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局集团公司赤峰工务段2024年京通线隧道接长明洞整治项目业务外包招标公告
(招标编号:ZTSYJCGS2024-0882)
1.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沈阳局集团公司赤峰工务段2024年京通线隧道接长明洞整治项目业务外包招标人为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赤峰工务段,招标项目资金来自安全生产费。该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本项目采购进行公开招标。评审方法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招标业务外包的名称、类别、工作量、交工验收地点、包件划分等详见本公告附件1。
1.执行的技术标准:详见技术规格书及施工图设计说明。
2.铁路专用设备执行的相关文件、规定:无。
3.相关检验检测报告:无。
4.维保条款:详见技术规格书。
5.售后服务及要求:工程竣工后12个月内因施工质量不良产生的损坏,由中标人应予以免费更换或维修。
6.其他需具体明确的技术要求:按施工图施工,同时严格遵守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及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一)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
(1)严格执行原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安全生产规定。遵守营业线施工“八不准”制度。加强管理,落实措施,严密防范,确保行车安全。
(2)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及防护措施,包括施工地点、范围、施工内容、防护范围、施工时间及采取的防护措施等报主管部门审批。加强施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施工负责人、联络员、防护员等均由经培训合格的职工担任,确保施工及行车安全。
(3)施工前,制定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明确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中做到人到位、职务到位、责任到位、业务水平到位。
(4)现场机具、设备及材料堆放牢固,符合限界的要求;建立健全与行车、设备等管理部门的联系网络,确保联系安全畅通。
(5)施工中坚持统一指挥,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工艺流程和卡控措施,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及批准的范围设置防护和慢行标志;坚持标准化作业;按计划掌握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行车安全。
(6)施工后坚持逐级复查制度,及时清理施工机具、路料等,达到标准和放行列车条件并经设备管理单位确认后,方可在《行车设备施工登记薄》内销记交付开通使用,以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
(二)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根据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制定施工临时行车限界。施工临时行车限界不得小于机车车辆每条各加150mm(曲线上按规定加宽)。施工中堆放工程材料或机具设备等,严禁侵入临时行车限界。
(2)积极与设备管理单位和行车车辆组织单位分别签订施工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及时协调施工与运营的关系,解决行车与施工的安全问题。
(3)涉及到设备管理部门的施工项目,积极与设备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施工前双方对地下管、线、电缆设施的位置等予以确认,划定防护范围,经设备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4)施工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经常监视与保持线路、桥涵、通信、信号等建筑物和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工处理。施工地段既有线设备发生损坏时,施工单位及时组织抢修,设备管理单位应配合,尽快恢复正常使用。
(5)严格既有线施工项目开工前申报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严禁施工。
(三)项目包工包料情况:本项目施工总承包(包工包料)工程材料都由中标人提供。
(四)因施工发生人身安全及影响行车安全的事故由中标人或中标服务商负责
(五)履约期内,中标人或中标服务商必须按照招标方要求,每月按时提供作业人员的工资支付签认确认单及银行转账凭证,保证劳动人员的合法权益
(六)需进行现场了解的可以在标书售卖截止后2日内进行现场踏勘,联系人:毕术鑫 联系电话:15104750426
赤峰工务段京通线 K368+735 计代沟隧道进口接长明洞工程采购技术规格书
一、采用的规范标准 :1.《标准轨距铁路限界第2部分:建筑限界》(GB 146.2-2020) 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4.《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2024年版)》(GB 50010-2010) 5.《铁路工程混凝土配筋设计规范》(TB 10064-2019) 6.《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53-2017)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 9.《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GB 50111-2006)1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11.《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006-2014)12.《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247-2016)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20)14.《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TB 10314-2021) 15.《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 10006-2016)16.《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 10007-2017) 17.《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 10008-2015)1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16)19.《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 10010-2016)20.《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19) 21.《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沈铁施工【2021】210号文件22.其它法律、法规相关规程、规范。
二、总体方案
京通线K368+735计代沟隧道进口增设40m钢筋砼明洞。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梁式棚洞的结构型式,预制横梁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盖板结构,临山侧采用80cm厚C35钢筋混凝土直边墙,墙上设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纵梁;临公路侧采用1m×1m柱式侧墙,纵向柱间距5m,柱上设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纵梁。明洞结合地质条件:条形基础采用150cm×165cm矩形基础,桩基础采用φ125cm 圆桩,桩长 6m,共13根;桩长8m,共2根;桩长10m,共2根。桩基础为端承桩,桩长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桩基应嵌入持力层(弱风化)不小于1m。洞顶填土设计高度不小于2 m。
(一)明洞
1.基础 本工程明洞立柱及边墙基础采用挖孔桩基础。桩基础采用φ125cm 圆桩,计代沟隧道进口挖孔桩桩长6m共13根;桩长8m共2根;桩长10m共2根。桩底均伸入安山岩层,最大承载能力800kpa。挖孔桩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施工工艺。对于土质好的地段可采用人工挖孔连续作业。松软土层采用人工挖掘、 风化岩层采用风镐挖掘。辘轳配三角架提升出碴、砼护壁,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厂下料、加工并绑焊成型、吊装入孔,护壁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合,桩基砼由砼拌和站集中拌和,搅拌输送车运输。使用串筒灌注桩基混凝土、人工插入式振捣棒振捣。计代沟隧道进口共计2个条形承台,共计双侧延米40m。条形承台为C35钢筋砼结构,截面尺寸为165*150mm。条形承台邻近既有线边坡采用钢轨防护桩形式防护既有铁路道床及路基,单根桩长5m,一字型防护。基坑开挖结束进行承台的钢筋板扎及浇筑施工。
2.立柱及边墙 计代沟隧道进口C40钢筋砼立柱9个,C35P8钢筋砼边墙40m。靠公路侧立柱采用100×100cm矩形C40钢筋混凝土结构,纵向柱间距5m,立柱高度5.7m,柱上纵梁采用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结构。靠山侧直边墙采用80cm厚C35P8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墙高度5.9m,墙上纵梁采用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结构。
立柱及边墙施工使用人力抬运的短钢模板。场内加工,现场拼装施工。模板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厂家制作,以保证加工精度;模板加工、试拼组装,检验合格后,涂油防锈。模板整体试拼合格后,在使用安装前用打磨机打磨清洗干净,再均匀涂抹高效脱模剂。使用爬模法浇筑立柱和边墙。
3.架梁方案 (1)盖板梁在现场设制梁场集中预制,计代沟隧道进口明洞共需预制盖板梁40块。 (2)盖板梁架设 架梁期间,每日利用申请封锁时间,拟采用1台220t履带吊进行。本工程盖板梁架设工艺流程为:纵梁面安设滑道→履带吊准备→绑扎盖板梁→吊装盖板梁至纵梁上→人工配合将盖板梁平移至预定位置→进行下一块盖板梁吊装平移。
4.洞顶回填 本工程新建明洞施工完成后需对洞顶进行回填。明洞回填土石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0.3m,其两侧回填土面高差不大于0.5m,回填至拱顶后,即应满铺,并分层向上填筑,严禁任意抛填,缝隙应用碎石填塞密实。洞顶黏土隔离层表面应夯填平整,且与边坡搭接良好,以防雨水冲刷渗透,危及明洞安全。
按照要求进行分层填充压实,层层报检,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方可进入下层施工。
(二)明洞防水及排水
1.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 331-2009)。隧道防排水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明洞结构顶梁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
3.为防止明洞顶部积水,洞内漏水,在明洞结构顶梁上铺设防水卷材,防水材料选用2.0mm厚BAC防水卷材,并设水泥砂浆保护层。
4.明洞结构顶梁两侧挡墙墙角设置坡度不小于3%的纵向Φ80HDPE打孔波纹管,两侧挡墙每隔5m设置Φ50HDPE打孔波纹管。顶板上部汇水通过纵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引出明洞结构外,排水管均外裹无纺布。
5.洞内排水向大里程洞内侧沟向大里程方向排水,侧沟与既有隧道洞口侧沟需妥善顺接,沟底高程不应低于既有隧道侧沟沟底高程。
6.靠山侧直墙与既有路基挡墙间设置一条浆砌片石水沟,向小里程方向反坡排水,通过新建洞口处跌水汇集至既有路基水沟中。。
(三)监控量测
1.监控量测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掌握施工过程的动态,及时预测和反馈,用其成果调整设计,指导施工。
2.监测注意事项:
(1)隧道和既有线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2)各监测项目在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小于两次。
(3)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达到施工监控的目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
(5)应及时编制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反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资料判断既有线状态。
3.当监测数据接近警戒值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并作日报表;当监测数据接近控制值时,应立即报告施工监理,会同设计、监理等分析原因,并及时提交应对措施报告。
监测项目一览表
序 号 |
观测名称 |
方法及工具 |
测点距离 |
控制值/mm |
1 |
轨道竖向位移 |
水准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3 -8 |
2 |
轨道水平位移 |
经纬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7 |
3 |
路基竖向位移 |
水准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10 |
4 |
路基水平位移 |
经纬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7 |
5 |
地下水位观测 |
地下水位观测孔 水位管、地下水位仪 |
1处 |
—— |
6 |
路堑边坡巡查 |
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 |
—— |
—— |
7 |
既有洞口翼墙的变形监测 |
水准仪、经纬仪 |
2处 |
±5 |
量测频率
监测周期 |
监测等级 |
量测频率 |
施工期间 |
一等 |
1次/2小时 |
竣工一个月内 |
一等 |
1次/2d |
(四)四电
1.通信
计代沟隧道进口,面向大里程右侧有京通线干线16、24、32芯光缆及G网24芯光缆影响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前,光缆接续2Km,;施工期间,光电缆壁挂在隧道内壁上;施工完毕后,光电缆敷设于隧道专业设置的电缆槽内。因接建隧道,原隧道内G网漏缆需接长;450M异频中继馈线接续(如G网开通,450M不在继续使用)。
2.信号
计代沟隧道进口 此处有信号电缆1根。防护方式为将信号电缆挖出放在适当位置明设并设混凝土电缆槽防护,待施工结束后将信号电缆放到明洞预留槽内。
3.接触网
计代沟隧道进口
1.既有接触网概况
牵引供电采用工频单相25kV,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既有接触网采用JTM95+CTAH120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额定张力:15kN+15kN,隧道外接触线高度6000mm,结构高度1400mm;计代沟隧道采用刚性悬挂:汇流排+单接触线1×PAC110+1×CTAH120,接触线高度5350mm。隧道最低净空6300mm,隧道长度1880m。
2.接触网改造概况
(1)在距离既有01#支柱5m处新建L1#临时支柱,支柱型号GH240A/6.5,新建临时支柱侧面限界采用2.5m,临时H型钢柱基础与隧道基础结合设置。
(2)新建明洞净空6.9m,明洞施工前,调整既有02#支柱至隧道间接触网导高及结构高度,导高调整至5.45m,结构高度调整至0.8m。
(3)施工期间,既有回流线在新建明洞口打断,在02#支柱临时下锚,待明洞施工完成后更换新建明洞及既有隧道内回流线,回流线改为明洞口下锚。回流线不新增接头。
(4)明洞施工完成后,隧道内采用吊柱悬挂,拆除L1#临时支柱。
(5)洞口处承力索设置预绞式铠装护线条。
3.施工结束后,应对接触网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测试,确认满足现行相关接触网技术标准后方可投入运行。
4.电力
既有电力贯通线为架空形式,未在施工影响范围内。排迁因新建明洞施工影响到的通信基站低压电缆,电缆型号:YJV22-1kV-3*6。
清单 第04章 隧道及明洞 |
|||||
编码 |
节号 |
名 称 |
计量单位 |
工程数量 |
|
0411 |
11 |
明洞 |
延长米 |
40 |
|
0411-01 |
|
甲、新建 |
延长米 |
40 |
|
0411-01-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延长米 |
40 |
|
0411-01-01-01 |
|
一、明洞 |
延长米 |
40 |
|
0411-01-01-01-01 |
|
(一)开挖 |
立方米 |
327.4 |
|
0411-01-01-01-02 |
