏、并设防雨棚;施工迹地绿化恢复涉及土方回填、植被建植、浇水等工序,回填土需进行覆盖。
因此,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的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三、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主要可分为机械噪声和施工车辆运输产生的作业噪声。为能将项目施工噪声的影响降到最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最大程度地控制噪声污染,减轻工程施工对周边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具体措施如下:
① 施工尽量选择低噪声机械和设备,施工过程中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其最佳的工作状态和处于最低的噪声水平。
② 施工现场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尽量避免在同一区段安排大量强噪声设备同时施工,尽量避免大型施工机械布设在声环境敏感区周围,以降低噪声的影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限制施工作业时间,未在夜间进行施工。
③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在棚内操作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设置四周围档,降低噪声源。
④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路经声环境敏感区旁,减速禁鸣,减轻车辆运输对沿途村庄的噪声干扰。
⑤在敏感点附近,夜间停止施工。
项目施工期间声环境影响采用了以上防治措施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未发生施工扰民现象、未出现环保投诉,无遗留环境问题。环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对声环境也应采取以上相同的防治措施,采取低噪设备,加强对运输车辆管理,严禁夜间(22:00-06:00)施工等,施工期噪声经过治理后,在保证实现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要求的前提下,可使施工噪声对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影响降至可接受程度,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对项目周围以及敏感点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四、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回顾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废旧设备、建筑垃圾、弃土和生活垃圾等。
(1)废旧设备
引水工程更换的供水旧管及旧阀门等废旧设备按材质分类(废铁、废塑等资源)收集暂存,进行外售处置。
(2)建筑垃圾
项目产生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2000m3,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包括砂石、石块、碎砖瓦、废金属、废混凝土块、废钢筋等杂物,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堆土场,并做好防雨防渗措施。施工产生的废料能回收利用的交废物收购站处理,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集中堆放后定时清运至建筑垃圾堆放场,避免免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
(3)弃土
项目施工土石方量约1700m3,挖土方暂时堆放在临时堆场,部分利用作工程回填用土,部分用作绿化工程用土,场地平整产生的弃土作为镇内坑洼处的回填。
(4)生活垃圾
整个施工期产生量为4.5t,本工程将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由工作人员带至环卫点投放。
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影响采用了以上防治措施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固体废弃物影响、未出现环保投诉。施工期固废对外环境影响很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环评要求,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应采取以上相同的处置措施。因此,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五、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1)占地
项目建设不涉及新增用地,项目占地主要为临时占地,主要为施工机械、材料堆放等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以荒草地为主。
项目占地会破坏原有植被,使水土流失情况加剧。如处理不当则有可能造成长期的影响、甚至形成不可逆的影响,如地表水土破坏流失、土壤结构改变等。为避免出现长期的不可逆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有效的环保措施:
①严格控制施工面积,禁止破坏临时占地范围外的土地;
②开挖的土方及时进行土石方回填及植被恢复,减小土石方临时堆放时间;
③尽量减轻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后采取人工植树种草的措施,加快植被的恢复进程,同时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防护。
(2)植被破坏
本工程的工程占地大部分占用荒草地,且占地数量相对较小,工程占地引起的平均生物生产力变化很小,随着工程运行后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弥补这部分生物生产力的损失。因此认为,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体系生产力的影响是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施工期不会导致物种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3)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工程施工区域活动的动物以小型兽类为主,常见的有田鼠、草兔等,由于施工建设活动破坏了他们的栖息地,会较大改变他们的分布格局,使建设区域内的小型兽类急剧减少,建设区域外的小型兽类在短时间内会有所增加。但总体上,工区的施工活动对大多数动物没有太大的影响,动物有较强的迁徙能力,环境改变了,它们会迁移到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中继续生存、繁衍,同时,当植被恢复后,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区域,不会对其生产造成威胁。
(4)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将扰动地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施工期水土流失是本项目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施工中场地临时堆方因结构松散会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建施工、管道施工开挖中,由于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使其土壤失去固土防冲的能力,从而易造成水土流失。
综合分析本项目建设施工中水土流失产生的部位和特点,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a.施工期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引水工程区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此,将施工期列为本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和监测的重要时段,将引水工程区列为本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进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和监测;
