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
保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教育事业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民办教育基础教育信息网络九年义务教育扩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普通高中教育学前一年教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学前三年教育公办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推行后勤社会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配置生机现代远程教育图书音体美器材各级各类教育素质教育劳动力转移转岗培训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托幼机构国门学校建设勤工俭学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综合防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普通高中建设民族教育康复训练设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特殊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教育基础信息库监测分析系统教育科学研究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教科研学科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教育前瞻性研究教育行风建设学校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德育教育宣传
金额
13500万元
项目地址
-
发布时间
2022/10/19
公告摘要
项目编号-
预算金额13500万元
招标公司-
招标联系人-
标书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
公告正文
保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保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附件:保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pdf 保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pdf
保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加快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使教育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服务,结合保山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绩、存在困难及“十二五”发展机遇
(一)发展成绩
“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
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教
育发展进一步加快,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
度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得到重点加强,高等教育有了新发展,办学
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公平迈出可喜步伐。教育
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公民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
出了贡献。
1.“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各项指标每年都达
到或超过“两基”复查标准。2010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7%,
升学率99.19%;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12.35%,升学率71.54%。
2.高中阶段教育“瓶颈”取得较大突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从2005年的38.75%提高到2010年的58.01%。在规模扩大的同时,
高考质量大幅提升,高考上线率由62%提高到96.8%,其中本科上
——1——
线率从28.8%提高到62.2%。
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由2005年
的9696人增加到3.0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
在校生的比例由2005年的24.28%提高到43.92%。中职与普高学生
比由0.32:1提高到0.78:1。
4.高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2006年保山卫校升格为高等中医
药专科学校;2009年,保山师专实现“升本”目标;普通高校在
校学生从2005年的3960人增加到2010年的8781人。
5.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园(班)幼儿由2005年的5.27
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6.11万人;幼儿入园(班)率由2005年的
44.23%提高到68.67%。
6.办学条件明显改善。5年各级累计投入校舍建设资金7亿
多元,排除中小学危房新建校舍65万平方米。初步构建了遍及全
市农村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7.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由2005年
的2.3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6万人;普通高中教师、初中教师、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6.32%、99.18%、98.81%,分别比2005
年提高14.29、2.35、3.36个百分点。
8.民办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现有民办学校51所,民办学校非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全市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5.61%。
9.教育基本民生工作取得成效。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新机制。2007年—2008年全市投入资金近1900万元,541所
——2——
学校7万多名中小学生就餐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09年投入资金近
200万元,解决了321所农村学校学生睡地铺问题,惠及2万名中
小学生。2010年投入资金550余万元,架设学校饮水管道144公
里,解决1.8万名师生安全饮水问题。有效缓解了“读书难”,维
护了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10.教育改革稳步推进。2005年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了“三
制改革”。2006年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了
“两免一补”。补助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
提供免费教科书等惠民政策,有效缓解了“上学难”问题。2009
年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绩效工资改革,与全省同步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仍
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幼儿园配备比例低,小学附设幼
儿班、学前班比重大。
2.中小学校点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办学效益不高;
城乡、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家庭贫困学生面较大,国家补助贫困
学生资金有限;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的教育需求;“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
然突出。
——3——
3.高中教育基础薄弱,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与办学条件的矛
盾较为突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校舍严重不足,教师数量不足,
“双师型”教师匮乏。普高“提质”和中职“扩容”任务十分艰巨。
4.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校舍修缮改造任务量大,办学条件从
基本要求向标准化转变的任务十分繁重。
5.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师数量不足,
专业课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临时代课教师比重大。
6.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层次低、资源分散、办学成本高、效益
低的现象。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实现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
保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需求为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
间,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
事业,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为教育自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从政府责任、经费保障、
师资配置、教育督导、责任追究等各方面为促进教育发展提供了法
律支持。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
为加快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为全市“十二五”教育事
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国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我市农村义
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
5.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相继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
策措施,加之全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将进一步助推我市经济
的快速发展,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十二五”期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消费结
构和教育观念的变化,群众的教育需求向着高层次、高质量和多样
化的方向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
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
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
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强化基础教育、确保义务
教育、扩展职业教育、发展民办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和高等教育,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总体思路
围绕“科教兴市”战略,“打牢一个基础、构建六个支点”。
一个基础,即进一步打牢义务教育基础。构建六个支点:一是大力
发展高等教育,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二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把职校建成劳动力输出及产业结构调整新增劳动力培养培训的重
要基地;三是突出普通高中教育,建设一批优质高中,带动提高全
——5——
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五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民办教育;六是加快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确保普及学前一年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
92%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0%以上,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5%,建成一批标准化的中小学校舍,建设
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2.具体目标
——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
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十二五”末,确保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继续坚持“两基”重中之
重的地位不动摇,确保各项指标每年都达到或超过“两基”复查标
准。综合人口变化、城镇化进程等情况,对辖区内中小学进行统筹
规划,突破乡镇、村组行政区划的局限,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基
本实现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现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
校在校生规模,努力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中等职业教
育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基本持平。充分利用中职教育资源
和农村成技校的教学资源,结合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和“劳务
——6——
输出工程”,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城市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
培训。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大保山学院办学规模,提升
办学层次;积极抓好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异地迁建。
——积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在有条件