|
(二)衬砌 |
圬工方 |
942.125 |
|
0411-01-01-01-03 |
|
(三)拱顶回填 |
立方米 |
561.75 |
|
0411-01-01-01-04 |
|
(四)洞门 |
处 |
1 |
|
0411-01-01-01-05 |
|
(五)明洞附属工程 |
延长米 |
40 |
|
0411-01-01-01-05-01 |
|
(1)洞口防护 |
圬工方 |
135 |
|
0411-01-01-01-05-01-02 |
|
②混凝土 |
圬工方 |
135 |
|
0411-01-01-01-05-03 |
|
(3)隧道内地基及洞穴处理 |
米 |
114 |
|
0411-01-01-01-05-03-06 |
|
⑥灌注桩及方(管)桩 |
米 |
114 |
|
0411-01-01-01-05-03-06-02 |
|
B.挖孔桩 |
米 |
114 |
|
0411-01-01-01-05-08 |
|
(8)其他附属工程 |
立方米 |
100 |
清单 第06章 通信、信号、信息及灾害监测 |
|||||
编码 |
节号 |
名 称 |
计量单位 |
工程数量 |
|
0615 |
15 |
通信 |
站 |
|
|
0615-01 |
|
一、通信线路 |
公里 |
|
|
0615-01-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公里 |
|
|
0615-01-01-01 |
|
(一)长途干线光缆 |
公里 |
|
|
0615-01-01-01-01 |
|
1.光缆沟 |
沟公里 |
4.5 |
|
0615-01-01-01-02 |
|
2.敷设光缆 |
条公里 |
7 |
|
0615-01-01-01-03 |
|
3.光缆接续与测试 |
处 |
1 |
|
0615-01-01-01-04 |
|
4.光缆防护 |
条公里 |
0.1 |
|
0615-06 |
|
六、无线通信 |
系统 |
|
|
0615-06-01 |
|
(一)GSM-R移动通信 |
系统 |
|
|
0615-06-01-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公里 |
|
|
0615-06-01-01-02 |
|
2.漏缆架设 |
公里 |
0.072 |
|
0615-06-02 |
|
(二)无线列调 |
系统 |
|
|
0615-06-02-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公里 |
|
|
0615-06-02-01-02 |
|
2.漏缆架设 |
公里 |
0.09 |
|
0616 |
16 |
信号 |
项 |
|
|
0616-04 |
|
四、联锁系统 |
项 |
|
|
0616-04-02 |
|
(二)计算机联锁 |
项 |
|
|
0616-04-02-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条公里 |
|
|
0616-04-02-01-01 |
|
1.电缆沟 |
沟公里 |
0.3 |
|
0616-04-02-01-02 |
|
2.电缆槽道 |
米 |
100 |
|
0616-04-02-01-04 |
|
4.电缆保护 |
条公里 |
0.2 |
|
0616-04-02-01-06 |
|
6.设备基础 |
项 |
1 |
清单 第07章 电力及电力牵引供电 |
|||||
编码 |
节号 |
名 称 |
计量单位 |
工程数量 |
|
0720 |
20 |
电力牵引供电 |
正线公里 |
|
|
0720-01 |
|
一、接触网 |
正线公里 |
|
|
0720-01-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正线公里 |
|
|
0720-01-01-01 |
|
(一)接触悬挂导线 |
条公里 |
|
|
0720-01-01-01-01 |
|
1.立柱 |
根 |
1 |
|
0720-01-01-01-02 |
|
2.支柱下部 |
处 |
12 |
|
0720-01-01-01-03 |
|
3.支柱悬挂装配 |
处 |
2 |
|
0720-01-01-01-04 |
|
4.隧道装配 |
处 |
1 |
|
0720-01-01-01-09 |
|
9.架线 |
条公里 |
1.36 |
|
0720-01-01-04 |
|
(四)回流线 |
条公里 |
|
|
0720-01-01-04-01 |
|
1.合架回流线 |
条公里 |
1.9 |
|
0720-01-01-05 |
|
(五)正馈线和保护线 |
条公里 |
|
|
0720-01-01-05-02 |
|
2.保护线 |
条公里 |
0.055 |
|
0720-01-01-07 |
|
(七)附属工程 |
元 |
|
|
0720-01-01-07-02 |
|
2.拆除 |
元 |
|
|
0720-01-01-07-02-01 |
|
(1)支柱及基础 |
根 |
1 |
|
0720-01-01-07-03 |
|
3.其他 |
项 |
1 |
|
|
|||||||||
|
既有铁路 |
|
||||||||
|
京通线K368+735计代沟隧道进口接长明洞 |
|
||||||||
|
施工图设计 |
|
||||||||
|
总说明书 |
|
||||||||
|
||||||||||
|
|
|||||||||
|
||||||||||
|
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
||||||||
2024年8月 沈阳 |
||||||||||
编号: |
|
|||||||||
|
既有铁路 |
|
||||||||
|
京通线K368+735计代沟隧道进口接长明洞 |
|
||||||||
|
施工图设计 |
|
||||||||
|
总说明书 |
|
||||||||
|
||||||||||
总经理 |
总工程师 |
|||||||||
|
||||||||||
|
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
||||||||
2024年8月 沈阳 |
||||||||||
参加本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地质 |
: |
孙喜峰 |
|
牵引供电 |
: |
栾桂海 |
|
隧道 |
: |
杨皓庭 |
|
电力 |
: |
栾桂海 |
|
通信 |
: |
李睿智 |
|
工经 |
: |
赵成垚 |
|
信号 |
|
高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编 写: |
杨皓庭 |
复 核: |
洪晓龙 |
审 核: |
郝 博 |
审 定: |
吴瑞国 |
目 录
一、概述............................................................................................................................................................................. 1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设计依据................................................................................................................................................... 1
(三)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2
(四)既有工程现状.......................................................................................................................................... 2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3
(一)地形地貌................................................................................................................................................... 3
(二)气象............................................................................................................................................................. 3
(三)地震............................................................................................................................................................. 4
(四)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4
三、明洞设计................................................................................................................................................................... 5
(一)明洞结构设计.......................................................................................................................................... 5
(二)明洞防水及排水设计........................................................................................................................... 6
(三)主要建筑材料.......................................................................................................................................... 6
(四)明洞结构耐久性设计........................................................................................................................... 7
四、铁路设备排迁.......................................................................................................................................................... 8
(一)通信............................................................................................................................................................. 8
(二)信号............................................................................................................................................................. 8
(三)电气化........................................................................................................................................................ 8
(四)电力............................................................................................................................................................. 9
五、监控量测设计.......................................................................................................................................................... 9
六、指导性施工方案及建设工期.......................................................................................................................... 11
(一)指导性施工方案.................................................................................................................................. 11
(二)指导性施工步序.................................................................................................................................. 11
(三)建设工期................................................................................................................................................. 12
七、安全专篇................................................................................................................................................................. 12
(一)评估方法................................................................................................................................................. 12
(二)风险识别................................................................................................................................................. 12
(三)风险防范措施....................................................................................................................................... 13
(四)残留风险等级....................................................................................................................................... 18
(五)风险评估结论....................................................................................................................................... 18
八、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19
(一)新增主要污染源、污染物............................................................................................................... 19
(二)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原则....................................................................... 19
九、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20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京通线K368+735计代沟隧道进口接长明洞
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二)设计依据
1.《标准轨距铁路限界第2部分:建筑限界》(GB 146.2-2020)
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2024年局部修订)》(TB 10003-2016)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2024年版)》(GB/T 50010-2010)
5.《铁路工程混凝土配筋设计规范》(TB 10064-2019)
6.《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53-2017)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
9.《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GB 50111-2006)
1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24)
11.《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006-2014)
12.《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247-2016)
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20)
