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三明市普诺维机械有限公司制造部招标公告
金额
-
项目地址
福建省
发布时间
2021/07/30
公告摘要
公告正文
劳动创造美,创造世界,创造未来,也必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为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从今日起开辟“中国梦·劳动美”专栏,宣传我市一批全国、省、市级先进人物以及全国先进集体,引导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学习先进、尊重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建功立业、彰显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把所有力量都用在一个点上,我们就一定能越做越好,做到高精尖专,就能真正走在这个行业的领先位置……”4月17日上午,三明市普诺维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阳升的一句话,诠释了普诺维在行业内的地位。
陈阳升4月16日刚从瑞士回到三明。他告诉记者,此次到日内瓦参展,看到插着中国国旗的展位越来越多,作为其中的一员,三明市唯一的参展企业,他感到很自豪,因为,在旋转模切行业里,普诺维的刀辊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如今,他们又开始筹划5月12日在成都举办的专业展会,届时,公司将在展会上亮相四大类十多个品种的刀辊。
从实践中试出来的“行业标准”
难题一到了普诺维,似乎就不是什么难题,而是一次新的“行业标准”研发的开始。
前几天,梅列区一家周边企业送来一份加急订单,要求普诺维公司帮忙加工100多件升降辊筒。拿到单子和设计图后,制造部的员工们吸了一口凉气——工件细长、加工难度较大。怎么办?随后进行一整天测试,他们发现,如果把这样细长的工件立起来夹在卡盘上加工,这个工件不仅会振动得很厉害,而且刀具没走几刀就会崩刃了。更重要的是,就算是这样做了,做这样一个工件至少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做完,而且还可能因为定位不准,加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特别是工件在加工的过程中,因为振动剧烈偏离了原来的中心,很容易导致产品报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造部工艺人员和编程人员共同出谋划策。他们针对工件细长的特点,很快就设计出一套加工工装和夹具的运行方案,并同步改进软件编程中的部分参数进行测试。一次试验不成,再试,在不断地更换参数中,他们找到了答案,并将最终确定的参数锁定固化起来。就这样,经过多次参数调整优化,工件的振动大大减少,走刀的速度明显加快,改进后,他们做一个工件只需半个小时,比原来提前近一个小时,而且加工的质量很好,客户也很满意。
团队的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团队的力量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石。今年初,普诺维公司不仅成为制定《末处浆粉碎机技术条件》行业标准第一起草单位,也成为制定《辊压膜辊压成型模技术条件》行业标准第一起草单位。
在每个人的内心装上“发动机”
学习在普诺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企业领导学习,中层干部学习,基层技术人员也离不开学习。良好的学习之风在普诺维已形成了一种习惯。
2006年,普诺维公司为了让企业中层干部和领导层能够“志同道合”,形成合力,特地安排他们到清华大学进行为期一年、每月2天的学习深造,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观念上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不断培养良好的执行能力。制造部经理张业旺对记者说,每个人都有局限性,不学习、不充电是不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靠自己改变自己。
上海、深圳、北京、苏州……只要一有机会,普诺维公司就会把优秀员工和班组长送出去学习、培训。与此同时,公司也把各地的名师请到公司来给员工授课,做体验式教育。员工的心灵得到净化,员工的“用心”意识得到加强。
如今,普诺维每年拿出利润的10%用于研发新产品,每年研发人员的培训费用达到200多万元,公司的所有中层干部和各班组长,一个都没有落下,都参加过各种由公司派出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陈阳升总经理说,我们要在每个人的内心装上“发动机”,他们自己懂得,自己要学习、要充电了。
技术创新成就中国旋转模切行业的“领跑者”
几年来,普诺维公司不断在技术创新领域结出硕果,目前公司已向国家申请专利22项,批复了15项。一次次成功的实践、一次次科学的试验、一次次技术的创新,成就普诺维作为中国旋转模切行业的开拓者和领跑者。
刀具走空刀的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去年8月,公司制造部加工小包封切辊时,都是采用MasterCAM编程,由于刀具走空刀比较多,生产效率比较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制造部员工大胆尝试,采用UGNX8.0软件进行编程,并且进行了多次试验和参数改进。经过不断的测试改进,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