b.各施工单元工程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部位和特点不同,应根据水土流失的部位和特点,结合施工时序,在施工初期以临时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为主,在施工后期及时采取边坡防护、截排水、土地整治和植被建设等措施,临时措施、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配套,建立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进行综合防治;
c.项目引水工程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开挖土方的堆放点远离项目取水口,并及时回填,做好施工迹地及时恢复,及时绿化;
d.临时堆土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土方堆放表面及边坡,堆土边坡外侧如不加以防护,很容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因此,在表土临时堆放期间,应采取临时拦挡、临时苫盖、临时排水等防护措施,堆土结束后,及时对压占地采取土地整治和植被建设等措施。
综上,本项目在施工期期间采取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防治措施,施工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未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影响、未出现环保投诉。针对后续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环评要求项目需落实上述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施工期水土流失得到控制。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垃圾中转站恶臭、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等。
(1)垃圾中转站恶臭
本项目垃圾中转站建成后可能造成的恶臭污染主要是通过人的嗅觉来影响环境。项目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根据本项目于2018年11月20日11月21日对项目山巴乡中心小学旁垃圾中转站H2S及NH3特征污染物的监测情况,监测点位垃圾中转站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中氨和硫化氢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二级标准。通过类比可知项目其他点位垃圾中转站建设对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恶臭污染属于无组织排放,依据污染控制特点和工程特点,本项目应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①项目垃圾运输车采用密闭式车辆,运输过程中垃圾不外露,不会遗洒垃圾和压滤液,因此,垃圾运输车几乎不产生扬尘、NH3和H2S,对周边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②垃圾由村民实行袋装化分类收集,并放到指定地点,禁止垃圾随地堆砌、乱倒乱放;
③项目投入营运后,垃圾中转站要派专人负责清理和喷洒消毒药水,并及时运至垃圾填埋场,从而可以减少恶臭的产生和减少对项目环境的影响;
④保持垃圾转运站周围的良好卫生状况,并对垃圾转运站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同时垃圾中转站中设置的垃圾收集桶要求覆盖挡板,并采取及时清运措施,防止雨水直接淋洗。
⑤项目垃圾中转站中设置的收集桶定期由松潘县专门的收运大队负责将其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进行清洗。
项目垃圾中转站建设完成后,落实环评要求,并通过对垃圾中转站的垃圾采取定期清运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2)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CO、NOX、THC等。CO是燃料在发动机内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主要取决于空燃比和各种汽缸燃料分配的均匀性;NOX是汽缸内过量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在高温下形成的产物;THC产生于汽缸壁面淬效应和混合缸不完全燃烧。由于目前国内汽车已经全面推广使用无铅汽油,因此,铅的污染影响将会越来越小。另外,道路上行驶汽车的轮胎接触路面而使路面积尘扬起,从而产生二次扬尘污染;车辆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同时,本项目的道路建设主要为村道路面的改造工程,不涉及道路等级、宽度、行车速度的变更,不会带来车流量的明显增加,因此,项目道路工程建设机动车尾气源强及环境影响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由于项目水泥路面代替了原有的砂土路面,且对原有破损的水泥路面进行的维修,能较大成都的降低道路扬尘,类比现状可知,项目道路工程的建设后道路机动车尾气及扬尘对后走位环境影响较小。
为尽可能降低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本环评提出的相应防治措施主要为:加强对路面维护,不平和破损之处及时修补,专人负责路面保洁,对路面遗撒垃圾及时清除,减少车辆频繁变速增加的污染物排放;在道路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降低因超速等造成的道路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垃圾转运站垃圾储存转运时产生的渗滤液、道路工程路面地表径流等。
(1)垃圾渗滤液
本项目设置的垃圾中转站仅作为生活垃圾的暂存点及转运点,项目各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渗滤液较少,要求对中转站做好防渗措施,垃圾渗滤液随垃圾一起袋装收集暂存于中转站设置的垃圾收集桶中,由垃圾转运车收集后清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处理。
(2)道路工程路面地表径流
项目道路工程营运期废水主要为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影响因素包括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频率、车流量、路面宽度和产污路段长度等。
根据有关实测结果和文献资料,降雨初期到形成路面径流的30分钟,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的浓度比较高,SS和石油类的含量可达158.5~231.4mg/l、19.74~22.30mg/l;30分钟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快。雨水径流中生化需氧量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较前者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历时40分钟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污染物含量较低。
由于路面径流在工程设计中已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了相应的工程措施,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经过降解或沉积,由以上浓度值可知,路面径流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SS污染物的浓度在30~40分钟后就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因此雨水的排放对河流的影响很小,本项目的建设不会改变目前的水质类别。
综上所述,本项目营运期对地表水体水质影响较小。
三、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来自道路车辆行驶噪声。