14.《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TB 10314-2021)
15.《京通线K368+735计代沟隧道地质报告》(2024年07月)
16.《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 10006-2016);
17.《铁路信号设计规范(2024年局部修订)》(TB 10007-2017);
18.《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 10008-2015);
1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16);
20.《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 10010-2016);
2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19);
22.三维建模以及立体影像测图;
(三)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1.设计范围
京通线K368+735计代沟隧道进口接长明洞长度40m。
2.设计内容
京通线K368+735计代沟隧道进口接长明洞工程的单线梁式棚洞结构,包括:明洞内轮廓;明洞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棚洞顶梁配筋设计;明洞防水及排水设计;洞顶回填、四电迁改工程等。
(四)既有工程现状
拟建工程位于京通线五十家子~杨家营区间计代沟隧道进口,计代沟隧道设在平面半径R=800m的圆曲线和纵向-4.3‰坡段上,隧道起讫里程K367+795~K369+675,全长1880米。既有进口洞门上方设有一级浆砌片石护坡,护坡高7米,坡比1:0.8。护坡上方设有一道主动网、一道被动网。洞口外靠山侧0m~30m范围内设有高度渐变拦石墙,高约1.4~12米,坡比1:0.3。进口山坡陡峭,植被较少,岩石裸露,为安山岩,垂直和水平节理发育,长期裸露风化,节理发育明显,且岩体存在明显临空面,易发生掉块,危害线路,裸露岩体距离线路轨面高度220~260m。危岩分类按相对高度属于高位,按规模属于中到大型。
既有线路为单线,碎石道床、混凝土轨枕。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赤峰市松山区,地处七老图山地北段,赤峰—敖汉黄土丘陵台地和努鲁儿虎山地西北边缘的截接复合部位。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基本顺自然地势自西而东,汇入老哈河。相对高差1627米,平均海拔500~700米。总观地貌属山地丘陵区,按照地貌形态和高程,划为西部石质中山区、东部黄土丘陵台地区。
(二)气象
赤峰市属中温带亚干旱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按照对铁路工程影响气候分区为寒冷地区,沿线主要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如表2-1:
表2-1主要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 |
单位 |
赤峰市 |
备注 |
历年年平均气温 |
(℃) |
7.7 |
|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
(℃) |
40.4 |
|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
(℃) |
-27.8 |
|
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 |
(℃) |
-11.1 |
|
历年年平均降水量 |
(㎜) |
405.51 |
|
历年年平均蒸发量 |
(㎜) |
1924.2 |
|
历年年平均风速 |
(m/s) |
2.1 |
|
历年最大风速 |
(m/s) |
16.7 |
|
主导风向 |
|
C/WSW/SW |
|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
(%) |
51 |
|
最大积雪深度 |
(㎝) |
14 |
|
累年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
(m) |
2.01 |
1977.3 |
注:气象资料观测日期为1994年—2003年。
(三)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附录A、附录B,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为 0.05g(Ⅵ度)。在Ⅱ类场地条件下,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值为0.35s。(现铁路抗震规范一区)。
(四)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京通线K368+735计代沟隧道进口山坡陡峭,植被较少,岩石裸露,为安山岩,垂直和水平节理发育,长期裸露风化,节理发育明显,且岩体存在明显临空面,易发生掉块,危害线路,裸露岩体距离线路轨面高度220~260m。危岩分类按相对高度属于高位,按规模属于中到大型。
根据现场钻探结果,隧道进口线路向小里程方向两侧地层如下:
面向洞口右侧(靠山侧): 0~5m表层1.0m为填筑土,下为弱风化安山岩; 5m以后表层1.5m填筑土,成分为土夹碎石,1.5m~3.0m为强风化安山岩,3.0m以下为弱风化安山岩。
面向洞口左侧(靠公路侧):0~5m表层1.0m为填筑土,下为弱风化安山岩,5m以后表层1.0~3.5m填筑土,,3.5m~5.0m为强风化安山岩,5.0m以下为弱风化安山岩。
地基基本承载力见表2-2:
表2-2地基基本承载力表
地层名称 |
地基基本承载力σ0(kPa) |
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MPa) |
填筑土 |
120 |
—— |
强风化安山岩 |
400 |
6 |
弱风化安山岩 |
800 |
30 |
三、明洞设计
(一)明洞结构设计
线路平纵设计维持既有线现状:接长棚洞段线路平面位于半径为800m的圆曲线段内,线路纵断坡度为3.1‰的下坡。
1、计代沟隧道进口增设40m钢筋砼明洞;
2、 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梁式棚洞的结构型式,预制横梁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盖板结构,临山侧采用80 cm厚C35钢筋混凝土直边墙,墙上设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纵梁;临公路侧采用1m×1m柱式侧墙,纵向柱间距5m,柱上设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纵梁。
3、明洞结合地质条件:条形基础采用150cm×165cm的C35钢筋混凝矩形基础,桩基础采用φ125cm的C30钢筋混凝圆桩,桩长6m,共13根;桩长8m,共2根;桩长10m,共2根。桩基础为端承桩,桩长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桩基应嵌入持力层(弱风化)不小于1m。
(二)明洞防水及排水设计
1.设计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53-2017)。隧道防排水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明洞结构顶梁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
3.为防止明洞顶部积水,洞内漏水,在明洞结构顶梁上铺设防水卷材,防水材料选用2.0mm厚BAC防水卷材,并设水泥砂浆保护层。
4.明洞结构顶梁两侧挡墙墙角设置坡度不小于3%的纵向Φ80HDPE打孔波纹管,两侧挡墙每隔5m设置Φ50HDPE打孔波纹管。顶板上部汇水通过纵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引出明洞结构外,排水管均外裹无纺布。
5.洞内侧沟向大里程方向排水,侧沟与既有隧道洞口侧沟需妥善顺接,沟底高程不应低于既有隧道侧沟沟底高程。
6.靠山侧直墙与既有路基挡墙间设置一条浆砌片石水沟,向小里程方向反坡排水,通过新建洞口处跌水汇集至既有路基水沟中。
(三)主要建筑材料
1.纵梁、限位梁、限位挡墙、侧墙:C35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P8;
2.立柱:C40钢筋混凝土;
3.横梁:预制C35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P8;
4.承台梁、拉梁:C35钢筋混凝土;
5.桩基础:C30钢筋混凝土;
6.钢筋:HRB400钢筋、HPB300钢筋;
7.洞顶防水材料保护层:M10水泥砂浆,厚度5cm;
8.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施工要求应符合《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 18445-2012)。
9.未述及者请按有关规定及参考图执行。
(四)明洞结构耐久性设计
1.衬砌结构设计工作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工作年限为100年。
2.衬砌结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以及耐久性指标要求,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8)的要求执行。
3.衬砌施工控制要求及其监测、养护、维修均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8)的要求执行。
四、铁路设备排迁
(一)通信
面向大里程右侧有京通线干线16、24、32芯光缆及G网24芯光缆影响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前,干线光缆接续2Km,G网24芯光缆接续1Km;施工期间,光缆套管并上盖沙袋防护,放置在隧道基础坑内(隧道专业预留光缆临时放置的位置);施工完毕后,光电缆敷设于隧道专业设置的电缆槽内。因接建隧道,原隧道内G网漏缆需接长;450M异频中继馈线接续(如G网开通,450M不在继续使用)。
(二)信号
新接明洞位于京通线K367+755~K367+795。此处有信号电缆1根。防护方式为将信号电缆挖出放在适当位置明设并设Pe波纹管防护,待施工结束后将信号电缆放到明洞预留槽内。
(三)电气化
1.既有接触网概况
牵引供电采用工频单相25kV,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既有接触网采用JTM95+CTAH120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额定张力:15kN+15kN,隧道外接触线高度6000mm,结构高度1400mm;计代沟隧道采用刚性悬挂:汇流排+单接触线1×PAC110+1×CTAH120,接触线高度5350mm。隧道最低净空6300mm,隧道长度1880m。
2.接触网改造概况
(1)在距离既有01#支柱5m处新建L1#临时支柱,支柱型号GH240A/6.5,新建临时支柱侧面限界采用2.5m,临时H型钢柱基础与隧道基础结合设置。
(2)新建明洞净空6.9m,明洞施工前,调整既有02#支柱至隧道间接触网导高及结构高度,导高调整至5.45m,结构高度调整至0.8m。
(3)施工期间,既有回流线在新建明洞口打断,在02#支柱临时下锚,待明洞施工完成后更换新建明洞及既有隧道内回流线,回流线改为明洞口下锚。回流线不新增接头。
(4)明洞施工完成后,隧道内采用吊柱悬挂,拆除L1#临时支柱。
(5)洞口处承力索设置预绞式铠装护线条。
3.施工结束后,应对接触网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测试,确认满足现行相关接触网技术标准后方可投入运行。
(四)电力
既有电力贯通线为架空形式,未在施工影响范围内。通信基站电源电缆至既有隧道口房屋,未在施工影响范围内。
五、监控量测设计
1.监控量测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掌握施工过程的动态,及时预测和反馈,用其成果调整设计,指导施工。
2.监测注意事项:
(1)隧道和既有线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2)各监测项目在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小于两次。
(3)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达到施工监控的目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
(5)应及时编制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反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资料判断既有线状态。
3.当监测数据接近警戒值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并作日报表;当监测数据接近控制值时,应立即报告施工监理,会同设计、监理等分析原因,并及时提交应对措施报告。
监测项目一览表
序 号 |
观测名称 |
方法及工具 |
测点距离 |
控制值/mm |
1 |
轨道竖向位移 |
水准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3 -8 |
2 |
轨道水平位移 |
经纬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7 |
3 |
路基竖向位移 |
水准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10 |
4 |
路基水平位移 |
经纬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7 |
5 |
地下水位观测 |
地下水位观测孔 水位管、地下水位仪 |
1处 |
—— |
6 |
路堑边坡巡查 |
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 |
—— |
—— |
7 |
既有洞口翼墙的变形监测 |
水准仪、经纬仪 |
2处 |
±5 |
量测频率
监测周期 |
监测等级 |
量测频率 |
施工期间 |
一等 |
1次/2小时 |
竣工一个月内 |
一等 |
1次/2d |
六、指导性施工方案及建设工期
(一)指导性施工方案
本明洞洞顶横梁采用预制盖板梁,其余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
(二)指导性施工步序
1.为满足施工,现场需要临时措施,修建运输便道,便道标准采用填土碾压的土路,填土上宽4.5m下宽5.5m,高度200mm。本设计新建土路长540m。
图7-1 计代沟隧道洞口接长明洞施工便道示意图
2.“三通一平”等施工准备措施。
3.对既有洞口两侧仰坡危岩进行清理,清理危岩工作需在天窗点进行。
4.根据铁路设备先建后拆的原则,先对既有铁路的四电设备进行迁改及防护。
5.依次施作明洞基础、承台、侧墙和立柱、纵向连系梁、顶纵梁、限位挡墙。
6.待立柱和纵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梁。
7.钢筋混凝土盖板梁安装完成后,按设计要求铺设防水并进行洞顶覆土回填,并施做洞顶排水管等附属工程。
(三)建设工期
建设总工期3个月。
七、安全专篇
(一)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和评价方法可采用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核对表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法等。本线隧道风险评估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头脑风暴法。
为确保风险评估的顺利进行,由具备隧道、地质、工程经济等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程度的人员参与完成本次风险识别及评价工作。
(二)风险识别
根据本工程的隧道地质与设计情况及风险因素,隧道风险清单见下表。
隧道风险因素清单
序号 |
风险事件 |
风险估计 |
说明 |
|
发生概率估计 |
影响程度估计 |
|||
1 |
塌方 |
3~4 |
2~4 |
洞口段边坡较高,边坡高度大于8m。 |
2 |
主体结构破坏 |
1~2 |
3 |
明洞顶部仰坡落石掉落,对明洞结构造成冲击。 |
3 |
预制梁吊装安全风险 |
3 |
1~3 |
吊装位置较高,预制梁较重,吊装过程有安全风险。 |
隧道风险评定情况见下表。
隧道工程风险评价表
序号 |
风险事件 |
初始风险评价 |
||
概率等级 |
后果等级 |
风险等级 |
||
1 |
塌方 |
3~4 |
2~4 |
中度~极高 |
2 |
主体结构破坏 |
1~2 |
3 |
中度~高度 |
3 |
第三方损失 |
3 |
1~3 |
中度~高度 |
(三)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隧道易发生风险事件,主要采取如下风险控制措施。
1.洞口及明洞段边仰坡滑塌失稳
(1)洞口相邻工程统筹安排、及早完成,明洞施工宜避开雨季。
(2)对洞口坡面有危岩落石,应采取清除、加固、拦截、遮蔽、网防护等综合整治措施;对边仰坡采取骨架护坡、锚杆框架梁、锚喷支护、地表注浆、锚固桩等措施进行边坡防护及预加固。
(3)明洞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对边坡、仰坡和地表进行动态实时监控。
(5)结合现场地形,明洞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稳定。
(6)对边坡开挖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遇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7)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边坡、仰坡进行必要的防护,预防落石危险。同时对边坡、仰坡和既有洞门、翼墙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和监测。