的公办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推行后勤社会化。
——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力争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
达8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75%,高中阶段教师中有一定数
量的研究生。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0%。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力争排除中小学所有D级危房,建成
一批标准化的中小学校舍。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步伐。全市中小学计算机配置生机比达15∶
1,其中中学(含完中)达10∶1,小学达20∶1,基本建成基础
教育信息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实施“班班通”工程,
普及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配备达标率,努
力使全市学校建设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办学要求。
3.2020年远景目标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
作,巩固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形成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教育规律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体系;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各级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教育水平进入全省先
——7——
进行列。
——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素质教育全
面实施,中小学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特色
多样化,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对子
女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两基”质量和水平;全市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基本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及劳动力转
移转岗培训相结合,面向劳动力市场,形成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逐步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充
分发挥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教师队
伍,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成为广受社会和人民群众尊重
的职业。
——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得到发展,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导,公
办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逐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全市人均
受教育年限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普及学
——8——
前一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1.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
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
力争每个乡镇有1所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
学前教育,大力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
办法。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
和待遇,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
2.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
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
教师资源,推动乡、村办园。争取创建6所一级一等示范性幼儿园,
每个乡镇建成1所示范性幼儿园。
(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1.巩固“两基”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
局,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加大对我市贫困学
生救助工作的支持力度,扩大免补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广泛动员
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捐资
助学活动,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
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2.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
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
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
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
——9——
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增
强学生体质。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
校舍等各项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切实缩
小校际差距。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
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
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
农村倾斜。“十二五”末,初步实现县(区)域内城乡均衡发展。
4.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
个环节,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提高
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
考试次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各种考级和竞赛成
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
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
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关心社会教育,帮助子女养成良好习惯,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把职校建成初中级人才、输出劳动力及产业结构调整新增劳
动力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
——10——
(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民办教育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稳步推进教育改革;以办学体制改革
为重点,加快民办教育发展。
1.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
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保山市人民政府关
于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保政发〔2005〕126号),将
民办教育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法加强政策引导和
规范管理,保障民办教育举办者的合法权益。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
以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教育,以优惠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不断增
加民办教育资源总量。充分挖掘盘活现有民办学校资源,扩大现有
学校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初步形成公办、民办学校平等竞争、共
同发展的格局。
2.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服务与管理。按照“积极支持、规范管
理”的原则,积极为民办教育提供政策支持。积极探索建立统一的
公办、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构筑公办、民办学校教师自由
流动的平台。实行对同级、同类公办、民办学校一视同仁的行政管
理,规范办学行为和办学秩序。
(十一)抓好国门学校建设
围绕全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面向邻国抓好国际教育交
流,在边境沿线建设15所国门学校,其中:新建4所,改扩建1
1所。规划新建教学及生活用房9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35亿
元。
——18——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育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充
分认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
切实将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抓紧抓好,真
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继续动员全社会关心和重视教育,明确政府各部门发展教
育的责任和义务,齐抓共管,营造教育工作政府负责、社会支持的
良好氛围。
3.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依法履行政府职责,改变
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行政管理机制,增
强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
(二)深化教育改革,理顺体制,创新机制
1.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务公开,
变管理、审批为指导、服务、督导,减少行政干预;进一步完善“以
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县级政府的职能,落实县、乡、
村各级职责,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协调沟通,理
顺中心学校和初级中学的关系,理顺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按
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依法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
2.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继续推行校长选聘制、
教职工竞聘制、绩效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三制改革”。按照分类
指导的原则,分层次分类别采取公选与聘任相结合的办法聘用学校
——19——
校长,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开拓意识强、深得人心的能上能
下的校长队伍;实行合同聘用,学校和教职工双向选择的竞聘上岗
制度;在分配上实行教职工收入与业绩挂钩的绩效工资制。
3.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和改善学校党组织建设,
建立学校管理委员会,加强学校教代会的内部监督作用,建立社会
公开评议校长、教师制度,使学校既有活力,又具有约束力。
(三)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
保证
1.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三个
增长”,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50%比例用于教育,确保
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
2.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
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实行
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
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随着财
力增强,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实行
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投入的机
制。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3.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
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
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
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勤工
——20——
俭学活动。
4.切实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坚决杜绝挤占、挪用、
平调教育专项资金的行为,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
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规范学校收费,建立健全校务公
开制度,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5.增加学前教育教师编制。市、县(区)政府按省定标准逐
年增加学前教育教师编制,2011年—2013年配齐72所公办乡镇
中心幼儿园教师,2015年配齐全部公办幼儿园教师。
6.县(区)政府按小学不少于5亩、中学不少于10亩的标
准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划拨一定勤工俭学基地;按小学5人、中学1
0人配备后勤人员,以最低工资标准补助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人员
工资。