项目道路工程主要为农村道路的维修硬化,道路运行期噪声主要为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主要噪声源为车辆排气、进气噪声和轮胎与路面摩擦的噪声。另外,车辆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由于本项目不涉及道路等级、宽度、行车速度的变更,不会打来车流量的明显增加,项目基本不对沿线声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且经本项目对道路进行硬化后,改善了道路路面状况,可有效降低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同时,本项目于2018年11月20日-21日对本项目所在区域道路旁敏感点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噪声值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说明本项目道路工程营运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四、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道路工程中路面垃圾。道路清扫垃圾产生量不大,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理。
同时,山巴乡各村产生垃圾由村民自行运至项目垃圾中转站后由垃圾转运车定期运往松潘县垃圾填埋场处置。垃圾转运时间尽量避开人流高峰期,并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减少垃圾车在敏感点穿行的时间,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项目垃圾中转站设置专人负责清理和喷洒消毒药水,减少垃圾恶臭的产生和逸散。垃圾渗滤液随袋装垃圾一起进入松潘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垃圾中转站地面进行硬化防渗,地面定期检查,如发现渗漏应重新防渗处理,以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因此,本项目的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及卫生状况不会产生直接影响。
五、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垃圾中转站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的Ⅳ类项目,对地下水产生影响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垃圾中转站,为防止地下水污染,根据项目情况,环评建议采取如下防渗措施:
(1)垃圾中转站确保底部有500mm黏土防渗保护层(压实度≥93%);
(2)垃圾中转站地坪采用100厚C25砼地坪后设置围堰,防止雨水冲刷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3)垃圾中转站设置的垃圾收集桶要求覆盖挡板,并采取及时清运措施,防止雨水直接淋洗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通过采取以上防渗措施,项目对地下水影响较小。
六、水源保护要求
目前项目区取水点并未划分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根据《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2011年修正本),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定保护区域,并参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规定进行管理,同时,水源地卫生标准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限值要求。
按相关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由有关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市(州)人民政府可以批准辖区内乡(镇)以下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调整方案,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七、环境管理
本项目设置垃圾中转站,卫生条件的恶化,蚊、蝇、虫、鼠的增多,是垃圾中转站附近居民反映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夏天瓜果蔬菜多,苍蝇随之而来,打药后数量明显减少,而几日后又如往常。为防止项目垃圾中转站成为蚊蝇、病菌的孳生地,应定期对转运站、运输车辆及邻近地区进行药物喷洒;细菌、蚊蝇的治理采用喷洒生物菌,利用生物方法消杀菌类和蚊蝇,可采取光、液消毒灭菌系统治理;每天对场地进行清扫、清洗,消杀灭菌,保证表面清洁,没有附着污垢和渗滤液。
同时,项目涉及引水工程,项目应定期对本项目引水水质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一年1次,确保项目供水范围内的饮水安全。
八、项目环境正效益分析
1、环境效益
本项目引水工程的建设可解决见培村、长沟村共134户912人的引水安全问题。项目垃圾中转站建设完成后,山巴乡5个村的生活垃圾在经过垃圾中转站收集后,运往松潘县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得到有效收集和妥善处置,将改变项目区现有生活垃圾乱堆堆放,随意倾倒的现象,减少蚊虫滋生,降低疾病传染概率。项目道路工程的建设改善了现有乡村道路的路面状况,可有效降低道路扬尘及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可有效增加项目范围内的绿化面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随着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改善区域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显著效果。
2、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1)促进农业经济转型
项目农村公路的建设完善,改善了农村的道路通行环境,为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创造了条件,使货物的运输更加快捷,传统农业得到进一步提升,促使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直接带动了道路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农村公路的建设还直接增加了农民工就业岗位,增加了就业渠道,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农闲时的工作问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农村基础设施的推进,使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公路的连通还带动了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农民群众城镇化意识逐渐增强,城乡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并有机融合。
(3)完善基层组织结构
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项目涉及到村内基础设施的升级,可以更好地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完善基层组织结构的功能。
(4)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农村市场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战场,项目农村公路的建设为开辟农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和软件基础,同时,农村公路建设和基础配套建设,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直接的拉动作用。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环境正效益。
九、环保投资
项目总投资595.7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4万元,占总投资的4.0%。环保投资用于项目生态恢复投资及各类污染治理,其环保投资情况见下表。
表7-2 环保设施(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
时期 |
项目 |
投资(万元) |
|
|
施工期 |
施工废气 |
洒水抑尘、施工围墙、构筑物防护网,进行施工现场管理等 |
2.5 |
|
冲洗设备设施,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 |
1.0 |
|
||
专人负责施工场地的洒水工作 |
0.5 |
|
||
土石方临时堆放、材料堆放应做好洒水防尘、覆盖堆料、围挡等措施,防止扬尘的扩散 |