2.主体结构破坏风险处理措施
(1)明洞结构根据受荷特点进行计算确定其配筋及结构形式。
(2)根据隧道环境特点和规范要求确定结构的受荷特点和耐久性要求。
(3)明洞施工时注意监测结构水平及竖向变形、结构内力变形等。
3. 人工挖孔桩塌孔风险处理措施
(1)明洞基础工程应统筹安排,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2)明洞堑顶设置降水井进行连续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3) 基桩应采用间隔开挖,以免基桩开挖作业面距离较近对相邻桩产生不利影响。
(4)基桩施工用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临时设施,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5) 当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场地截水、降水或水下灌注混凝土等有效措施。严禁在桩孔中边抽水边开挖,同时不得灌注相邻桩。
(6)人工挖孔桩施工属于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大,极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施工前需充分论证,并按高风险工点进行管控,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明确施工步序,强化施工管理,做好施工应急预案,施工操作和流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规范标准标准执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期间监理单位应全程监督。
(7)人工挖孔桩施工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a.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
b.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并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
c.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宜小于0.8m;
d.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e.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遵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既有铁路线施工明洞结构
(1) 施工单位施工前必须明确施工步序及施工节拍,避免延误工期,减小对行车的影响。
(2) 施工单位吊装台车前,应预先在工厂或现场进行试拼装,台车零件衔接无误后方可在既有铁路线上实施。
(3) 台车吊装前、脱模行进时均应向铁路部门申请垂直天窗,整个台车的吊装或行进过程必须在一个垂直天窗点内完成,并应服从铁路相关部门的管理。
(4)台车在制作过程中应预留足够的变形量,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形变。
5.不合理的施工步序
(1) 鉴于本工程的特殊性,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制作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避免延误工期。
(2)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对现场情况进行摸底,并完全掌握本工程详细的施工流程以及控制工期的施工节点,避免出现工期延误。
(3)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台车的标段筹划,尽量提高台车的利用效率,避免无谓的资金投入。
6.弃土堆放
(1)挖孔桩的弃土应及时运出路堑,并运输存放至指定的存土场。
(2)挖孔桩或放坡的弃土应及时运输,及挖及运,严禁在坡顶堆放。
7.第三方损失风险
(1)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隧道边仰坡尽量少开挖,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边仰坡开挖后,应采用绿色防护手段设计与施工,保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隧道出渣经检验合格,应尽量用做混凝土骨料及路基填料。不能利用的渣石,弃在选定的渣场内。渣场要求设置可靠的挡护工程和完善的截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渣场选址应严格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6〕65号)、《关于印发《水利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要点》的通知》(水保监便字〔2016〕第20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办公厅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通知》(铁总办计统〔2016〕63号)要求执行。施工前必须征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施工过程要加强监督,严格控制用地范围,严禁工程在规定的范围外施工。
(3)施工场地及临时工程要安排合理,紧凑,尽量不占良田。对施工排放的污水、污浊空气、粉尘及其他废气物,要做处理,再排放至指定地点。不能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4)如果隧道修建可能引起大量的地下水或地表水流失的地段,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防排水原则,在隧道勘察期间查明地表水或地下水来源、去向及动态,采取水源保护性加固措施,尽量减少地下水的流失。
(5)施工前应及时保护当地水源、蓄水设施及人畜用水资源。隧道施工排水应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隧道排水做到流水有出路,不漫流,不冲刷农田。
(6)施工中应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8.工期延误风险控制措施
(1)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明挖法隧道沿线建(构)筑物拆迁、地下管线改迁与保护、河道改移等工作,保证为隧道施工按时进行创造条件。
(2)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需尽快熟悉设计图纸,提出防范工期风险的预案。各参建单位应加强沟通,相互协调,群策群力,保证工程按期完工。
(3)施工过程中,需防范各类工程事故,避免耽误施工进度。
(四)残留风险等级
在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以后,对本工程隧道中残留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残留风险评估结果见下表。
隧道工程残留风险等级
序号 |
风险事件 |
风险评价 |
||
初始风险等级 |
残留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
1 |
塌方 |
中度~极高 |
低度 |
避开雨期,做好地表水的截排,做好坡面防护 |
2 |
主体结构破坏 |
中度~高度 |
低度 |
设计充分考虑结构受力特点,加强结构保护,加强结构监测。 |
3 |
第三方损失 |
中度~高度 |
低度 |
采用绿色防护设计,加强安全施工措施。 |
(五)风险评估结论
1.对本工程隧道初始风险等级的统计,部分风险因素可导致风险等级为“高度”和“中度”的风险事件,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后,能够将风险等级降为“中度”或“低度”。因此,本工程隧道的建设在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和第三方等多个目标风险方面都是可以接受的,设计施工方案是可行的。
2.由于地质因数还有不确定性,仍存在塌方等地质灾害的风险事件。
八、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一)新增主要污染源、污染物
1.废水
本工程废水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施工期间施工营地机械维修、食堂及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会产生少量含油废水及生活粪便污水,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2.废气
施工运输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及施工营地的炊事取暖等废气污染,会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3.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作业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压路机等各种运输车辆的运行。
4.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如弃土、弃碴、砂石、石灰、混凝土等。另外,施工队伍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
(二)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原则
1.水环境
为了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施工期产生的含油污水及生活废水加强管理,集中处理后统一排放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
2.大气环境
工程施工期间,必须加强运输车辆的密闭管理,防止土石砂料的撒漏,应经常向施工便道路面洒水,减少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填方集中取土,运输时尽量减少扬尘,以免对道路两侧的农作物产生影响。另外做好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养护,减少尾气污染。桥涵防水层材料采用冷作防水层,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3.声环境
合理安排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施工场界内施工机械,噪声、振动大的施工机械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的一侧,必要时采取加防振垫、包覆和隔声罩等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居民集中区附近施工时,噪声、振动大的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禁止进行打桩等噪声、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作业。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载重车辆走行时间,减小运输噪声、振动对居民的影响。
4.固体废物
工程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存放处置,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应运至指定地点排放。
5.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施工期间的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在工程竣工后及时恢复既有状态。
九、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本工程为既有线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安全规范、安全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及行车和人身安全。
2.结合现场地质与病害情况,为保证施工期间人员与行车运营安全,应尽快恢复仰坡防护网等防护措施。原防护措施施作完备后,方可进行接长明洞的施工作业。
3.明洞结构施工结合既有线情况,先施作棚洞立柱,后施作纵梁、限位梁,最后吊装横梁并施作防排水及回填层。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
4.基础开挖采用挡土板、H型钢等横向临时支撑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5.施工前应对施工地段埋设的电务信号、通信、供电光缆等设备的走向和深度进行详细调查,待有关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期间要对上述光缆等设备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6.接长明洞施工前,应结合既有隧道的竣工蓝图,对桩基础进行现场放线定位,若与设计情况相符方可进行开挖施工,并将放线定位参数反馈设计。桩基础邻近既有洞门及两侧挡墙基础,基础施工前应进行探挖,避免桩基础及承台施工破坏既有挡墙基础。
7.明洞施工前应及时将仰坡上的危石清除,并注意坡面防护,保证施工及安全。
8.施工期间,施工工具、脚手架等必须放在铁路安全限界以外,确保行车及施工安全,曲线地段施工还应考虑曲线加宽值的影响。
9.立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方可拆模;立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施作纵梁与限位梁;纵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吊装预制横梁并施作防水层与回填。
10.洞顶应建立识别设计填土坡面的标志,以便及时清除塌方、落石。在清除塌方、落石时,避免超过设计限度而危害结构安全。
11.明洞顶回填土石应分层填筑和夯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0.3m,严禁随意抛填。
12.承台底虚渣及扰动岩块必须清除干净,其超挖部分应用浆砌片石或用与承台同级的圬工回填。
13.施工中应尽量减少纵向施工缝,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14.明洞结构应按照《隧规》规定,铺设外贴式防水层,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保证洞顶水流通畅,以免渗水和冰冻危害。明洞顶纵向排水管的纵坡一般不应小于3‰,每隔5m设横向排水管一道,将水引到结构外。
15.棚洞承台桩基础桩底应嵌入持力层(弱风化岩层)不小于1.0m。
16.施工材料和机具就地堆放时,应远离线路,并设置专人看守。
17.施工中注意工点区周围环境的保护,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做好环保措施,保护环境。
18.明洞施工前应核对地形及地质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及明洞周围边坡的稳定,明洞内施工应分段仔细核对地质情况,认真核实设计里程及标高,如发现与设计资料不符,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及时解决。
19.施工过程中,如隧道结构、棚洞结构等变形过大,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通知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待采取可靠的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施工中应有详细、完整、真实的施工记录。
22.施工期间应设临时排水设施,确保下雨时路堑水沟内的水可以顺畅排除。
21.施工期间对本区段列车进行限速,列车通过速度不大于45Km/h。
22.应急措施:在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应急突发事件。
23.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实际坡体稳定性,采取必要的边、仰坡防护措施。如有必要需提报建设单位,对溜塌坡体采取措施,提高不稳定坡体的稳定性。
24.本图说明未详处,参见有关规范、标准图、通用图及参考图办理。
清单 第04章 隧道及明洞 |
|||||
编码 |
节号 |
名 称 |
计量单位 |
工程数量 |
|
0411 |
11 |
明洞 |
延长米 |
55 |
|
0411-01 |
|
甲、新建 |
延长米 |
55 |
|
0411-01-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延长米 |
55 |
|
0411-01-01-01 |
|
一、明洞 |
延长米 |
55 |
|
0411-01-01-01-01 |
|
(一)开挖 |
立方米 |
435 |
|
0411-01-01-01-02 |
|
(二)衬砌 |
圬工方 |
1203.33 |
|
0411-01-01-01-03 |
|
(三)拱顶回填 |
立方米 |
1008.8 |
|
0411-01-01-01-04 |
|
(四)洞门 |
座 |
1 |
|
0411-01-01-01-05 |
|
(五)明洞附属工程 |
延长米 |
55 |
|
0411-01-01-01-05-03 |
|
(3)隧道内地基及洞穴处理 |
米 |
140.9 |
|
0411-01-01-01-05-03-06 |
|
⑥灌注桩及方(管)桩 |
米 |
140.9 |
|
0411-01-01-01-05-03-06-02 |