7.实施中职“特聘教师”计划。根据各中职学校实际需要,
市、县(区)政府为每所中职学校提供一定“特聘教师”名额,聘
请专业技术人员补充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缓解中职专业教师匮乏
的困难。
(四)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
制,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实施中小学校舍
安全工程,集中开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综合防灾,实现城乡中
小学校舍安全达标。分层分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
——21——
薄弱学校改造,逐步使全市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
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和绿化美化面积等指标基本达
到国家标准。
2.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以严把教师入口关为导向,继续完
善和实施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创新并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全面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学区为单位,试行教
师轮岗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
养和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校长。重点提高农村中
小学教师素质,力争每个乡(镇)中心学校都有省级骨干教师。采
取各种措施,支持普通中小学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全
面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
3.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改善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支
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完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和资源开放共
享机制。完成一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用)一批有实践经
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继续实施、完善和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特聘、特岗、特邀“三特”计划。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学
校办学质量的监测评估机制和考核办法。
4.普通高中建设。设立普通高中发展专项资金,加快普通高
中标准化建设步伐,增加优质学校,扩大优质学校规模。加强教师
培养、培训,按编制标准配齐教师数量。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师
结构,提高教育质量。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
——22——
5.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乡(镇)和村级幼儿
园。重点支持边境、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富余的
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级幼儿园。加大学前
教育监管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办学成本分担机制。建立
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奖励补偿机制。加强
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
6.发展民族教育。巩固边境民族地区“普九”成果,支持边
境县、民族乡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加强“国门学校”建设,进一
步改善边境县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对我市3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
发展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培养一批边疆民族地区急需的紧缺教师,
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加快民族地区高中
阶段教育发展;扶持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教育的特色学校,传承、保
护和弘扬民族文化。
7.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为现有特殊教育
学校更新和配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改革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力发展特殊职业教
育,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
8.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和整合各类教育信息化学习资源,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打造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现代
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市、县(区)
——23——
和学校三级教育网络体系,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量,
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逐步实现大多数中小学能开展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教师
和校长的信息素养。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市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
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1.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建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建设培
养一支高素质、功能全德教育科研队伍,鼓励教研人员深入教育实
际,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加强教育科研机
构的制度建设,使其研究指导及服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教育科学研究要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建立良好的教育
科研运行体系,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管理、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专
业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教育科研为一线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思
想。开展以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新教材和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
的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思想、理论、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
手段的研究和创新,重视教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发挥教育科研对
教学的指导作用;引导学校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要模式的教研
活动,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措施,形成良好的、群众性的学
术氛围,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规律,不断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积极发挥教育学会的作用,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及时进行教育信
息的收集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办好《保山教育》刊物,做好教学服
务工作;加大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的力度,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24——
3.努力服务教育宏观决策和宏观管理。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积极开展教育前瞻性研究,不断提
高教育科研和决策咨询水平。树立大局观念,关注和研究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及时推广和运用研究成果,发挥教育科研
在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
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促进学生全面进
步、教师综合提高、学校健康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定期逐级开展
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水平评价。
(六)推进依法治教,规范教育行为,进一步加强教育行风
建设
1.加大治理力度,规范教育行风。继续把治理教育乱收费作
为教育行风建设的重点,从制度上、管理上、源头上根治教育乱收
费。严格执行高中收费“三限”政策。规范教材审定和教辅材料使
用审查程序,确实减轻家长负担。推行政务、校务公开,加强各级
班子建设,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完善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体系,
继续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强各类教育考试管理,保持优
良的考风考纪。
2.加强教育法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质和法律意识。
大力推进依法治教,认真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
法》等法律法规,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协调的教育行政管
理新体制。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改革教育评价方法,保证学校正
——25——
确的办学方向,保证教育的公正性和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维护学
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健全以教代
会制度为主体的学校民主管理机制,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进一步明确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法律责任。
3.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制度。落实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依法严厉打击扰乱教学秩序、破坏学校财
产的行为。切实做好校舍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
全、大型集体活动安全工作,消除学校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
故的发生。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安
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
追究制力度,建立应对各种社会突发性事故的应急机制,预防事故
发生,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4.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健全教育督导制度。突出督政,
强化督学,统筹督政与督学,完善对县级党政领导教育工作责任制
的考核制度,督促下级政府和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增加教育投入,
依法落实教育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建设教师队伍,依法教育行政,
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实行分类指导和
督导的素质教育评估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七)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1.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在市教育局党委实行党代
表大会“常任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监督保证作用。
——26——
2.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纳入教育的全过程。
3.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坚决制止招生、考试、
收费等方面的不正之风,遏制和惩治教育腐败。
4.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监督机制,认真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
工作。
(八)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氛围
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动员全社
会支持教育,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
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全市教育发展工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和尊师重教的
良好社会风尚,为全市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7——
联系我们
上海总部:上海市浦东新区纳贤路800号科海大楼2层
无锡分公司:无锡市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F11栋2楼
邮 箱:bd@datauseful.com
给力助理小程序
给力讯息APP
给力商讯公众号
返回顶部