1.5 |
|
||
加强管理,减缓运输车辆行驶速度、限载,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遮盖措施 |
1.5 |
|
||
施工废水 |
设置临时沉淀池对施工期废水进行处理 |
1.5 |
|
|
生活污水利用当地已有民房,利用已有设施处理 |
/ |
|
||
施工噪声 |
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时对施工场地围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加强管理等 |
1.0 |
|
|
施工固废 |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
1.0 |
|
|
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不能回收的由施工单位统一运至政府部门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 |
3.0 |
|
||
临时占地 |
迹地恢复 |
2.0 |
|
|
运营期 |
废气治理 |
垃圾恶臭: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对垃圾中转站地面进行防渗处理;所有的垃圾运输车均采用密闭式车辆,运输过程中垃圾不外露,不遗洒垃圾 |
2.5 |
|
汽车尾气及道路扬尘:保持路面清洁加强管理等 |
1.0 |
|
||
废水治理 |
对垃圾转运站地面进行防渗处理 |
1.5 |
|
|
噪声治理 |
加强道路养护,保持路面平整 |
1.0 |
|
|
固废治理 |
道路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处理 |
1.0 |
|
|
环境管理 |
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 |
1.5 |
|
|
环境保护措施投资合计 |
24 |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表八)
内容 类型 |
时段 |
排放源 |
污染物名称 |
防治措施 |
预期治理效果 |
大气 污染物 |
施工期 |
机械燃油废气、汽车尾气 |
CO、NOx、SO2 |
选用达到环保要求的设备,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 |
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
施工扬尘 |
TSP |
洒水抑尘;避免敞开式运输,料场加遮盖物,出场地进行车轮清洗,对施工区附近设置围挡 |
进入空气环境中的扬尘量尽可能小 |
||
营运期 |
恶臭 |
H2S、NH3等 |
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对垃圾中转站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并专人负责清理和喷洒消毒药水;所有的垃圾运输车均采用密闭式车辆 |
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二级标准 |
|
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 |
CO、NOx和粉尘 |
自然通风、加强管理、保持路面清洁 |
影响较小 |
||
水污 染物 |
施工期 |
生产废水 |
油类 |
加强设备保养维修;建立废水沉淀池 |
不对地表水造成污染 |
生活污水 |
CODCr、SS等 |
租用当地民房,依托当地已有处理设施处理 |
不外排,不影响地表水环境 |
||
营运期 |
垃圾渗滤液 |
渗滤液 |
随生活垃圾袋装清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处理 |
不会对当地地表水造成明显影响 |
|
路面径流污水 |
SS、BOD5、石油类 |
通过路面排水系统进入沿线溪沟及河流 |
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 |
||
固体 废弃物 |
施工期 |
管网更换的废旧设备 |
废旧管道 |
按材质分类收集暂存,进行外售处置 |
合理处置,综合利用 |
土石方开挖 |
弃方 |
部分用作绿化工程用土及工程和乡内回填用土 |
|||
生活垃圾 |
垃圾 |
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与处置 |
|||
建筑垃圾 |
建筑固废 |
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统一收集后外运处置 |
|||
营运期 |
道路垃圾 |
垃圾 |
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理 |
||
噪声 |
施工期 |
各种动力机械运行 |
场界噪声 |
选低噪声设备,禁止强噪声作业夜间施工 |
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 |
营运期 |
车辆噪声 |
交通噪声 |
影响较小 |
||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对于施工临时占地区内的荒草地,在施工完成后采取恢复植被进行迹地恢复,对于耕地采取松土,种植农作物等方式恢复原有土地性质。本工程建设对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局部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水土流失的影响,但是影响均为暂时影响。在施工结束后,通过尽快做好将施工临时占地的迹地恢复措施,对当地的生态影响可降到最低。
|
结论与建议 (表九)
一、结论: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松潘县农村基础设施(山巴乡)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595.74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山巴村及长沟村的道路维修、长沟村及麻依村技术设施附属设施维修、长沟村和见培村引水维修工程以及新建垃圾中转站。 2、项目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本项目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建设内容属于“鼓励类”第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第20款“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的内容,第二条“水利”中的第4款“农村引水安全工程”的内容,以及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中的第12款“农村公路建设”的内容。同时,松潘县发展和改革局以松发改[2018]78号文同意本项目的建设。 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项目规划的符合性 项目位于松潘县山巴乡,根据松潘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松规建住函[2018]70号,该项目为无需重新办理选址意见,根据松潘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松潘县农村基础设施(山巴乡)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函(松国土资函[2018]105号),项目长沟村、麻依村村委会院坝、围墙等维修项目为原有建设用地,符合《松潘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长沟、见培引水系统建设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不改变土地用途;道路建设项目均为原有农村道路提升改造,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不改变土地用途。 因此,本项目符合松潘县发展规划。 4、项目建设选址合理性 本项目位于松潘县山巴乡,项目长沟村、麻依村村委会院坝、围墙等维修项目项目为原有建设用地,;长沟、见培引水系统建设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不改变土地用途;道路建设项目均为原有农村道路提升改造,项目选址合理。 同时,项目垃圾转运站地周边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路线,且其建设均不涉及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满足《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对选址的要求。 因此,本项目建设选址合理。 