|
B.挖孔桩 |
米 |
140.9 |
|
0411-01-01-01-05-08 |
|
(8)其他附属工程 |
米 |
55 |
清单 第06章 通信、信号、信息及灾害监测 |
|||||
编码 |
节号 |
名 称 |
计量单位 |
工程数量 |
|
0615 |
15 |
通信 |
站 |
|
|
0615-01 |
|
一、通信线路 |
公里 |
|
|
0615-01-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公里 |
|
|
0615-01-01-01 |
|
(一)长途干线光缆 |
公里 |
|
|
0615-01-01-01-01 |
|
1.光缆沟 |
沟公里 |
3 |
|
0615-01-01-01-02 |
|
2.敷设光缆 |
条公里 |
7 |
|
0615-01-01-01-03 |
|
3.光缆接续与测试 |
项 |
1 |
|
0615-01-01-01-04 |
|
4.光缆防护 |
条公里 |
0.1 |
|
0615-06 |
|
六、无线通信 |
系统 |
|
|
0615-06-01 |
|
(一)GSM-R移动通信 |
系统 |
|
|
0615-06-01-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公里 |
|
|
0615-06-01-01-02 |
|
2.漏缆架设 |
公里 |
0.06 |
|
0615-06-02 |
|
(二)无线列调 |
系统 |
|
|
0615-06-02-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公里 |
|
|
0615-06-02-01-02 |
|
2.漏缆架设 |
公里 |
0.09 |
清单 第07章 电力及电力牵引供电 |
|||||
编码 |
节号 |
名 称 |
计量单位 |
工程数量 |
|
0719 |
19 |
电力 |
站 |
|
|
0719-01 |
|
一、供电线路 |
站 |
|
|
0719-01-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公里 |
|
|
0719-01-01-07 |
|
(七)低压电缆线路 |
项 |
1 |
|
0720 |
20 |
电力牵引供电 |
正线公里 |
|
|
0720-01 |
|
一、接触网 |
正线公里 |
|
|
0720-01-01 |
|
Ⅰ.建筑工程费 |
正线公里 |
|
|
0720-01-01-01 |
|
(一)接触悬挂导线 |
条公里 |
|
|
0720-01-01-01-01 |
|
1.立柱 |
根 |
1 |
|
0720-01-01-01-02 |
|
2.支柱下部 |
处 |
2 |
|
0720-01-01-01-03 |
|
3.支柱悬挂装配 |
处 |
1 |
|
0720-01-01-01-04 |
|
4.隧道装配 |
项 |
1 |
|
0720-01-01-01-09 |
|
9.架线 |
条公里 |
1.44 |
|
0720-01-01-04 |
|
(四)回流线 |
条公里 |
|
|
0720-01-01-04-01 |
|
1.合架回流线 |
条公里 |
0.507 |
|
0720-01-01-05 |
|
(五)正馈线和保护线 |
条公里 |
|
|
0720-01-01-05-02 |
|
2.保护线 |
条公里 |
0.055 |
|
0720-01-01-07 |
|
(七)附属工程 |
元 |
|
|
0720-01-01-07-02 |
|
2.拆除 |
元 |
|
|
0720-01-01-07-02-01 |
|
(1)支柱及基础 |
根 |
1 |
|
0720-01-01-07-03 |
|
3.其他 |
项 |
1 |
|
|
|||||||||
|
既有铁路 |
|
||||||||
|
京通线K266+441锣鼓营隧道进口接长明洞 |
|
||||||||
|
施工图设计 |
|
||||||||
|
总说明书 |
|
||||||||
|
||||||||||
|
|
|||||||||
|
||||||||||
|
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
||||||||
2024年8月 沈阳 |
||||||||||
编号: |
|
|||||||||
|
既有铁路 |
|
||||||||
|
京通线K266+441锣鼓营隧道进口接长明洞 |
|
||||||||
|
施工图设计 |
|
||||||||
|
总说明书 |
|
||||||||
|
||||||||||
总经理 |
总工程师 |
|||||||||
|
||||||||||
|
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
||||||||
2024年8月 沈阳 |
||||||||||
参加本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名单
地质 |
: |
孙喜峰 |
|
牵引供电 |
: |
栾桂海 |
|
隧道 |
: |
郝博 |
|
电力 |
: |
栾桂海 |
|
通信 |
: |
李睿智 |
|
工经 |
: |
赵成垚 |
|
信号 |
|
高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编 写: |
郝 博 |
复 核: |
刘 威 |
审 核: |
赵 迪 |
审 定: |
吴瑞国 |
目 录
一、概述............................................................................................................................................................................. 6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6
(二)设计依据................................................................................................................................................ 6
(三)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7
(四)既有工程现状...................................................................................................................................... 7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8
(一)地形地貌................................................................................................................................................ 8
(二)气象.......................................................................................................................................................... 8
(三)地震.......................................................................................................................................................... 9
(四)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9
三、明洞设计................................................................................................................................................................. 10
(一)明洞结构设计.................................................................................................................................... 10
(二)明洞防水及排水设计..................................................................................................................... 10
(三)洞内设备............................................................................................................................................. 11
(四)主要建筑材料.................................................................................................................................... 11
(五)明洞结构耐久性设计..................................................................................................................... 12
四、铁路设备排迁....................................................................................................................................................... 12
(一)通信....................................................................................................................................................... 12
(二)信号....................................................................................................................................................... 13
(三) 电气化................................................................................................................................................ 13
(四)接触网.................................................................................................................................................. 13
五、监控量测设计....................................................................................................................................................... 14
六、指导性施工方案及建设工期.......................................................................................................................... 15
(一)指导性施工方案............................................................................................................................... 15
(二)指导性施工步序............................................................................................................................... 16
(三)建设工期............................................................................................................................................. 17
七、安全专篇................................................................................................................................................................. 17
(一)评估方法............................................................................................................................................. 17
(二)风险识别............................................................................................................................................. 17
(三)风险防范措施.................................................................................................................................... 18
(四)残留风险等级.................................................................................................................................... 22
(五)风险评估结论.................................................................................................................................... 23
八、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24
(一)新增主要污染源、污染物........................................................................................................... 24
(二)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原则.................................................................... 24
九、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25
一、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京通线K266+411锣鼓营隧道进口接长明洞
建设地点:河北省承德市张三营镇
(二)设计依据
1.《标准轨距铁路限界第2部分:建筑限界》(GB 146.2-2020)
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2024年局部修订)》(TB 10003-2016)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2024年版)》(GB/T 50010-2010)
5.《铁路工程混凝土配筋设计规范》(TB 10064-2019)
6.《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53-2017)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
9.《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GB 50111-2006)
1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24)
11.《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006-2014)
12.《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247-2016)
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20)
14.《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TB 10314-2021)
15.《京通线K266+441锣鼓营隧道地质报告》(2024年07月)
16.《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 10006-2016);
17.《铁路信号设计规范(2024年局部修订)》(TB 10007-2017);
18.《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 10008-2015);
19.《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16);
20.《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 10010-2016);
21.《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19);
22.《铁路隧道防排水材料 第1部分:防水板和排水板》(TB/T 3360.1-2023)
23.三维建模以及立体影像测图;
