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招标公告
金额
-
项目地址
江西省
发布时间
2024/09/02
公告摘要
公告正文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为引导全省社科理论界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智慧力量,8月28日,全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在南昌召开,9位专家学者围绕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江西实际和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现将发言摘发,以飨读者。
改革精神是一种自我革命精神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张 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首次提出“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要求,需要深刻理解“改革精神”的本质内涵。
改革与革命有共通之处,都是要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属于社会革命范畴。改革与革命也有不同之处,改革“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是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在相对落后条件下领导和发展社会主义,对束缚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所进行的持续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社会革命中针对社会主义自身发展过程的革命,是一种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自我革命”概念,就是在改革语境中阐释的。2015年5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2017年10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将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联结起来,提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从社会革命层面的“全面深化改革”,到自我革命层面的“全面从严治党”,再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形成了以改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不断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逻辑闭环。“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就是要发扬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特征和最大优势,将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增强改革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南昌大学副校长、教授 陈始发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要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西方国家囿于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不能接受全新现代化模式的挑战与成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为此,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全面深化改革,掌控发展战略主动权,用完善的制度之锚防范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使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感,破解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体制机制难题。中国式现代化是新长征新征程,其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充斥着躲不开、绕不过的重大难题。要以伟大的历史主动,迸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感,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现改革的系统集成、全面深化,凸显我国制度优势。
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力量。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激发空前的民族责任感,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进行更伟大的斗争。要宣传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最大程度凝聚改革共识。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改革力量,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核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充分激发亿万人民的创新活力。
服务更高水平法治江西建设
江西省法学会专职副会长 欧 璐
江西省法学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省法学法律工作者,找准切入点、结合点,服务法治领域各项改革和更高水平法治江西建设。
深刻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意义,迅速凝聚共识和力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法学会职能抓紧开展研究谋划,结合江西实际,努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江西提供优质服务。
准确把握全会对法治领域改革的部署要求,在推进法治建设上扛起责任和担当。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推进法治建设、法治改革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要求,破解改革难题,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改革于法有据。要立足我省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各项法治改革举措,做好改革与法治有机结合这篇大文章。要抓好《江西省政法工作现代化发展规划(2023—2027年)》和省依法治省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的改革重点任务的落实,以法治领域改革之效,不断优化为全面深化改革赋能的法治供给。
切实履行法学会职能,在优化法治惠民上彰显价值和作为。围绕群众关注和社会关切的各类问题,开展法学研究、法治实践,在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百姓中体现价值。积极助力涉民生领域法治保障。选准群众关注的“小切口”,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开展研究和咨询服务,着力推动更多法律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倾斜。深入推进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切实践行法治为民宗旨。
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教授 高莉娟
“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扎根于改革开放46年、全面深化改革10年的伟大实践,运用、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六个坚持”基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重要观点,分别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体优势、价值立场、本质要求、鲜明特点、重要保障、思想工作方法等角度固本兴新,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在“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六个坚持”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实际问题的不断探索总结,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基于无产阶级专政原则提炼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升华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于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等原则拓展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
“六个坚持”是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我们要在实践中坚持、在破解问题中运用、在系统把握中创新。贯彻落实“六个坚持”,要不折不扣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要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破解改革难题;要长期坚持、注重成效;要加强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塑造江西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春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也为处于新发展阶段的江西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依据。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江西应立足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妥善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改革和治理、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科学谋划省内经济发展和产业领域的整体布局。要坚持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努力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格局,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以产业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管齐下,既要注重“从0到1”的颠覆性创新,又要融合“从1到N”的持续性发展。要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十百千万”工程等重点任务。要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同效应,坚持“一链一策”“一群一策”的改革方向。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转型。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力培育数字产业生态圈。
以区位优势拓宽经济发展空间。江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坚定不移地遵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全面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奋力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加速推进“一圈两轴多群”城镇空间布局,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 张宜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了系统部署。江西要立足实际,抓住重点,创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的首要任务。推行以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统筹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既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又依法保障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健全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经营体系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点任务。健全承包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确保绝大多数农户二轮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优化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励和补贴,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小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完善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多层次保险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壮大全省134个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巩固提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管理权、使用权要落实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吸纳“新成员”机制,多元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激活土地资源要素活力。以盘活资源、激活要素为切入点,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以盘活农村空闲、废弃和低效利用的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为重点,完善权能,健全兼顾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同地同价同权”。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2.0版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正高级经济师 彭小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了系统部署。我们要按照“引领、带动、提升、拓展”总体思路,加快打造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更具竞争力的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2.0版。
以制度型开放引领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探索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稳步推进“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吸引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以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全省域开放水平提升。积极推进综保区首创性、集成式创新,结合各自特色差别化复制推广自贸改革试点经验。研究编制我省综保区发展“十五五”专项规划,形成主业突出、错位发展局面。在综保区积极布局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等项目,做强产业支撑,搞活经营主体。加强“区港”联动、“区区”联动,持续放大“综保区+口岸+特色产业”聚合效应。
以外贸外资稳定发展提升经济外向度。加快出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健全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壮大和生产型企业出口机制,推动外贸“新三样”等绿色低碳产品扩大出口规模。持续加强外商投资的促进、准入、保护和管理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空间。聚焦数字丝路、绿色丝路等,更加主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集中力量打造南昌、赣州、九江、上饶四大开放门户,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产业承接,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精准对接RCEP、中欧投资等多双边经贸协定,扩大与欧盟、东盟、南美、金砖国家等经贸合作。
奋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南昌师范学院副校长、教授 徐 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近年来,我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文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批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
南昌市青云谱区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青云谱区在提升城市绿色发展上主要有三招:一是围绕医药物流、医疗器械、新经济新兴领域打造全省首个新经济产业集聚区。二是有效盘活改造老旧厂房,成功引进“101汽车文化街区”。三是大力推进梅湖、象湖景点联动,打造生态人文休闲乐园。
宜春市靖安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靖安县主要通过三个举措强化自然资源管理:一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遏制各类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行为;二是设立全省首家“两山警察”综合执法中心;三是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原则,积极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抚州市资溪县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资溪县近年来大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主要分三步走:一是精准核算资源价值,搭建GEP数字化平台;二是在全省率先创建“两山”转化中心,打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三是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实现生态产品的溢价增值。
吉安市吉州区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作为全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之一的吉州区,工作概括为三点:一是积极建成绿色分拣中心和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获评国家绿色工厂;二是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十里芳菲钓源古村荣获全省首张景区碳中和证书;三是实施绿色出行“135”计划,将低碳社区建设融入老旧小区改造。
我们要全面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上走在全国前列,以更高标准奋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执行院长、研究员 季凯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江西要着力构建“一盘棋、一条链、一张网”的协同联动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努力打通“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产业强”的通道。
做好“统筹”文章,“一盘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不断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聚焦建设“高峰”学科特色,统筹推进“双一流”创建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建设。紧扣与教育部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导向,统筹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探索创新产教合作新模式。
做好“体系”文章,“一条链”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打造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取得新突破。发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载体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区域体系建设,打造以南昌都市圈为核心的中部地区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基础创新-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科技创新,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着力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持续推进科技人才、项目、机构“三评”改革,加快营造协同高效、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体系。
做好“集聚”文章,“一张网”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着力构建全省人才引、育、用、留“一张网”,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加快培养和集聚“1269”行动计划急需紧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大力引进培育战略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建立“企业主导、高校融入、产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留住用好人才。
(编辑:洪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