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
预算金额-
招标公司-
招标联系人-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1、工程概况
东西川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西起临夏市江牌村、东至临夏市折桥镇九眼泉,西侧起点周边为绿地,东侧终点与北环路相邻。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改建渠首引水枢纽1座,改建北干渠(铜匠庄)引水枢纽1座;新建沉淀池2座;拆除重建水渠3877.3m,改建石头洼渠系建筑物共108座;改建支渠14.462km,分水口8座,田间分水口344座,陡坡1座;改建后古堤灌泵站工程1处;新建渠道防护栏10km,干渠公示牌5个、警示牌50个、界桩50个,新建环城北路排洪干渠1550m。
本项目建设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生产工艺等均与环评阶段一致,参照《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本项目发生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
2、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1)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调查,该项目基本落实了《报告表》及批复文件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施工单位施工期间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时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减少开挖面,以减少植被的破坏,未在大雨天进行大规模挖方工程;施工便道利用己有公路,合理布线,未乱开便道;临时堆料及加工场地按设计位置布设。土石方、材料等的堆放应合理有序,未乱堆乱弃。场地设置时剥离有植被的表土,用于施工完毕后的回铺,以利于植被恢复;在施工人员中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未在沿河两岸直接冲洗机械设备,机械设备跑、冒、滴、漏产生的废油集中收集,未让其直接流入河道;临时堆料场采用防尘网临时苦盖。临时堆放土方回填后,对临时堆放场占地压实部分进行疏松、坑凹平整,使占压土地达到可恢复利用状态。通过以上措施,可减轻项目对生态的环境影响。
(2)大气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调查,施工单位施工期间严格落实施工场地“6个百分百”扬尘防治措施;未在围挡以外堆放施工材料、建筑垃圾和渣土,同时对闲置时间较长的空地,进行了绿化;施工场地每天洒水,堆场和运输散体物料车辆进行了遮盖、密闭,驶离建筑工地车辆轮胎每次进行清洗,未带泥上路。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这些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3)声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调查,施工单位施工期间已优化施工布局,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进度,夜间未施工,邻近居民居住处设立临时隔声屏障。施工机械设备选用低噪声低振动,并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施工车辆出入现场低速、禁鸣,施工噪声影响是短暂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随之消失。
(4)水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调查,施工期废水集中收集沉淀后回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泼洒降尘。未私自接入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管线。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5)固体废物排放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调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渣、弃土、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建筑垃圾钢筋、钢板、木材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的,交废物收购站处理;对不能回收的建筑垃圾,如混凝土废料、砖瓦碎块、废竹木等应集中堆放,最终运至住建部门指定的位置处理,建筑垃圾“即产即清”,未乱堆乱倒建筑垃圾,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清运至临夏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未就地焚烧。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运行期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施工期间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项目区环境未造成明显不利影响。建设单位积极落实了环评批复中提出的相关措施,建议对东西川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附件1: 专家意见.pdf 349.7 KB , 下载次数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