24.《沙通线隆东段竣工图》(1975年7月31日)
(三)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1.设计范围
京通线K266+441锣鼓营隧道进口接长明洞55m。
2.设计内容
京通线K266+441锣鼓营隧道进口接长明洞工程的单线梁式棚洞结构,包括:明洞内轮廓;明洞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棚洞顶梁配筋设计;明洞防水及排水设计;洞顶回填、四电迁改工程等。
(四)既有工程现状
拟建工程位于京通线张三营站~沙坨子站区间锣鼓营隧道进口,锣鼓营隧道设在平面半径R=1000m的圆曲线和纵向5.4‰(上坡)坡段上,隧道起讫里程K266+215~K369+667,全长452米。既有进口洞口靠山侧设1道被动网,距离隧道洞口约170m处设置1道被动拦石墙,高约5m。洞口靠山侧0~6m范围内设有挡墙,高约9米,坡比10:1.5。进口附近山坡上岩石裸露风化,节理发育明显且岩体存在明显临空面,局部节理裂隙内有灌木生长,根劈作用明显,水平节理及垂直节理发育,表层岩石多为底部悬空,易发生掉块,危害线路,裸露岩体距离线路轨面高度180~240m,岩石为侏罗系上统安山角砾岩,局部岩石较破碎,完整性较差,有落石危险。山坡坡度较陡,植被多为灌木。危岩分类按相对高度属于高位,按规模属于中到大型。
既有线路为单线,碎石道床、混凝土轨枕。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隆化县,处于承德市中部,七老图山脉西侧,北和东北与围场县、内蒙古相邻,南接承德市、滦平县、承德县,西邻丰宁县,隆化县处在冀北山区;山地古老,近似丘陵,河谷平川,尤以伊逊河两岸河谷较为宽阔。地面平坦,土质肥沃,庙宫水库建成后,两岸稻谷飘香,阡陌纵横。该县除河谷、狭窄平川外大部为低山丘陵,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燕山余脉在该县自西北向东南斜向延伸,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隆化县平均海拔750m。境内主要有燕山及其余脉,七老图山脉绵延在东部县境,成为该县与内蒙古喀喇沁旗的分界领。最高峰位于北部和围场县交界处的敖包山,海拔1852m。
(二)气象
隆化县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冀北山地气候。全县属北方长日照区,年平均日照2857.9小时,年平均气温6.9℃,最高气温34.3℃,最低气温-24.5℃,昼夜温差大。全县平均无霜期140天,年均降水量512mm,最大降雨量660.5mm,最少380mm。年有风日数110~130天,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常年平均风速为2.26m/s。最大冻土深度1.26m。
(三)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附录A、附录B,沿线地震动参数划分如下: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为0.05g(Ⅵ度)在Ⅱ类场地条件下,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值为:0.40s(现铁路抗震规范二区)。
(四)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京通线K266+441锣鼓营隧道进口附近山坡上岩石裸露风化,节理发育明显且岩体存在明显临空面,局部节理裂隙内有灌木生长,根劈作用明显,水平节理及垂直节理发育,表层岩石多为底部悬空,易发生掉块,危害线路,裸露岩体距离线路轨面高度180~240m,岩石为侏罗系上统安山角砾岩,局部岩石较破碎,完整性较差,有落石危险。山坡坡度较陡,植被多为灌木。危岩分类按相对高度属于高位,按规模属于中到大型。
线路附近有伊逊河经过,自围场县四合永镇流入隆化县,贯穿隆化县中部,多年平均径流量0.9亿m3。
隧道进口线路地层由上至下为:
(1)填筑土,填筑土主要成分为碎石夹土,中密,厚度1.0~8.0m,
(2)细角砾土,厚度0.5~3.0m,中密,
(3)强风化安山角砾岩W3,岩心成碎块夹块状,厚度为1.5m,
(4)弱风化安山角砾岩W2,岩心成块状,厚度大于2.0m。
拟建明洞地基基础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持力层非岩层时需采用桩基础,本工程桩基础采用端承桩,桩底应嵌入持力层(弱风化岩层)不小于1m。
地基基本承载力见表2-1:
表2-1地基基本承载力表
地层名称 |
地基基本承载力 σ0(kPa) |
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c(MPa) |
填筑土 |
150 |
—— |
细角砾土 |
400 |
—— |
安山角砾岩(强风化) |
500 |
6 |
安山角砾岩(弱风化) |
800 |
30 |
三、明洞设计
(一)明洞结构设计
维持既有线现状:接长棚洞段线路平面位于半径为1000m的圆曲线段内,线路纵断坡度为5.4‰的上坡。
1、锣鼓营隧道进口接长55m钢筋砼明洞和120m被动拦石墙;
2、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梁式棚洞的结构型式,预制横梁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盖板结构,临山侧采用80 cm厚C35钢筋混凝土直边墙,墙上设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纵梁;临河侧采用1m×1m柱式侧墙,纵向柱间距5m,柱上设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纵梁。
3、明洞结合地质条件:基础持力层为岩层时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持力层非岩层时采用桩基础。条形基础采用1.5m×1.65m矩形基础,桩基础采用φ125cm的C30钢筋混凝土圆桩,桩基础为端承桩,桩长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桩基应嵌入持力层(弱风化)不小于1m。
(二)明洞防水及排水设计
1.设计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53-2017)。隧道防排水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明洞结构顶梁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
3.为防止明洞顶部积水,洞内漏水,在明洞结构顶梁上铺设防水卷材,防水材料选用2.0mm厚BAC防水卷材,并设水泥砂浆保护层。
4.明洞结构顶梁两侧挡墙墙角设置坡度不小于3%的纵向Φ80HDPE打孔波纹管,两侧挡墙每隔5m设置Φ50HDPE打孔波纹管。顶板上部汇水通过纵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引出明洞结构外,排水管均外裹无纺布。
5.明洞内侧沟向小里程方向排水。明洞侧沟大里程端与既有隧道排水沟顺接,沟底高程不得高于既有隧道侧沟沟底高程,必要时对侧沟进行加深。
6.靠山侧挡墙设置一条浆砌片石水沟,向小里程方向反坡排水,集至新建集水坑中由新建防寒暗沟排至既有圆涵流入伊逊河中。
(三)洞内设备
洞内维持既有现状。接长明洞内综合接地设置要求详见《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四)主要建筑材料
1.纵梁、限位梁、限位挡墙、侧墙:C35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P8;
2.立柱:C40钢筋混凝土;
3.连系梁:预制C35钢筋混凝土,抗渗等级P8;
4.承台梁、拉梁:C35钢筋混凝土;
5.桩基础:C30钢筋混凝土;
6.钢筋:HRB400钢筋、HPB300钢筋;
7.洞顶防水材料保护层:M10水泥砂浆,厚度5cm;
8.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施工要求应符合《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 18445-2012)。
9.未述及者请按有关规定及参考图执行。
(五)明洞结构耐久性设计
1.衬砌结构设计工作使用年限级别为一级,设计工作年限为100年。
2.衬砌结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以及耐久性指标要求,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8)的要求执行。
3.衬砌施工控制要求及其监测、养护、维修均按照《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8)的要求执行。
四、铁路设备排迁
(一)通信
面向大里程右侧有京通线干线16、24、32芯光缆影响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前,光缆接续2Km;施工期间,光缆套管并上盖沙袋防护,放置在隧道基础坑内(隧道专业预留光缆临时放置的位置);施工完毕后,光电缆敷设于隧道专业设置的电缆槽内。因接建隧道,原隧道内G网漏缆需接长;450M异频中继馈线接续(如G网开通,450M不在继续使用)。
(二)信号
无
(三)电气化
既有电力贯通线为架空形式,未在施工影响范围内。排迁因新建明洞施工影响到的通信基站低压电缆,电缆型号:YJV22-1kV-3*6。
(四)接触网
1.既有接触网概况
牵引供电采用工频单相25kV,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既有接触网采用JTM95+CTAH120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额定张力:15kN+15kN,隧道外接触线高度6000mm,结构高度1400mm;既有锣鼓营隧道最低净空6379mm,隧道内采用链形悬挂,隧道长度452m。隧道内接触线高度为5350mm,链形悬挂结构高度430mm。
2.接触网改造概况
(1)在距离既有01#支柱5m处新建L1#临时支柱,支柱型号GH240A/6.5,新建临时支柱侧面限界采用2.5m,临时H型钢柱基础与隧道基础结合设置。
(2)新建明洞净空6.9m,明洞施工前,调整既有02#支柱至隧道间接触网导高及结构高度,导高调整至5.45m,结构高度调整至0.8m,吊弦新设。
(3)施工期间,既有回流线在新建明洞口打断,在02#支柱临时下锚,待明洞施工完成后更换新建明洞及既有隧道内回流线,回流线改为明洞口下锚。回流线不新增接头。
(4)明洞施工完成后,隧道内采用吊柱悬挂,拆除L1#临时支柱。
(5)洞口处承力索设置预绞式铠装护线条。
3.施工结束后,应对接触网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测试,确认满足现行相关接触网技术标准后方可投入运行。
五、监控量测设计
1.监控量测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掌握施工过程的动态,及时预测和反馈,用其成果调整设计,指导施工。
2.监测注意事项:
(1)隧道和既有线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2)各监测项目在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小于两次。
(3)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达到施工监控的目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
(5)应及时编制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反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资料判断既有线状态。
3.当监测数据接近警戒值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并作日报表;当监测数据接近控制值时,应立即报告施工监理,会同设计、监理等分析原因,并及时提交应对措施报告。
表6-1 监测项目一览表
序 号 |
观测名称 |
方法及工具 |
测点距离 |
控制值/mm |
1 |
轨道竖向位移 |
水准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3 -8 |
2 |
轨道水平位移 |
经纬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7 |
3 |
路基竖向位移 |
水准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10 |
4 |
路基水平位移 |
经纬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7 |
5 |
地下水位观测 |
地下水位观测孔 水位管、地下水位仪 |
1处 |
—— |
6 |
路堑边坡巡查 |
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 |
—— |
—— |
7 |
既有洞口翼墙的变形监测 |
水准仪、经纬仪 |
2处 |
±5 |
表6-2 量测频率
监测周期 |
监测等级 |
量测频率 |
施工期间 |
一等 |
1次/2小时 |
竣工一个月内 |
一等 |
1次/2d |
六、指导性施工方案及建设工期
(一)指导性施工方案
本明洞洞顶横梁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梁,其余明洞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
(二)指导性施工步序
1. 为满足施工,现场需要临时措施,修建运输便道,便道标准采用填土碾压的土路,填土上宽4.5m下宽5.5m,高度200mm。本设计新建土路长370m。
受现场铁路隧道整修施工影响,需设置1条施工便道以便于施工车辆通行,便道位置与既有河流位置相交,设计拟设置1孔2.0m圆管临时排水,临时排水管采用TJ4级DN2000*200*2500mm钢筋混凝土圆管,共计两节,长度5m,施工结束后恢复河流原状。
图7-1 锣鼓营洞口接长明洞施工便道示意图
2.“三通一平”等施工准备措施。
3.对既有洞口两侧仰坡危岩进行清理,清理危岩工作需在天窗点进行。
4.根据铁路设备先建后拆的原则,先对既有铁路的四电设备进行迁改及防护。
5.依次施作明洞基础、承台、侧墙和立柱、纵向连系梁、顶纵梁、限位挡墙。
6.待立柱和纵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吊装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梁。
7.钢筋混凝土盖板梁安装完成后,按设计要求铺设防水并进行洞顶覆土回填,并施做洞顶排水管等附属工程。
(三)建设工期
建设总工期3个月。
七、安全专篇
(一)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和评价方法可采用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核对表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敏感性分析法、蒙特卡罗法等。本线隧道风险评估主要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头脑风暴法。
为确保风险评估的顺利进行,由具备隧道、地质、工程经济等专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程度的人员参与完成本次风险识别及评价工作。
(二)风险识别
根据本工程的隧道地质与设计情况及风险因素,隧道风险清单见下表。
隧道风险因素清单
序号 |
风险事件 |
风险估计 |
说明 |
|
发生概率估计 |
影响程度估计 |
|||
1 |
塌方 |
3~4 |
2~4 |
洞口段边坡较高,边坡高度大于8m。 |
2 |
主体结构破坏 |
1~2 |
3 |
明洞顶部仰坡落石掉落,对明洞结构造成冲击。 |
3 |
预制梁吊装安全风险 |
3 |
1~3 |
吊装位置较高,预制梁较重,吊装过程有安全风险。 |
隧道风险评定情况见下表。
隧道工程风险评价表
序号 |
风险事件 |
初始风险评价 |
||
概率等级 |
后果等级 |
风险等级 |
||
1 |
塌方 |
3~4 |
2~4 |
中度~极高 |
2 |
主体结构破坏 |
1~2 |
3 |
中度~高度 |
3 |
第三方损失 |
3 |
1~3 |
中度~高度 |
(三)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隧道易发生风险事件,主要采取如下风险控制措施。
1.洞口及明洞段边仰坡滑塌失稳
(1)洞口相邻工程统筹安排、及早完成,明洞施工宜避开雨季。
(2)对洞口坡面有危岩落石,应采取清除、加固、拦截、遮蔽、网防护等综合整治措施;对边仰坡采取骨架护坡、锚杆框架梁、锚喷支护、地表注浆、锚固桩等措施进行边坡防护及预加固。
(3)明洞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对边坡、仰坡和地表进行动态实时监控。
(5)结合现场地形,明洞边、仰坡应及早做好坡面防护,确保稳定。
(6)对边坡开挖施工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当遇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7)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边坡、仰坡进行必要的防护,预防落石危险。同时对边坡、仰坡和既有洞门、翼墙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和监测。
2.主体结构破坏风险处理措施
(1)明洞结构根据受荷特点进行计算确定其配筋及结构形式。
(2)根据隧道环境特点和规范要求确定结构的受荷特点和耐久性要求。
(3)明洞施工时注意监测结构水平及竖向变形、结构内力变形等。
3. 人工挖孔桩塌孔风险处理措施
(1)明洞基础工程应统筹安排,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2)明洞堑顶设置降水井进行连续抽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3) 基桩应采用间隔开挖,以免基桩开挖作业面距离较近对相邻桩产生不利影响。