5、与“三线一单”符合性 本项目位于松潘县山巴乡,项目所在地周边无自然保护区、不涉及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符合生态红线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质量能够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本项目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本项目应为环境准入允许类别。 故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要求。 6、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各监测点污染物监测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地表水环境:根据监测报告,地表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要求。 声学环境:项目所处区域声学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 7、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 项目道路工程、垃圾中转站工程已完成施工期建设,麻依村及长沟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部分建设内容,引水工程完成部分建设内容,项目前期施工过程中未发生因环保问题而引起的投诉事件,项目在后续施工过程中,需落实各项施工期防治措施,确保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①水环境影响 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本项目利用居民房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不进行排放;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可循环使用。故项目施工期间对水环境影响小,且随施工结束而告终。 ②大气环境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有施工扬尘、汽车尾气、设备尾气等,经本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后,可将其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③声环境影响 施工噪声主要为建设施工噪声。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噪声会对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必须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合理安排施工场所和施工时间,并做好施工人员自身防护工作。而且施工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将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④固体废弃物影响 项目施工期建筑垃圾中部分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统一收集后,定时清运至建筑垃圾堆放场;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环境污染。在严格落实评价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其固体废物可实现合理有效的无害化处置,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⑤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项目在施工期间通过修建挡土墙、排水沟、覆盖塑料布、及时回填表土、做好迹地恢复、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施工过程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项目施工期间,对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这些环境影响具有时限性,随着施工期结束而结束。施工方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文明施工,采取相应的环保治理或减缓措施,将对项目周边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2)营运期 ①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垃圾渗滤液随生活垃圾袋装清运至松潘县垃圾填埋场处理,路面径流排入路基边沟后,汇入沿线溪沟及河流,在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下,可为环境所接纳,因此雨水的排放对河流的影响很小。通过以上措施,对区域地表水体环境质量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 ②大气环境影响 项目主要大气污染为垃圾恶臭、机动车尾气及道路扬尘等。垃圾恶臭通过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对垃圾转运站地面进行防渗处理;所有的垃圾运输车均采用密闭式车辆进行处理,汽车尾气及道路扬尘通过加强管理、保持路面清洁以及大气扩散等方式,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综上所述,本项目采取以上治理措施后不会对当地空气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③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于道路工程交通噪声,通过加强管理、控制要在环境敏感点处设置限速等措施,项目噪声对周围声学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④固体废弃物影响 本项目固废主要为道路垃圾。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理,项目可实现固体废弃物的清洁处理和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8、总量控制 项目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运营过程中不产生外排废水,项目不下达总量控制指标。 9、可行性结论 本项目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地居民饮水、交通及环境问题,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和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符合松潘县规划。工程主要的负面影响存在于工程的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在认真落实报告提出的各项迹地恢复措施,加强对各项工程的营运监管的情况下,不会当地居民和环境造成较大的环境影响。工程营运期对环境影响很小,项目对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均进行了治理,分析表明,各项污染治理措施经济技术可行,废水、废气和噪声均能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可得到有效处置,且具有环境正效应。因此,本工程的建设从环保角度来讲是可行的。 二、建议 1、项目建成后,需加强项目垃圾中转站管理,重视卫生清洁,以免气味散发,招惹苍蝇,污染环境卫生,传播疾病。 2、对项目垃圾转运站运输线上的车辆加强管理,教育好车辆驾驶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免车上垃圾倾倒污染运输线上的环境卫生,同时控制车辆噪声对运输线沿线声环境的影响。 3、做好各引水构筑物、供水管网以及道路维护工程,及时检查各工程使用情况,及时完善施工临时用地的迹地恢复措施并且确保绿化植物的存活,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造成影响。
|
注 释
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件1 立项批准文件 附件2 其他与环评有关的行政管理文件 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项目总平布置及其他相关附图 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5.土壤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