(4)基桩施工用的供水、供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临时设施,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处理,保证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5) 当渗水量过大时,应采取场地截水、降水或水下灌注混凝土等有效措施。严禁在桩孔中边抽水边开挖,同时不得灌注相邻桩。
(6)人工挖孔桩施工属于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大,极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施工前需充分论证,并按高风险工点进行管控,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明确施工步序,强化施工管理,做好施工应急预案,施工操作和流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规范标准标准执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期间监理单位应全程监督。
(7)人工挖孔桩施工应采取下列安全措施:
a.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使用麻绳和尼龙绳吊挂或脚踏井壁凸缘上下;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
b. 每日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应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m时,应有专门向并下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
c.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护栏高度不宜小于0.8m;
d.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堆放在孔口周边1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e.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遵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4.既有铁路线施工明洞结构
(1) 施工单位施工前必须明确施工步序及施工节拍,避免延误工期,减小对行车的影响。
(2) 施工单位吊装台车前,应预先在工厂或现场进行试拼装,台车零件衔接无误后方可在既有铁路线上实施。
(3) 台车吊装前、脱模行进时均应向铁路部门申请垂直天窗,整个台车的吊装或行进过程必须在一个垂直天窗点内完成,并应服从铁路相关部门的管理。
(4)台车在制作过程中应预留足够的变形量,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形变。
5.不合理的施工步序
(1) 鉴于本工程的特殊性,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制作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避免延误工期。
(2)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对现场情况进行摸底,并完全掌握本工程详细的施工流程以及控制工期的施工节点,避免出现工期延误。
(3)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台车的标段筹划,尽量提高台车的利用效率,避免无谓的资金投入。
6.弃土堆放
(1)挖孔桩的弃土应及时运出路堑,并运输存放至指定的存土场。
(2)挖孔桩或放坡的弃土应及时运输,及挖及运,严禁在坡顶堆放。
7.第三方损失风险
(1)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隧道边仰坡尽量少开挖,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边仰坡开挖后,应采用绿色防护手段设计与施工,保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隧道出渣经检验合格,应尽量用做混凝土骨料及路基填料。不能利用的渣石,弃在选定的渣场内。渣场要求设置可靠的挡护工程和完善的截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渣场选址应严格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利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变更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办水保〔2016〕65号)、《关于印发《水利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要点》的通知》(水保监便字〔2016〕第20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办公厅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通知》(铁总办计统〔2016〕63号)要求执行。施工前必须征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施工过程要加强监督,严格控制用地范围,严禁工程在规定的范围外施工。
(3)施工场地及临时工程要安排合理,紧凑,尽量不占良田。对施工排放的污水、污浊空气、粉尘及其他废气物,要做处理,再排放至指定地点。不能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4)如果隧道修建可能引起大量的地下水或地表水流失的地段,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防排水原则,在隧道勘察期间查明地表水或地下水来源、去向及动态,采取水源保护性加固措施,尽量减少地下水的流失。
(5)施工前应及时保护当地水源、蓄水设施及人畜用水资源。隧道施工排水应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隧道排水做到流水有出路,不漫流,不冲刷农田。
(6)施工中应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8.工期延误风险控制措施
(1)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明挖法隧道沿线建(构)筑物拆迁、地下管线改迁与保护、河道改移等工作,保证为隧道施工按时进行创造条件。
(2)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需尽快熟悉设计图纸,提出防范工期风险的预案。各参建单位应加强沟通,相互协调,群策群力,保证工程按期完工。
(3)施工过程中,需防范各类工程事故,避免耽误施工进度。
(四)残留风险等级
在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以后,对本工程隧道中残留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残留风险评估结果见下表。
隧道工程残留风险等级
序号 |
风险事件 |
风险评价 |
||
初始风险等级 |
残留风险等级 |
风险控制措施 |
||
1 |
塌方 |
中度~极高 |
低度 |
避开雨期,做好地表水的截排,做好坡面防护 |
2 |
主体结构破坏 |
中度~高度 |
低度 |
设计充分考虑结构受力特点,加强结构保护,加强结构监测。 |
3 |
第三方损失 |
中度~高度 |
低度 |
采用绿色防护设计,加强安全施工措施。 |
(五)风险评估结论
1.对本工程隧道初始风险等级的统计,部分风险因素可导致风险等级为“高度”和“中度”的风险事件,通过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后,能够将风险等级降为“中度”或“低度”。因此,本工程隧道的建设在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和第三方等多个目标风险方面都是可以接受的,设计施工方案是可行的。
2.由于地质因数还有不确定性,仍存在塌方等地质灾害的风险事件。
八、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一)新增主要污染源、污染物
1.废水
本工程废水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施工期间施工营地机械维修、食堂及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会产生少量含油废水及生活粪便污水,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2.废气
施工运输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及施工营地的炊事取暖等废气污染,会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3.噪声
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期间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作业及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压路机等各种运输车辆的运行。
4.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如弃土、弃碴、砂石、石灰、混凝土等。另外,施工队伍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
(二)控制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原则
1.水环境
为了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施工期产生的含油污水及生活废水加强管理,集中处理后统一排放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
2.大气环境
工程施工期间,必须加强运输车辆的密闭管理,防止土石砂料的撒漏,应经常向施工便道路面洒水,减少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填方集中取土,运输时尽量减少扬尘,以免对道路两侧的农作物产生影响。另外做好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的养护,减少尾气污染。桥涵防水层材料采用冷作防水层,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3.声环境
合理安排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施工场界内施工机械,噪声、振动大的施工机械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点的一侧,必要时采取加防振垫、包覆和隔声罩等有效措施减轻噪声污染。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居民集中区附近施工时,噪声、振动大的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禁止进行打桩等噪声、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作业。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和载重车辆走行时间,减小运输噪声、振动对居民的影响。
4.固体废物
工程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存放处置,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应运至指定地点排放。
5.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
施工期间的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在工程竣工后及时恢复既有状态。
九、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本工程为既有线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安全规范、安全规则的有关规定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及行车和人身安全。
2.结合现场地质与病害情况,为保证施工期间人员与行车运营安全,应尽快恢复仰坡防护网等防护措施。原防护措施施作完备后,方可进行接长明洞的施工作业。
3.明洞结构施工结合既有线情况,先施作棚洞立柱,后施作纵梁、限位梁,最后吊装横梁并施作防排水及回填层。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
4.基础开挖采用挡土板、H型钢等横向临时支撑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5.施工前应对施工地段埋设的电务信号、通信、供电光缆等设备的走向和深度进行详细调查,待有关单位认可后方可进行开挖,施工期间要对上述光缆等设备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6.接长明洞施工前,应结合既有隧道的竣工蓝图,对桩基础进行现场放线定位,若与设计情况相符方可进行开挖施工,并将放线定位参数反馈设计。桩基础邻近既有洞门及两侧挡墙基础,基础施工前应进行探挖,避免桩基础及承台施工破坏既有挡墙基础。
7.明洞施工前应及时将仰坡上的危石清除,并注意坡面防护,保证施工及安全。
8.施工期间,施工工具、脚手架等必须放在铁路安全限界以外,确保行车及施工安全,曲线地段施工还应考虑曲线加宽值的影响。
9.立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时,方可拆模;立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施作纵梁与限位梁;纵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吊装预制横梁并施作防水层与回填。
10.洞顶应建立识别设计填土坡面的标志,以便及时清除塌方、落石。在清除塌方、落石时,避免超过设计限度而危害结构安全。
11.明洞顶回填土石应分层填筑和夯实,每层厚度不宜大于0.3m,严禁随意抛填。
12.承台底虚渣及扰动岩块必须清除干净,其超挖部分应用浆砌片石或用与承台同级的圬工回填。
13.施工中应尽量减少纵向施工缝,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14.明洞结构应按照《隧规》规定,铺设外贴式防水层,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保证洞顶水流通畅,以免渗水和冰冻危害。明洞顶纵向排水管的纵坡一般不应小于3‰,每隔5m设横向排水管一道,将水引到结构外。
15.明洞承台桩基础桩底应嵌入持力层(弱风化岩层)不小于1m。
16.施工材料和机具就地堆放时,应远离线路,并设置专人看守。
17.施工中注意工点区周围环境的保护,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做好环保措施,保护环境。
18.明洞施工前应核对地形及地质情况,确保施工安全及明洞周围边坡的稳定,明洞内施工应分段仔细核对地质情况,认真核实设计里程及标高,如发现与设计资料不符,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及时解决。
19.施工过程中,如隧道结构、棚洞结构等变形过大,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通知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待采取可靠的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施工中应有详细、完整、真实的施工记录。
20.施工期间应设临时排水设施,确保下雨时路堑水沟内的水可以顺畅排除。
21.应急措施:在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抢险物资,应急突发事件。
22.施工单位应结合现场实际坡体稳定性,采取必要的边、仰坡防护措施。如有必要需提报建设单位,对溜塌坡体采取措施,提高不稳定坡体的稳定性。
23.施工期间对本区段列车进行限速,列车通过速度不大于45Km/h。
24.本图说明未详处,参见有关规范、标准图、通用图及参考图办理
赤峰工务段京通线K266+441锣鼓营隧道进口接长明洞工程
采购技术规格书
一、采用的规范标准 :1.《标准轨距铁路限界第2部分:建筑限界》(GB 146.2-2020) 2.《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16)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4.《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2024年版)》(GB 50010-2010) 5.《铁路工程混凝土配筋设计规范》(TB 10064-2019) 6.《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53-2017)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 9.《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GB 50111-2006)1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11.《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006-2014)12.《铁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247-2016)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20)14.《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程》(TB 10314-2021) 15.《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 10006-2016)16.《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 10007-2017) 17.《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 10008-2015)18.《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TB 10009-2016)19.《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 10010-2016)20.《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 10012-2019) 21.《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沈铁施工【2021】210号文件22.其它法律、法规相关规程、规范。
二、总体方案
京通线K266+411锣鼓营隧道进口增设55m钢筋砼明洞和120m被动拦石墙。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梁式棚洞的结构型式,预制横梁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盖板结构,临山侧采用80cm厚C35钢筋混凝土直边墙,墙上设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纵梁;临河侧采用1m×1m 柱式侧墙,纵向柱间距5m,柱上设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纵梁。明洞结合地质条件:条形基础持力层为岩层时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持力层非岩层时采用桩基础。条形基础采用1.5m×1.65m矩形基础,桩基础采用φ125cm圆桩,桩基础为端承桩,桩长可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桩基应嵌入持力层(弱风化)不小于1m。洞顶填土设计高度不小于2m。
(一)明洞
1.基础 本工程明洞立柱及边墙基础采用挖孔桩基础。桩基础采用φ125cm圆桩,共计20根。桩顶接条形承台。桩底均伸入安山岩层,最大承载能力800kpa。挖孔桩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施工工艺。对于土质好的地段可采用人工挖孔连续作业。松软土层采用人工挖掘、 风化岩层采用风镐挖掘。辘轳配三角架提升出碴、砼护壁,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厂下料、加工并绑焊成型、吊装入孔,护壁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合,桩基砼由砼拌和站集中拌和,搅拌输送车运输。使用串筒灌注桩基混凝土、人工插入式振捣棒振捣。锣鼓营隧道进口共计2个条形承台,共计双侧延米55m。条形承台为C35钢筋砼结构,截面尺寸为165*150mm。条形承台邻近既有线边坡采用钢轨防护桩形式防护既有铁路道床及路基,单根桩长5m,一字型防护。基坑开挖结束进行承台的钢筋板扎及浇筑施工。
2.立柱及边墙
锣鼓营隧道进口C40钢筋砼立柱12个,C35P8钢筋砼边墙55m。靠河侧立柱采用100×100cm矩形C40钢筋混凝土结构,纵向柱间距5m,立柱高度5.7m,柱上纵梁采用120×12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结构。靠山侧直边墙采用60cm厚C35P8钢筋混凝土结构,边墙高度5.9m,墙上纵梁采用100×100cm矩形C35钢筋混凝土结构。
立柱及边墙施工使用人力抬运的短钢模板。场内加工,现场拼装施工。模板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厂家制作,以保证加工精度;模板加工、试拼组装,检验合格后,涂油防锈。模板整体试拼合格后,在使用安装前用打磨机打磨清洗干净,再均匀涂抹高效脱模剂。使用爬模法浇筑立柱和边墙。
3.架梁方案 (1)盖板梁在现场设制梁场集中预制,锣鼓营隧道进口共需预制盖板梁55块。 (2)盖板梁架设 架梁期间,每日利用申请封锁时间,拟采用1台220t履带吊进行。本工程盖板梁架设工艺流程为:纵梁面安设滑道→履带吊准备→绑扎盖板梁→吊装盖板梁至纵梁上→人工配合将盖板梁平移至预定位置→进行下一块盖板梁吊装平移。
4.洞顶回填 本工程新建明洞施工完成后需对洞顶进行回填。明洞回填土石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0.3m,其两侧回填土面高差不大于0.5m,回填至拱顶后,即应满铺,并分层向上填筑,严禁任意抛填,缝隙应用碎石填塞密实。洞顶黏土隔离层表面应夯填平整,且与边坡搭接良好,以防雨水冲刷渗透,危及明洞安全。
按照要求进行分层填充压实,层层报检,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方可进入下层施工。
(二)明洞防水及排水
1.执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 331-2009)。隧道防排水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并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明洞结构顶梁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
3.为防止明洞顶部积水,洞内漏水,在明洞结构顶梁上铺设防水卷材,防水材料选用2.0mm厚BAC防水卷材,并设水泥砂浆保护层。
4.明洞结构顶梁两侧挡墙墙角设置坡度不小于3%的纵向Φ80HDPE打孔波纹管,两侧挡墙每隔5m设置Φ50HDPE打孔波纹管。顶板上部汇水通过纵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引出明洞结构外,排水管均外裹无纺布。
5.洞内排水向大里程洞内侧沟向大里程方向排水,侧沟与既有隧道洞口侧沟需妥善顺接,沟底高程不应低于既有隧道侧沟沟底高程。
6.靠山侧直墙与既有路基挡墙间设置一条浆砌片石水沟,向小里程方向反坡排水,通过新建洞口处跌水汇集至既有路基水沟中。。
(三)监控量测
1.监控量测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监测掌握施工过程的动态,及时预测和反馈,用其成果调整设计,指导施工。
2.监测注意事项:
(1)隧道和既有线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
(2)各监测项目在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小于两次。
(3)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达到施工监控的目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
(5)应及时编制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反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资料判断既有线状态。
3.当监测数据接近警戒值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并作日报表;当监测数据接近控制值时,应立即报告施工监理,会同设计、监理等分析原因,并及时提交应对措施报告。
监测项目一览表
序 号 |
观测名称 |
方法及工具 |
测点距离 |
控制值/mm |
1 |
轨道竖向位移 |
水准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3 -8 |
2 |
轨道水平位移 |
经纬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7 |
3 |
路基竖向位移 |
水准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10 |
4 |
路基水平位移 |
经纬仪 |
每5m 布设一个断面 |
±7 |
5 |
地下水位观测 |
地下水位观测孔 水位管、地下水位仪 |
1处 |
—— |
6 |
路堑边坡巡查 |
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 |
—— |
—— |
7 |
既有洞口翼墙的变形监测 |
水准仪、经纬仪 |
2处 |
±5 |
量测频率
监测周期 |
监测等级 |
量测频率 |
施工期间 |
一等 |
1次/2小时 |
竣工一个月内 |
一等 |
1次/2d |
(四)四电
1.通信
锣鼓营隧道进口,面向大里程右侧有京通线干线16、24、32芯光缆影响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前,光缆接续2Km,;施工期间,光电缆壁挂在隧道内壁上;施工完毕后,光电缆敷设于隧道专业设置的电缆槽内。因接建隧道,原隧道内G网漏缆需接长。
2.信号
锣鼓营隧道进口 无。
3.接触网
锣鼓营隧道进口
1.既有接触网概况
牵引供电采用工频单相25kV,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既有接触网采用JTM95+CTAH120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额定张力:15kN+15kN,隧道外接触线高度6000mm,结构高度1400mm;既有锣鼓营隧道最低净空6379mm,隧道内采用链形悬挂,隧道长度452m。隧道内接触线高度为5350mm,链形悬挂结构高度430mm。
2.接触网改造概况
(1)在距离既有01#支柱5m处新建L1#临时支柱,支柱型号GH240A/6.5,新建临时支柱侧面限界采用2.5m,临时H型钢柱基础与隧道基础结合设置。
(2)新建明洞净空6.9m,明洞施工前,调整既有02#支柱至隧道间接触网导高及结构高度,导高调整至5.45m,结构高度调整至0.8m,吊弦新设。
(3)施工期间,既有回流线在新建明洞口打断,在02#支柱临时下锚,待明洞施工完成后更换新建明洞及既有隧道内回流线,回流线改为明洞口下锚。回流线不新增接头。
(4)明洞施工完成后,隧道内采用吊柱悬挂,拆除L1#临时支柱。
(5)洞口处承力索设置预绞式铠装护线条。
3.施工结束后,应对接触网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测试,确认满足现行相关接触网技术标准后方可投入运行。
4.电力
既有电力贯通线为架空形式,未在施工影响范围内。排迁因新建明洞施工影响到的通信基站低压电缆,电缆型号:YJV22-1kV-3*6。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 本次招标投标人须具备的资格要求:
A01,A02:
1.投标人性质要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服务商。
2.注册资金要求
注册资金无要求。
3.体系认证或资质认证要求
投标人需具备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或以上资质,投标时提供复印件
4.供货业绩要求
供货业绩无要求。
5.经营记录要求
(1)未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列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网址:“www.gsxt.gov.cn”)
(2)未被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网址:“www.creditchina.gov.cn”)
(3)在近三年内,企业或法定代表人不存在被司法机关认定的行贿犯罪行为。(网址:“wenshu.court.gov.cn”)
(4)在近三年内,企业或法定代表人不存在被纪检监察组织认定的违规向铁路企业人员送礼金、礼品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行为;未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或被暂停、取消报价资格;拟供外包业务未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暂时停产或停止使用。
(5)未被国铁集团或集团公司暂停接受参与采购活动,或暂停采购、使用相应物资(设备)
(6)未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分支机构等存在诉讼案件。
以上内容(1)—(3)投标人提供截图,(4)—(6)投标人须提供承诺函响应。
3.2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4.诚信要求
本次招标不接受具有行贿犯罪记录(具体见文件相关要求)、失信被执行人等失信情形的潜在投标人参加投标。
5.招标文件的获取
5.1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先在国铁采购平台https://cg.95306.cn/进行企业用户注册,并缴纳国铁采购平台年度会员服务费或单次项目使用费。
本项目为全流程电子招标采购项目须在国铁采购平台注册并使用CA数字证书,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请各供应商提前注册并办理CA数字证书,以免因时限原因影响招投标活动。
CA数字证书办理机构是中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办理时间约6个工作日(不含邮寄时间),申请网址及办理流程详见https://ca.95306.cn/certificate/index
文件工本费按项目收取为200元人民币(与所投包件数量无关),同一招标编号文件工本费每个项目仅需缴纳一次,因项目流标、废标等情况重新组织开标时无需再次缴纳。
在文件获取前将文件工本费汇至本公告8.2项中的汇款账户,同时须在汇款单据上注明招标编号,不接受个人汇款,缴纳后不予退还。
支付完成后应到国铁采购平台电子招标采购系统(https://bid.95306.cn/)提交文件工本费缴纳凭证(在公告>招标公告>查看详情/文件购买按要求录入缴费凭证),由财务人员核验通过后即可登录国铁采购平台电子招标采购系统(在参与的项目中>招标文件)下载招标文件及其他招标资料。
5.2本项目接受网上文件获取的时间为2024年9月24日8:00时起至2024年9月29日17:00时(北京时间)止。如遇项目流标等情况,请按文件获取截止后收到的短信提示,重新参与。未在上述指定时间内完成支付者,将无法获取招标文件,同时不具备参与本项目投标资格。
注册及操作过程如有问题,请联系国铁采购平台客服,联系电话:010-95306转8号键,客服服务时间:周一~周日(8时-18时)
5.3购买招标文件后,除招标人答疑、补遗时间截止日以前以书面形式确认放弃投标外,比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物资供应商信用评价管理办法》(铁总物资〔2018〕171号) 要求,将在物资年度供应商信用评价中扣分1分/次。
6.投标文件的递交
6.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为2024年10月14日9时(北京时间),投标人应在截止时间前通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发布的最新投标客户端(可在国铁采购平台首页“下载中心”下载)制作并上传投标文件,文件上传成功后系统将发送投标回执。
6.2逾期送达的投标文件,电子招标采购系统将予以拒收。
7.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cebpubservice.com)”和“国铁采购平台(https://cg.95306.cn/)”等上发布。
8.联系方式
8.1招标人相关信息
招 标 人:赤峰工务段
项目立项人:毕术鑫
立项人电话:15104750426
技术咨询人:毕术鑫
技术咨询人电话:15104750426
8.2代理机构相关信息
招标代理机构: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采购所
地 址: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昆明湖街44号
联 系 人:张经理
电 话:024-62080849 15142688843(项目经理电话接听时间为工作日9时-11时,13时-16时,如上述时间无人接听请以短信或邮件形式留言。)
电子邮件:50948770@qq.com
开户单位: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采购所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沈阳铁路支行
账 号:3301002209249050332
财务科长:024-62080700
文件工本费财务联系人:024-62080841
投标(谈判、履约)保证金财务联系人:024-62080847
开具工本费、服务费发票联系人:024-62080841
备注:文件工本费发票自行扫码开具,请认真填报开票信息,核实准确后“申请开票”。服务费发票为电子发票,由财务科开具后通过投标人报名邮箱发送至各投标人,如有问题请联系财务科。
2024年09月23日
附件1: 招标业务外包明细表
招标业务外包明细表
序号 |
包件号 |
业务外包项目名称 |
业务类别 |
计量单位 |
工作量 |
不含税投标最高限价(单价/元) |
开具发票税率不低于(%) |
备注 |
1 |
A01 |
京通线锣鼓营隧道口明洞接长整治工程业务外包 |
|
m |
55 |
98690.91 |
9 |
本数量为预估数量,结算以实际发生为准 |
2 |
A02 |
京通线计代沟隧道口明洞接长整治工程业务外包 |
|
m |
40 |
93800 |
9 |
本数量为预估数量,结算以实际发生为准 |
交付期及交付地点:交货时间: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0日;交货地点:京通线锣鼓营隧道进口、计代沟隧道进口
交货条件及交货状态:按计划位置对京通线锣鼓营隧道、计代沟隧道明洞接长整治工程进行施工及其相关引起的工程:①满足设计及国家、国铁集团相关验收标准要求。②按照验收标准要求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合格率达到100%。③按照验收规范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